1樓:何寡人
原文出於《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回答:「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不贊成以怨報怨。不贊成永遠以一種惡意,一種怨恨,一種報復去面對別人的不道德,那麼這個社會將是惡性迴圈,無休無止。我們失去的將不僅是自己的和諧,當今的和諧,還有子孫後代的和諧。
孔子也不贊成以德報怨。他說你獻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對不講是非標準、已經有負於你的人和事,這是一種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費。孔子的治國方略,提倡「德主刑輔」。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不能只講道德,沒有刑罰。以德治國、治家、治人,以講究禮儀為主,以仁、義、禮、智、信為做人的標準,教化人民,互敬互愛、無欺無詐,達到高雅、高尚、和諧。對少數為非作歹,頑固不化的人,對道德不屑一顧的人,就不要一味講究寬容,要輔以刑罰。
孔子講求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嚴。一味姑息忍讓,不是完美的處世之道。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
孔子提倡以兩者以外的第三種態度對待報怨的問題。他提倡「以直報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確面對有過失的和行為不端的人。也就是說:
講道德要有一個標準,一不能冤冤相報,互相殘殺;二不能姑息養奸,縱容犯罪。以直報怨,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拿起法律的**,以公正的法治來解決不公正的問題,也是對不講道德的人進行道德和普法教育。法律就是一個標準,一個尺度,人們不能偏離太大。
「孔子攝行相事,七日而誅少正卯,而魯國之邪塞」就是一個很好的以直報怨的例子。
2樓:匿名使用者
「以德報怨」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句話,通常將它理解為為人處世的準則:孔子教導我們,別人欺負你了,要用愛心去感化他,用胸懷去包容他.這樣的道德情操真的很偉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以德報怨」,恐怕沒有人能做到.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以德報怨」的原句出自《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原意為:
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
」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現象,可能是斷章取義地曲解.
與西方文化相比,東方文化一向以謙虛和堅忍著稱.關於如何報怨的問題,東西方的答案截然相反.在西方,聖經裡就提出: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觀點.而在東方,佛家崇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哲學理念,面對困苦的態度是逆來順受.根據佛經中的記載,大鷹要吃釋迦牟尼的肉,他便從自己身上一刀刀幫大鷹割下肉來,這種堅忍已經超越西方人能夠承受的範圍.
而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觀點,是以人為本的,更能讓人接受.
孔子這句話為什麼會被曲解?根源還是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們希望民眾成為「以德報怨」的順民,只有「以德報怨」的民眾,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統治.皇帝殘暴,要「以德報怨」,地主剝削,也要「以德報怨」,八國聯軍打到北京,還是要「以德報怨」,要想盡一切辦法彰顯自己的「德」,要「量中華之物力,結大國之歡心」,這種堅忍和迂腐與佛家的處事態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孔子所說的「以德報怨」是什麼意思,要完整的
3樓:顧筱
「以德報怨」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句話,通常將它理解為為人處世的準則:孔子教導我們,別人欺負你了,要用愛心去感化他,用胸懷去包容他。這樣的道德情操真的很偉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以德報怨」,恐怕沒有人能做到。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以德報怨」的原句出自《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原意為:
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
」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現象,可能是斷章取義地曲解。
與西方文化相比,東方文化一向以謙虛和堅忍著稱。關於如何報怨的問題,東西方的答案截然相反。在西方,聖經裡就提出: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觀點。而在東方,佛家崇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哲學理念,面對困苦的態度是逆來順受。根據佛經中的記載,大鷹要吃釋迦牟尼的肉,他便從自己身上一刀刀幫大鷹割下肉來,這種堅忍已經超越西方人能夠承受的範圍。
而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觀點,是以人為本的,更能讓人接受。
孔子這句話為什麼會被曲解?根源還是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們希望民眾成為「以德報怨」的順民,只有「以德報怨」的民眾,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統治。皇帝殘暴,要「以德報怨」,地主剝削,也要「以德報怨」,八國聯軍打到北京,還是要「以德報怨」,要想盡一切辦法彰顯自己的「德」,要「量中華之物力,結大國之歡心」,這種堅忍和迂腐與佛家的處事態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4樓:匿名使用者
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5樓:匿名使用者
以德報怨
拼音yǐ dé bào yuàn
正音怨;不能讀作「yuān」。
辨形怨;不能寫作「冤」。
近義以直抱怨以德報德
反義忘恩負義無情無義
結構偏正式。
英譯repay injury with kindness用法來自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釋義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例句**二十五年(2023年)西安事變時期;中國共產黨~;協同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釋放蔣介石;希望他悔過自新;共同抗日。
「以德報怨」是孔子說的嗎
6樓:情感新港灣老師
「以德報怨」是孔子說的。
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德報怨」最早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又見,《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又將白金百兩,送與庵中老尼,另封**十兩,付與老尼啟建道場,超度蘇二爺朱婆及蘇勝夫婦亡靈,這叫做『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和老子的」以德報怨」07
7樓:匿名使用者
歷來我們對於「以德報怨」這個成語的理解是:老子主張「以德報怨」,而孔子則和老子唱反調,主張「以直抱怨、以德報德」.真的是如此嗎?
這真是千古的誤解.我們先研究一下這些文字的出處.老子之言出於《道德經》,老子:
「大小多少(指仇恨),報怨以德.」孔子之言則出於《論語》,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回答說:「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其實,論語中孔子之言,並未提及「以德報怨」語出老子,所以孔子並非反對老子.但是,孔子所理解的「以德報怨」是以仁德回報仇怨,也正是我們一般的理解,的確和老子所說的「以德報怨」在意義上有很大的區別.孔子不贊成「以德(仁德)報怨」,所以說要「以直(公正)報怨,以德(仁德)報德(恩德).
」老子學說為「法自然」,即遵循宇宙本體之原則來觀察人生.但老子之言一向容易遭人誤解,原因是老子行文用字都古奧離奇,常和一般字面上的用義不同.老子於《道德經》中所言之道德是「常道玄德」,並非一般認知的「仁義道德」.
所以,老子說的「以德報怨」,是以「天地自然之德來回報仇怨,」而天地自然之德的要義是「萬物平等」,正和孔子以「公平、正直來回報仇怨」的意義相通而且並不牴觸.老子和孔子都不是慈善家,都不會主張「以德(仁德)報怨」.老子更認為「大道廢,才有仁義的產生.
」而大道之下是「萬物平等」,同時也是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世界,老子當然不會主張「以德(仁德)報怨」.
以德報怨是什麼意思?
8樓:厚榮花宣培
以德報怨
【解釋】: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出處】:《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曾經有他的學生問他,有一個說:「或曰:以德抱怨何如?」(論語.憲問篇)
以德抱怨這個詞我們不陌生,我們經常說生活裡頭有這樣的人,說你看別人那麼對不起他,他還對別人那麼好。我們覺得,這樣的人格應該在孔子這裡是得到讚賞的。沒想到呢,孔子反問了他一句:
「子曰:何以報德?」孔子說一個人他已經用德去報怨了,那他還留下什麼去報別人的恩德呢?
當別人對你好時,他又該怎麼做呢?問完了這一句孔子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9樓:匿名使用者
「以德報怨」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句話,通常將它理解為為人處世的準則:孔子教導我們,別人欺負你了,要用愛心去感化他,用胸懷去包容他。這樣的道德情操真的很偉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以德報怨」,恐怕沒有人能做到。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以德報怨」的原句出自《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原意為:
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
」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現象,可能是斷章取義地曲解。
與西方文化相比,東方文化一向以謙虛和堅忍著稱。關於如何報怨的問題,東西方的答案截然相反。在西方,聖經裡就提出: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觀點。而在東方,佛家崇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哲學理念,面對困苦的態度是逆來順受。根據佛經中的記載,大鷹要吃釋迦牟尼的肉,他便從自己身上一刀刀幫大鷹割下肉來,這種堅忍已經超越西方人能夠承受的範圍。
而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觀點,是以人為本的,更能讓人接受。
孔子這句話為什麼會被曲解?根源還是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們希望民眾成為「以德報怨」的順民,只有「以德報怨」的民眾,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統治。皇帝殘暴,要「以德報怨」,地主剝削,也要「以德報怨」,八國聯軍打到北京,還是要「以德報怨」,要想盡一切辦法彰顯自己的「德」,要「量中華之物力,結大國之歡心」,這種堅忍和迂腐與佛家的處事態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以德報怨的真正意思是什麼,以德報怨是什麼意思
或曰 以德報怨,何如?子曰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意思是 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新知榜聊文史 你一定誤會了以德報怨 以德報怨 人要講信用,不能像鳥一樣為食亡,而我們人不能為財死啊。我們的祖上,我們的父母親,以德服人,所以我們要學習古人,學習孔孟之道,學習那些給我們做出榜樣,讓我們在...
以德報怨,出自哪裡,以德報怨是何意 出自於哪?
出自 論語 憲問 原文 或曰 以德報怨,何如?子曰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白話文 孔子說 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釋義 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擴充套件資料 以德報怨的典故 樑國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經做過一個邊境縣的縣令,這個縣和楚國相鄰界。樑國的...
是「以直報怨」好還是「以德報怨」好
理論上是以德報怨好。以直報怨,是孔子的,以德報怨,是如來的。以直報怨,其實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孔子說得很文雅,但是其實這個詞是以牙還牙的同義詞,所以達摩說孔邱雖聖,猶自惡見凡夫。佛說這是生起了嗔見,會讓自己以後成為下地獄的因,喜歡報復的人,也說明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做到無慾,放不下人我之見,以及對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