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易經有什麼區別,周易與易經的區別

時間 2021-10-25 23:13:15

1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的來講,這倆者是一個東西。

但如果你非要分清這倆者的區別

周易是周文王推演出來的

而易經則具有廣義的意思包括《連山》《歸藏》《周易》

2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來說,周易一般指由周文王整理出來的《易》後人就叫《周易》,而《易經》就是孔子整理出來的,儒家詩書禮樂易春秋中的易就是指《易經》。

傳說伏羲氏演八卦,這是“易”的起源。

3樓:匿名使用者

單說《易經》時指的是《易經》上下兩卷。

說《周易》則包括十翼即《易傳》

4樓:匿名使用者

易經就是孔子或者其他儒家學者學習周易的讀後感,並把周易扭曲成一本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書籍。而周易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易》是古代的一門學問,和現在的物理或者化學或者天文或者地理一樣,是學問而不是具體指哪本書。當然,因為歷史的原因,基本上就只有那麼

一、兩本這方面的著作,所以《周易》基本就代表“易”學了。

其次,既然是門學問,那麼就不是絕對的對或者錯。現在的物理、化學也在不停的進步,不停的糾正錯誤,因此越來越先進,越來越靠近真理。而易學的研究基本停滯不前了,相對於現代科學,易學有一定的真理性和獨特的一面,但是肯定是落後了。

那些認為易神祕或者無所不能的人,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周易和易經有什麼區別?

5樓:晨雨梧桐

周易屬於易經,二者沒有區別。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永珍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擴充套件資料

《周易》名稱由來:《周易》又稱《易經》,分為經部和傳部,經部之原名就為《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凶的判斷。

而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是孔門**對《周易》**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

6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一回事。易經有三本,周易是傳世的一本。

按照南懷瑾的說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裡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易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

事實上還有兩種《易經》,一種叫《連山易》,一種叫《歸藏易》,加上《周易》,總稱為“三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樣的。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

《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說到這裡,我們要有一個概念,現在的人講《易經》,往往被這一本《周易》範圍住了,因為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事實上還有沒有?

這是一個大問題,可以說現在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江湖”中這一套東西,如醫藥、堪輿,還有道家這一方面的東西,都是《連山》、《歸藏》兩種易學的結合。

《連山》、《歸藏》以外,《周易》的本身這門學問中,有一個原則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說《易經》包括了三個大原則:就是

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研究《易經》,先要了解這三大原則的道理。

(1)變易

第一,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譬如我們坐在這裡,第一秒鐘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鐘的情況又不同了。

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麼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由這一點,我們同時亦瞭解到印度佛學中的一個名詞“無常”。這個名詞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變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廟裡塑一個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頭吐得很長,名“白無常”,而說這個“無常鬼”來了,人就要死亡,這是迷信。實際上“無常”這名詞,是一種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能永恆存在的,所以名為“無常”,這就是《易經》中變易的道理。

我們中國文化中的《易經》,是講原則,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非變不可,這是原則。印度人則是就現象而言,譬如看見一幢房子蓋起來,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看見人生下來,也一定會病、會老、會死,這是看現象而名之為“無常”。

(2)簡易

第二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瞭解的。在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

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瞭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我們看京劇裡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麼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

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懂了宇宙事物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係,空間的關係,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這就是把那麼複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

那麼,《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儘管變的法則很複雜,宇宙萬事萬物再錯綜複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後,就非常簡單了。

(3)不易

第三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永珍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恆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薩”。

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麼名稱,反正有這樣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萬有、萬物、萬事的“它”是不變的。

這是《易經》的三個原則,先要懂得。

——————————————————詳細資料見南懷瑾《周易雜說》,書店都有賣。

7樓:藝述史

很多人都分不清《周易》和《易經》,那今天我們就把什麼《周易》《易經》《經》《傳》以及《十翼》這一大堆玄之又玄的東西,先來理理清楚,看看《易經》這個大家族有啥歷史淵源。歷史 易經 古代 古人 讀書

8樓:曹典之

一個人不穩定,搖搖晃晃的,搖來搖去的。那塊有利益就想往那塊鑽。沒有不失敗的。把自己弄的啥也不是。

9樓:匿名使用者

百家講壇 《易經的奧祕》有系統的解釋

周易與易經的區別

10樓:超級晨霧的光

周易屬於易經,二者沒有區別。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永珍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擴充套件資料

《周易》名稱由來:《周易》又稱《易經》,分為經部和傳部,經部之原名就為《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凶的判斷。

而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是孔門**對《周易》**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

11樓:俺是七姐

不是一回事。易經有三本,周易是傳世的一本。

按照南懷瑾的說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裡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易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

事實上還有兩種《易經》,一種叫《連山易》,一種叫《歸藏易》,加上《周易》,總稱為“三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樣的。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

《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說到這裡,我們要有一個概念,現在的人講《易經》,往往被這一本《周易》範圍住了,因為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事實上還有沒有?

這是一個大問題,可以說現在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江湖”中這一套東西,如醫藥、堪輿,還有道家這一方面的東西,都是《連山》、《歸藏》兩種易學的結合。

《連山》、《歸藏》以外,《周易》的本身這門學問中,有一個原則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說《易經》包括了三個大原則:就是

一、變易;

二、簡易;

三、不易易經》,先要了解這三大原則的道理。

(1)變易

第一,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譬如我們坐在這裡,第一秒鐘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鐘的情況又不同了。

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麼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由這一點,我們同時亦瞭解到印度佛學中的一個名詞“無常”。這個名詞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變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廟裡塑一個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頭吐得很長,名“白無常”,而說這個“無常鬼”來了,人就要死亡,這是迷信。實際上“無常”這名詞,是一種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能永恆存在的,所以名為“無常”,這就是《易經》中變易的道理。

我們中國文化中的《易經》,是講原則,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非變不可,這是原則。印度人則是就現象而言,譬如看見一幢房子蓋起來,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看見人生下來,也一定會病、會老、會死,這是看現象而名之為“無常”。

(2)簡易

第二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瞭解的。在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

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瞭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我們看京劇裡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麼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

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懂了宇宙事物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係,空間的關係,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這就是把那麼複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

那麼,《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儘管變的法則很複雜,宇宙萬事萬物再錯綜複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後,就非常簡單了。

(3)不易

第三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永珍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恆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薩”。

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麼名稱,反正有這樣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萬有、萬物、萬事的“它”是不變的。

這是《易經》的三個原則,先要懂得。

易經與周易的區別要詳細的,周易與易經的區別

韓信靳婉 周易 周易是遠古進行卜筮形式中的一種,除了周易以外,還有 連山易 和 歸藏易 連山易位夏朝所用,而歸藏易為商朝所用,周易則為周朝所用,所以,稱為周易。這三種易的區別在於首卦不同,周易首卦為乾卦。其他的則不是乾卦為首卦。易經 易經,為儒家四書五經之一,其中包括周易和對周易的卦爻辭的解釋等十篇...

數易乾坤吊墜有哪些區別?周易和易經有什麼區別?

不懂得的在網上搜一下就知道有哪些群。不要了。數易文化 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文化?它和磁場又有什麼關係呢?數易文化 是一組數字解釋 闡述人生命理的學科。同時和磁場是互相影響 潛移默化的關係。素與文化是中國的傳統的週一中的一個演變,是通過數理關係來分析事情的一些變化和規律,它與磁場來說是把現代的科學加入了進...

為什麼學周易,為什麼要學易經?怎麼學易經?

學了周易,可以戴個墨鏡,坐公路邊,騙大爺大媽幾個小錢花花。周易 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簡稱易。易的主要意思是變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徵普遍存在的雙邊關係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變化 1 並附以卦爻辭作簡要說明 2 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與商紂王之間的鬥爭。因周有周密 周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