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月露傾寒
蜀國後期人才也不少,蔣琬、費禕、董雲、魏延、王平就不必說了。諸葛亮死後還有廖化(廖化其實是員大將)、張翼、張嶷、姜維、黃崇、羅憲(這個絕對是個人物)。諸葛亮本身對人才是很重視的,但由於荊州派和益州派之間的矛盾爭鬥致使他阻礙了一些賢能之士,不能為國盡力。
諸葛亮事必親躬,影響了蜀國**的積極性,阻礙了新人的培養。但諸葛亮重視道德,提拔人才的首要標準就是德行,這也是蜀國沒有亂臣造反的重要原因。蜀國地處偏僻,國力難以和中原相比。
時間越久,這種差距就會越來越大,「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這就是諸葛北伐的原因。蜀國的滅亡則有很多點原因:
1:費禕接管朝政之後,致力於國力發展。姜維繼武侯之志,意在北伐。
二人政見不同,費禕也不能忽視姜維,就每次北伐只給他2萬人。對此,後代史學家分析此時局勢時,常常嘆息費禕的保守。
何焯:「欲斷隴則當及曹爽初誅,眾志二三,未遑外事之時。文偉身駐漢川,以遷關中之救,伯約以萬眾招誘羌胡,披割西鄙,過相裁製,又失事機。
元遜(諸葛恪)輕舉於東,文偉坐待於西,皆若天之假助典午,以成其奸者,可長太息。」
呂思勉認為,當時司馬懿誅曹爽,正是魏國朝政動盪時期,由於費禕的裁製,錯過了北伐的良好時機。
2:黃皓亂政。董允生前,後主寵黃皓,董允常正色匡主,數責黃皓。
黃皓畏懼董允,不敢為非。董允生前,黃皓只是黃門丞。董允死後,黃皓操弄威柄。
景耀六年,鍾會伐蜀,此人押下戰表,致使漢中失守。
3:內部不和。姜維原本是魏人,蜀國被就對他有排斥心理。
連年北伐,功績不顯。黃皓想提閻宇為大將軍,由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董厥上表。以姜維好戰無功,召還為益州刺史,奪其兵權。
姜維屯田沓中,以為避禍之計。
4:諸葛瞻無謀。漢中失守後,援軍廖化和姜維退守劍閣。
鍾會前有劍閣雄關,寸步難進,後**城、樂城、漢城三地要隘,東溯漢水、芒刺在背。「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鄧艾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取道陰平,以期扭轉局面。
鄧艾進軍至景谷旁道,成都已經知道訊息了,派諸葛瞻迎敵。黃崇勸告諸葛瞻速速前行,佔據險要,不要讓魏軍進入平地。黃崇屢次進言,乃至痛苦流涕,諸葛瞻卻不為所動,依舊在涪城不前。
前鋒部隊被鄧艾打敗,諸葛瞻立刻退守綿竹,把險隘涪關送給鄧艾。諸葛瞻戰死綿竹,長嘆曰:「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
」5:劉禪性弱。當時郫縣令常勗固城拒守,而成都西除了郫縣還有汶山郡之汶山、龍鶴、冉駹、白馬、匡用五圍牙門之兵可用。
姜維大軍進於郪、五。更有羅憲在江州。 霍戈鎮守南中六郡,本來就部署好部隊北上,隨時可以增援成都。
重鎮雒城尚未失陷,姜維軍離此不過七十里。漢中諸圍守也在柳隱、蔣斌、王含堅守。 此刻的成都,雖魏軍兵入平地,但是從上情況看,蜀漢主力部隊尚存,周邊要隘一個沒丟,半壁江山依在,內軍心士氣均可一戰,外東吳援軍指日可到。
鍾會形勢岌岌可危,鄧艾已是置之死地。可嘆成都無一人才。當時伐蜀,鄧艾、賈充等很多大臣是不同意的,只有鍾會贊同。
由伐蜀全程來看,魏國勝的有點僥倖,蜀國滅亡非戰之罪。
諸葛亮北伐時期,蜀國國力鼎盛。但連年征戰,耗費錢糧。至費禕總理朝政,其致力發展,蜀國國力恢復。至費禕遇刺身亡,以姜維為代表的好戰派壓倒保守派,連年戰爭,又致國力衰竭。
陳壽在三國志裡給於了諸葛亮很高的評價。「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陳壽認為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但沒有否定北伐,這是因為北伐勢在必行。
至於蜀國末期,局面不是諸葛亮所能影響得到的。
2樓:鴻漸洛水
可以發現,蜀國前期是非常輝煌的,人才濟濟,這是因為劉備有識人之能,用人之才。但是到了後期,蜀國人才匱乏,這並不是蜀國無人造成的,主要原因在諸葛亮。
諸葛亮是一個好丞相,但是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事事親歷親為,這當然可以保證每件事都能得到一個好的處理,但是卻忽略了對人才的鍛鍊和選拔。蜀國國勢在諸葛亮死後驟然衰退,可以說,諸葛亮要負主要責任。而他晚年時,已經出現了無人可用的境地。
蜀國後期,也確實有不錯的人才,比如武有廖化姜維王平關索關興張苞向寵,文有費禕董允郭攸之蔣琬馬良等,但是與前期相比,武有五虎上將,文有臥龍鳳雛差的遠多了。再出岐山時,最需要智勇雙全的前鋒,竟只能有廖化擔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笑話。
所以,正是由於諸葛亮的盡心盡力,沒有給下屬自己發揮創造的機會,造成蜀國最後階段的"人才荒",被後人戲稱為「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諸葛亮確實可謂是鞠躬盡瘁,我以前也一直諷刺諸葛亮窮耗國庫,數次北伐。但這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當時蜀漢在蜀漢後期,失去了荊州四均作為跳板及聯吳抗魏的宗旨,只能北伐,而四川是一個很能消磨人鬥志和理想的地方,成都優越的生活會逐漸使蜀漢喪失進取天下的鬥志,所以諸葛亮必須以北伐來激發蜀漢將士的鬥志。
個人而言,對諸葛亮一直沒什麼好感,感覺他是一流的內政家,二流的政治家,三流的軍事家,且權欲心過重,這也是他功敗垂成的原因。
3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觀點覺得諸葛亮太**了,蜀國後期也就發現一個姜維
4樓:六塵醉
還是時勢造英雄,需要時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什麼意思?
5樓:a桃子味的小逗
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具體含義:不辭勞苦地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到死為止。
二、讀音:【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三、出處:諸葛亮《後出師表》
四、原句: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五、原句白話釋義:臣下只有竭盡全力,到死方休罷了。至於伐魏興漢究竟是成功是失敗,是順利還是困難,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預見的。
六、例句:「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這是諸葛亮的誓言,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6樓:愛單單愛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自諸葛亮的《後出師表》,意思為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多用來形容人的偉大。
鞠躬:彎著身子;瘁:勞累。盡瘁:竭盡心力。指貢獻出全部精力。
《後出師表》約作於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比《前出師表》晚了一年。此時正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未取得預期成果之時。為消除各方阻礙,在第二次北伐臨行之際,諸葛亮向後主劉禪獻上了《後出師表》。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出師北伐祁山。同年冬十一月,魏國大舉進軍東吳,魏將曹休為吳將陸遜所敗,張郃東下,關中極為虛弱。諸葛亮認為進攻時機已到,準備全師出兵伐魏。
但是,蜀中不少大臣,安於逸樂,對進軍一事心懷疑慮,並且產生了不少非議。為此,諸葛亮再次上表,苦心孤詣,申明討伐的決心;義正辭嚴,批駁非議的錯誤。
文中「鞠躬盡力,死而後已」八個大字,錚錚有聲,充分體現了諸葛亮對蜀漢政權的忠肝義膽,是全文高潮之所在,也是諸葛亮人格璀璨光輝之所在。
7樓:後藝餘初蘭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釋義】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勤勤懇懇,竭盡全力(勞苦),到死為止.後來引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指勤勤懇懇,竭盡全力.
成語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意思說,我一定勤勤懇懇,不辭勞苦,小心謹慎地辦事,為國家大事用盡我的力量,一直到死為止.
8樓:可可山的猴子
漢語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成語釋義:
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
成語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使用例句:
臣兄荷皇上知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敢言病。
★清·黃宗羲《巡撫天津右僉都御史留仙馮公神道碑銘》
大概是這個意思
9樓:脫苓閩鶴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意思是:全心全意地貢獻出全部力量,到死為止。
10樓:琦麥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意思是這是忠心謹慎,竭盡效力到死為止的意思
11樓:全章清振海
成語,出自諸葛亮《後出師表》,指全心全意地貢獻出全部力量,到死為止。
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全心全意地貢獻出全部力量,到死為止。
12樓:翟燎牧香菱
鞠躬盡瘁,恭敬謹慎地,竭盡勞苦地貢獻一切,到死為止
13樓:虢端城向晨
後來,此句演變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表示嘔心瀝血竭盡全力,貢獻出自己的一切。
14樓:jjsh裡了
原句白話釋義:臣下只有竭盡全力,到死方休罷了。至於伐魏興漢究竟是成功是失敗,是順利還是困難,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預見的。
15樓:純香絲絲
這句話是諸葛亮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表示,忠心謹慎,對黨對國家中心沒有一心二意,竭盡全力效力為國家做奉獻,一直到死,這種為國家獻身而沒有任何遺憾的,這種精神是值得讓人敬佩的,是值得讓人佩服的,,就跟這句話說的一樣,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16樓:櫻花
全心全意地貢獻出全部力量,到此為止。
17樓:張風富志勇
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竭盡全力
18樓:六月飛雷
【釋 義】
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不辭辛勞,勤勤懇懇,竭盡全力,貢獻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為止。
參考
19樓:匿名使用者
詞典解釋
【解釋】: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20樓:官悅僕耘
【讀音】 jū
gōng
jìncuì,sǐ
érhòu
yǐ【用
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釋義】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不辭辛苦,勤勤懇懇,竭盡全力,貢獻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為止。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什麼意思
a桃子味的小逗 一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具體含義 不辭勞苦地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到死為止。二 讀音 j g ng j n cu s r h u y 三 出處 諸葛亮 後出師表 四 原句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五 原句白話釋義 臣下只有竭盡全力,到死方休罷了。至於伐魏興...
《三國演義》中,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指的是什麼
三國時期,蜀主備死後,後主劉禪繼位,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後一次北伐前夕給劉禪寫 後出師表 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出於諸葛亮的 後出歸表 諸葛亮會為蜀漢盡忠至死 三國演義 中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的是誰?諸葛亮相當於現代的 都是...
表示人鞠躬盡瘁的成語,鞠躬盡瘁類似的成語
鞠躬盡瘁 j g ng j n cu 生詞本基本釋義 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褒義出 處 明 宋濂 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 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近反義詞 近義詞嘔心瀝血 全心全意 忠心耿耿 赤膽忠心 近義詞嘔心瀝血 全心全意 忠心耿耿 赤膽忠心 鞠躬盡瘁類似的成語 胡胡麻麻歲月 全心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