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全詩啊

時間 2021-10-15 00:07:38

1樓:雨紅葉孤

是愛蓮說,是「說」,說是一種可以用來議論、抒發感想的文體

既不是詩也不是詞

2樓:錦鯉鯉兒

周敦頤的《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樓:匿名使用者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原文據清儀封張伯行正誼堂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之八)

4樓:燭光輕語

《愛蓮說》怎麼變成詩或詞了

鬱悶的…

5樓:月靈飛菲

是周敦頤的《愛蓮說》。是一篇文章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的全文譯文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的全詩 作者是誰

6樓:季沫の哭泣

宋·周敦頤《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迎驕陽而不懼,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樓:董玲燕

愛蓮說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頤

原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盛愛 一作:

甚愛)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8樓:小樓明月清風骨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翻譯

9樓:呵呵帝樂園

予:我 之:主謂之間,不譯 而:錶轉折,卻

意思: 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汙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汙染。

望採納,謝謝!

10樓:鵬峰建材

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汙染

11樓:這就是命

可是我獨獨喜愛蓮花的出自於淤泥而不沾染汙穢的高潔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翻譯

12樓:草莓味de哦

意思是:我(周敦頤)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汙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

出自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

13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是:「我只喜歡蓮花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沾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媚.」

14樓:匿名使用者

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汙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

15樓:地獄火孫長春

我惟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汙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並不顯得妖豔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汙穢,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17樓:甜念珞瑤知夜霆

我只喜愛蓮花從水底的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汙穢)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翻譯

18樓:米妮兒

我唯獨愛蓮花的生長在淤泥中卻不受沾染的品質

19樓:匿名使用者

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汙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

20樓:

翻譯是:我偏偏喜歡蓮花生長在淤泥裡而沒有被汙染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是什麼意思,「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是什麼意思?

學習小霸王 一 之 作代詞用 之 作代詞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點的 之 字 1 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馬說 2 名之者誰?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記 3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4 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小石潭記 5 撤屏視之,一人 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撫尺而已。6 ...

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是什麼?

比喻從汙俗的環境中走出來,卻能保持純真的品質而不沾染壞習氣。出淤泥而不染 和 潔身自好 都有保持自身潔白,不同流合汙之意。但 出淤泥而不染 更強調出汙泥之意,強調環境汙染,更顯示其品格難能可貴。北宋時期,理學開創者周敦頤定居到廬山蓮花峰下的濂溪邊著書立說,他著有 太極圖說 和 通書 提出簡單而有系統...

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質故事,出淤泥而不染的成語故事。

蓮不會被淘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的蓮。在古代歷代社會中都受到人們的好評。許多文人墨客都以蓮為指向標,學習蓮的高貴品質。然而在如今這個社會,蓮仍然是不會被淘汰的,它永遠是人們心中理想的君子。情境一在一所校風極差的學校裡,有學生甲和學生乙,學生甲是非不分,什麼壞習慣都學過來,搞得自己像個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