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人怎樣稱呼,佛教裡弟子跟信女稱呼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10-14 21:33:55

1樓:

根據身份不同可稱為**,居士,師兄,親某師。

一、在家人對出家人的稱呼:

在家人皈依三寶,對僧人可統稱「**」。對自己的皈依師,可稱恩師、**。在文字書寫中,應注意不要寫成「師傅」。

二、出家人對出家人的稱呼:

沙彌稱呼比丘,宜稱呼法名加**二字,如「親某**」;不宜稱「某師」、「親某師」。比丘之間,或沙彌之間,或比丘稱呼沙彌,可以稱呼「親某師」。

出家男眾為大僧,出家女眾為二僧。比丘、比丘尼為大戒師、大眾;沙彌、式叉摩那、沙彌尼為小戒師、小眾。

三、在家人對在家人的稱呼

在家佛**之間,可在姓氏後加上居士二字,稱呼「某居士」,如王居士、張居士等。或統稱「師兄」。

四、禮節性稱謂

1、法師:本是一種學位稱號,要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才可稱為法師。而漢地用起來比較濫,往往將它與居士稱謂相對應,作為僧人的通稱。

2、三藏法師:指精通經律論三藏,能為人講說的僧人。如唐代玄奘法師就是一位三藏法師。

3、經師:指善於誦讀**或精通經藏的僧人。

五、職務性身份稱謂

1、住持:為一寺之長,有護持佛教令久住世之意。

2、方丈:即住持。因其所居之處為「方丈」室,故而得名。

3、首座:為全寺修行之模範,掌禪堂中號令之權。

4、西堂:為西堂首座,輔助方丈教導修行的僧人。

2樓:海印放光

對出家的和尚尼姑都稱呼「法師」,或「**」。

對在家的學佛人,書面語可稱「居士」;口語中如果你也信佛可稱呼「師兄」,如果你不信佛,對在家居士就按世間通行的稱呼即可。

佛教裡**跟信女稱呼有什麼區別

3樓:枕著草根打呼

稱呼在不同時期有三個區別。

1、作為在家信眾,男女的稱呼不同。男的叫善男子或優婆塞,女的叫善

女人或優婆夷。

2、作為出家學習還未正式受戒的學徒,男女的稱呼不同。男的叫沙彌,女的叫沙彌尼。

3、作為正式出家的僧人,男女的稱呼不同。男的可以尊稱為和尚、比丘,女的可以尊稱為師太或叫比丘尼。

擴充套件資料:

稱謂特點

一般來說,人們都希望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對於稱謂也是十分關注的。許多稱謂不僅表明一個人的身份、地位,還可反映出人們在一定社會文化環境下的行為價值取向。

因此,研究佛教徒稱謂的涵義及其演變、運用情況,對於瞭解佛教社會的結構和人際關係,加深對佛教與佛教徒的認識,都有一定的意義。經初步研究,漢傳佛教稱謂具有如下幾大特點:

1、漢傳佛教稱謂眾多,或譯音,或譯義,或同名異義,或同義異稱,內涵十分豐富,其中既有緣自古印度的,又有緣自中國西域及蒙藏地區的。

它們伴隨著佛經的翻譯、弘揚和各國各民族佛教徒的交往而大量傳入漢地,與華夏文明相結合而蔚為大觀,並傳入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因此漢傳佛教稱謂實為多種文化作用下的產物。

2、佛教稱謂中國化、民俗化傾向十分突出。

一是文化性的梵漢並行的稱謂不少,如乞士、檀越、檀徒、釋子、禪師等;

二是從事佛教管理與弘揚佛法的職務性稱謂多,如中國僧官稱謂、叢林執事稱謂大量湧現;

三是頗具倫理色彩的民俗化稱謂眾多,如**、師爺、師兄、師太、尼姑、佛子、戒子、**等稱謂不勝列舉。

3、中國佛教基本屬於僧伽佛教,因此絕大多數佛教稱謂都是關於僧人的,用於在家信眾的極少,從以上介紹即不難看出。這種情況在近代稍有改變,如大德、大師等就不限於僧人了。

4、佛教禮節性稱謂特多。如宗師、國師、導師、大師、**、上師、法師、大德、**、貧道、拙緇、衲子等等。與南傳、藏傳佛教不同,漢傳佛教沒有嚴格的僧階、教階及學位制度及其標準,因而禮節性稱謂往往過多過濫,在一定程度上滋長了虛偽浮濫之風,造成對佛教的褻瀆、輕視。

4樓:一劍飄九州

佛**有四眾之分。出家男女二眾,即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二眾,即優婆塞、優婆夷。

出家佛**又有四眾、五眾之分。四眾即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五眾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學戒女)、沙彌、沙彌尼。。

七種佛教徒的通稱叫七眾。即出家五眾加上在家二眾。

比丘。梵語的音譯。意譯「乞士」、「乞士男」、「薰士」等。

指出家後受過具足戒的男僧。比丘有五個意義:乞士(靠乞食為生)、破煩惱、出家人、淨持戒、怖魔。

俗稱比丘為僧人,亦稱比丘為沙門。世俗亦稱比丘為和尚。和尚在印度原為**的俗稱;在中國本來是對佛教師長的尊稱,後來成為對比丘的俗稱。

世俗亦稱比丘為大僧,或稱比丘為首堂。蒙藏地區稱比丘為喇嘛。喇嘛,為藏語音譯,意為「上師」。

原為藏傳佛教對高僧的尊稱,後漢族常把蒙藏比丘稱為喇嘛。在漢地一般稱比丘為「**」。

比丘尼。梵語的音譯,意譯為「乞士女」、「除女」、「薰女」等,亦稱「沙門尼」;「尼」是梵語中的女聲。指女子出家後受過具足戒者。

漢地又稱尼姑。世俗亦稱比丘尼為二僧或二堂。在漢地一般稱比丘尼為「師太」。

式叉摩那。梵語的音譯,意譯為「學戒女」、「學法女」、「正學女」。年滿20歲的沙彌尼在受具足戒前二年,要受六法,此時稱式叉摩那。

沙彌。梵語的音譯,意譯為「息惡」、「行慈」、「勤策男」。指7歲以上、20歲以下,受過十戒的出家男子。在漢地普遍俗稱小和尚。

沙彌尼。梵語的音譯,意譯為「勤策女」。指7歲以上,20歲以下,受過十戒的出家女子。

優婆塞。意譯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言其親近奉事三寶、接受五戒。亦通稱一切在家的佛教男信徒。

俗稱男居士。居士,本指多財富樂的人,就是居積財貨之士,轉而稱呼居家修道之土。

優婆夷。意譯為「近事女」、「近善女」、「近宿女」、「信女」、「清信女」。指接受五戒的在家佛教女信徒。又俗稱女居士。

對較高水平的僧尼稱謂:

1.法師:指通曉佛法、並善於講解佛法以及致力修行傳法的僧人。世俗又稱比丘中的知識分子為法師,意思是講說經法的師傅。

2.經師:指精通佛教經藏的僧人,亦指善於誦讀**的僧人;

3.論師:指精通論藏或論釋佛教經義的僧人;

4.律師:指善於背誦、講解律藏的僧人;

5.三藏法師:指精經、律、論三藏的法師。中國古代把從事譯經的高僧稱為「譯經三藏」,例如唐玄奘被譽為「三藏法師」,俗稱「唐三藏」;

6. 大師:佛教稱釋迦牟尼為大師。後唐代朝廷封通曉佛教教義的僧人為大師,如慧照大師。後來對前朝名僧也往往賜溢號「大師」,如東晉慧遠,被追賜為辨覺大師;

7.尊宿:「尊」為德高,「宿」為年長。對年長德高僧人尊稱為尊宿;

8.上人:尊稱持戒嚴格,精於義學的僧人;

9.講下:對知名法師的尊稱;

10.高僧:對德行高的僧人的尊稱。

以上就是佛教中男信徒和女信徒的不同稱謂。

5樓:菩提老鼠

在家信眾,男的叫善男子或優婆塞,女的叫善女人或優婆夷。

出家學習還未正式受戒的學徒,男的叫沙彌,女的叫沙彌尼。

正式出家的僧人,男的可以尊稱為和尚、比丘,女的可以尊稱為師太或叫比丘尼

6樓:北京刺客

**之間稱呼 師兄 只要皈依就客戶互相稱呼為師兄

如果是沒有皈依的 可以稱呼 施主 功德主 等

篤信佛教也算是一種 我執 嗎?佛教怎樣看待執著?

這個 我執 佛經上有個譬喻 就像我們要渡河,必須有船,有船才能達到彼岸,達到彼岸後才可以放棄這首船。篤信佛教這個執著,就是船,我們要渡過輪迴苦海,必須靠它,等我們明心見性開悟成佛後,這個執著就可以捨去。佛教的最高境界,確實要捨去這個執著的,金剛經 上說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是的,篤信佛教也算是一種 ...

年輕人無法對佛教做到盡信之,還有必要信佛麼

不是有沒有必要的事,而且自己願不願的事,不能強求,也強求不了。至於 盡信之 在佛教中,在達到初地菩薩境界之前,對佛法都是有疑的,不可能是 盡信之 信的超過五成,已經算比較信佛了。20 歲的年輕人無法對佛教做到盡信之,還有必要信佛麼? 書法感恩堂 不要說bai20歲的青年人不能盡信佛du教,就是80歲...

世界上有多少人信佛教,全世界有多少人知道佛教

1.世界上16歲以上的人應該都知道佛教,大約50億人。2.世界信仰佛教的人 正規皈依的人 大約4億。3.佛教在世間流傳了約3000年。4.一直流傳著,是因為這個世界有信仰的人。如果那一天都不信仰了,就會消失了。佛祖在 法滅盡經 中預言,大約再有七千年,佛教就會在這個世界消失。世界上大概有多少人信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