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正達美
唐太宗在位期間,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向唐朝求親。這一事件促進了友好關係。
史書皆言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是大唐王朝的特別恩典,顯示了中原文明威服四夷的風範。歷史果真如此嗎?
公元634年(貞觀八年),松贊干布遣使長安,希望與大唐和親,並藉此與中原加強往來,從而獲取政治、**等多方面的利益。此時的唐太宗壓根兒瞧不起吐蕃這個蠻夷國家,斷然拒絕。松贊干布勃然大怒,出兵痛打受大唐庇護的吐谷渾,大唐無力庇護自己的藩屬,只好裝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但松贊干布仍不解氣,4年後又揮師攻入大唐本土,揚言如果唐朝不送出公主,就要強擄。
唐太宗此時尚沒有妥協之意,非但沒有送出公主,反倒緊急從各地抽調軍隊,又徵發東突厥和鐵勒各部,集結大軍前去救援,結果大敗。此後,松贊干布一直不斷襲擾唐朝邊境,大唐軍隊屢戰屢敗。
公元640年10月,松贊干布又遣使前往長安求親,並以此為條件與大唐議和。唐太宗儘管心裡對此次和親非常牴觸,但形勢逼人,最終也不得不做出退讓,將文成公主乖乖送出。
松贊干布軟硬兼施,最終迫使唐太宗送出公主,這不免令大唐的人們感到面上無光,於是史官們在竭力淡化這場和親的「被迫性」的同時,還大肆吹捧文成公主入藏後的地位和影響,試圖營造出大唐公主在番邦地位尊崇、眾蠻夷皆景仰拜服的假象。這幕虛假歷史被歷代史官們心照不宣地沿用。
而實際上,文成公主入藏多年,無子無寵,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贊干布的飲食起居,實與那個高高在上、雍容高貴、深受吐蕃人敬重的國母形象大相徑庭。文成公主的一生相當不幸,她在遙遠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卻守了31年的寡,大半的青春韶華都埋沒在了雪域高原。即使在松贊干布去世前的9年中,她的婚姻也絕不幸福,年事已高的松贊干布共有6個有名分的女人,還有無數沒有名分的,又能顧及文成公主多少?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9年,卻只有3年產生交集,大部分的時間被冷落遺忘,顯然談不上受寵。
雖然文成公主當時的陪嫁異常豐厚,不僅有大量財物,還有大批工匠,給吐蕃引入了先進的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但據敦煌文書的記載來看,吐蕃人把這些視作唐朝畏懼吐蕃兵威前來乞和的貢物,由此也能看出唐太宗曾用女人、財物換和平是不爭的事實。
此外,松贊干布不惜為來自尼泊爾的尺尊公主耗費巨資修建大昭寺,將尺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供奉其中;來自大唐的文成公主雖然帶著佛家至寶,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松贊干布卻只為她修了一座規模遠遜的小昭寺來安置,二人地位的差距由此可見一斑。後來金城公主入藏為吐蕃國主正妻,才將兩座佛像互換,一直持續至今。
由此可見,大唐當初同意和親,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只不過一些撰史者強撐面子,硬是把示弱說成示恩,編造出松贊干布數度請婚、大唐感其意誠賜婚的故事。可無論哪個說法如何言之鑿鑿,都無法改變真實的歷史。
2樓:匿名使用者
松贊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許多工藝品、穀物、菜籽、藥材、茶葉以及曆法、生產技術和各種書籍,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唐朝初期為了增強漢藏兩族的友好關係,唐太宗答應了吐蕃首領求婚,將一位公主遠嫁**,這位公主就是
3樓:小北
a試題分析:本題考察唐朝民族關係中的吐蕃族和漢族的友好關係的史實,唐太宗時期,答應吐蕃贊普的要求把文成公主嫁入**,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許多工藝品、穀物、菜籽、藥材、茶葉以及曆法、生產技術和各種書籍,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本題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察學生對唐朝民族關係的識記和認識能力,唐朝時期,統治者執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導致民族關係融洽,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增強,這也是唐朝繁盛的表現之一,對於唐朝時期各少數民族和唐的關係,同學們要注意掌握。
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的內容是什麼?
4樓:
公元640年,即唐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當於宰相)祿東贊向大唐求親,第二年到達長安。由於當時大唐帝國國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處,因此,當時竟有五個兄弟民族的首領向大唐求親,太宗很是為難。最後,想出一個平等競爭的辦法:
請五位大使參加考試,誰考勝了,就把公主嫁給誰家的首領。 當時出了五道難題,吐蕃使臣祿東贊過關斬將,一路領先,最終取得了勝利。太宗非常高興,心想:
松贊干布的使臣這樣機智、聰明,松贊干布自己更不用說了。於是,決定將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贊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的訊息傳到吐蕃以後,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準備了馬匹、犛牛、食物和飲水,決定隆重迎接;松贊干布親率歡迎隊伍由拉薩出發直奔青海迎接。
松贊干布高興地說:「我今天能娶上國大唐公主,實在榮幸。我要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為紀念,讓子孫萬代都要與上國大唐永遠親和。
」他按照唐朝的建築風格,在拉薩修建了城郭和宮室,這就是現在的大昭寺。
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是什麼?意義是什麼
5樓:南柯溪墨軒
貞觀初年,唐朝建立後不久,全國百廢待興,遠在西北地區的吐蕃在首領松贊干布的帶領下國力日漸強盛,逐漸統一了**。而同時在唐太宗的領導下,唐朝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發達,與周圍少數民族進行友好的交流,周圍少數民族十分羨慕唐朝,紛紛派出使臣前來交好,順便也替自家首領求親。唐太宗也順應時勢,制定了和親政策,並積極響應,先後把把妹妹衡陽公主嫁給突厥處羅可汗的兒子阿史那社爾,把弘化公主嫁給吐谷渾可汗諾曷缽,從而建立了唐朝和突厥、吐谷渾之間的友好關係。
而此時遠在西邊的松贊干布聽說過後,也派出使臣前往大唐交好,唐太宗也熱情的招待了吐蕃的各位使節,他們向太宗提出想迎娶唐朝公主的請求,希望唐太宗能給出和突厥、吐谷渾一樣的平等的政治機會。
但可能是由於吐蕃王國初興,與唐朝的接觸才剛剛開始,唐太宗及臣下對其情況不甚瞭解,可能錯當成默默無聞的邊陲小國看待,斷然拒絕了使者要求。吐蕃使者為了回去交差,就像松贊干布撒謊說是由於吐谷渾王的挑撥才導致求婚失敗,松贊干布聽後大怒,於是派兵攻打吐谷渾,由於敵我懸殊,再加上松贊干布超凡的智慧和勇敢,吐谷渾不久戰敗,致使吐蕃領土擴張到今天的青海、甘肅西南地區。這時的松贊干布還想迎娶唐朝公主,於是唐朝和吐蕃爆發了戰爭,由於李世民小看了吐蕃的實力,戰爭開始之初唐朝就連連失利,吐蕃見機行事,一次次向唐朝進軍,李世民才認識到吐蕃不可小覷,遂集中軍力大舉進攻,雖然大敗吐蕃,但自身的損失也蠻大的,吐蕃也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雙方也沒有決出勝負。
面對長期的戰爭,吐蕃國內民眾也怨聲四起,松贊干布考慮到國家的穩定和統一遂撤併,班師回朝。但松贊干布求婚的努力卻沒有因此放棄,而且經過此次交兵,終於也使唐朝真正認識了吐蕃的勢力和地位,大大提升了吐蕃的影響力,為了邊疆的安定,唐太宗最終同意了松贊干布的和親請求。
公元640年,松贊干布派出了一支上百人的隊伍,由聰明能幹的大論(宰相)祿東贊帶隊,準備了許多金銀珍寶,再次到長安求親。唐太宗對祿東讚的言談舉止很讚賞,並從他那裡對松贊干布有了更多的瞭解。唐太宗在皇族的姑娘中,挑選了一位文化素養較高、美麗而又溫柔的,封為「文成公主」,許嫁給松贊干布。
公元641年,唐太宗派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去吐蕃。文成公主自幼聰穎好學、善良大方、知書達理,並且通曉文理信奉佛教,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後對她很好,盡到了一個丈夫的責任,他還為文成公主新建造了一個宮殿,就是現在著名的布達拉宮。
文成公主進藏的意義重大,她在吐蕃生活了四十餘年,給唐朝和吐蕃帶來了和平。隨同文成公主一起入藏的,還有許多侍女和工匠廚役。在文成公主豐盛的嫁妝裡,不僅有金銀珠寶、綾羅綢緞,還有吐蕃所缺少的糧食、蔬菜、水果種子和藥材、蠶種等,以及許多儒家經典和農業、醫藥、天文、曆法、科技等方面的圖書。
跟隨公主到來的工匠把漢族的紡織工藝,建築,造紙技術,釀酒等許多先進的生產技術都傳給了吐蕃;文成公主進藏隨從的侍女以及公主本人把先進的紡織,刺繡,女工都傳授給了當地的婦女,促進了藏族紡織的發展;文成公主還把唐朝先進的漢文化帶入了藏族,使得吐蕃人開始學習漢字,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漢藏族文化的共同發展;文成公主的進藏使得藏族的農業生產力得到提高,教他們如何耕種,如何修繕水利設施,學會了製造先進的農具,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大量的荒地得到開墾,土地的產量逐年提高,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總的來說,文成公主進藏的意義對唐朝邊境的穩定,漢族藏族兩族人民的交流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文成公主本人也成為民族情誼的象徵,因而直到現在還被當地人民所深深懷念。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的年號是什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號是什麼
文史百科漫遊者 貞觀 627年正月 649年十二月 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共23年。唐太宗勵精圖治開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在位期間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 廣開言路,尊重生命...
唐太宗的生平及歷史,事件,唐太宗簡介及在位的主要事件
凮起雲湧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在武功別館出生,少年從軍,擅長騎射,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封為敦煌郡公,善於用兵。進入長安後,拜為尚書令 右武候大將軍,封為秦國公。唐朝建立後,官至天策上將 司徒,封為秦王。平定薛仁杲 劉武周 竇建德 王世充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立下...
怎樣評價唐太宗?對唐太宗有怎樣評價?
唐太宗十分人情化的聖人,所指是他還算是人啊,不然他那會犯錯呢!唐太宗善於吸取隋亡教訓,重用人才,從諫如流。並且推行了一系列效果顯著的政策措施,使當時唐朝呈現出了一片繁榮興旺的景象,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值得肯定和讚賞的。然而唐太宗後期所滋生的傲慢情緒也讓我們意識到,善始容易善終難,必須永葆一顆仁慈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