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簡介

時間 2021-09-08 23:22:17

1樓:木雅春薇

白居易詩歌創作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他的諷諭詩,其中包括《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這些詩篇廣泛反映了中唐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觀刈麥》、《采地黃者》、《重賦》、《杜陵叟》等寫農夫的辛苦和賦稅剝削的沉重;《宿紫閣山北村》、《賣炭翁》等寫宦官的飛揚跋扈和宮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輕肥》、《歌舞》、《紅線毯》、《兩朱閣》等揭露豪門貴族的窮奢極侈;《新豐折臂翁》、《縛戎人》、《城鹽州》、《西涼伎》等反映邊防問題和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澗底鬆》、《贏駿》、《悲哉行》、《諭友》等為門第限制下人才受壓制而抱不平;《井底引銀瓶》、《議婚》、《母別子》、《上陽白髮人》等為禮教束縛下婦女的悲慘命運發出控訴;《傷友》、《和雉媒》、《天可度》等抨擊世風衰敗和人情澆薄;《海漫漫》、《夢仙》等諷刺迷信神仙的虛妄愚昧。這些作品都稱得上心苦力勤,直氣凜然。

在廣泛反映現實的基礎上,詩人對不合理的現象痛下鍼砭,如「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重賦》);「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紅線毯》);「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杜陵叟》),措辭激切,毫無顧忌,突破了儒家「溫柔敦厚」詩教的框框。這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是十分突出的。

諷諭詩在表現形式上,多數採用直賦其事的方法。《賣炭翁》、《新豐折臂翁》、《縛戎人》、《井底引銀瓶》等,敘事完整,情節生動,刻畫人情物態細緻傳神,對發展中國敘事詩的傳統有積極的貢獻。另一部分諷諭詩則採用寓言託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託作者的政治感慨,如《黑潭龍》寫家家戶戶殺豬祭龍王,酒肉實際上餵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龍王卻什麼也不知道,形象地描繪出皇帝耳目閉塞、官吏近侍**中飽和小民慘遭剝削的情況。

《題海圖屏風》則通過海中大鰲興風作浪、鯨鯢助威肆虐,造成「萬里無活鱗,百川多倒流」的景象,為當時藩鎮割據、聯合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實的寫照。還有把鶴、鳥、鬆、竹等動植物擬人化,用以表現社會生活中的各類人物及其關係,如晚年所作《禽蟲》十二章,就屬於這類寓言詩。無論是直賦其事或寓言託物,一般都概括深廣,取材典型,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明白曉暢。

一部分《新樂府》還採用了「三、三、七」言的句式,顯示了詩人向民間通俗文藝學習的痕跡。

白居易的閒適詩多用於表現閒情逸致,抒寫對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的嚮往和潔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還宣揚了省分知足、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但也有一些醒目的警句,如「作客誠已難,為臣尤不易」、「直道速我尤,詭遇非吾志」(《適意二首》)以及「況多剛狷性,難與世同塵。不唯非貴相,但恐出禍因」(《自題寫直》)等等,仍從側面反映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說明他追求閒適,只是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

閒適詩中也有一些描寫自然景物和田園風光的佳作。如《觀稼》、《歸田三首》,寫農村景象,質樸而清新。《遊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以遊記文的筆法依次記敘五日遊山的經過,令人有身歷其境之感。

白居易的感傷詩寫一時感觸,而往往有深沉的寄託。其中如著名的敘事長詩《長恨歌》和《琵琶行》。《長恨歌》歌詠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婚姻愛情故事,情緒感傷,寄託深微。

詩中既寫「漢皇重色思傾國」,導致昏庸誤國,諷意明顯;更寫「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感傷玄宗貴妃愛情真摯纏綿,流露出作者的同情。唐陳鴻說,白居易「深於詩,多於情」,創作《長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者也」(《長恨歌傳》)。《琵琶行》則有遭際之感。

這兩首長詩敘事曲折,寫情入微,加以繪聲繪色的鋪排描寫,多方面的氣氛烘托以及流轉和諧的韻律聲調,藝術上達到很高成就。「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說明這兩首詩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所以清人趙翼指出,白居易「即無全集,而二詩已自不朽」(《甌北詩話》卷四)。

感傷詩中還有不少親朋間酬贈的篇什,如《別舍弟後月夜》、《江南遇天寶樂叟》、《畫竹歌》、《醉後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等,也都寫得情真意切,樸摯動人。這類詩較多嘆老嗟病、傷往悼亡的感傷色彩,如「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縛」,「朝哭心所愛,暮哭心所親」(《自覺》二首)等;厭苦塵世煩惱,力求加以解脫,聲稱要「度脫生死輪」,「永洗煩惱塵」(同前),明顯地打上佛家思想的烙印。

雜律詩在白居易詩作中數量最多。其中有價值的是 一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寫景小詩,如《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西湖留別》、《暮江吟》、《問劉十九》等,都能以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勾畫出生意盎然的境界,歷來膾炙人口。而一部分鋪陳故實、排比聲韻的長篇排律和杯酒光景、豔情風月的小碎篇章,頗為時人效尤,但多不足取。

白居易詩歌的基本風格是平易淺切,明暢通俗。平易,是指用尋常的話,寫尋常的事,明白自然,人人能夠領略。所謂「郢人斤斫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劉禹錫《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就是對於這種平易自然、渾成無跡的詩風的高度讚揚。

平易的境界是不容易達到的。劉熙載《藝概》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

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趙翼《甌北詩話》也認為「元、白尚坦易,務言人所共欲言」,指出「坦易者多觸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白詩的平易,又是同敘寫情事的直切暢達聯絡在一起的,意到筆隨,揮灑自如,「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殆與元氣相侔」(王若虛《滹南詩話》),有很大的感染力。這樣的平易,是提煉的結果。趙翼又說:

「其筆快如並剪,銳如昆刀,無不達之隱,無稍晦之詞;工夫又鍛鍊至潔,看是平易,其實精純。」宋代僧人惠洪《冷齋夜話》記敘白居易作詩令老嫗都解的傳說,雖不必真有其事,而他的作品文字淺顯,少用典故和古奧的詞句,便於廣大讀者接受,則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他還喜歡提煉民間俗語入詩,增添詩歌的神趣。

《唐音癸籤》引《閱耕餘錄》說:「白太傅詩:『暑退衣服幹,潮生船航活』,吳中以水漲船動為船活,採入詩中,便成佳句。

」龔頤正《芥隱筆記》也說:「詩中用而今、匹如、些些、耳冷、妒他、欺我、生憎、勿留、贏垂、溫暾,皆樂天語。」

白居易詩歌的創作風格,後世頗有訾議。有人說他「俗」,說他「淺」,甚至說他「力□而氣孱」(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這些批評看到了白居易的一部分作品矜耀富貴,吟弄風情,存在著格調低下的庸俗的一面;晚年「更作知足語,千篇一律」(《詩源辯體》引王世貞語),「其中頹唐俚俗十居

六、七」(葉燮《原詩》)。在藝術上他也有相當數量的詩篇,意太詳,語太露,缺少蘊藉含蓄的韻味和抑揚頓挫的氣勢。但他的成功之作,多能做到「言淺而思深,意微而詞顯」(薛雪《一瓢詩話》),在平易、切近的形式裡蘊含深遠的思想情趣,有力地顯示著白詩通俗化、大眾化的重要成就。

所以晚唐張為《詩人主客圖》稱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內容的深刻和風格的平易,使白居易的作品在社會上流傳特別廣。他在世時,他的詩歌已廣泛傳誦,「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至於繕寫模勒,□賣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元稹《元氏長慶集序》)。

他與元稹兩人唱和的所謂「元和體」,「自衣冠士子,閭閻下俚,至悉傳諷之」(《舊唐書·元稹傳》)。白居易的名聲遠播國外。當時有朝鮮商人來求索白詩,帶回去賣給該國宰相,一篇值百金。

日本僧人惠萼也在蘇州南禪寺抄得一部白集帶回國,後陸續有人抄回,至今日本儲存有相當於宋、元時的三種抄本各一卷,視為國寶。

白居易的詩歌對後世文學有巨大影響。晚唐的皮日休、聶夷中、陸龜蒙、羅隱、杜荀鶴,宋代的王禹□、梅堯臣、蘇軾、張耒、陸游一直到清代的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詩風的啟示。此外,元、明、清歷代劇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為題材編寫戲曲,如《長恨歌》演變為白樸的《梧桐雨》、洪□的《長生殿》,《琵琶行》演變為馬致遠的《青衫淚》、蔣士銓的《四弦秋》等。

白詩的詞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話本所採用。

詩歌以外,白居易的文章寫得也很有特色。他雖然不屬於韓愈、柳宗元的文學團體,卻以其創作的實踐,推動了散文的革新。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縱論天下大事,有意識地追蹤賈誼的《治安策》。

其中有些篇章如《決壅蔽》、《使官吏清廉》、《去盜賊》等,不僅內容切實,見解精闢,而且引古鑑今,析理深透,語言明快,詞氣讜直,是議**中的傑作。《為人上宰相書》和一系列論政事的奏狀,條分縷析,勁直剴切,開啟了北宋王安石上書言事的先聲。《與元九書》洋洋灑灑,夾敘夾議,是唐代文學批評的重要文獻。

而象《草堂記》、《冷泉亭記》、《三遊洞序》、《荔枝圖序》等,寫景狀物,旨趣雋永,又是興文藝樣式——曲子詞的寫作。他的《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長相思》諸小令,為文人詞的發拓了道路。

白居易寫過的詩有:

《池上》 《買花》 《輕肥》 《憶江南》《 賣炭翁》 《自河南經亂…》《 長恨歌》《 暮江吟》《 白牡丹》《 問劉十九》 《錢塘湖春行》 《琵琶行》《 寄微之三首》《 上陽白髮人》《 賦得古原草送別》《 送兄弟迴雪夜》 《和元九悼往感舊蚊幬作》《 孟夏思渭村舊居寄舍弟》《後宮詞》

2樓:宇桂蘭艾雲

拜河南尹白居易,以刑部尚書致仕。今編詩三十九卷,左拾遺,徵為主客郎中。自號醉吟先生。

卒贈尚書右僕射、知制誥,號元白,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貶江州司馬。與劉禹錫酬詠,除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入等。

開成初。穆宗初。元和初,歷杭,諡曰文,擢進士第,不拜,《別集補遺》二卷,號劉白。

復乞外,以祕書監召,遷刑部侍郎,亦稱香山居士。俄移病。改太子少傅。

尋召為翰林學士。會昌初。與同年元稹酬詠,補校書郎,《後集》詩十七卷,起為同州刺史,下邽人,對制策。

《長慶集》詩二十卷,徙忠州刺史。文宗立。貞元中、蘇二州刺史、集賢校理,調盩厔尉,字樂天

白居易簡介,白居易的簡介

生平簡介 白居易 七七二 八四六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 今陝西省渭南縣境 人。貞元十五年 七九八 進士,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因直言極諫,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後被召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太和年間,任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會昌二年 八四二 以刑部尚書致仕,死時年七十五歲。主要作品 白牡丹買花 暮江吟...

白居易簡介,白居易的個人簡介

白居易 772 846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下邽人 今陝西渭南縣附近 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 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長慶時,累遷杭 蘇二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

白居易的簡介,要求,白居易的簡介,要求20字

白居易白居易 772年 846年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1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 元白 與劉禹錫並稱 劉白 2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 詩魔 和 詩王 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