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沒有給呂伯奢封侯。
呂伯奢滅門有很多**,一般都指向曹操的不仁不義,不過愈早期的相關敘述並不支 持這種看法。
《魏書》講呂伯奢是曹操的老朋友,曹操從董卓逃亡時和幾個人騎馬去找呂伯奢,剛好呂伯奢不在,結果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共謀搶劫曹操一行人,結果曹操反擊殺了數人。這算正當防衛,沒什麼不仁可言。
《 世語》則說呂伯奢雖然外出,但是五個兒子都很客氣,以賓主之禮對待,但是曹操因為呂家對人太好,反而滿懷疑心,拿劍在當天晚上殺了八人後離開。
關於曹操發誓將來要給呂伯奢封侯一事,從《魏書》、《世語》、《孫盛雜記》到《三國演義》,都沒有記載。
呂伯奢為曹操故人。曹操因刺殺董卓不成而逃離洛陽,途中被陳宮所救,共同來到呂伯奢家,呂伯奢吩咐家人殺豬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買酒;
但曹操卻誤以為家人的磨刀聲是要殺死自己,於是盡殺呂氏家人。離開呂家後遇見買酒歸來的呂伯奢,曹操因擔心呂伯奢將告發自己,於是揮劍砍死呂伯奢;
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回答「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因此認定曹操是不義之人,於是離他而去。
事後眾人深知伯奢及家人死得冤枉,厚葬後又修建了一座呂伯奢祠堂和高大的墓碑,曹公得位後曾到此謝罪並祭奠恩人全家。此故事在當地千餘年長傳不衰。
2樓:米格戰鬥機
三國演義上沒有曹操發誓要給呂伯奢封侯的記載,只說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之語。後來當然也就沒有給呂伯奢封侯了。
呂伯奢滅門有3個**,一般都指向曹操的不仁不義。
1,《魏書》講呂伯奢是曹操的老朋友,曹操從董卓逃亡時和幾個人騎馬去找呂伯奢,剛好呂伯奢不在,結果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共謀搶劫曹操一行人,結果曹操反擊殺了數人。
2,《世語》則說呂伯奢雖然外出,但是五個兒子都很客氣,以賓主之禮對待,但是曹操因為呂家對人太好,反而滿懷疑心,拿劍在當天晚上殺了八人後離開。
擴充套件資料
曹操因刺殺董卓不成而逃離洛陽,途中被陳宮所救,共同來到呂伯奢家,呂伯奢吩咐家人殺豬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買酒。
但曹操卻誤以為家人的磨刀聲是要殺死自己,於是盡殺呂氏家人。離開呂家後遇見買酒歸來的呂伯奢,曹操因擔心呂伯奢將告發自己,於是揮劍砍死呂伯奢。
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回答「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因此認定曹操是不義之人,於是離他而去。
3樓:么九惹剪輯
曹操真的殺了呂伯奢嗎,沒有的,陳壽的《三國志》裡沒有記載,裴松之的注裡也沒有記載,裴注關於這件事,有三處記載,一處是援引《魏略》的,一處是援引《世語》的,一處是援引孫盛的雜記。
《魏略》和《世語》只提到曹操誤殺了呂伯奢的家人,沒有提到曹操殺了呂伯奢。原因是,曹操路過呂伯奢家時,正巧呂伯奢不在家。
孫盛的雜記裡,沒有提到曹操殺呂伯奢的事,只記載曹操弄清楚誤殺了人,很悽愴地說了這樣的話,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從描述曹操說這句話時的表情看,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是我對不起人家,人家並沒有對不起我。
而在《三國演義》裡,卻演變成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成了曹操奸雄形象的代名詞。
4樓:丹莫愛動漫
馬超突然出現後,向司馬嬰告狀;「司馬嬰,曹操他殺了我的父親和兄長,你一定要替我報仇。」
於是,兩人坐在地上,司馬嬰和曹操談談;「你是不是殺了馬騰了?」曹操說;他入朝以後,我對他懷疑在心,所以我就誅滅九族。
司馬嬰又對他說;「那你仔細看看,馬騰是馬超的父親,你殺了他,後果很嚴重,再這樣下去,將來會面臨判刑,你想想,呂伯奢他是你親叔叔,你怎麼忍心殺他呢?」
曹操聽了司馬嬰的話,他終於感受到失去親人的痛苦,同時,也是他所作所為,後悔不已;「司馬嬰,兩千多年了,你說的對,呂伯奢是我的叔叔,我怎麼能夠忍心殺他,可是,我殺了叔叔,還殺了他全家。這一切,都是我的錯。」
司馬嬰安慰的說;「我知道,你很難過,現在你終於嚐到失去親人的痛苦吧,現在你不應該殺了馬騰,還有,當你看到了關羽的頭顱,你覺得很痛苦嗎?」
曹操泣不成聲地說;「是,當時我開啟盒子後,看來關將軍的頭顱,我覺得很痛苦。」
司馬嬰說;「知道就好,既然你悔過自新,看見我身後的大樹嗎?」
你只要向神樹懺悔,或許就能洗心革面了。司馬嬰站起來後,曹操就像神樹懺悔;「神樹,我向你懺悔,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我才迫不得已殺了我的至親。還殺了所有人,從今以後,我曹操重新做人,悔過自新。
」這時候,神樹顯靈,張飛大聲的喊道;「大哥二哥,神樹顯靈了!」劉備說;「太好了,曹孟德終於悔過自新了。」
5樓:九叔他爹說事
史書上沒記載,歷史上也未必真有此事,即使是封侯了,又有什麼用呢,全家人都沒有了!
6樓:匿名使用者
眾人深知伯奢及家人死得冤枉,厚葬後又修建了一座呂伯奢祠堂和高大的墓碑,曹公得位後曾到此謝罪並祭奠恩人全家。
7樓:虛擬狀態
不知道你這是從**看來的訊息,三國演義上沒有曹操發誓要給呂伯奢封侯的記載,後來當然也就沒有給呂伯奢封侯了。
至於三國志,壓根沒有曹操殺呂伯奢全家的記錄。
8樓:爆liao王
樓上根據古書記載來分析事情的,都是書呆子。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曹魏的史官寫的書裡肯定為曹操洗白,蜀漢和東吳寫的書裡肯定黑曹操,但最後是曹魏統一了其它兩國,他們有修改史書的機會。就算是司馬懿家統一,但司馬家是在曹家的旗下壯大起來的,會詆譭曹家嗎?
9樓:戀的片尾曲
我只能告訴你別被羅忽悠的三國演義誤解了!
歷史上根本沒這事!
10樓:哥靜待輪迴
沒有,曹操是個記壞不記好的人
11樓:老八【奧利給
曹操殺呂伯奢全家確實是有,曹操啥時候說要給呂伯奢封侯了?你在哪看的?無中生有
12樓:永遠都長不大
沒有。另外你從**看到,曹操說要給呂伯奢封侯的?
曹操殺呂伯奢這段是正史嗎 ??
13樓:楊子電影
曹操在離開董卓返回鄉里的途中經過呂伯奢家,因懷疑呂伯奢家人將要謀害自己而殺死呂伯奢的家人。明代羅貫中在歷史**《三國演義》中將這段歷史進行了加工,也成為**中曹操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出處。
《魏書》講呂伯奢是曹操的老朋友,曹操從董卓逃亡時和幾個人騎馬去找呂伯奢,剛好呂伯奢不在,結果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共謀搶劫曹操一行人,結果曹操反擊殺了數人。這算正當防衛,沒什麼不仁可言。
曹操故人。曹操因刺殺 董卓不成而逃離洛陽,途中被 陳宮所救,共同來到呂伯奢家,呂伯奢吩咐家人殺豬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買酒;但曹操卻誤以為家人的磨刀聲是要殺死自己,於是盡殺呂氏家人。
離開呂家後遇見買酒歸來的呂伯奢,曹操因擔心呂伯奢將告發自己,於是揮劍砍死呂伯奢;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回答「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因此認定曹操是不義之人,於是離他而去。
14樓:匿名使用者
1、疑點重重的呂伯奢之死
《三國演義》寫曹操刺殺董卓不成,單騎逃出洛陽,飛奔譙郡,路經中牟縣時被擒,縣令陳宮慕曹操忠義,乃棄官與之一起逃亡。兩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呂伯奢家中求宿,受到熱情款待,呂伯奢並親往西村沽酒,然曹操聞堂後有磨刀之聲,疑其圖己,遂與陳宮將呂家八人全部殺死,其實呂家磨刀只是為了殺豬款客。操與陳宮無法,只好逃走,途中與沽酒而歸的呂伯奢相遇,曹操害怕暴露真相,乾脆連呂伯奢也殺了。
陳宮驚問其故,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羅貫中還賦詩兩句詩作為對這件事的評語:
"設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是一路人。"曹操作為極端利己主義者的形象由此形成。
其實,這件事的真實性是頗存疑問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此事出於羅貫中憑空編造,事實上,曹操殺呂伯奢一事在史書中還是有其雛形的。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稱"董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在這段話的下面,裴松之援引了三種材料,現開列如下:
①《魏書》雲:"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動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②《世說新語》雲:"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③孔盛《雜記》雲:"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無人負我,遂行"。
陳壽在《三國志》本文中未提及此事,顯然是並不相信。至於曹操路經中牟縣被擒事,雖有類似記載,但並未指明該縣令便是陳宮,更沒有寫下縣令與曹操一起逃亡的情節。羅貫中所寫的曹操殺呂伯奢一事,顯而易見是從孫盛《雜記》中演化得來的。
其實,裴松之援引的三種資料,思想傾向並不一致。其中《魏書》的記載對曹操最為有利,它所寫"太祖手刃擊殺數人"完全是正當防衛,無可指責;《世語》則把曹操"夜殺八人"的行為歸結為誤殺,實質上仍然是對曹操有利;相比之下,《雜記》中的描述對曹操來說是最不利的,孫盛為人"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傷理",他的著作很多地方並不能當信史來看待,但即使孫盛,也用了"悽愴"這個詞,並且承認這只是誤殺。另外,這三種資料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強調呂伯奢本人並沒有被殺,而《演義》中情況正相反,羅貫中強調的恰恰是呂伯奢本人也被殺了。
從《三國演義》所寫呂伯奢一事的內容來看,羅貫中肯定詳細地研讀過裴注引用的三種資料,並作過歸納。因為他寫呂伯奢家的地點成皋顯然是從《魏書》得來,曹操的殺人數目八人則是從《世語》得來,而曹操的兩句話則是從《雜記》中演化得來。但以上這三種資料均以誤殺為前題,並未提及呂伯奢本人,羅貫中可能認為這樣寫還足以表現曹操的"**",於是才把呂伯奢也列入被殺者的名單,做了第九位"冤鬼"。
仔細考察三書所述呂伯奢之事,發現都不太合乎情理。《魏書》說:"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
這恐怕不合情理,因曹操倉促逃出洛陽,隨身不可能多帶財物,即便他攜有錢帛,但也有從騎數人相伴,冒然以力搶劫,不一定就能成功,何況呂伯奢乃曹父故人,其子與賓客共劫一事,在情理上也很難說得過去。《世語》中寫曹操"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已,手劍夜殺八人而去"則未免過份簡單,它把曹操寫成一個疑神疑鬼,患得患失的無能之輩,也與其形象不相符。
至於孫盛《雜記》裡的記載,漏洞就更多了。它寫曹操以食器之聲殺人,顯得十分幼稚,而且即使曹操說過"寧我負人,無人負我"這樣的話,也不可能讓別人聽見,那時可沒人給曹操寫起居注。因而"寧我負人,無人負我"應該是孫盛的話,而不是曹操的話。
曹操殺呂伯奢的意思,曹操殺呂伯奢是正史嗎?
說是曹操逃難到了呂伯奢家,呂伯奢趕緊出去買酒,呂伯奢家人在廚房磨刀宰羊準備款待他,結果曹操以為呂伯奢的家人要暗殺他,所以他說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於是把呂伯奢的家人全部殺掉了,離開的時候呂伯奢正好打酒回來,曹操把他也殺掉了。這件事從側面反映出了曹操是一個多疑且殘暴的人。當然,只是三國演義...
曹操錯殺呂伯奢一家的完整故事,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情節
尼克的右手 曹操因刺殺董卓不成而逃離洛陽,途中被陳宮所救,共同來到老友呂伯奢家。呂伯奢熱情款待,吩咐家人殺豬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買酒。呂家人拿出刀來磨,準備殺豬待客。曹操聽見了磨刀聲,誤以為是要殺死自己,於是先下手為強,將呂氏家人殺盡。曹操離開呂家逃跑,路上正好遇見買酒歸來的呂伯奢,曹操擔心呂伯奢...
從曹操誤殺了呂伯奢一家可以看出,曹操是這樣的人
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他們想劫曹操錢財,曹操自為才把他們殺了,後兩種都屬於誤殺,百家講壇裡易中天老師說了,曹操說的事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其實這是一種自我排解 自我排解的心理,勉強的為自己錯誤的行為做一個辯護,而三國演義中這句話被改成了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變成了理直氣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