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初學者經常會搞不清這些問題,經常把“菩提心”與“慈悲心”混淆。末學在此略談一下拙見。
菩提心:全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作無上正真道意、無上菩提心、無上道心、無上道意、無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覺意。
即求無上菩提之心。菩提心為一切諸佛之種子,淨法長養之良田,若發起此心勤行精進,當得速成無上菩提。
慈悲心:慈悲的意思是,慈能與樂。悲能拔苦。
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故慈悲心之意為與眾生同感狀態。與眾生之樂,拔眾生之苦之心。
菩提心之內容:即“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知,佛道無上誓願證” 之四弘誓願,前一為利他之願心,後三為自利之願心。慈悲心為利他之願心。
在《愣嚴咒》前面的偈訟有一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泥洹即涅槃之意)。”此係利他之弘願。
如何發菩提心?末學拙見從四弘誓願可以看出,立志誓願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即發菩提心。雖然我們看四弘誓願都是“無邊、無盡、無量、無上,”很難實現這個誓願,但還要發此弘願。
為什麼很難實現還要發此誓願那,這正是大乘菩薩乘之心要,正是菩提心願作佛之心。因此一切菩薩悉以發起此心為要,隨而求淨土自度度他者亦應發此心。
2樓:匿名使用者
《金剛經》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3樓:匿名使用者
努力挖掘自己慧心認識
4樓:
佛經中發菩提心的**很多,比如
:我當作佛,滅一切眾生苦惱。 出自《思益梵天所問經》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
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出自《壇經》
我不求王位,不求世財寶,
心懷無上願,願成二足尊,
得寂滅涅槃,至彼成如來,
為汝等說法,令到涅槃城。 出自《僧伽吒經》
願我等輩皆得如來妙色之身,
形色像貌願如如來應正遍知。 出自《僧伽吒經》
5樓:匿名使用者
發 菩提心
學佛人要懂得接近佛,你才能成佛。成佛不是憑嘴巴講的,光憑嘴巴講是沒有用的,**跟你們說,你們的心要跟菩薩的心心心相應。應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敲圖章,圖章打一個印在你的心中,就留下了一個印跡,今天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打在了我的心中,我對誰都要慈悲,不能有恨。**跟大家講,身 體如果離佛遠了,你的心就離佛很遠。你的身 體離佛近了,就是你的行為像佛了,那麼你的心就會貼近佛。
如果你動不動就皺眉頭,經常看人家不順眼,動不動就想罵人,看見人就想說人家不好,那你就是離開了佛,你的樣子就不像一個佛,更不要說成佛了。所以,學佛人要懂得身近心近,身 體接近了菩薩,你的心就貼近了菩薩;身遠心遠啊,你今天身 體不來拜佛,不來禮佛,身 體離菩薩遠了,你的心就慢慢地離菩薩遠了;身近心遠,你雖然在磕頭,雖然在觀音堂跪在菩薩面前,但是你的心不誠,心還是很遠,所以叫身近心遠啊,那也是沒有用的。
學佛要聞思修,就是聽聞佛法、思維佛道、修證佛果。要懂得修啊,聽到佛法之後要好好地在思維上、行為上修行,然後你才能修成,所以叫聞思修。當你聞思修之後,你會和菩提心相應,菩提心就是菩薩的心。
所以,要想得到智慧,你首先要接近智慧。你今天說,我要得到智慧,但是你又脫離智慧,那你怎麼能夠得到智慧呢?舉個簡單例子,我今天要學佛,我既不看《白話佛 法》,我又不念經,那你怎麼能夠接近佛法,你怎麼能夠得到佛法呢?
如果你今天想聰明,你至少要找幾個聰明的朋友在一起吧?大家聊聊講講,集思廣益。你今天想把象棋下好,你至少不會去找那些低 能 兒下象棋,你要找那些高手你才能進步啊。
你今天想擁有智慧,請問智慧是從**來的?是從佛菩薩那裡來的,那麼你要接近佛,你才會擁有智慧啊。
想要得到智慧,首先要接近智慧;想要得到光 明,首先要親近光 明啊。如果你想要得到智慧和功德,首先你要學會人間的理智、沉著和正思維,這樣你才會得到智慧。因為一個有理智的人在人間是不會做錯事情的,沉著能夠越過一切災 難,正思維引導著你卝的卝人生積極向上,這樣你就擁有了智慧。
那麼功德呢?你的功德實際上就是眾善奉行為首,我不懂什麼叫功德的時候,我就知道所有的善我要去為,所有的惡我不為,那麼時間長了,你所有的善事全部會轉化為功德,因為功德是超越自我,功德是為眾生想的,為眾生做的,今天這件善事,我為自己做,我為家人做,那隻叫善事,我無相佈施,我沒有私心的愛,那才叫功德。偉大的觀世音菩薩因為她的慈悲心,因為她的慈悲是大愛,她沒有隻對某一個人而慈悲,她對所有的眾生都慈悲,所以,她的慈悲才是功德。
人性本具如來藏,如來藏就是菩薩。就是說,人的本性本來就是有菩薩藏在裡面的,所以,人的本性很善良。小孩子剛生出來的時候,他會殺 人放火嗎?
他會偷東西嗎?他會打妄語嗎?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小孩子的本性就具有如來藏,如來藏就是菩薩,聽得懂嗎?
要懂得,我們的人性顯法性,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具有人性的人他會顯示出法性,如果這個人說“你很有人性”,那麼他一定不會殺 人放火、陷害忠良,所以,他就會有法性,這就叫人性顯法性
有了法性,才會有平等性,因為你是學佛人,你有法性,你才會有平等性,所以很多人從小就懂得,我吃一個梨,我要給哥 哥一個梨,我吃一個蘋果,我要給哥 哥、媽媽一個蘋果,這個就是人的本性所致。人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貪,就只知道“我要”、“我要更多”,而不知道別人要呢?那是因為你的顯法性已經沒有了,你的本性如來藏被遮住了,所以你就知道為自己,你永遠不知道為眾生。
**跟大家講,親近菩薩知根本啊。你天天靠近菩薩,你就知道,我的“本”是什麼,我的“根本”是什麼,因為你靠近菩薩,你與菩薩的心和智慧就相應了。菩薩是多麼的有智慧啊,**把一句佛言佛語告訴了墨爾本的一個人,他買房子就省了四萬塊錢,對不對?
菩薩說,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要去求。他很喜歡這個房子,賣家就是要加這麼多錢,他就是因為從**的《白話佛 法》書上看到了菩薩的這句話,他在心裡就想著:這個房子是我的,總歸是我的,不是我的,我也不要了。
最後房子沒有別的買家,賣家只好降價四萬塊錢賣給他了,這個就是佛的智慧,所以,經常跟佛菩薩的智慧在一起,你會變得越來越有智慧。
相應心自然。一個人的心只要跟菩薩的心能夠相應了,你的心就會很自然地在這個世界上無憂無慮地生活在智慧的海洋中,你沒有牽強附會,你沒有非常難過地去做某件事情,因為你知道,不管這個事情是該你的,還是不該你的,都要隨緣,所以你的心就會非常地自然。心自然,道化自然啊,學佛、學道,佛的道,你也會自然地走下去。
你的心想不通,很多路你就會走不通。為什麼很多人學到一半就不學了?你去問他們好了,凡是退轉不學的人,他都會說一句話:
“我想不通”。自己知道想不通了,還要離開佛菩薩,這樣就會更想不通了,想得通的人才會來學佛,想不通的人不來了,不來的人,不就是離佛越來越遠嗎?想不通,就不學佛了,那你有什麼方法能夠想通啊?
要懂得,相應心自然,能盡除心垢。因為你的心自然了,你心中的汙垢就會慢慢地去除。我想不通啊,我恨他,我難過,我嫉妒他,我看見他就討厭,想一想,這種人有沒有智慧?
你看見人家就討厭,你心中有沒有汙垢?因為你討厭這個人,實際上這個討厭就已經在你心中了,對不對?我看見誰都不討厭,我心中哪有討厭啊?
你看見誰都喜歡,你心中哪有厭倦、厭惡呢?你討厭了他,你厭惡了他,你是不是有了討厭的東西在你的心裡?那你說 ,是你討厭,還是人家討厭?
因為你討厭了他,他還不知道,所以他不討厭;而你自己討厭他,你的心中留有了討厭,你就是一個討厭的人。所以,討厭別人的人,人家會很討厭他的,那就叫報應。你去討厭老婆好了,你去討厭老公好了,最後他一定會討厭你,你以為你是誰啊?
不懂得珍惜就會失去,這個就是佛的智慧。
因為你懂得功德,你才有智慧,我知道這個修行不是為自己,我也不是為菩薩,我是修我的本性,我不為“我”,因為這個“我”只不過是這一輩子的我,因為我修的本性是永生永世的我,而不是我在今世的某一個人。舉個例子,你今生叫劉近 樺,你本來叫劉某某,對不對?你已經把你過去的劉某某忘記了,那個人是誰啊?
不是你。現在的劉近 樺也不是你啊,百年之後哪有劉近 樺?所以,你今天修的所有東西都是假的,因為這個名字是你隨便安上去的,過幾年你不喜歡劉近 樺這個名字了,那你又會變成另外一個人,所以,你修來修去永遠都是修的一個假身,真正有智慧的人我不修假,我要修真,真是什麼?
那就是你真正的靈魂,永生永世不會死的永遠在輪迴的那個靈魂。你把它修好了,讓它不輪迴了,那你就修成了。
什麼是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
6樓:
1,菩提心
的定義:菩提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簡稱。“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語,譯成漢文的意義為“覺”,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發菩提心,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也就是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
2,發菩提心:居於深層潛意識的菩提心,在潛意識中創造的是求知慾,是一種慾望,其指向性變的模糊,不能專注於探求生命的真諦,容易被各種假相,假理,假自證所迷惑。求知慾進一步在顯意識中創造的是好奇心。
好奇心有了主動的分別,因而更加的模糊,變得迷茫;
但是當主動的方向找準了,又能剝開求知慾的模糊性,發現深層潛意識中的真實願望,從而下決心探求生命真諦。這種情況叫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有主動性,但從根本上講是發現。
發現本來就有的願望。
擴充套件資料
1,菩提心的由來:
在佛法的修學中,大乘菩薩最初必須發起大菩提心,諸佛菩薩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來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門的修學都是建立在發菩提心的基礎上,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離開菩提心,一切法門所講的正見都是為菩提心服務。只有發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見才會有著落處。
離開菩提心,佛法的修學就會變得空洞和抽象;
不論哪一部經典都立足於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薩的修行都是以發菩提心為開始,不同的只在於願力的體現。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二大願,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諸大願等等,諸佛菩薩的願力都是菩提心的體現。
2,菩提心的分類:
(1)世俗菩提心:尋求無上菩提的發心,它是凡夫相續中可以生起的相似菩提心,可分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菩提心有兩種,即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
如《華嚴經》中雲:“任何眾生為無上菩提而發願亦稀罕,與之相比,為無上菩提而行持更為稀罕。”
如同想去往某地一樣為了他利而想獲得菩提的意樂即是願菩提心,如同正式啟程前往該地一般真實踏上能獲得佛果的正道並想修持此道是行菩提心。想要成辦自他二利的智者通過了知這兩種比喻的差別而依次會明白願行兩種菩提心意義的不同。
(2)勝義菩提心:證悟自心遠離戲論的法界義,也就是指無分別智慧,這在登入聖地菩薩的相續中才有。
怎樣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
可以參究 拜讀省庵大師的 勸發菩提心文 進一步學習鍾茂森博士 勸發菩提心文 不過末學有一言相告,學佛當從學做人學起,與人都未能和諧相處,安得成佛乎?太虛大師曾雲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望三思之!學人當從如何與人相處學起,在父言慈,在子言孝。孝道是做人之根,百善孝為先,夫孝,...
什麼是菩提心?怎麼發菩提心?南無阿彌陀佛
琉璃光 建議您看索達吉堪布的 入菩薩行論講記 從始至終都在講菩提心,能得大益處啊!http 嗡阿吽 直心 不可說 深心 非常微細 看事物非常透徹 自受用 大悲心 完全無我 卻將自己所得完全傳給別人 也使別人受用怎麼發菩提心 將上面的深心 大悲心完全作到 恢復直心 菩提心 梵語bodhi citta。...
怎樣對佛菩薩起恭敬心,什麼是菩提心呢?哪部經典說明一下呢
8萬4千法門 咱們凡夫做不到一念不生,一心不亂,那麼咱們做任何事,對任何眾生,起了任何念頭,都把它換成阿彌陀佛佛號,嘴裡念阿彌陀佛,心裡想阿彌陀佛,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就是誠敬了。我們這些苦難眾生為什麼還學不到?不能怪他們,他們沒有過失,身語意三業都沒有過失,要怪我們自己,我們自己不肯好好的學。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