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表達什麼情感

時間 2021-09-05 07:05:56

1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解釋:①龍城:或解釋為匈奴祭天之處,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或解釋為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史記。李將軍傳》說:“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後一解較合理。

②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這首詩裡,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麼妙處呢?

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習用的詞語。

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裡很常見的詞語。《樂府詩集·橫吹曲辭》裡不是就有《關山月》嗎?

《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絡起來。

這樣一來。“萬里長征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

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

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2樓:北京御風行包裝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

“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

這首詩著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後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徵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鬥精神。

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巨集大的空間感。字裡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3樓:匿名使用者

:“龍城”指奇襲龍城的名將衛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以此來代指漢朝抗擊匈奴的猛將。

表達了對匈奴侵擾的痛恨和對衛青,李廣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祖國邊界不安的擔憂和無奈之情。

4樓:葉少泉

憂國憂民,懷才不遇,恩,老早以前學的,都忘差不多了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金牛咲

表達了詩人對遠征之苦,良將之苦的慨嘆,體現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

出自唐朝詩人王昌齡《出塞》,原文為: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遠征萬里的大軍仍然沒有回還。

只要有飛將軍李廣守衛在龍城(邊塞),不讓胡人戰馬敢踏過陰山半步。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出塞》是樂府舊題。

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 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慨嘆千古邊塞變遷,沒有永久的和平,思念傳說中的名將威名的邊塞詩。

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七個字,即展現出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塞。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緻描繪,卻恰好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

尤為奇妙的是,詩人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三字加以修飾,使這幅月臨關塞圖,變成了時間中的圖畫,給萬里邊關賦予了悠久的歷史感。這是詩人對長期的邊塞戰爭作了深刻思考而產生的“神來之筆”。這裡的歷史感,包含著正義性,是對邊塞護衛漢文明的功績的讚美。

“萬里長征人未還”,面對這樣的景象,邊人觸景生情,這裡明顯詩人是在場景之中的,他在邊塞,未還之人距他萬里。這在歷史上是少見的。

詩題為出塞,全詩之中,也唯有這一句,是站在邊城的詩人想象萬里遠征的將士,頭一句是邊關,後兩句飛將在龍城的威懾力令胡馬不南下,戰場仍然是在邊關。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直接抒發了邊防士卒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只要有李廣那樣的名將,敵人的馬隊就不會度過陰山。依託著龍城邊塞的是神化了的民族象徵。

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寫足了這邊塞的強悍和久遠,也足以統攝全篇。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表現的內容是厚重和複雜的。既有對遠征士卒的濃厚同情,對朝廷好大喜功和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家國的榮譽和戰爭的正義性,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著愛國激情。

詩人並沒有對邊塞風光進行細緻的描繪,他是在歷史的角度找到堅實的立足點,襯托出當時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漢關秦月,無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彩。把複雜的內容熔鑄在四行詩裡,深沉含蓄,耐人尋味。

這首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鍊明快。

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6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恨不能棄筆從戎,上戰場殺敵。你也表達了當時的社會,嗯,國家軍事實力不行。

7樓:酸甜苦辣品生活

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倘若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指奇襲匈奴聖地龍城的名將衛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只一人,實指李衛,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

“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

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本詩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8樓:天蠍喬福雲

它表現了詩人對保家衛國的思想感情

9樓:土緋釘

打這兩首詩句表體現了詩人對國家的愛護和維護,對戰爭勝利的期盼。

10樓:匿名使用者

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11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表現了詩人希望能夠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的美好願望.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句意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句話的意思是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這句話出自唐朝王昌齡的 出塞二首 出塞二首 作者 王昌齡 朝代 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裡金刀血未乾。...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是什麼意思

阿呆胖胖豬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意思如下 如果有像李廣這樣驍勇善戰的將軍立馬陣前,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出塞 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做,出塞 是樂府舊題。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

不教胡馬度陰山什麼意思,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度」是什麼意思?

牙牙的弟弟 絕不讓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這句詩出自唐代王昌齡所作的邊塞詩 出塞 全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讓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小貝貝老師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