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什麼時候有的海盜,中國最早的聖經是在什麼時候?

時間 2021-08-30 10:07:00

1樓:

中國封建王朝重農抑商,對外壟斷 “ 貢市 ” ,禁止商民出海活動。明清王朝厲行海禁,嚴禁商民出洋**,下海出洋者被視為奸徒、海盜。縱觀中國歷史,許多所謂海盜,並非殘忍好殺之海盜匪類,應該肯定他們是海上英雄豪傑之士。

近年來,有識之士開始重視和研究中國歷史上海盜活動問題,這反映中國學者和文學家對歷史上海盜有了新的認識。

海盜 “ 祖師 ” 孫恩

東晉末年,孫恩和盧循領導的海上大起義,從公元 398 年至 411 年,前後歷時長達 13 年,有近百萬人的海盜大軍,轉戰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縱橫東海、南海兩大海洋。如此波瀾壯闊的海上武裝起義,是中國海盜史上所罕見的。

孫恩,字靈秀。世奉五斗米道。東晉孝武帝時,其叔父孫泰為五斗米道教主,在民眾中有威信,敬之如神,教徒分佈於南方各地。

至孫泰遇害,孫恩逃於海,在海上聚合亡命,志欲復仇。公元 399 年,自海島帥其黨,殺上虞令,乘勝攻取會稽,隊伍迅速擴大,壯大至數十萬人。孫恩轉戰紹興、寧波、舟山、台州、溫州、南京、楊州等地。

盧循,字於先, “ 神彩清秀,雅有才藝 ” ,善草隸、弈棋,是個文雅之士,公元 402 年,孫恩作戰失敗投海自殺。餘部由盧循為主,轉戰廣州、長沙、南昌、南京和廣東各地,於公元 411 年失敗。孫恩、盧循海上反亂被稱為 “ 中原海寇之始 ” ,為後世海盜活動提供了經驗。

後人常稱海盜為孫恩,孫恩成了海盜的代名詞,這就是海盜祖師孫恩的由來。

浙東 “ 海精 ” 方國珍

方國珍是浙東臺州黃岩縣洋山澳人,出身貧苦。史書說他 “ 身長七尺,貌魁梧,面黑體白,堅毅沉勇,力逐奔馬 ” ,有歌謠 “ 楊嶼青,出海精 ” ,為方國珍起義作**準備。元朝未年,公元 1348 年方國珍海上起兵,轉戰浙蘇,二十年間分居浙東三郡,威行海上阻搶糧運,在推翻元王朝的武裝鬥爭中起了重大作用。

方國珍後歸順朱元璋,被朱稱為威行海上的英雄豪傑。

東南私商領袖 —— 淨海王王直

王直,徽州歙縣人,少任俠,多智謀。 眾所周知,明王朝閉鎖國,實行海禁。王直長期從事海外走私**,開闢寧波雙嶼港,他既是海商集團首領,又是海盜魁首。

那時候,江浙海上海盜分群分黨,形勢複雜。 “ 素有沉機勇略 ” 的王直依仗強大實力,攻滅多股海盜,千里海疆悉歸王直控制。王直靖海有功,多次上疏請求朝廷開放海上通商**,被拒絕,反遭官府水師圍攻。

王直突圍逃到日本,重振旗鼓,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 1552 年,率龐大的武裝船隊進犯東南沿海,攻城掠地,江浙為之動搖,官軍望風披靡。王直佔據定海,自稱 “ 淨海王 ” ,後稱 “ 徽王 ” 。

明朝廷武力征剿失敗,就改換手法,逮捕了王直徽州老家的妻兒母做為人質, 派員日本,欺騙王直同意解除海禁開市通商,設計誘捕王直,王直入獄後兩年,被朝廷下令斬殺於杭州官巷口,至死不屈。當時人言王直以威信雄海上,無他罪狀,殺之無理。徐光啟為他鳴不平說:

“ 王直向居海島未嘗親身入犯,招之使來,量與一職,使之盡除海寇以自效。 ” 十分明顯,捕殺王直是不得人心的。王直臨死前預言:

“ 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 ” 王直是明嘉靖時期徽州商人和東南海商代表人物,東海梟雄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明末 “ 海上大王 ” 鄭芝龍

鄭芝龍,字日甲,福建南安縣石井鄉人,明末著名海盜兼大海商。在海上拼搏幾十年,演出獨具特色的三部曲:早年離鄉背井闖世界;繼而當海盜,兼營海商,亦商亦盜;最後由盜而官,亦商亦官。

像他這樣一身商、盜、官三種名份與經歷的人,中國歷史上實不多見。

鄭芝龍從事海商活動範圍廣泛,從海上到陸地,從國內到國外,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有過接觸。在海外商業競爭中,他善於經商,大獲其利,成為富可敵國的大海商。當海盜時,擁有千艘艦船與十萬部眾,入仕明王朝後控制各種海船萬艘,能號集大海船三千艘,可稱之為世界史上第一個船王。

明末,鄭芝龍率領武裝船隊縱橫海上,衝擊閉關鎖國的明王朝,屢敗官兵,擊退荷蘭殖民者幾次入侵福建沿海,消滅其它海盜集團,統一海洋,威震東南海上;後入仕任海疆將官, “ 坐論海王,奄有數郡 ” ,**海濱,壟斷海外**。

縱橫東南海上的福建海盜蔡牽

蔡牽,福建同安縣西浦鄉人,出身貧苦,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 年),被迫出海為盜。至嘉慶時,部眾發展至 2 萬餘人,大海船二百餘艘,蔡牽縱橫海上十五年,曾攻略臺灣,稱鎮海威武王。

中國最早的聖經是在什麼時候?

2樓:無傷_凱子

中國最早關於聖經的記載,

見於唐朝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東方**教聶斯托利nestorius)派傳教士阿羅本從波斯抵達西安傳教譯經,時稱景教。他的說法深得人心,甚至得到了皇上的喜愛。唐朝貞觀12年,由唐太宗下令於長安義寧坊修建景教寺廟。

建中二年(781),德宗於長安大秦寺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由景淨傳教士撰文,其上記載景教於我國之傳播及翻譯的情形:

“大秦國有上德。曰阿羅本。佔青雲而載真經。

望風律以馳艱險。貞觀九祀至於長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齡總仗西郊賓迎入內。

翻經書殿。問道禁闈。深知正真。

特令傳授。”

這是聖經在我國傳播的最早證據。

“和合本”,又稱“和合譯本”,全稱“國語和合譯本”.是聖經譯本中的一種。

2023年,上海宣教士大會議決定出版一本全國通用的中文聖經,務求做到文筆順暢而又忠於原文。次年,共成立了三個委員會,分別負責三種不同文體的版本:文理、淺文理、以及國語。

全部翻譯歷時二十七年,其中以《國語和合譯本》最受歡迎,成為今日絕大多數教會採用的標準譯本。

聖經和合本(簡稱和合本;或稱國語和合本、官話和合本),是今日華語人士最普遍使用的聖經譯本。此譯本的出版起源自2023年在上海舉行的傳教士大會,會中各差會派代表成立了三個委員會,各自負責翻譯《官話和合本》、《淺文理和合譯本》及《文理和合譯本》。

於2023年,《淺文理和合譯本》出版新約。《文理和合譯本》於2023年出版新約,於2023年出版舊約。2023年,官話和合本的翻譯工作完成了新約;2023年,舊約的翻譯工作完成。

在2023年正式出版時,聖經譯本名為《官話和合譯本》,從此就成了現今大多數華語教會採用的《和合本聖經》。

3樓:麼麼球

我國最早關於聖經的記載,見於唐朝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馬禮遜是西方派到中國大陸的第一位**新教傳教士,他在華25年,在許多方面都有首創之功。他在中國境內首次把《聖經》全譯為中文並予以出版,使**教經典得以完整地介紹到中國。

編纂第一部《華英字典》,成為以後漢英字典編撰之圭臬;他創辦《察世俗每月統紀傳》,為第一份中文月刊,在中國報刊發展史上位居首尊。

他開辦“英華書院”,開傳教士創辦教會學校之先河;他又和東印度公司醫生在澳門開設眼科醫館,首創醫藥傳教的方式。他所開創的譯經、編字典、辦刊物、設學校、開醫館、印刷出版等事業,使其成為開創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

聖經,在中國指儒家經典,就是正統的儒家十三經。也是對佛教或其他宗教經典的泛稱,如佛教的《金剛經》、《心經》等。猶太教經典,包括《律法書》、《先知書》和《聖錄》三部分。

**教經典,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

聖經不是隻代表一個國家文化的書,它也不單單屬於某個國家,不要認為聖經是外國的,不屬於中國,《聖經》是世界的,是每個人的,是承載人類思想文化信仰的書籍。

寶馬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寶馬最早進入中國,名字叫什麼

bmw公司的歷史始於1916年,在中國大陸早年翻譯為巴依爾。寶馬經常被稱為bimmer,品牌在中國大陸 香港與早年的臺灣又常稱為寶馬。百年來,寶馬從最初的飛機發動機製造商發展成為生產高階轎車和世界知名飛機發動機 越野車和摩托車的領軍企業集團,躋身世界汽車企業之首。它的全名是巴伐利亞汽車公司。 我來回...

中國的尼姑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中國的尼姑最早是在何時出現

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並得到迅速的發展,很快就異常興盛 記得有句詩 南朝六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言及佛寺僧尼之多。據公元477年的人口統計,北魏帝國估計有6478座寺院,僧尼共67258人。公元512至515年之間,寺院又增長一倍多,到了北魏王朝的末年寺院達30000座之多,僧侶總數200萬人。南朝...

中國和日本最早的交流是什麼時候

小紅帽747j侑 更正大家一點認識 日本的所謂和服,其實不是從我國唐朝留傳過去的 應該是在三國時期,當時的吳國的衣服被稱為 吳服 那時有一個現在稱為 歌舞團 的團體到了日本 把中國的衣服 舞蹈 一些歌曲技藝 還要其他的東西代到了 日本,所以在日本到了現在還是比較多的人稱 和服 為 吳服 在日本戰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