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浮安雙
簡策裝 “簡策”是由帶有孔眼、寫或刻有文字的一根根長條形竹(或木)片,用繩連結起來,形成一篇著作的竹木書籍。其中有字的單根竹片謂之“簡”;用繩編連起來的“簡”謂之“策”,通常稱作“簡策”;編簡成策的繩子謂之“編”。繩有絲繩和皮繩兩種。
用絲繩編的叫“絲編”,用皮繩編的叫“韋編”。《史記·孔子世家》裡有“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的記載。這一方面說明孔子讀書之認真、刻苦;另一方面卻記載了“簡策”這種裝訂方法。
用“簡”編連起來的“策”,其前面的兩根簡為空白竹片,叫“贅簡”。贅簡的背面一般都書寫書名或篇名。策的最後一根簡叫“末簡”或稱“尾簡”。
當以末簡為軸,將策捲成一束時,贅簡背面的書名或篇名就露在外面,成了這部書事實上的封面。它既類似於後來卷軸護首外面的題簽,又像現代書籍的封面。起著保護書頁(內簡)和書寫書名、篇名等封面的作用。
2卷軸裝 卷軸裝始於帛書,是由卷、軸、飄、帶四部分組成的、類似於簡策捲成一束的裝訂形式。卷軸裝型制,在其一長卷文章的末端設一較幅面寬度長出少許的軸(一般為木軸,但也有考究者),以軸為軸心,將書卷卷在軸上。縑帛的書,文章是直接書寫在縑帛之上的;紙寫本書,則是將一張張寫有文字的紙,依次粘連在長卷之上。
卷軸裝的卷首一般都粘接一張叫作“飄”的、質地堅韌而不寫字的紙或絲織品,飄頭再系以絲“帶”,用以保護和捆縛書卷。閱讀時,將長卷開啟,隨著閱讀進度逐漸舒展。閱畢,將書卷隨軸捲起,用卷首絲帶捆縛,置於插架之上。
3 旋風裝 印刷術發明後,隨著社會、文化、乃至印刷事業的不斷髮展,印本書日益增多,為便於翻閱,書籍的裝訂形式逐漸由卷軸裝向冊頁裝演變。作為過渡形式,出現了“旋風裝”和“經摺裝”。其中,旋風裝近於卷軸裝,而經摺裝則近於冊頁裝。
4經摺裝 經摺裝是將一幅長卷,沿書文版面間隙,一反一正地摺疊起來,形成長方形的一疊,首末二頁各加以硬紙的裝訂形式。這種裝訂形式已完全脫離卷軸。從外形上看,它近似於後來的冊頁書籍。
是卷軸裝向冊頁裝過渡的中間形式。據說,這種形式始於唐朝末年。可能是受印度“貝葉經”的影響而產生的,故與“梵夾裝”迄今所見到的著作,談到“梵夾裝”時,都說是“經摺裝”的別稱,即“梵夾裝即經摺裝”。
其實,梵夾裝乃由印度傳來,為印度“貝葉經”之裝式,東漢時傳入中國。遠早於經摺裝。一般認為經摺裝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梵夾裝的影響。
但經摺裝並非梵夾裝 5.蝴蝶裝 將印有**的面紙頁對摺,再把折縫粘連在預製好的訂口條上,形成一本書籍,這是散頁裝訂的最初形式、稱為蝴蝶裝(8-5)。 蝴蝶裝是印刷史上第一次把散頁的折縫集中在一邊,形成訂口而成冊。
由於蝴蝶裝在鎖線時,線是串在拼貼條上的,所以在書頁的折縫中間沒有線縫,並且在翻閱時可以攤得很平,便於閱讀,現在重要的地圖集,精美的畫冊等,仍有采用這種裝訂方式的。 蝴蝶裝的書頁,適合於單面印刷,**向裡對摺,現在地圖集中採用正面印了個雙頁圖,背面印文字說明或印用色較少的單面圖用蝴蝶裝,使正面雙頁圖平整。 6.
和合裝 和合裝的特點是內芯和封殼可以分開,內芯可以調換,而封殼硬而耐用。在封殼裡層的上下接槽處各相連著一條供串線訂本用的訂條,一般與內芯訂口的寬度相同,上面打孔2~3個(圖8-6)。裝配使用時,將對摺或單頁組成的內芯,在訂口部位根據訂條上的孔距位置相應打上孔洞,然後用帶子或羅釘與訂口條串起來紮緊,這種裝訂方式稱為和合裝。
7.包背裝 把印好的書頁白麵朝裡,**朝外對摺,然後配頁後,將書頁折縫邊撞齊、壓平。再把折縫對面的級邊,粘著千供包背的紙頁上,包上封面,使其成為一整本書。
這樣的裝訂方式稱為包背裝(圖 8-7)。包背裝實是線裝本的前身。 圖8-6 和頁裝 圖8-7 包背裝 8.
線裝本 將單面印好的書頁白麵向裡,**朝外地對摺,經配頁排好書碼後,朝折縫邊撞齊,使書邊標記整齊,並切齊打洞、用紙捻串牢,再用線按不同的格式穿起來,最後在封面上貼以籤條,印好書根字(即書名),成為線裝書(圖8-8)。 9.三眼訂 摺好書頁,配好頁,碼撞齊相鄰的兩邊,用重物壓住書頁,手工打眼,穿線打結後,就成為一本書籍的書芯,最後包上封面,再裁切,就成為一本平裝書籍(圖8-9)。
圖8-8 線裝書 圖8-9 三眼訂 10.鐵絲平釘 將書帖按三眼釘同樣的操作方法,配成書芯後,用鉸絲訂書機將鐵絲穿過訂口的書芯,並在書芯的背後彎曲,把書芯訂牢,再包上封面,三邊切光,就成為書籍(圖8-10)。這種裝訂方式稱為鐵絲平訂(writ side-stitching)。用鐵絲訂書籍,因鐵絲容易生鏽,故容易損壞書籍。
2樓:手機使用者
卷和冊是中國古書的兩種計數單位。 “卷”:早期的書絕大多數是用竹簡刻寫後,再用繩子編起來的。
這樣的書都是捲起來收藏。因此早期人們都用“卷”來作書籍的計算單位。 “冊”:
後來紙發明,並且用於儲存書面文獻。這時的書籍都裝訂成一本一本的,一本稱為一冊。 紙質書籍相對竹簡更加輕便,人們就把很多早期竹簡形式的書籍謄寫為紙質書籍。
但是保留了以前的習慣,仍用捲來對書籍進行標號。因為寫在紙上的文字量大大多於同等面積的竹簡所能儲存的文字量。這樣,同樣的一冊紙質書的文字,往往就是好幾卷竹簡的文字容量。
所以,對於同一批書,冊數絕對比卷數少得多。
紙是怎麼做的?
3樓:我冬閣的狗腿子
用植物纖維製造。
紙,用植物纖維製造,是能任意摺疊用來書寫的非編制物。
最早的紙在2023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這樣製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
)華夏殷商時期,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
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複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4樓:大野瘦子
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紙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製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然後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具體如下:
一、造紙廠一般需貯存足夠用4~6個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貯存中經過自然發酵,以利於製漿,同時保證紙廠的連續生產。
二、經備料工段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產化學漿)或木斷(供生產磨木漿),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內加化學藥液,用蒸汽進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紙漿,或把木斷送到磨木機上磨成紙漿,也可經過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紙漿。
三、然後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淨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裝置進行打漿。
四、在紙漿中加入改善紙張效能的填料、膠料、施膠劑等各種輔料,並再次進行淨化和篩選,最後送上造紙機經過網部濾水、壓榨脫水、烘缸乾燥、壓光卷取,並進行分切復卷或裁切生產出捲筒紙和平板紙。
5樓:千山鳥飛絕
有關中國古代造紙的方法,歷史上記載很少,但就紙的製作工藝及其原理,發明迄今兩千年來,並無多大實質性變化。總結起可歸納以下幾步:
1、是將砍伐來的植物,比如麻類植物,用水浸泡,剝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鍋裡煮,待晾涼後再進行浸泡、腳踩,用棍棒攪拌,使其纖維變碎、變細。
2、是摻入輔料,製成紙漿。
3、是用抄紙器(竹簾之類)進行抄撈、晾乾,即可製成為紙。
6樓:春天梨的熊
紙是用植物纖維製造的,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製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製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
除基本過程外,還包括一些輔助過程,如蒸煮液的製備、漂液的製備、膠料的熬製及蒸煮廢液和廢氣中的化學藥品與熱能的**等。
擴充套件資料
早在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蔡倫發明“蔡侯紙”之前,中國已經出現了紙的雛形。中國甘肅省天水放馬灘漢墓出土的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紙,是現已發現的最早的紙。這些紙白,因為暴晒漂白。
薄,用紙漿凝固的,輕,薄嘛,柔軟,就是宣紙,便宜,材料低廉。此外,新疆羅布泊和西安灞橋等地都出土過西漢的古紙。但這些紙都比較粗糙,原料是麻或絲絮。
敦煌出土大量古紙再次推翻蔡倫是造紙術發明人。多年以來,中國使用的教科書告訴人們,東漢時期蔡倫開始造紙。
而二十世紀以來有幾項考古發現表明,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就有“紙”,這兩種觀點引起了學術界40多年的爭論。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似乎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紙。
7樓:瓜瓜的時候我
紙,用植物纖維製造,能任意摺疊用來書寫的非編制物。紙 : 紙(紙) zhǐ 用植物纖維製成的薄片,作為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
紙張:紙的總稱。紙以張計,故稱。
紙張一般為分:凸版印刷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銅版紙、書皮紙、字典紙、拷貝紙、板紙等。
木料去皮。原料有很多,這裡用木頭作原料,***。將用來造紙的木料放進滾筒,去掉樹皮。
2.切削。把去皮後的木頭放進削切機。
切成片3.碎木蒸煮。將碎木片送入蒸煮器
蒸煮器加化學藥品將它們變成木漿
4.木漿清洗和漂白
之後送入混合機
5.打成紙漿。木漿、水、礦物,混合在一起,變成紙漿。
6. 紙漿送入造紙機。這一步,紙漿會被去掉一部分水分,變成溼溼的紙漿帶,其中的纖維會被滾筒輕輕地壓在一起。
7 .水分擠壓。 紙漿沿著帶子移動,再去水,變得更緊密。
8. 熨壓。表面光滑的滾筒,將紙表面熨壓光滑再繞到大滾筒上
9. 切割
古代紙質書籍有雙面印刷的嗎,中國古代啥時開始有紙質書籍
9點說史 西漢初期。中國考古發現有西漢時的紙質地圖,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技術,但當時文獻的載體主要還是竹簡和帛。魏晉以來,隨著佛教發展,紙本經卷才發展起來,早期的紙質文獻多為卷軸裝或經摺裝,到了唐代後期隨著雕版印刷的流行出現了蝴蝶裝,就與現在的書形式差不多了。宋元流行蝴蝶裝,元明流行包背裝,明清流行線...
我國古代的歷史年代是怎么排的,我國古代的歷史年代是怎麼排的
1 國號是一開始就定的,比如唐宋元明清 2 年號是每一任皇帝自己定的,有的多,比如唐高宗李治14個 武則天17個,有的少,明朝及 以後 每人只有一個,比如嘉靖 嘉慶 3 我國一般把中原華夏族大一統國家當做一個朝代,有夏商周 分為西周東周 秦漢 分為西漢 東漢 晉 分為西晉東晉 隋唐宋元明清,其他南北...
我國古代香文化有哪些特色 中國古代的香是怎麼做的
1 古代早期是貴族化,就是說只有貴族才能用得起香,平民百姓是用不起的 2 古代香料的使用大多數是跟宗教信仰有關,後來才會成為生活中增加情趣的用品 3 如果從獲得辦法來說的話,早期是通過焚燒來獲取香味,焚香沐浴就是這種。首先我國香文化歷史悠久,古代的香文化和宗教聯絡在一起,在祭祀活動中用到的香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