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愣嚴咒大
南懷瑾已經修到了聖人的層次。
1、峨眉山下來之後,南懷瑾又在自己一個**家閉關,披閱了《永樂大典》、《四庫備要》等典籍,隨後進入**。受到貢噶活佛、根桑活佛等當時名重一時大活佛的傳承與認證,特別是貢嘎活佛後來還親自去成都特地為南懷瑾傳授了顯密大小戒律,並書寫了藏文傳法傳戒的證書交給了南懷瑾,這大活佛的認證書,即肯定和代表了南懷瑾是密宗上師的合法身份以及可以傳法的資格。而當時四川高等法院首席檢查官謝子厚還供養了南懷瑾紅教、白教、黃教、花教等多種祕藏法本。
2、更有說他的普傳法門準提法是文殊菩薩親傳的。面見本尊,已經是大成就者的境界,一個大成就者必然具有六種神通,南懷瑾就他驚人的記憶力,預言能力以及教化能力,都說明了他具備無與倫比的神通和慈悲心。南懷瑾堪稱文化方面的“奇人異士”。
南懷瑾精研儒、釋、道,將中國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除此之外,對於醫學、卜算、天文、拳術、劍道、詩詞等皆有專精,可謂是博學多才。顯然南懷瑾已經修到了聖人的層次。
2樓:一塗林夕
峨眉山下來之後,南懷瑾又在自己一個**家閉關,披閱了《永樂大典》、《四庫備要》等典籍,隨後進入**。受到貢噶活佛、根桑活佛等當時名重一時大活佛的傳承與認證,特別是貢嘎活佛後來還親自去成都特地為南懷瑾傳授了顯密大小戒律,並書寫了藏文傳法傳戒的證書交給了南懷瑾,這大活佛的認證書,即肯定和代表了南懷瑾是密宗上師的合法身份以及可以傳法的資格。而當時四川高等法院首席檢查官謝子厚還供養了南懷瑾紅教、白教、黃教、花教等多種祕藏法本。
更有說他的普傳法門準提法是文殊菩薩親傳的。面見本尊,已經是大成就者的境界。
在這裡應該對成就的層次做一個說明——一個大成就者必然具有六種神通,南懷瑾就他驚人的記憶力,預言能力以及教化能力,都說明了他具備無與倫比的神通和慈悲心。所以對於我們這些在默默修行的普通人來說,想要枉測大師的成就有多大幾乎是不可能;還是按照他所教的做一個老老實實做事的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即可。
3樓:醉清風
南懷瑾是舍利弗尊者的化身,是大阿羅漢的境界。
南懷瑾: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
4樓:青竹遺風
佛教修行的總原則是以佛教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準則,改造自己錯誤的思想與行為。
5樓:匿名使用者
愛世人,幫助別人,忍耐困境,學習真理,感受窮苦人的生活,戰勝自己自身的懶惰,怒火,嫉妒,自大等不好的性格。伊斯蘭是真理的宗教,它會給您帶來修行方法。
6樓:不屬世界
建立正確的三觀,規範自己的行為。
7樓:莫文靈雲南
南懷瑾: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
南懷瑾語錄:"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學佛的人只高談理論,對於生命根源沒有掌握住,經一萬劫也修不到聖人的境界。不論怎麼說,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想成仙要修無數功德,無數善行才行。
南懷瑾大師認為,其實,我們整天在這裡打坐、唸經。求佛、求福報、求智慧,不也是慳貪嗎?絕對的慳貪。
但是,真正學佛在**學?不在你那些形式主義。也不在於你擺出一副儼然學佛修道的樣子。
功德是在行上來的,不是在打坐;打坐本來在享受嘛。兩腿一盤,眼睛一閉,萬事不管,天地間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享受?這是絕對的自私自利。
南懷瑾說:有一次,一位在鄉村擔任多年警察的人來看我,談到執行勤務的苦處,他便說:"老師啊!
我很想提早退休,能在你身邊做事,隨便打掃清潔,端茶送飯都可以。"我說:"你是一個誠實君子,多擔待一些煩惱苦痛,為地方社會老百姓做點好事,才是真修行,才是真學問。
"真正的修行,最後就是一個路子:行願。
什麼叫行願?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為。
我們的思想,起心動念是沒有發出來的行為,一切的行動則是思想的發揮。我們想求得空,這是在追尋一個形而上的問題,追尋能夠發生思想的根源。在行為上、思想上真正做到了空,幾乎是不可能的。
假定有人做到思想完全空,變成無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這樣。
大家坐起來拼命在求空,基本上有一個最大的錯誤,對於空性的理,根本沒有認清楚。
我們做功夫、打坐為什麼不能進步呢?大家一定以為是方法不對,拼命找明師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騙。
功夫為什麼不能進步?為什麼不能得定?是因為心行沒有轉。
心理行為一點都沒有改變的話,功夫是不會進步的,見地也不會圓滿。這在中國文化上,不論是儒家、道家,說法都是一致的,都是同一個論調。
學佛的人有一個基本的毛病,大家要反省。首先,因為學佛,先看空這個人世間,所以先求出離,跳出來不管。因為跳出來不管,慈悲就做不到。
我們口口聲聲談慈悲,自己檢查心理看看,慈悲做到多少啊?這是個非常非常嚴重的問題。第二,貪瞋痴慢疑,我們又消除了多少?
比如有一個例子,我們大家修行越修得好,脾氣越大為什麼?你打坐坐得正舒服,有人來吵你,你還不氣啊?這種心理作用是不是跟慈悲相反呢?
《集法句》中雲:"雖作微小惡,後世招大怖,能有大損失,如毒人腹中;雖作小福業,後世感大樂,能成大義利,如谷實成熟。"由此我們應知微細的善惡業,如影隨形,將會生出廣大的苦樂。
南懷瑾告誡**們對於微小的善業也應勵力行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對於微小的惡業,也應勵力斷除,勿以惡小而為之。
王居士是個非常虔誠的信士,只要有空就往禪寺跑,或者幫園頭師種菜澆水,或者幫典座師劈柴煮飯,總是忙個不停。如果碰到無名禪師對信徒說法,他便會聚精會神地用心聽講。
有一次,王居士在禪堂外望著學僧眼觀鼻,鼻觀心的坐禪姿態,不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這嘆息剛巧被從一旁經過的無名禪師聽到,禪師問道:"你為什麼嘆氣呢?"
王居士又深深嘆了一口氣。
無名禪師不解,問道:"平常你虔誠為寺裡幫忙,聽佛法也非常用心,可以說身、口、意都在法海里泛遊,為什麼要嘆氣呢?"
王居士答道:"不瞞禪師,我的煩惱是因為我聽不懂佛法。禪師您對學僧們開示的佛法,如'祖師西來意'、'狗子有佛性否'、'即心即佛'、'如何是宗門中事'、'如何是佛'、'如何是本來面目'、'道在何處'等等,我都聽不懂,就好像霧裡看花,不知所云。
禪師,為什麼我這麼用心聽講,還是聽不懂呢?"
無名禪師道:"以前德山禪師見學僧入門便棒,臨濟禪師見學僧人門便喝,雪峰禪師見學僧人門便道是什麼,睦州禪師見學僧入門便道現成公案放汝三十棒。歷代祖師大德有的盡其一生參究一個公案尚不能開悟,可見學禪必須要用心去參,而不是隻聽就可以的。
"王居士仍不解地問道:"如何去參呢?"
無名禪師道:"就先參這個'聽不懂'!"
不管懂還是不懂,都應該是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南懷瑾先生深懂佛法,他明白世人學佛,很多人都是一種"趨之若鶩"的想法,而並非真想學佛。而且許多人並未真正瞭解佛法,所以他建議:與其呆坐如木,不如在現實生活中多做實實在在的善事,這就是於無佛中求佛!
什麼是修行人?是永遠嚴格檢查自己的人。隨時檢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隨時在檢查自己行為的人,才是修行人。
所以不要認為有個方法,有個氣功,什麼三脈七輪啊,或念個咒子啊,然後一天到晚神經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我們看到多少學佛學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為什麼染汙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不正常呢?
因為沒有嚴格地在修行。換句話說,沒有嚴格地反省自己,檢查自己。
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行願方面沒有動搖,不要談四禪八定,更不要想談證果。
別以為腿能盤一個鐘頭就能升上什麼天;一個半鐘頭又能升上什麼天,沒這回事。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為,不是修腿。
所以我們學佛打坐都是坐在那裡偷盜,而在同一時間中,社會上那麼多人卻為我們在忙碌。所以佛家有一句話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課誦的一句話: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這就是行願的願,每天都提醒我們做功德。
我們學佛的人都要隨時隨地檢查自己,每天要上報四重恩,這四種恩都是我們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
一日一心得
"點滴功勳豈自然",有為功德要慢慢一點一點做,今天做一點好事,每天做一點好事,累積起來,等於人獨資蓋一個廟子。一切佛菩薩不離人間,不離六道輪迴的任何一道。觀世音菩薩的蹤跡,你不一定要到寺廟中求,不一定要到南海去找,說不定你在街上遇到一個最窮苦、最可憐的人,那個就是,只是你有眼無珠,不認識而已;如果此時你行一些慈悲,做一點佈施,那便得大利益了。
或者一個你看了最不順眼、最討厭的人,也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甚至可以說每個人家中都有一尊觀世音菩薩,或許是你太太,或許是你先生,或許是你爸爸,或許是你媽媽。
南懷瑾為什麼沒有出家呢,南懷瑾為什麼至今沒有舍利的圖片
南師在金剛經說什麼中說道,我從前年輕的時候很狂妄,人家問我為什麼不出家,我就用一首詩最後兩句 此身不上如來座,收拾河山亦要人。這個世界那麼髒,也要有人來掃地啊,清理清理,弄乾淨一點。 南屏晚鐘 南懷瑾是居士。得道之人不一定就是出家人,而出家人也不一定都能成道。緣起 緣滅 緣聚 緣散都是沒有理由,沒有...
南懷瑾和豐子愷什麼關係
水天10問 緣緣堂 是豐子愷故居的名稱。1927年豐子愷在上海立達學園永義裡的校舍,是最初的 緣緣堂 後來幾經遷徙,最後於1933年在浙江省石門鎮建造 緣緣堂 新屋,抗戰期間毀於炮火,1985年重建落成。本書是關於豐子愷女兒豐一吟對 緣緣堂 的追憶,真實感人。弘一大師拈字賜名 豐子愷 1898 19...
南懷瑾南老,現在,是什麼境界?還是十地菩薩嗎
加內沙 如果是十地菩薩的話,那麼菩薩還需要妻子嗎?南老應該像佛陀一樣,早日出家修行。他的境界是否經過僧團的認可?在下不知道南老是誰,但只是覺得很奇怪罷了。 南老就是南懷瑾老先生 加內沙看來沒看過他的作品,我以為是很好的。另外,個人對加內沙的看法有些意見,有些有修行的人並沒有出家,例如淨空老法師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