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 字的來歷與演變, 給 字的來歷與演變

時間 2021-08-17 07:02:50

1樓:匿名使用者

給 gěi,jǐ,

部首: 糹 部首筆畫: 3 總筆畫: 9給給

gěi【動】

〖口〗使對方得到或遭受到〖give;grant;hand〗。如:給他一張票;我給他字典;給我一片面包;給臉(給面子;給以禮遇);給個炭簍鬼戴(抹黑;使人難堪)

讓;使;叫〖let〗。如:給我看看;別叫風給刮散了給給

gěi【介】

表示物件、目的,相當於“為”、“替”〖for;forthebenefitof〗。如:為給人類帶來利益而工作;給飢餓者所需要的食物;寄給我的信

給傷員包紮

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或表示被動語態,相當於“被”〖by〗。如:機器給弄壞了;屋子裡給弄得亂七八糟

表示方向,相當於“朝”、“對”、“向”〖to〗。如:給這兒灌水;給他送禮;給老師行禮;給他使了個眼色給給

gěi【助】

用在某些動詞前面,用以加強語氣〖usedbeforesomeverbs,givingstresstothetone〗。如:保不住給忘了;風把門給吹開了;您給找個人

碗給打碎了;褲腿都叫露水給溼透了

另見jǐ

給定gěidìng

〖give〗預先規定作為標準或目標

給定條件

給付gěifù

〖payment〗支付;付給

將考慮降低門診給付

給錢gěiqián

〖pay〗付報酬或得到報酬的行為或事實

要求多給錢

給以gěiyǐ

〖conferonsb.supply;donate;give〗給;給予

給以支援

他工作有成績,應當給以適當的獎勵給給

jǐ【形】

(形聲。從糸,合聲。本義:衣食豐足;充裕)

同本義〖ample;bewellprovidedfor;abundant〗

給,相足也。——《說文》

事之供給。——《國語·周語》

歲歲廣開,百姓充給。——《齊民要術·序》

則日不足,力不給。——《韓非子·有度》

要曰強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史記·太史公自序》

又如:給富(豐足富裕);給足(豐足)

口齒伶利〖clever〗

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論語》

又如:給口(口才敏捷);給捷(敏捷)給給

jǐ【動】

充足的供給,以物質給予對方〖provide〗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史記·高祖本紀》

給貢職郡縣。(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給,供。)——《戰國策·燕策》

給其食用。——《戰國策·齊策四》

請鑄銅記給之。——《宋史·職官志》

藝蔬自給。——清·張廷玉《明史》

給軍民賞月錢。——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又如:補給;配給;自給自足;給使(供人差使);給與(授物與人)

授與,交付〖confer〗

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呂氏春秋》給給

jǐ【副】

速,捷〖quickly〗

富必給貧,壯必給老。——《鄧析子》

另見gěi

給付jǐfù

〖pay〗付給;交付

給回jǐhuí

〖compensate;payfor〗等於說“賠償”

給回兵費。——《廣東軍務記》

給事中jǐshìzhōng

〖nameinancient〗官名。秦漢為加官,晉以後為正官。明代給事中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輔助皇帝處理政務,並監察六部,糾彈官吏

給事中戴鳳翔。——清·張廷玉《明史》

又給事中鍾宇淳。

給養jǐyǎng

〖provisions;supply;victuals〗

所需物質和食物、飼料、燃料等的儲備

沙漠地帶的商隊在指定的地方期待水或給養

供給軍隊人員的主食、副食、燃料和軍用牲畜的飼料等的統稱

給予jǐyǔ

〖give;render〗使別人得到;給

給予我美好的往日吧

給(給)

gěi交付,送與:給以。給予。送給。獻給。

把動作或態度加到對方:給他一頓批評。

替,為:給大家幫忙。

被,表示遭受:房子給火燒掉了。

把,將:請你隨手給門送上。

給(給)

jǐ**:供給。補給。給養。自給自足。

富裕,充足:家給人足。

敏捷:言論給捷。

筆畫數:9;

部首:糹;

筆順編號:551341251

2樓:賀顯華老師

都在這裡了:

漢字的演變由來

3樓:匿名使用者

考古和文獻記載說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國的文字——漢字,已經誕生並日趨成熟了。關於漢字起源的歷史,基於現存的古代文獻記載和現已得到確認的考古發現,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而漢字起源的歷史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開端歷史,所以通常我們說中華民族有2023年文明史。

中國的文字從出現至今,已經歷了早期的圖畫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以及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要求而逐漸派生出來的各種印刷字型等漫長的發展歷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們看作是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19世紀後期,在河南安陽,農民在耕地時偶爾發現了甲骨的碎片,他們把這些甲骨作為龍骨賣到藥房。2023年,古文字學家劉鄂在別人所服的中藥中,發現了這種上面刻有古文字的甲骨,便開始了收集研究工作。

甲骨文字是商朝後期寫在或刻在龜甲、獸骨之上的文字,其內容多為"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因為那時人們用被灼燙過的甲骨上的紋絡來判斷事物的吉凶。占卜完畢,就將占卜的時間、人名、所問事情、占卜結果,以及事後驗證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顯特徵的甲骨文。

甲骨上的文字,有刀刻的,也有朱書墨書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滿硃砂,其字型與今不同,因此難以辨認。現已發現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個。

經過文字學家和考古學家們的分析、判斷,能夠辨認的已近兩千。這些甲骨文字,多為從圖畫文字中演變而成的象形文字,許多字的筆畫繁複,近似於圖畫,而且異體字較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

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聲、假借的文字,從而說明文字的使用已經有了相當長久的歷史。

金文 繼甲骨文之後出現的漢字書體就是金文。由於這種文字多鑄於各種青銅器上而得名,也稱為鐘鼎文或青銅器銘文。至今所見最早有銘文的青銅器,為商代中期以後之物,銘文都很簡單,文字書體近似於甲骨文。

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銅器銘文。金文還載於各種彝器、樂器、兵器、度量衡器、鑄幣、銅鏡和金屬印章之上。其中以彝器之上載文數量最多。

各種器物上的文字,較之甲骨文長且完整,字數少者數十字,多者數百字。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就載字二百九十一個。

大篆和小篆

篆書又分為大篆和小篆,是漢字書體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小篆較之大篆,形體筆畫均已省簡,而字數日增,這是應時代的要求所致。從古文到大篆,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佔有重要地位。

隸書 隸書始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為秦朝縣之獄吏,因得罪於秦始皇而被投入雲陽獄中。他在獄中苦心凝思十年,損益小篆,作隸書三千字,上之始皇。

始皇採納用之,遂拜其為御史。當時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務多端,文書日繁,記錄事務單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種比小篆更為省簡、規範的文字,以便於書寫和鐫刻。由於當時改簡小篆為社會急需,勢在必行,致使隸書這一比小篆規範得多的新的字型應運而生,得以面世。

楷書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楷書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草書之名出於草率、草稿,楷書之名則反之。

雖然篆書和隸書也有草寫者,以此而論,其工整者亦可謂之為"楷",但這裡所說的楷書,是指自成一體、現在通用的"楷書"而言,如歐陽詢、柳公權等碑帖的字等。關於楷書的首創者,眾說不一。因為魏、晉、南北朝幾百年來的文字,是隸書中的八分與楷書筆意錯雜時期。

比較一致的說法是由東漢王次仲所創。現存實物中,只有魏時期鍾繇的“賀克捷表”的法度可稱為楷書之祖。鍾繇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楷書書法家。

今天的楷書,其筆畫端莊,是由古隸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簡捷等脫化、演變而來的(注:章草指“用於章程文書之上者”,是由八分隸再簡約其點畫,以便於書寫之字型)。從三國時期鍾繇作“楷書”起,這種字型一直沿用至今,被視為標準字型而為世人所喜愛。

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體,這是後漢穎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變體,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稱之"行書"。自晉迄今,行書用處最大,用得最廣,一般性書寫幾乎均用之。

草書 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草書本於章草,而章草又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今草",即通常人們習稱的"一筆書"。

今草字中的大部分均章草或行書趨於簡捷者。漢字發展到草書一體,已近完美無暇。唐朝之後,雖又出新體,即張旭之“狂草”,但狂草寫出來他人多不能識,只能作為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品,而失去了它作為記載和傳播資訊的文字的作用。

鑑於此因,草書難以再向前發展。文字的發展只能另闢新徑,沿著新開闢的方向——印刷字型演進了。

象形字象形字源於繪畫,容易辨認,易於區別。如“人、目、山、火、木、魚”等等。“元”是開始或第一的意思。

“旦”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我國殷商時代的青銅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最早的漢字像畫的畫兒,如“月”字,多像彎彎的月牙;如“山”字,多像偏山,上頭還有三個高高的山尖。

會意字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組成的漢字,它的意義往往就是它包含的幾個漢字的意義組合成的。比如:“明”是由“日、月”兩個字組成的,因為“日、月”都是能發光、明亮的東西,所以,“明”也就是“光亮、明亮”的意思;像大家學過的“尖”也是如此,上面“小”,下面“大”,可不就是“尖”嗎?

最有意思的,還要數“淚”字,它是由“水”和“目”兩個字組成,“目”中的“水”,就是眼淚。

形聲字用形旁和聲旁組成的字,就叫形聲字。由於古今字音、字形的變化,今天形聲字聲旁的表音作用已十分有限,但適當利用這有限的作用還是必要的。因為漢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字形不能直接標示字音,除了需要依靠拼音字母來註明字音外,聲旁也可以幫助提供字音資訊。

火字的來歷和典故,火字的來歷與演變過程

火字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漢字部首之一,本義 物體燃燒所發的光 焰和熱。傳說 倉頡看見了雄雄的火,就創造了火字。由於火是像形字,人字就是中間的大火,其它兩點就是旁的小火。日字最早的型態是圓形中間再一點,只是現在圓的演變成方的,一點變成一橫,那一點古代傳說是三足金烏鴉,就是后羿射下來的東西,比較...

火的發展歷程,火字的來歷與演變過程

原始社會時期進入舊石器時代或更早原始人學會了使用自然火,開始用於燒製熟食。到了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開始學會轉木取火。工業時代人們製造火柴,到後來有了打火機。火字的來歷與演變過程 火,讀音 hu 火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化學反應,溫度很高,是能量釋放的一種方式。火焰分為焰心 內焰和外焰,溫度由內到外依次升高,...

春節的來歷,春節的來歷與來歷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 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 新年 新歲 歲旦 年禧 大年等。春節的來歷?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 新年 大年 天臘 新歲 口頭上又稱 度歲 慶新年 過年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義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年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穀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