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和易巖春雪韻(宋·王柏)
臘前雷,春半雪。顛倒失其時,相去逾一月。一月不爭多,燠寒異厥罰。
垤戶當堅凝,陽氣乃舒發。草木既萌動,龍蛇起窟穴。
萬物欣向榮,獰風夜狂悖。曉雞噤不鳴,但見窗間白。
戰慄起推戶,瓊瑤已幾尺。陋巷書生釜不煙,關河甲士冰到骨。
俯仰天地間,芽甲盡摧折。萬境寂無聲,群動亦僵裂。
當其懷煦煦,蠢蠢競懽悅。
關於文學的古詩,4首
2樓:紫色的
哪朝?可以詳細點嗎?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多了去了,有什麼要求
4樓:匿名使用者
請把您的需求具體描述一下吧,古詩本身就是屬於文學的呀。
詩歌的起源
5樓:匿名使用者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
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6樓:匿名使用者
古典詩詞的發展簡況
為了便於大家瞭解詩詞的藝術特點極其體裁的分類,首先介紹一下古典詩詞的發展歷史。
在中國文學史上,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詩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稱《詩》或《詩三百篇》。其內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這是從**角度上分的。在表現手法上有“賦,比,興”三種。
因此前人把“風,雅,頌”和“賦,比,興”稱作《詩》的六義。在語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個字一句。
繼《詩經》之後,公元前四世紀,在楚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詩體,叫“楚辭”,它的創始人是屈原。後來,漢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寫的作品編成一書,叫《楚辭》。《楚辭》突破了《詩經》的四字句,發展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個字一句)變為奇字句(五個字以及七個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而且韻律和節奏也更富於**性。
到了漢代,出現了為配合**而歌唱的詩即“樂府詩”。在語言上有四言,五言,雜言,但多數是五言的。這以後曹操父子以及陶淵明為首的文人們發展了五言詩。同時,七言詩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魏晉南北朝以前,詩的格律和聲韻還沒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律,只是由作者按照個人的內容需要和聲韻感覺來進行寫作。到了魏晉,由於受到了印度(古稱天竺)的梵音學的影響,我國的聲韻學得到了發展。齊樑的周喁和沈約總結了漢字的發音規律,提出了“四聲”“八病”之說,使詩歌創作由自然的聲律發展到講究追求聲律,出現了作詩要注意平仄和韻律的性質,形成了格律詩的主要內容。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是古典詩歌的**時代。在繼承前代詩歌的基礎上,唐代的詩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形成了固定的分類。其分類有兩種,一是古體詩,也叫古風;所謂古體詩,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傳統詩體,沒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長可短,用韻平仄都比較自由,句子的字數有整齊的,也有不整齊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體和七言古體兩種。
二是近體詩,也叫今體詩(這個“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們所說的格律詩;近體詩不象古體詩那樣自由,在篇幅,用韻,平仄,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律詩和絕句。
律詩和絕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過八句的律詩稱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詩派生出新的體裁,這種體裁到了宋代最為發達,這就是詞。由於詞是由詩派生出來的,所以詞又被稱為“詩餘”;另外,由於詞的句子字數長短不一,古人也稱為“長短句”。
到了元明兩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體裁,叫曲,也稱散曲。曲可以說是詞的另一體。那麼它跟詞有什麼不同呢?
除了詠唱時的伴奏樂器不同以外,在語言上更加接近口語。最突出的特點是可以加襯字。如張養浩的《閒居三首之一》“昨朝楊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鴻(忒)疾苦。
(不是)濁醪有味,(怎)消磨(這)日月東西。”其中括號內的字就叫襯字。
上面簡略地介紹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發展歷史
7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的起源和勞動有關係。
有充分資料證明,文學誕生於以勞動為中心的人類生存活動,最早的文學樣式是原始勞動歌謠。
詩歌是一種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彩的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是在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有韻律並富有感**彩的語言形式。
詩作為最古老、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產生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是詩與歌的總稱,詩和**、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詩歌。
請新增詳細解釋
詩歌和詩詞的區別
8樓:暴走少女
詩歌和詩詞都是文字作品。區別在於詩詞是詩歌和詞的統稱,而所謂詩詞,就是指唐詩與宋詞。
擴充套件資料:
一、詩歌:
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雲:“詩者,吟詠性情也”。
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二、詩詞: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嚴格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中國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代。中國詞起源於隋唐,流行於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民間,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睞。
9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凝眸深蹙
詩體與詞體文學特徵的不同表現在這樣五個方面:1、和**的關係的差異詩體和詞體的文學特徵有著很大的區別,下面我們就以格律詩和詞的對比來說明詩體和詞體文學特徵的差異。首先,詩詞和**的關係是不同的。
中國古典詩歌從一開始就與**有著不解之緣,但是詩最終與**分離,並且在與**分離之後,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榮。而詞是在**的土壤中萌芽產生的,**性是詞體文學的最基本特徵,即使在南宋詞不再完全入樂歌唱,而成為一種新的韻律詩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詞譜所規定的韻律樂調填寫,**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2、外部形式的差異外部形式的差異表現在句式、句法、韻律、對仗等方面。
首先從句式上看,格律詩句式整齊劃一,古詩長短隨意;詞的句式則參差不齊,但是詞的唱段不齊也是由格律規定的;其次,詩詞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詩句法相對固定,二
三、二二三節奏;詞的句法卻靈活多樣,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煙波;再次,詩詞的押韻規則也不一樣,格律詩只用平聲韻,一韻到底,隔句壓韻,首句可壓可不壓;詞平仄通壓,中間可以換韻,韻腳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規定;最後,詩詞的對仗規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詩第
二、第三兩聯必須對仗,而詞的對仗卻靈活得多,沒有統一的要求。如鼎足對,可對可不對。《眼兒媚》3、題材內容的差異詩詞的題材內容也有很大差異。
詩在題材上比較偏重政治主題,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浮沉等為主要內容,抒發的主要是社會性的群體所
10樓:____偏激
現代詩:寫法自由,更適合抒發現代人的情感。
古 詩:語言凝練,內涵豐富。
1,現代詩
(1)現代詩簡介:
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雖都為感於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2)特點: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於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採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3)分類:
按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
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韻腳詩等。
按表達方式分:敘事詩、抒情詩
2,古詩:
(1)古詩簡介:
古詩是古代漢族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2023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
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後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於格律聲韻之分。
(2)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分:
古體詩: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
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後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
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近體詩: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於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律詩共有八句,
一、二兩句為首聯,
三、四兩句為頷聯,
五、六兩句為頸聯、
七、八兩句為尾聯。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3)發展過程:
南北朝後期有一部分詩作開始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體到近體間的過渡形式,或稱“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如王勃《滕王閣》為古體詩,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聲律上近似分押仄、平兩韻的兩首七言絕句。唐代律詩格律定型之後,詩人們的古體作品中更常溶入近體句式。
如王維、李頎、王昌齡、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頗有律句、律聯。歌行體如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詩作者則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韓愈等均有所創造。
後來明、清學者自覺注意到古詩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現象。清代王士禛更認為古詩有平仄,於是趙執信、翁方綱等人專門研究古詩聲調。他們的研究,對於詩歌創作時自覺區別古體、近體聲律不無貢獻,但由於忽視古詩實以自然音節為主,因此頗有牽強,以至被譏為“不見以為祕訣,見之則無用”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
「秉彝均物則」出自哪一首詩詞
哪朝?可以詳細點嗎?這多了去了,有什麼要求 請把您的需求具體描述一下吧,古詩本身就是屬於文學的呀。詩歌和詩詞的區別 詩歌和詩詞都是文字作品。區別在於詩詞是詩歌和詞的統稱,而所謂詩詞,就是指唐詩與宋詞。擴充套件資料 一 詩歌 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
「依窗聽雨」出自哪一首詩詞
羨慕寶貝 靜夜深沉,倚窗聽雨吟風,雙眼處燈火闌珊迷濛。夜雨滴滴如鐘漏,清脆入耳,心緒悠然飄逸。一曲旋律隨自飄,手中清茶幽香溢。透過那薄薄的杯壁,一縷溫存沿著肌膚沁入心中,夜有些冷,心卻暖意依然如昔。指間熱茶,升騰煙霧一縷,亦幻似霧留下朦朧遮眼。表情靜靜無語,燈光濃濃無聲。一道投影,一縷呼吸,就這樣靜...
「蛩驉念同路」出自哪一首詩詞
蛩驉念同路 出自 宋代蒲壽宬 題瀑布圖後 平生託遊從,林野乃其趣。出處偶不同,清濁良已懺。解組浣我塵,叩門為君訴。方殷岐黃事,何日當展晤。欲漱巖下泉,蛩驉念同路。默攜照膽鏡,歷歷見情愫。韋韠誰為驅,千林瀉懸布。初掛冰一簾,晶晶滴珠露。弄電不輟笑,轟谷激電怒。玉虯擘重崖,白晝雲雪互。震掉若弗容,俄然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