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漢江的作者是誰,宋之問渡漢江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時間 2021-08-13 04:04:01

1樓:翰林學庫

《渡漢江》是唐代詩人宋之問(一說李頻)創作的一首五絕。

這是詩人久離家鄉而返歸途中所寫的抒情詩。前兩句主要寫追敘久居嶺外的情況,後兩句抒寫接近家鄉時矛盾的心情。全詩表現出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摯愛之情和遊子遠歸家鄉時不安、畏怯的複雜心理。

基本資訊

作品名稱

渡漢江作品出處

《大唐詩作》

文學體裁

五言絕句

作者宋之問

創作年代

初唐註釋譯文

語句註釋

⑴漢江:漢水。長江最大支流,源出陝西,經湖北流入長江。

⑵嶺外:五嶺以南的廣東省廣大地區,通常稱嶺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書:信。

⑶來人:渡漢江時遇到的從家鄉來的人。

摺疊譯文

流放嶺南與親人斷絕了音信,熬過了冬天又經歷一個新春。

越走近故鄉心裡就越是膽怯,不敢打聽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創作背景

此詩一說作於宋之問神龍二年(706年)途經漢水時。宋之問媚附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武氏去世後,唐中宗將其貶為瀧州參軍。瀧州在嶺南,唐時屬於極為邊遠的地區,貶往那裡的**因不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生活習俗,往往不能生還。

神龍元年(705年)十月宋之問過嶺,次年春即冒險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下了此詩。

另一說,此詩是李頻由貶所瀧州逃歸洛陽,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漢水)時所作。

作品鑑賞

思想內容

《渡漢江》詩意在寫思鄉情切,真實地刻畫了詩人久別還鄉,即將到家時的激動而又複雜的心情。語極淺近,意頗深邃;描摹心理,熨貼入微;不矯揉造作,自然至美。

摺疊賞析

前兩句追敘貶居嶺南的情況。貶斥蠻荒,本就夠悲苦的了,何況又和家人音訊隔絕,彼此未卜存亡,更何況又是在這種情況下經冬歷春,捱過漫長的時間。詩人沒有平列空間的懸隔、音書的斷絕、時間的久遠這三層意思,而是依次層遞,逐步加以展示,這就強化和加深了貶居遐荒期間孤孑、苦悶的感情,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斷」字「復」字,似不著力,卻很見作意。此詩人困居貶所時那種與世隔絕的處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難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歷歷可見,鮮明可觸。這兩句平平敘起,從容承接,沒有什麼驚人之筆,往往容易為讀者輕易放過。

其實,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這個背景,下兩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第三、四兩句描寫詩人逃歸途中的心理變化。「近鄉」交代詩人因長期不知家人訊息而逃離貶地,走近家鄉。所謂「情更怯」,即愈接近故鄉,離家人愈近,擔憂也愈厲害,簡直變成了一種害怕,怕到「不敢問來人」。

按照常情,這兩句似乎應該寫成「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詩人筆下所寫的卻完全出乎常情:「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仔細尋味,又覺得只有這樣,才合乎前兩句所揭示的「規定情景」。

因為詩人貶居嶺外,又長期沒有家人的任何音訊,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時刻擔心家人的命運,怕家人由於詩人的牽累而遭到不幸。「音書斷」「復歷春」這種思念隨著擔心同時的到來,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裡的矛盾心理狀態。這種矛盾心理,在逃歸的路上,特別是渡過漢江,接近家鄉之後,有了進一步的戲劇性發展:

原先的擔心、憂慮和模糊的不祥預感,此刻似乎馬上就會被路上所遇到的某個熟人所證實,變成活生生的殘酷現實;而長期來夢寐以求的與家人團聚的願望則立即會被無情的現實所粉碎。因此,「情更切」變成了「情更怯」,「急欲問」變成了「不敢問」。這是在「嶺外音書斷」這種特殊情況下心理矛盾發展的必然。

「情更怯」與「不敢問」更能體現詩人此際強自抑制的急切願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愈接近重逢,詩人便會愈發憂慮,發展到極端,這種憂慮就會變成一種恐懼、戰慄,使之不敢面對現實。

詩人正是這樣逼真地再現了特殊境遇下,對家人的入骨關愛,吟詠出入類心靈的良善韻律,從而引起了千古的共鳴。只是這種境遇的造成,詩人不能辭其咎。在這一點上,後來杜甫的「反畏訊息來,寸心亦何有」(《述懷》)寫戰亂中擔憂家人,至於不敢面對吉凶未卜的「訊息」。

則更有時代感,更耐人尋味。

此詩不僅有巧妙的抒情藝術,而且有更深刻的體會。作者用逐層遞進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後,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傾訴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讀者卻必需經過一番認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這種特殊的心理狀態,達到與作者的心靈溝通。

這種高度簡潔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語言,獲取了極為深遠的藝術效果。

2樓:冰雪之風舞葉

《渡漢江》,唐詩篇名,有三首:一首是五言排律,李百藥的作品;一首是五言絕句,宋之問(一說李頻)的作品;一首是七言律詩,元稹的作品.此三者以五絕《渡漢江》流傳最為廣泛,此詩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中,是作者久離家鄉而返歸途中所寫的抒情詩.

渡漢江 隋末唐初 李百藥

東流既瀰瀰,南紀信滔滔.

水擊沉碑岸,波駭弄珠皋.

含星映淺石,浮蓋下奔濤.

檣烏轉輕翼,戲鳥落飛毛.

客心既多緒,長歌且代勞.

渡漢江 唐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渡漢江唐 元稹

嶓冢去年尋漾水,

襄陽今日渡江濆.

山遙遠樹才成點,

浦靜沉碑欲辨文.

萬里朝宗誠可羨,

百川流入渺難分.

鯢鯨歸穴東溟溢,

又作波濤隨伍員.

宋之問渡漢江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3樓:卡門kamen之歌

全詩表抄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襲摯愛之情和遊bai子遠歸家鄉du時不安、畏怯的複雜心理

zhi。

《渡漢dao江》是唐代詩人宋之問(一說李頻)創作的一首詩。全此詩有巧妙的抒情藝術。詩人用逐層遞進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後,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傾訴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

這種高度簡潔的抒情手法,使詩歌以最省略的語言,獲取了極為深遠的藝術效果。

原文如下: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譯文如下:

流放嶺南與親人斷絕了音信,熬過了冬天又經歷一個新春。

越走近故鄉心裡就越是膽怯,不敢打聽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4樓:沐雨蕭蕭

宋之問《渡漢江》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渡漢江》是唐代詩人宋之專問(一說李頻屬

)創作的一首五絕。這是詩人久離家鄉而返歸途中所寫的抒情詩。前兩句主要寫追敘久居嶺外的情況,後兩句抒寫接近家鄉時矛盾的心情。

全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摯愛之情和遊子遠歸家鄉時不安、畏怯的複雜心理。

5樓:匿名使用者

《渡漢江》是一首詩人久離家鄉而返歸途中所寫的抒情詩。意在寫思鄉情切,表現出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摯愛之情和遊子遠歸家鄉時激動、不安、畏怯的複雜心理。

渡湘江是誰的詩

應芮靜 杜審言 約645 708 字必簡,祖籍襄陽 楊今屬湖北 遷居河南鞏縣 今河南省鞏縣 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進士,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 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 崔融 蘇味道齊名,稱 文章四友 是唐代 近體詩 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

問史記的作者是誰,史記的作者是誰

司馬遷咯相信我,一定沒有錯的!史記的作者是誰 是司馬遷,西漢史學家 文學家 思想家,早年從董仲舒學 春秋 從孔安國學 尚書 漢書 藝文志 著錄有 司馬遷賦 八篇 隋書 經籍志 有 司馬遷集 一卷。其父司馬談為太史令,學問淵博,曾 學官於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於黃子 早年司馬遷在故鄉過著貧苦的生活,...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是說誰的

如水年華 從你的描述來看,這應該說的是王國維吧。王國維簡介 十六年六月二日 陰曆丁卯年五月初三日 的一個午前,一位學者形態的老者,身著中國服裝,鼻粱上架著深度的近視眼鏡,僱好洋車,從清華出發,一直到達頤和園。購好門票入園,步行到排雲殿西的魚藻軒前,面對著昆明湖水,若有所思,但態度異常鎮定,還從懷裡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