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魏徵是對李世民說過這樣的意思。但這不是出處。
戰國時,邯鄲籍著名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意思是說:
統治者像是一條船,而廣大的民眾猶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也可以將船淹沒掉。
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意思是說: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
唐太宗對荀子和魏徵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多次引用和發揮了這一觀點。他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荀子、魏徵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極其偉大的,十分強調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們的這一光輝思想,為歷代統治階級所接受。對歷代統治者尊重民情民意,執政為民,起到了積極參與的促進作用。
成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載舟覆舟」便源於荀子、魏徵和唐太宗談論君與民的關係及其重要性故事。
2樓:
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意思是說: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
唐太宗對荀子和魏徵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多次引用和發揮了這一觀點。他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3樓:擱淺de琥珀
魏徵對李世民也說過
但最早的出處是孔子 (一) 出處——最早出自孔子 (二)《荀子•王制篇》中有這麼一段話:「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三)唐初魏徵和唐太宗也多次轉引這樣的觀點。見《貞觀政要•論政體》:
「臣又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陛下以為可畏,誠如聖旨。」 (四)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說的還是魏徵說的
4樓:
荀子第一次說的 他是戰國時期的人 「水則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是荀子說的。
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66135原文見《荀子.哀公》篇。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
「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 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問,聖君之問也,丘、小 人也,何足以知之?
」曰:「非吾子無所聞之也。」孔子曰:
「君入廟門而右,登自胙階, 仰視榱棟,俯見幾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則哀將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 平明而聽朝,一物不應,亂之端也,君以此思憂,則憂將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聽朝,日昃 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勞,則勞將焉而不至矣?
君出魯之四門,以望 魯四郊,亡國之虛則必有數蓋焉,君以此思懼,則懼將焉而不至矣?且丘聞之,君者,舟 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 有一次,李世民與魏徵討論治國之道。李世民問:隋朝滅亡的原因是甚麼?
魏徵回答說:失去民心。李世民又問:
人民和皇帝應當是甚麼關係?魏徵說:皇帝就像一隻漂亮的大船,人民就是汪洋大水,大船只有在水中才能乘風前進;但是,水能載舟,同時也能將船弄翻。
太上皇(李淵)舉義旗推翻隋朝統治就說明了這一點。所以,作為君王要時刻記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千百年來的歷史大舞臺也在不斷的證明著這一道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凡是施行仁德之政、順民心、不斷修德於天下的賢君,都使國家昌盛興隆,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反之,逆民心,而最終走向毀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原話是李世民說還是魏徵說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說的是: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孟子提出:民貴君輕
荀子提出:君舟民水
魏徵引用: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6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邯鄲籍著名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回說:「君者,答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意思是說:
統治者像是一條船,而廣大的民眾猶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也可以將船淹沒掉。
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意思是說: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
唐太宗對荀子和魏徵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多次引用和發揮了這一觀點。他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事例,歷史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例子
笑蜀神俠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因為其殘暴的統治到了二世就被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也是 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 諫太宗十思疏 中說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說 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唐太宗對魏徵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
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含義相關的史實
基本上每一個封建王朝的覆滅都是的吧。比如秦王無道 陳勝吳廣起義 隋煬帝無道,以李唐為代表各路討伐 明末崇禎無力治國,李自成率兵入京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最早出自什麼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是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子的一句名言。這句話最早出自荀子的 荀子。玉製篇 原文是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寫題目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作文100分
厙君博 那是貞觀之治,是初唐盛世,君民融洽,農業充足,經濟繁榮,李氏王朝蒸蒸日上。這是開元盛世,是貞觀遺風,民貴君輕,減銷勞稅,國力昌盛,大唐天下日趨穩固。不知,貞觀之言足以預後世千年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水,意為民。民,國之柱。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治國平天下,首要得民心。千古不變,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