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說明了唐太宗認識到人民的偉大力量還是說明了

時間 2021-08-11 17:35:06

1樓:風車騎士唐大俠

當然是唐太宗認識到人民的偉大力量。即使不清楚這段史實,也可以從邏輯上分析出答案來。「君如舟,民如水」,顯然是指的是統治者與人民的關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則明顯地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而這句話裡既無「古」,也無「鏡」,與「以古為鏡可以知興亡」毫不相干。

而歷史上,這其實是兩件事情。

載舟覆舟,是唐太宗同志感慨革命**人的教育問題時提出的。《資治通鑑》記載:閏月,辛亥,上(唐太宗)謂侍臣曰:

「朕自立太子,遇物則悔之,見其飯,則曰:『汝知稼穡之艱難,則常有斯飯矣。』見其乘馬,則曰:

『汝知其勞逸,不竭其力,則常得乘之矣。』見其乘舟,則曰:『水所以載舟,亦可以覆舟,民猶如水也,君猶舟也。

』見其息於木下,則曰:『木以繩則正,後從諫則聖。』」

以古為鏡,是唐太宗同志追思魏徵同志時所說的。《資治通鑑》記載:上思徵不已,謂侍臣曰:「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2樓:匿名使用者

說明了唐太宗認識到人民的偉大力量.

3樓:李晨浩鴻

應該是唐太宗認識到了人民的偉大力量。

希望對你有幫助

o(∩_∩)o~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明唐太宗看到了什麼現實問題他這樣講的意圖是

4樓:紫雪兒

現實問題是唐太抄宗看到前面襲的王朝的滅亡很多都bai是因為農du民的起義.說明唐太宗zhi

對君民關係認識深刻

dao,認識到人民群眾的重要性

意圖是一國之君,就好象船一樣,百姓就好象水一樣.水能推動船行走,也能顛覆船,使它沉沒.百姓能支援君主,擁戴他,同樣,如果君主殘暴,不能為百姓謀福利,百姓也會起來反對他的.

唐太宗引用這些實際上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 體現了他重視君民關係的治國思想.

5樓:離愁

他父親李淵的表兄弟隋煬帝的下場,使他見到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意圖……可能是為了防止杯具重演…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唐太宗說這句話的意圖是什麼

6樓:為情殤的

意識bai到了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du的,人民群眾也是變革zhi社會的dao決定性力量.君主要想統

回治地位能答

夠穩固就必須獲得人民的支援,否則就會被人民推翻.

他作為統治階級的成員意圖是在總結以往朝代興替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維護自己的統治,但是他對人民力量的重視客觀上使他能夠實行一些有利於人民生活的政策,因此在他統治時期政治較為穩定,經濟發展,出現「貞觀之治」

7樓:匿名使用者

據歷史教科書記載說這話的意圖是唐太宗經歷了隋末農民起義認識到了人民的力量,反正意思就是告誡後來人要珍惜民力愛護民生

8樓:匿名使用者

上面說得都

復是有一點很重要的地方不制對。這裡必須點明,水指的是世家,而不是百姓。打擊隋朝的主要力量是世家力量,而不是普通百姓的起義。

直到黃巢起義,世家才退出歷史舞臺,換成文人集團登場。唐初的名臣,名將基本都是世家的人。最底層與王朝靠世家做連線,王朝的聲音很難傳到底層,反之亦然。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表現唐太宗怎樣的思想

9樓: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表現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所謂民本思想是我國傳統的民本觀念是相對於君本、官本而言的,其實兩者是對立統一的,其原意是指中國古代的明君、賢臣為維護和鞏固其統治而提出的一種統治觀,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現為重民、貴民、安民、恤民、愛民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意思: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當則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唐太宗也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基礎上,實行了開明、和平、友好的民族政策。其表現為:

唐太宗派兵攻打東突厥,俘其首領頡利可汗,不殺反而給予優待;在東突厥設立都督府,任命突厥貴族為都督,管理突厥各部;設安西都護府管理天山以南直至蔥嶺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西域地區;派大臣護送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成親。

武則天設立北庭都護府管理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西域地區。

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與尺帶珠丹成親。

唐玄宗先後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皮羅閣為雲南王、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10樓:匿名使用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體現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思想。

為了避免覆舟,唐太宗實行以下政策:

從諫如流,李世民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即位後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

李世民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

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11樓:gold橙汁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說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當則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表現唐太宗對人民力量的重視,體現了他重視君民關係的治國思想。唐太宗李世民提出「民為邦本」的傳統指導思想。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大臣們說:「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其對為本。」意味著以民本與農本合一為特色的「民為邦本」思想已經成為指導當時執政的主導思想,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導致了在百廢待舉、民生凋敝幾近廢墟的基礎上創造了初唐貞觀之治的奇蹟,開啟了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繁榮的通渠。

唐太宗「民為邦本」的指導思想直接產生出撫民以靜的治國方略。當時的撫民主要是撫農民,靜民主要是安靜農民和農業生產。

他們通過推行均田,獎勵墾荒,改革賦稅、輕徭薄賦,勸課農桑,不違農時,增殖人口、興修水利等措施使農民得到修養生息,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恢**展,從而保護和發展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12樓:安

後世所稱的貞觀之治!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表達了什麼樣的官德思想

13樓:匿名使用者

18、「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管官德原則?b

a.民主; b.民本; c.民生; d.民粹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理解了「權是民所授」才能做到「權為民所用」,只有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帶著感情、責任、追求去幹事,才能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

閱讀下列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請回答:(1)上述材料是誰引用的

14樓:揮劍毜

(1)唐太宗。

(2)他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偉大並吸取了隋亡的教訓。

(3)他把君與民的關係比喻成水與船的關係。關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4)「貞觀之治」

(5)他的主要政績是:(1、輕徭薄賦,發展生產。2、注意「戒奢從簡」 3、合併州縣。4、任用賢才

重視納諫)(10分)

試題分析:(1) 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說: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

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唐太宗對荀子和魏徵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多次引用和發揮了這一觀點。他在《論政體》一文中說: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2) 。因為唐太宗看到前面的王朝的滅亡很多都是因為農民的起義。說明唐太宗對君民關係認識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的重要性。

(3)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載舟,也可以淹沒舟。說明唐太宗對君民關係認識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的重要性,悟出人民百姓是王朝興亡的決定性力量,要以民為本,注重民生。

(4)在李世民統治期間,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較大的發展,形成了非常繁榮昌盛的局面,史稱「貞觀之治」。

(5)唐太宗採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勵精圖治,使得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 具體來說,唐太宗任用賢能,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諍臣;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當時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等等。

點評:唐太宗的為君之道特別是納諫用賢之風、他的反省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評精神為封建統治者提供了借鑑,成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範,對以後歷朝的治國策略產生深遠影響。唐太宗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對推動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事例,歷史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例子

笑蜀神俠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因為其殘暴的統治到了二世就被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也是 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 諫太宗十思疏 中說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說 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唐太宗對魏徵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

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含義相關的史實

基本上每一個封建王朝的覆滅都是的吧。比如秦王無道 陳勝吳廣起義 隋煬帝無道,以李唐為代表各路討伐 明末崇禎無力治國,李自成率兵入京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最早出自什麼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是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子的一句名言。這句話最早出自荀子的 荀子。玉製篇 原文是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是魏徵對李世民說的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魏徵是對李世民說過這樣的意思。但這不是出處。戰國時,邯鄲籍著名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 荀子 王制 篇中,說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意思是說 統治者像是一條船,而廣大的民眾猶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也可以將船淹沒掉。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 諫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