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表達了什麼主旨,從軍行的中心思想

時間 2021-08-11 16:51:08

1樓:匿名使用者

詩的最後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

艱苦激烈的戰鬥,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寧願做個下級軍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裡,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斷,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寫,至於書生是怎樣投筆從戎的,他又是怎樣告別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軍的情況怎樣,……詩人一概略去不寫其次,詩採取了跳躍式的結構,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展前進。

如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鬥的場面。然而這種跳躍是十分自然的,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餘地。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結構,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

2樓:水岸菖蒲

從軍行 (楊炯)

[編輯本段]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註釋1.從軍行:為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

2.西京:長安。

3.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

4.鳳闕:皇宮。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

5.龍城:漢代匈奴聚會祭天之處,此處指匈奴匯聚處。

6.凋:暗淡,模糊。

7.百夫長: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

譯文報警的烽火照亮了西京,

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調兵的符令剛出了宮門,

將軍的騎士就直搗龍城。

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

風狂動地風聲裹著鼓聲。

我羨慕百夫長衝鋒陷陣,

誰還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賞析:楊炯是初唐四傑之一,擅長五律,其邊塞詩寫得雄渾剛健,有《盈川集》。唐汝詢曰:

“此盈川抱才不遇而發憤於從軍也,不平之感者,正以朝廷尊寵武臣,使窮深入,雖未免風雪之苦,而有茅士之封,是百夫之長勝吾輩矣。”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鬥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

前兩句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詩人並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卻說“烽火照西京”,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願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調兵的符信,分凹凸兩塊,分別掌握在皇帝和主將手中。“鳳闕”是皇宮的代稱。

這裡,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莊嚴。第四句“鐵騎繞龍城”,顯然唐軍已經神速地到達前線,並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洩不通。“鐵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鬥的戰爭氣氛。

一個“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勢。五六兩句開始寫戰鬥,詩人卻沒有從正面著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進行烘托。“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

大雪瀰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後句從人的聽覺出發: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

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徵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出徵將士冒雪同敵人搏鬥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詩的最後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鬥,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寧願做個下級軍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裡,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斷,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寫,至於書生是怎樣投筆從戎的,他又是怎樣告別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軍的情況怎樣,……詩人一概略去不寫其次,詩採取了跳躍式的結構,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展前進。

如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鬥的場面。然而這種跳躍是十分自然的,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餘地。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結構,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傑很不滿當時纖麗綺靡的詩風,他們曾在詩歌的內容和形式上作過頗有成效的開拓和創新,楊炯此詩的風格就很雄渾剛健,慷慨激昂。尤其是這樣一首描寫金鼓殺伐之事的詩篇,卻用具有嚴格規矩的律詩形式來寫,很不簡單。律詩一般只要求中間兩聯對仗,這首詩除第一聯外,三聯皆對。

不僅句與句對,而且同一句中也對,如“牙璋”對“鳳闕”,“鐵騎”對“龍城”。整齊的對仗,使詩更有節奏和氣勢,這在詩風綺靡的初唐詩壇上是很難能可貴的。

從軍行的中心思想

3樓:慎思凡

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藉以渲染戰爭氣氛。後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

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巨集偉的抱負融合在一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被用來表現殺敵衛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雄豪詩句

檢視全部16個回答

冰箱能效等級幾級好京東家電,一鍵開啟智慧生活!

冰箱能效等級幾級好-京東家電,效能更高,大牌品質,集合新力量,一鍵開啟..

m.jd.com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4樓:亢安南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首王昌齡寫的從軍行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急!!!務必快回答,謝謝你。

我來答有獎勵

熱心網友

2020-03-07

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藉以渲染戰爭氣氛。後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

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巨集偉的抱負融合在一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被用來表現殺敵衛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雄豪詩句

5樓:紫雲隨筆

五年級下冊第九課《從軍行》古詩賞析 (1)

6樓:冰雪似晶

這首詩表達了守邊戰士們不畏艱苦以及他們勇於殺敵報國的豪情壯志,表現了詩人對戰士們的敬佩之情。

7樓:水瓶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中心思想:本詩表達了失望而終不絕望,搶回百轉的心情。

8樓:rxy1211任鑫宇

《從軍行》其四是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古《古從軍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據稱了實名片中。名句,表明邊塞將士誓死殺敵的氣概。

9樓:慕辭呀

這首詩中詩人描繪了戍邊遠征將士征戰之苦,以及他們不擊敗敵人誓不回鄉的豪情壯,表達詩人對戍邊將士的敬佩之情。

10樓:

反映了戰士們在這邊立功保衛國家的事情,也體現了作者對戰士們的讚美和敬佩之情

11樓:

這首詩反映了邊塞將軍,剎帝利紅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

12樓:劉麗玲我

反映了將士們在戍邊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

13樓:王梓儼

這首詩反映了某邊疆史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

14樓:金剛

抒發了身經百戰的將士誓殺強敵以身報國的豪情壯志,以及邊疆的艱苦和思歸之情

15樓:et阿

也烘托出了玉門關一帶陰沉的蒼涼氣氛

《從軍行》(王昌齡的)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6樓:ivy錦茜

王昌齡的《從軍行》共7首,描寫了士子從戎,征戰邊疆的過程和心情,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17樓:匿名使用者

《從軍行》通過描寫壯闊的塞外景色,襯托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表現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守衛邊疆的豪情壯志。

18樓:匿名使用者

《從軍行》(王昌齡的)表達了詩人保家衛國的決心,建功立業的豪情。

19樓:匿名使用者

熱愛祖國,敬佩將士們

表達了詩人保家衛國的決心,建功立業的豪情。

20樓:推廣易縣話

表達了詩人在戰爭前慷慨激昂的壯語

21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王昌齡)的愛國情懷

22樓:匿名使用者

表現了詩人愛國,護國,有1顆赤子之心!

2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昂氣壯語的思想情感。

24樓:匿名使用者

《從軍行》(王昌齡)

25樓:匿名使用者

不好意思,我也是來找答案的!

26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去想吧!三三三三三

27樓:匿名使用者

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28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就是1寫將士的英勇豪邁2表達對他們的敬佩。(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9樓:可愛的康康哥

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矢志不渝的決心。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古從軍行七首(其四)是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古從軍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堪稱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邊塞將士誓死殺敵的氣概。

全詩如下: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如下: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註釋如下: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將哥舒翰築城於此,置神威軍戍守。

長雲:層層濃雲。

雪山:即祁連山,山巔終年積雪,故云。

30樓:不起眼的小過客

表達了詩人駐守邊疆士兵們的高度讚賞和關懷,也表現出對邊關戰爭的無奈和將士們的決絕敬佩心境。

出自:《從軍行七首·其四》是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古從軍行七首中的一首。

原文: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前兩句,提到了三個地名。“雪山”,是指祁連山,它橫亙在河西走廊南側,綿延上千裡。“青海”以及“玉門關”,都是具體地名。

三個地點,跨度數千裡,展現了一個無比遼闊的畫面:從青海飄過來的雲,瀰漫在祁連山上,以至於使千年積雪都不那麼耀眼了;雪山盡頭,可以看到一座孤城。

再向西走上很遠,就可以見到玉門關。這兩句,使全詩的視角極為廣闊,橫貫東西數千裡的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作為邊塞詩,這兩句加強了詩歌“豪壯”的感覺。

在這樣的地域背景下,西北邊塞戍邊將士的生活將是怎樣的呢?當時的唐朝,西北邊境,面臨兩個強敵,一個是吐蕃,一個是突厥。吐蕃在青海地區,突厥在玉門關外。

河西節度使的任務,就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防範西方、北方兩個強敵,守護河西走廊。所以,這兩句詩,既是景色描寫,也是對當時軍事形勢的實寫。

景色描寫,與軍事形勢的描寫渾然一體,滲透著複雜的感情:邊疆的廣闊、苦寒,戍邊生活的艱苦,但同時,戍邊將士又充滿豪情地擔負著保家衛國的責任。

所有這些都融合在開闊、蒼茫的景色裡。第

三、第四句,從遠景拉回到近景,並水到渠成地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短短七個字,強有力地概括了邊境戰爭的殘酷。

“黃沙”二字,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百戰”極言戰事之頻繁、敵軍之強悍、對戰之艱苦。“穿金甲”,已經暗含著戰鬥之外的其他可以想見的因素。

比如壯烈犧牲,馬革裹屍,以及其他或大或小的勝敗得失。但是,即使鎧甲磨穿,將士們的壯志卻愈發強烈。“不破樓蘭終不還 ”,強有力地表現了身經百戰的將士們的豪情壯志。

最後一句,將前幾句的悲苦一掃而光。所有的陰霾消失殆盡,豪壯盡顯。這一句也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總體看來,這首詩雖然不長,但是頗有節奏。

第一、第二兩句,重在描繪一個無比廣闊的境界,其間蘊涵著無比豐富的軍事和感情方面的內容。第三句,有明顯的轉折,視角突然具體化,而且表露出感**彩。

第四句,強烈的感情呼之而出,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整首詩的風格是豪壯有力的。雖然也有悲的成分,但並不佔主導。毫無疑問,戰爭是艱苦的,“黃沙”句對此有生動的描寫。

但強烈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使將士們能夠豁達地承受戰爭,所以整個句子給人的感受是樂觀的、雄壯有力的。最後一句,是在深深認識到戰爭的艱苦和持久之後,所發出的更堅定的誓言。

我們常說的“盛唐氣象”,在本詩中有典型體現:即使在艱苦的戰爭中,也充滿樂觀、堅定和豪情壯志。王昌齡的絕句,往往具有這種陽剛的氣質,這也是他最突出的優點之一。

從軍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軍行》 王昌齡的 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16貝貝愛 表達了作者對將士們深切的同情之心。從軍 其四 作者 王昌齡 朝代 唐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白話釋義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

從軍行王昌齡,王昌齡之《從軍行》的全文

梨雲飄雪 邊塞詩 征戍者深沉 複雜的感情 彷彿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 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對此,你會生出什麼感想?是無限的鄉愁?是立功邊塞的雄心和對於現實的憂怨?也許,還應加上對於祖國山川風物的深沉的愛。 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其四 ...

十五從軍行怎麼講, 十五從軍行 怎麼講?

從軍行從軍行 其一 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註釋 1.青海 指青海湖。2.穿 磨破。3.金甲 鎧甲的美稱。4.樓蘭 漢代西域國名,這裡借指敵人。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