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葦渡江 出自 達摩 的故事
具體內容是 這樣 滴
切聽俺慢慢 道來
菩提達摩用了三年時間,飄洋過海,歷盡艱難曲折,來到中國傳道。梁武帝蕭衍是佛教信徒,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盛況,聞信立即派使臣把達摩接到南京,接風洗塵,相談佛事。但梁武帝信的是小乘佛教,主張修己;達摩是禪宗大乘派,主張面壁靜坐,普渡眾生。
由於他們的主張不同,每談論起佛事,二人總是不投機。這時達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動的地方,於是便告辭蕭衍,渡江北上。
中國有個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滎陽縣人。當時神光在南京雨花臺講經說法,當地群眾稱:“神光講經,委婉動聽,地生金蓮,頑石點頭”。
圍觀聽講的人是裡三層,外三層,水洩不通,達摩離開梁武帝北上,路過雨花臺,見到神光在那裡講經說法,他就順便擠在人群中,側耳傾聽。達摩聽講,聽到有些地方點點頭,聽到有些地方搖搖頭。點頭表示贊同神光講的觀點,搖頭表示對神光講的觀點不贊同。
神光在講解中,發現達摩搖頭,認為這是對自己的最大不尊,便問達摩:“你為什麼搖頭?”對佛學的認識二人因有分歧意見,達摩便主動讓步,離開雨花臺渡江北上去了。
達摩去後,聽講的群眾有人對神光說:“剛才那個人你知道他是誰?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達摩,精通佛法,學識淵博。
”神光聽了以後,感到慚愧之極,**到了跟前,剛才自己太沒禮貌了。於是他就趕快追達摩,賠禮道歉。達摩在前邊走,神光在後面緊追,一直追到長江岸。
達摩急著過江,停立江岸,只見水域茫茫即沒有橋,也沒有船,連個人影也不見。這怎麼過江呢?達摩十分焦慮。
正在這無可奈何之際,達摩突然發現岸邊不遠的地方坐著一個老太太,身邊放了一捆葦草,看樣子好象也是在等船過江。達摩暗自盤算:也罷!
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於是他邁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禮,說道:“老菩薩,我要過江,怎奈無船,請您老人家化棵蘆葦給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頭來,仔細地端詳達摩。見他兩隻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滿臉絡腮鬍子,捲曲盤旋,身材魁梧,舉止坦然,形象端壯,儀表非凡。老人暗自點頭稱許,隨順手抽出一根蘆葦與達摩。
達摩雙手接過蘆葦,向老人告謝而去,及至江邊,他把蘆葦放在江面上,只見一朵蘆葦花,昂首高揚,五片蘆葉,平展伸開,達摩雙腳踏於蘆葦之上,飄飄然渡過了長江。
神光不顧疲勞,尾追達摩,及到江邊,看到達摩一葦渡江,就氣急敗壞地跑到老人面前不問青紅皁白,抱起老人身邊一捆蘆葦,撲通一聽,扔到水中,雙腳跳上蘆葦捆子,匆忙過江。誰知說也奇怪,這捆蘆葦不但不向前行進,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見勢不妙,急忙涉水而出,險些溺入水中。
神光帶著渾身泥水,衝向老人,輕聽責問:“你給他一根蘆葦就渡過江,我拿你一捆蘆葦為什麼還過不去呢?”
老人不慌不忙從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蘆葦,助人有份;你是搶我的蘆葦,物各有緣,無緣無故,豈能相助?”老人說罷,轉瞬間悠然不見,浩瀚的江面上空無一人。
這時神光自知有失,慚嘆不已,呼天不靈,呼地不應,悲悽非常,懊悔而歸。
達摩過江以後,手持禪仗,信步而行,見山朝拜,遇寺坐禪,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達了嵩山少林寺。達摩看到這裡群山環抱,樹林茂密,山色秀麗,環境清幽,佛業興旺,談吐吻洽。心想,這真是一塊難得的佛門淨土。
於是,他就把少林寺作為他落跡傳教的道場。廣集僧徒,首傳禪宗。自此以後,達摩便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
達摩在少林後山誓言以九年時間停止睡眠進行禪定,前三年達摩如願成功,但後來漸不支終於熟睡,達摩醒來後羞憤交加,遂割下眼皮,擲於地上。不久後擲眼皮處生出小樹,枝葉扶疏,生意盎然。此後五年,達摩相當清醒,然還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達摩採食了身旁的樹葉,食後立刻腦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禪定的誓言,達摩採食的樹葉即為後代的茶。
(注:本文部分內容援引於**)
2樓:匿名使用者
南京現在還有傳說中的一葦渡的遺址,去過。據說就是達摩用一根蘆葦渡長江時的地點。
3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達摩祖師的故事吧。
歷史的方法與邏輯的方法有何區別,如何理解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
區別在於一個是實證,一個是推理。歷史方法,實證的方法。歷史方法力圖按照發展的順序和歷史事實來說明歷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實證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反對解釋歷史的隨意性和主觀性,缺點是容易只停留在歷史現象的表面,對歷史變動的深層原因和規律無法作出解釋。邏輯方法也要根據歷史事實來研究歷史,但它更側重...
阿難我願化作一段石橋有何出處,我願化身石橋全文出處
丹丹學姐吶 出處 易安 曾用名哲蠻 同名短篇文藝 石橋禪 典故 阿難尊者是提婆達多的親弟弟,也是佛陀的堂弟,為佛陀的十大 之一。阿難對佛祖說 我喜歡上了一女子。佛祖問阿難 你有多喜歡這女子?阿難說 我願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從橋上經過。會有多喜歡?可是一見鍾情便傾心...
歷史上第一個姓何的人是誰,姓何的歷史名人有哪些呢
我先想幾個,第一個是南北朝時的何承天,他是東海郯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省郯城縣人,呵呵,我的老鄉,他發明了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可惜這當時不被人理解,知道二十多年後才被粱武帝採用。第二個是何書衡,中共13個創始人之一,可惜後來犧牲了,否則肯定會是開國元勳。第三個嗎,就是國民黨的何應欽了,此人不必多說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