廡殿頂 歇山頂 懸山頂 硬山頂 攢尖頂之間的區別

時間 2021-08-11 15:46:01

1樓:湖人總冠軍

一、樣式不同

1、廡殿頂:又稱五脊殿、四阿頂,這是一個五脊四坡的屋頂,有四個垂直的脊,屋頂有四個斜坡,無極殿屋頂分為單簷和雙簷兩種,它是中國、日本和韓國古代建築的屋頂風格。

2、歇山上共有九個山脊,即一個規則山脊、四個垂直山脊和四個護堤山脊,故又稱九脊頂,因為山脊的兩頭折斷一次,在屋簷中間,分為豎壟和護坡,似乎有休息,所以叫謝希山。

3、懸山頂:是一種雙坡山頂,也是中國一般建築中最常見的形式,它的特點是山牆外的懸簷(也稱為懸山或爬山)。一般來說,山頂有一個山脊和四個垂直的山脊,還有一個有或沒有山脊的滾棚。

山牆的頂部可以用不同的裝飾。

山頂是大廳的頂部,有兩個斜坡,五個山脊和兩個斜坡,兩邊的山牆凹進大廳的頂部,使頂部的檁條末端伸出牆外,並釘上板條。

4、硬山頂:雙坡屋頂,由中間的水平山脊分為兩個斜坡,兩側山牆齊平或高於屋頂(如高於屋頂,稱為密封火山牆),因為屋簷不比山牆高,所以叫硬山,屋蓋由中橫脊分為前後坡,左右山牆與屋蓋齊平或高於屋蓋。

硬頂為五嶺二坡兩坡型,以直嶺四豎嶺為特徵,形成兩個頂坡,在左右兩側建造山牆,用更多的磚和石頭從屋頂上升起。

5、攢尖頂,即攢尖式屋頂,是中國、日本、朝鮮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特點:屋頂為錐形,沒有正脊,頂部集中於一點,即寶頂。

二、等級規格不同

1、廡殿頂是古代建築中最高階的屋頂樣式。

2、歇山頂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

3、懸山頂等級上低於廡殿頂和歇山頂,僅高於硬山頂。

4、硬山頂等級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

5、攢尖頂規格也較高,常用於宮殿、壇廟中的亭、塔等建築。

三、用途不同

1、殿頂一般用於故宮和大殿,它可以和單簷一起使用,特別是和雙簷一起使用,比如北京的太和殿。

2、從規格上看,斜屋頂僅次於陽臺屋頂,古代五級以上**的官邸只能使用,以後用於民宅。

3、懸山頂多用於民間建築和二次建築,如櫥櫃、神殿、配套大廳等,在南方,懸山常被用來防止雨水。

4、堅硬的山頂主要用於輔助建築和民俗建築,堅硬的山頂有利於防風防火,北方的房子大多是堅硬的山。

5、常用於亭臺樓閣。在日本,茶室經常使用它。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樣式不同

1、廡殿頂:又稱五脊殿、四阿頂,樣式為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共五脊組成,屋頂有四面斜坡,廡殿頂又分為單簷和重簷兩種。是中國、日本、朝鮮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

2、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簷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

3、懸山頂:是兩面坡頂的一種,也是中國一般建築中最常見的形式。特點是屋簷懸伸在山牆以外(又稱為挑山或出山)。

懸山頂一般有一正脊和四垂脊,也有無正脊的捲棚懸山,山牆的山尖部分可做出不同的裝飾。懸山頂是兩坡出水的殿頂,五脊二坡。兩側的山牆凹進殿頂,使頂上的檁端伸出牆外,釘以搏風板。

4、硬山頂:雙坡屋頂,以中間橫向正脊分兩坡,兩側山牆平齊或高出屋面(若高出,則稱封火山牆)。因屋簷不高過山牆,故稱硬山。

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後兩面坡,左右兩面山牆或與屋面平齊,或高出屋面。硬山頂是兩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特點是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形成兩面屋坡。左右側面壘砌山牆,多用磚石,高出屋頂。

5、攢尖頂,即攢尖式屋頂,是中國、日本、朝鮮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特點:屋頂為錐形,沒有正脊,頂部集中於一點,即寶頂。

二、等級規格不同

1、廡殿頂是古代建築中最高階的屋頂樣式。

2、歇山頂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

3、懸山頂等級上低於廡殿頂和歇山頂,僅高於硬山頂。

4、硬山頂等級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

5、攢尖頂規格也較高,常用於宮殿、壇廟中的亭、塔等建築。

三、用途不同

1、廡殿頂一般用於皇宮,廟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單簷,特別隆重的用重簷,如北京的太和殿。

2、歇山頂規格僅次於廡殿頂,古代五品以上官吏的正宅才能使用,後來才用於民宅。

3、懸山頂多用於民間建築和次要地位的建築如神櫥、神庫、配殿等 。南方則多用懸山,有利於防雨水。

4、硬山頂多用於附屬建築及民間建築。硬山頂有利於防風火,北方民居多硬山。

5、攢尖頂常用於亭、榭、閣和塔等建築。在日本則常用於茶室。

3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木構架建築中.最常用的屋頂有六種:硬山頂.廡殿頂.懸山頂.歇山頂.捲棚頂.攢尖頂.

1.硬山頂: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後兩面坡.

左右兩面山牆或與屋面平齊.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牆稱風火山牆.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災發生時.火勢順房蔓延.然而從外形看也頗具風格.

(屋面雙坡.兩側山牆同屋面齊平.或略高於屋面.

)2.廡殿頂:屋面四坡五脊.

前後兩坡相交形成橫向正脊.左右兩坡與前後坡相交.形成自正脊兩端斜向延伸到四個屋角的四條垂脊.

屋簷向上微翹.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又名四阿頂.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

明代以後正脊加長.

3.懸山頂:屋面兩坡五脊.

一條正脊.四條垂脊.正脊兩端伸出山牆.

與脊頭平齊順垂脊修造外沿以保護檀頭不受風雨的侵蝕.(屋面雙坡.兩側伸出山牆之外.

屋面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又稱挑山頂.)

4.歇山頂:屋面是懸山頂與廡殿頂的組合.

上三分之二為懸山頂.下三分之一是廡殿頂.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

九脊分別是一條正脊.上部四條垂脊.四角與垂脊間有四條戧(qiang)脊.

(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轉折成垂直的三角形牆面.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

四條依脊組成.所以又稱九脊頂.)

5.捲棚頂 :整體外貌與硬山.

懸山一樣.唯一的區別是沒有明顯的正脊.屋面前坡於脊部呈弧形滾向後坡.

如果說上述四種屋面稜角分明.顯出一種陽剛之氣.那麼捲棚頂就頗具一種曲線所獨有的陰柔之美.

6.攢尖頂:是圓形和正多邊形建築的屋頂造型.

除圓形攢尖頂無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頂匯聚.脊間坡面略呈弧形.

江南各式屋頂的屋簷與屋角的起翹都大於北方.然以攢尖頂最為懸殊.有飛簷之稱.

這種形狀既易雨水的排洩.又有輕盈欲飛的美感.

在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的建築精品.除去上述單一造型的屋頂外.還有由這些單體屋頂組合而成的複雜形體:

北京故宮.頤和園和被燒燬的圓明園都是以屋頂形式的主次分明.變化多樣.

來加強感染力的.尤其令人驚歎不已的是故宮角樓屋頂的組合造型.

中國古典建築的外觀特徵極為明顯.都由屋頂.屋身.

臺基三部分組成.史稱"三段式".此"三段式"迥異於歐洲古典建築的"三段式".

有著獨特的風格.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頂最為典型.中國古代建築.

在形態上的顯著特徵是大屋頂.房頂不但體形高大且是曲面形.屋頂四面的屋簷是兩頭高於中間.

整個屋簷形成一條曲線.從漢代初得雛形至明清規格化.屋頂形式經歷了漫長的演變歷程.

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築.與史稱的"三段式".

在結構上是不完全一樣的.瓦頂覆蓋在與立柱聯結的正樑上面.順而向下傾

斜.形成美麗的曲線.邊用頭瓦.

其色彩則與眾不同.屋頂平緩坦然的坡度突出了建築物雍容端莊的形態.蒙生莊嚴雄偉的氣勢.

它的最高層為大屋頂中間部分的屋冠.實際是研究所寬敞的會議廳.然而卻猶如屋上又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古樓坐落在那裡.

中國古代建築造型優美.尤其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主要有廡殿.

歇山.懸山.硬山.

攢尖.捲棚等形式.但是無論廡殿頂也好.

歇山頂也好.都是大屋頂.顯得穩重協調.

屋頂中直線和曲線巧妙地組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簷.不但擴大了採光面.

有利於排洩雨水.而且還增添了

建築物飛動輕快的美感.

所以大屋頂應是五個.如果你認為是三個的話.那我想就是中國江南的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和故宮的型別吧.那就分別是攢尖式.歇山式.和廡殿式了!

4樓:葉天祥

按照等級是

重簷廡殿頂,重簷歇山頂,重簷攢尖頂,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懸山頂,硬山頂,捲棚頂。

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大屋頂"分為哪3種

5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木構架建築中,最常用的屋頂有六種:硬山頂、廡殿頂、懸山頂、歇山頂、捲棚頂、攢尖頂。

1、硬山頂: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後兩面坡,左右兩面山牆或與屋面平齊,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牆稱風火山牆,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災發生時,火勢順房蔓延。

然而從外形看也頗具風格。(屋面雙坡,兩側山牆同屋面齊平,或略高於屋面。)

2、廡殿頂:屋面四坡五脊。前後兩坡相交形成橫向正脊,左右兩坡與前後坡相交,形成自正脊兩端斜向延伸到四個屋角的四條垂脊。

屋簷向上微翹,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又名四阿頂。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後正脊加長。

3、懸山頂:屋面兩坡五脊,一條正脊,四條垂脊。正脊兩端伸出山牆,與脊頭平齊順垂脊修造外沿以保護檀頭不受風雨的侵蝕。

(屋面雙坡,兩側伸出山牆之外。屋面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又稱挑山頂。)

4、歇山頂:屋面是懸山頂與廡殿頂的組合,上三分之二為懸山頂,下三分之一是廡殿頂,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分別是一條正脊,上部四條垂脊,四角與垂脊間有四條戧(qiang)脊。(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轉折成垂直的三角形牆面。

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依脊組成,所以又稱九脊頂。)

5、捲棚頂 :整體外貌與硬山、懸山一樣,唯一的區別是沒有明顯的正脊,屋面前坡於脊部呈弧形滾向後坡。如果說上述四種屋面稜角分明,顯出一種陽剛之氣,那麼捲棚頂就頗具一種曲線所獨有的陰柔之美。

6、攢尖頂:是圓形和正多邊形建築的屋頂造型。除圓形攢尖頂無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頂匯聚,脊間坡面略呈弧形。

江南各式屋頂的屋簷與屋角的起翹都大於北方,然以攢尖頂最為懸殊,有飛簷之稱。這種形狀既易雨水的排洩,又有輕盈欲飛的美感。

在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的建築精品,除去上述單一造型的屋頂外。還有由這些單體屋頂組合而成的複雜形體:北京故宮、頤和園和被燒燬的圓明園都是以屋頂形式的主次分明、變化多樣,來加強感染力的,尤其令人驚歎不已的是故宮角樓屋頂的組合造型。

中國古典建築的外觀特徵極為明顯,都由屋頂、屋身、臺基三部分組成,史稱"三段式"。此"三段式"迥異於歐洲古典建築的"三段式",有著獨特的風格。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頂最為典型。

中國古代建築,在形態上的顯著特徵是大屋頂。房頂不但體形高大且是曲面形,屋頂四面的屋簷是兩頭高於中間,整個屋簷形成一條曲線。從漢代初得雛形至明清規格化,屋頂形式經歷了漫長的演變歷程,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築,與史稱的"三段式",在結構上是不完全一樣的。瓦頂覆蓋在與立柱聯結的正樑上面,順而向下傾

斜,形成美麗的曲線。邊用頭瓦,其色彩則與眾不同。屋頂平緩坦然的坡度突出了建築物雍容端莊的形態,蒙生莊嚴雄偉的氣勢。

它的最高層為大屋頂中間部分的屋冠,實際是研究所寬敞的會議廳,然而卻猶如屋上又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古樓坐落在那裡。中國古代建築造型優美,尤其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主要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捲棚等形式。但是無論廡殿頂也好,歇山頂也好,都是大屋頂,顯得穩重協調。

屋頂中直線和曲線巧妙地組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簷,不但擴大了採光面、有利於排洩雨水,而且還增添了

建築物飛動輕快的美感。

所以大屋頂應是五個,如果你認為是三個的話,那我想就是中國江南的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和故宮的型別吧,那就分別是攢尖式、歇山式,和廡殿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