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是一種什麼藝術形式,為什麼說中國的書法是一門藝術?

時間 2021-07-25 17:49:01

1樓:清虛簡淡

藝術的本質在於對精神有所訴求。書法藝術正是通過用筆的方圓轉折、速度的疾徐、墨色的濃淡枯潤等來表現線條韻致,通過字結構對空間分割的均衡欹側、朝倚向背體現構型的性格,通過章法的整飭錯落、疏朗茂密來表達相應情調。當文字的書寫以通過種種手段達到某種傾訴與寄託為目的時,它就脫離了實用的母體,染上了藝術的斑斕色彩,它的識讀價值在保留文字表面意義的同時,又深入擴充套件到抒情的層面,喚起了人們心中或明快或凝重、或磅礴或空靈的審美感受。

2樓:嘿嘿輝煌

中國書法,是世界上少數幾種文字所有的藝術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文書法等。其中“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

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 ;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

3樓:潘守宇簡介

具三美:音美,以樂其耳;形美,以悅其目;意美,以感其心。

4樓:來雲堂

中國書法是書者的胸中之氣藉助漢字的和諧體現。

為什麼說中國的書法是一門藝術?

5樓:匿名使用者

眾所周知,書法是象形文字。換句話說,在文字之前,人們起碼掌握了兩種技能。

第一繪畫,是象形的基礎。

第二語言,是文字的內容,也是後來部分漢字的組成方式之一,意音文字。

換句話說,之所以漢字延綿不息,因為漢字不只是象形文字,而且表音,表意。是一種相對來說非常高階的語言形式。

所以相對純象形的埃及文字,西方拼音文字來說,漢字更穩定,更有生命力,換句話說就是流傳的時間夠長。

古人的記錄方式只有兩種,第一是口傳,第二是筆記,沒有第三種辦法。上古時期的**,民謠,歷史是以口傳,筆記而記述的,而且有很多文字附著在甲骨,青銅上。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中國的書法傳承的是我們先輩的一種精神,我們先輩的一種文化!

再說書法是我國特有,是我們國家的一種驕傲!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它是造型藝術 流露書法家的思想情感

書法的藝術特徵是什麼?

8樓:翁鳴索晉

書法是以線組合文字的藝術形式,

它主要通過用筆用墨、結構章法、線條組合等方式進行造型和表現主體的審美情操。書法藝術的基本特徵是:

(1)線條與組合;(2)

具象與抽象;(3)

情感與象徵。

9樓:芮琇瑩左東

書法百科

copy名片

書法,是世界上少數幾種文字所有的藝術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文書法等。其中“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

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

;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什麼是書法?什麼是書法藝術?

中國書法的特點?

10樓:您輸入了違法字

中國書法的特點是歷史久遠跟種類豐富。

中國書法的發展,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與演變,歷經滄桑。出現在商代中後期(約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與金文,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漢字資料。而由漢字書寫發展成為真正自覺的書法藝術是在漢末魏晉之間(約公元2世紀後半期至4世紀)。

在歷史的傳承與創新中,書法在出現了篆、隸、草、行、楷五種書體,形成了手札、手卷、條幅、中堂、對聯和扇面等形式,在工具材料上也不侷限於常使用的筆、墨、紙、硯上,連金屬、石頭、木板、織物等也成為書法鐫刻和書寫的媒質。

中國的書法藝術,表面看來非常普通,不過是拿毛筆蘸墨汁在宣紙(當然有時也用其他的書寫載體)沙麻寫漢字而已,似乎人人都會,沒有任何神祕和獨特之處。但事實恰恰相反,看起來形式如此簡單的藝術,卻一點也不比那些在形式上顯得複雜得多的藝術輕易掌握、輕姨又明。

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國文字書寫中,沒有任何其他文字的書寫,像漢字的書寫一樣,終究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源近流長,在當代不僅沒有隨著現代科學手藝的進步,特別是電腦的普及 、手寫量的減少而導致魅力消減 ,相反仍然連結著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當代中國參與者最多、受眾最普遍的藝術形式之一。

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說:“假如說能夠表現個性,這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麼各類美術,以寫字為最高。”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

“中國**衰落,而書法卻代替了它而成為一種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

林語堂認為:“書法提供給了中國人民以基本的美學,中國人民就是通過書法才學會線條和形體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國書法及其藝術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的藝術。

……中國書法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實在是十分獨特的。”當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說:“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

”與宗白華齊名的美學家、美術史家鄧以蟄先生也認為“吾國書法不獨為美術之一種,而且為純美術,為藝術之最高境”。這些觀點容或有溢美之處,但是也充實說明,先哲對於中國書法曾經賦予過多麼崇高的地位!

這些學者對中國文明乃至西方文明藝術的瞭解,都是極其深沉的,他們這麼說,不會沒有緣故,總有他們的理由。簡單概括,也許可以這樣認為——至少他們相信,中國書法在整個中國文化藝術系統中的重要性是值得特別關注的。

作為中國人,學習掌握一點這門古老而仍然生機勃發的藝術的基本知識,不僅能夠進步和豐富自己的藝術審美修養,更意味著增添了瞭解和學習本國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

11樓:匿名使用者

1、篆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是傳世最早的可識文字,主要用於占卜。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型較籀文容易書寫。

2、隸書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3、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楷書有楷模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

六朝人仍習慣地用著它,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的,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概有以上這些。

4、行書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5、草書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型,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擴充套件資料

一、對字的結構有貢獻(指創新)者會取得巨大成功。

魏碑書法作品的結構內緊外鬆、劍戟森嚴,顏真卿的楷書結構外緊內鬆、寬博厚重,柳公權的楷書結構內緊外鬆、結體由中心向四周輻射,黃庭堅行書作品的結體呈輻射狀、橫畫一波三折。

趙孟頫的行楷書,啟功楷書作品的**分割率、結字如懸崖置屋牢,于右任的碑體行草等等都是這一規律的具體體現,他們在書法上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二、欲創新字型(指改變字的書寫方式)者影響凸顯一時但很難長久。

歷史上的蝌蚪書、飛白書、遊絲書、鄭板橋的六分半書、金農的漆書等都是某個時代的特定產物,在當時風光無限,但對當世或者後世的影響微乎其微,雖不能說其曇花一現。

但仍覺是昨日黃花,當代的舒同的七分半書、張海的草隸、韓天衡的草篆、鮑賢倫放大的漢簡可能會有這種傾向,不相信,您想想,現在誰在學這些書體?學這些書體的人,取得點成就的又有幾個人呢?

三、在用墨方面有貢獻者會取得突出成就。

子瞻善濃墨、玄宰(董其昌)善淡墨、覺斯(王鐸)用漲墨、濃墨宰相劉羅鍋、淡墨探花王夢樓、黃質(黃賓虹)善積墨、三痴善破墨、它山善焦墨,等等,這些人在書法上無一例外的都取得了突出成就,有的人則是繪畫方面的一代宗師。

12樓:離落蒾薍

主——行書、草書、楷書、隸書、篆書;副——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墨跡。 行書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相傳始於漢末。它不及楷書的工整,也沒有草書的草率。

代表作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

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稱為“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草書的則稱為“行草”。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俯、鮮于樞、康裡 ,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鐸,清代的何紹基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

行書介乎楷書與草書之間,它的用筆也兼用楷書的點畫和草書的使轉。不過,這種兼用不是生硬的套用,而是為著書寫的便利和體勢的需要而有所選擇、有所變化、經過加工提煉的有機結合。因此在表現形態上,近楷者並不完全類同於楷,近草者又往往有異於草,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點畫形態。

就其大體而言,近於楷書的行書(即行楷),其點畫形態主要是因承楷書,但由於書寫的速度與節奏比楷書快,筆鋒在 點畫中不可能有更多的停留時間,下筆收筆、起承轉合,大都順勢而為,這就不能不使原有的楷書的點畫形態有所改變而自然形成新的用筆特徵。近於草書的行書(即行草),為著保持字形的易識性,則多是借用草書使轉用筆的原理和筆勢,而具體的作法又與草書有所不同。行書的用筆特點就是這樣在楷書和草書之間取捨變化而形成的。

草書 省減、替代。 一般正體字法要求結構部件完整,而草書則可省去很多不太重要的部分部件,有些部件可以以點、線代替。  筆畫與筆畫之間,結構中各種部件的關係之間,往往有遊絲牽連。

這種牽連的結果,使草書的結構形態、筆畫形態發生變革。正體是直線,草書卻是各種曲線,曲線使草書出現了和正體不同的形態。  偏旁部首重新約定,例如在正體中的“言”、“人”,是不同的,而草書中卻常常寫為同一種符號,這便是草書中合併現象。

楷書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頫)等。

一般說來,寫小字與寫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則上是:寫大字要緊密無間,而寫小字必要使其寬綽有餘。也就是說:

寫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寫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侷促,故古人所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寫小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則與大字無大差異。至於運筆,則略有不同。

小字運筆要圓潤、娟秀、挺拔、整齊;大字要雄壯、厚重。大字下筆時用逆鋒(藏鋒),收筆時用回鋒; 小字下筆時則不必用逆鋒,宜用尖鋒,收筆時宜用頓筆或提筆。 隸書隸書是書法演變中的重要書體之一。

隸書是從篆書演變而來的,以改變園勻為方折的筆法,改變修長為扁平結構的帶波捺的新書體。它是篆與楷之間承先啟後具有重要作用的書體。

隸書用筆首先應主意到隸字的基本書寫特點,這些特點一般歸納為:字形扁方,左右伸展;左波右磔,蠶頭燕尾;曲折方園,點畫分明;提頓結合,粗細兼備。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

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這種書體流行於"徒隸" (下層辦公文的小官)之中,故稱為隸書。到漢代這種書體開始盛於起來,成為主要書體.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

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增強了書法造型藝術的美觀,風格也趨多樣化,藝術欣賞的價值大大提高.

隸書隸書是最早的一種書體,其筆法比其他書體相對簡單。篆書結字富有裝飾性。所以說“書法從篆書開始,學習者應當先學篆書。

篆書體劃嚴肅,布白嚴謹,學習篆書可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

毛筆書法是不是一種偽藝術,書法是藝術嗎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毛筆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 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是一門公認真正的藝術。建議你不要搜尋什麼資料,定期的去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去聽一聽相關講座就是了。我是這樣看的 1 幾千年來的書法,是真...

有多少種書法字型,分別是什麼,中國書法字型一共有多少種

逮堂單于一瑾 書法字型有多種,大體可分五種,分別是行 楷 草 隸 篆。 慎墨莊彥 書法字型大致可分為篆書 大篆 小篆 隸書 秦隸 漢隸 楷書 或稱之為正書 真書 行書 行楷 行草 和草書 章草 今草 狂草 郟星司空悠 書法字型大致可分為甲骨 大篆 小篆 隸書 楷書 或稱之為正書 真書 行書 行楷 行...

善良是一種什麼,是一種什麼仿句,善良是一種什麼,是一種什麼,仿句善

虛空濟 有福報之人必是善良之人,他所看到的和做到的都是善 7s夰 善良是一盞路燈,在你迷失方向時,給你指明前進的方向。善良是一種輕語,它的風采展示於你的舉手投足之間。善良是一滴雨露,只在輕輕觸碰,就會在社會中激起一串漣漪。善良是一頓盛宴,營養豐富,我們要經常吸收它才能茁壯成長。善良是一個滑輪,在你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