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羈旅驛路
漁歌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描寫的景物:
西塞山,飛翔的白鷺;桃花,流水,肥美的鱖魚;青青的斗笠,綠色的蓑衣;斜風,細雨,垂釣的漁翁.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
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而飽滿.
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悠然自得地垂釣,斜風細雨拂面,不需要回家避開.
意境、情懷: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
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
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2樓:匿名使用者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裡,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
詞的後兩句寫煙波上垂釣。尾句裡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漁歌子描繪的景象是什麼?要寫的有意境哦!
3樓:
唐朝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他所描寫的景物:山 白鷺 鱖魚 箬笠 蓑衣 風 雨還有一個隱含的 漁者
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裡,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詞的後兩句寫煙波上垂釣。
尾句裡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漁歌子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急急急!!!
4樓:亢愉律經藝
漁歌子描寫了白鷺、桃花、流水、鱖魚、微風、細雨,展現了春天裡漁翁在雨中捕魚的生動自然的景象。
張志和的<<漁歌子>>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
5樓:英格拉姆
陽春三月,桃花盛開,細細的春雨淅瀝瀝地下著,在微風地吹拂下。斜斜的灑落在江面上。濺起點點波紋,肥肥的鱖魚你爭我搶,互相追逐著,歡快地在水中嘻戲,引得白鷺在空中盤旋不肯離開。
好一幅雨中的西塞山山水畫圖!啊,原來這時正是桃花魚訊,正當鱖魚產卵的時期,難怪那戴著青箬笠,披著綠蓑衣的釣魚翁,任憑風吹雨下也不願離開。
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的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願離去。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
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
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拓展資料:
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
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
唐大曆九年(774年),張志和應時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邀請,前往湖州拜會顏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顏真卿等東遊平望驛時,不慎在平望鶯脰湖落水身亡。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6樓:百度使用者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裡,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
詞的後兩句寫煙波上垂釣。尾句裡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的《漁歌子》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桃花盛開,水流急湍,水中的鱖魚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願離去。
7樓:鹹魚→→知★足
春天來了,西塞山在春風的吹拂下,換上了淺綠色的新裝。湛藍的天空中不時有隻只白鷺高飛。山下的小溪叮叮咚咚,向前流去。
溪岸邊盛開著枝枝鮮豔緋紅的桃花,溪水中一條條鮮活肥美的鱖魚游來游去。晴朗的天空突然飄起了濛濛細雨,這是一幅多麼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啊,歡快流暢,生機勃勃。在這美好的春色,頭戴斗笠,身穿蓑衣,沐浴在斜風細雨之中,靜靜地坐在河邊垂釣,**還捨得回家呢。
8樓:三國之長空
一、張志和的
《漁歌子》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著回家。
二、擴充套件知識:
1、全詩欣賞: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2、作品簡介:《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
這兩句裡,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詞的後兩句寫煙波上垂釣。尾句裡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
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3、作者簡介: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好老莊。自稱煙波釣徒,別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家學派人物之
一、詩人、畫家、隱士。作者非道士,其書亦極少直接涉及道教內容。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
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張志和遂偕婢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
唐大曆九年(774年),張志和應時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邀請,前往湖州拜會顏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顏真卿等東遊平望驛時,不慎在平望鶯脰湖落水身亡。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9樓:那林子的小鳥
詩詞翻譯: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著回家。
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裡,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詞的後兩句寫煙波上垂釣。
尾句裡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10樓:我_要_飛_翔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吳興縣境內的西苕溪上,從前叫道上磯,是一座突出在河邊的大岩石。西苕溪北通太湖,南臨莫干山,風景很優美。張志和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的可愛。
春到西苕溪,處處是一派生機。一群群白鷺被吸引來了。白鷺就是平常人們叫做鷺鷥的那種水鳥。
遠遠望去,它的外形有點像白鶴,腿和脖子特別長,便於在水中尋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鷺飛」,它們在西塞山前,展翅飛翔,使這個魚米之鄉更顯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間,桃花盛開,天氣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幾場春雨,河水就會**,於是逆水而上的魚群便多起來了。作者沒有簡單地說春汛到來,而是用「桃花流水鱖魚肥」來描寫,這就更能勾起讀者的想象,使人們似乎看見了兩岸盛開的、紅豔豔的桃花;河水陡漲時,江南特有的鱖魚不時躍出水面,多肥大呀。「鱖魚」是一種味道鮮美的淡水魚,嘴大鱗細,顏色呈黃褐色。
春汛來了,漁夫當然不會閒著,他們也忙碌開了。「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他們。「箬笠」就是用竹絲和青色箬竹葉編成的斗笠。
「蓑衣」是用植物的莖葉或皮製成的雨衣。如果以龍鬚草(蓑草)為原料,它就是綠色的。「歸」,回家。
「不須歸」,是說也不須回家了。作者在詞裡雖然只是概括地敘述了漁夫捕魚的生活,但是,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體會到詞的言外之意。從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裡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我們便可以看到漁夫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於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豔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多麼鮮明,構思也很巧妙,意境優美,使人讀作品時,彷彿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11樓:匿名使用者
12樓:千年殘陽_雪
竹子原創春日江南,煙雨迷濛、寧靜自在。遠望,湖的對岸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西塞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只只白鷺撲稜著翅膀掠過湖面,與這青山綠水交融成一幅朦朧的山水畫。湖岸,盛開著叢叢鮮豔的桃花,晶瑩剔透的花瓣落在水面上,如一葉葉扁舟,載著春天。
溪中鱖魚肥美鮮活,不時躍出水面,吮吸春的氣息。泛舟湖上的漁者,頭戴青斗笠,身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邊悠閒垂釣,邊享受這秀美的江南景色。
13樓:匿名使用者
要靠自己的腦子想不能總靠手機
漁歌子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14樓:趙叔叔哈
這裡以來
張志和《漁歌子·西源塞山前白鷺bai飛》為例進行說明,這首詞開du頭兩句寫垂釣zhi的地方dao和季節。這兩句裡,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
詞的後兩句寫煙波上垂釣。尾句裡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漁歌子是什麼 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情感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漁歌子 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鄉風光,塑造了一位漁翁的形象,讚美了漁家生活情趣,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首句 西塞山前白鷺飛 西塞山前 點明地點,白鷺 是閒適的...
漁歌子和如夢令在寫作上的共同之處是什麼
首先,兩首詞是李清照的 如夢令 和張志和的 漁歌子 其中都有寫景的,也有寫實的。一個是 斜風細雨不須歸 另一個是 沉醉不知歸路 表達了對封建社會世俗的厭倦與在自然景色中的陶醉之情。其次,都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讚美。如夢令和漁歌子的共同之處 如夢令和漁歌子的共同之處就是他們都是戀戀不捨型別的 還有,都各...
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他又自稱為什麼
地煞 張志和又自稱為煙波釣徒,玄真子。原文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 732年 774年 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 左金吾衛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