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1、歸隱後的園中之樂,“三徑就荒,鬆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攜幼入室,見得妻子理家撫幼,能幹賢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溫情。日日園中散步,其樂無窮。
2、歸後有田中之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親人之情話,農人談莊稼,是多麼悅耳,多麼真實。
3、歸後有身心自由之樂,人生苦短,應該“委心任去留”,歸園田居正順了自己的心願。“樂夫天命復奚疑”,作者堅信自己的抉擇無可懷疑,心胸曠達愉快。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寫的。
2樓:
從三個方面寫了歸隱之樂.①歸後有園中之樂.園內雖“三徑就荒”,但“鬆菊猶存”;在園內自斟自酌,看看院子裡的樹木覺得很愉快,拄著柺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自成一種樂趣;“矯首而遐觀”,見園中將暮之景,徘徊不忍離去.
②歸後有田中之樂.農人提醒田事,作者乘車乘船來到田間,為萬物及時生長而欣喜,同時慨嘆自己人生遲暮.③歸後有身心自由之樂.
人生苦短,應該“委心任去留”,歸園田居正順了自己心意“樂夫天命復奚疑”,作者堅信自己的抉擇無可懷疑,心胸曠達愉快.當然,其間也流露出某種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消極情緒.
分析歸去來兮辭第二段景物描寫的象徵意義
3樓:就是困了吐了
鬆菊在中國古代文人筆下常常是高潔、脫俗的象徵,詩人此處寫“鬆菊猶存”實則是表明自己品性仍在,未被世俗汙染。
原作中本意解釋為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鬆菊還存。原作者在其中是否有深意且先不去研究,但後多以三徑指退隱家園,隱士居處等。鬆菊指精神氣節,以鬆菊不畏霜寒,喻作堅貞節操或具有堅貞節操的人。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迴歸田園的宣言。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精神情操。
作品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託了他的生活理想。語言樸素,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結構安排嚴謹周密,散體序文重在敘述,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職,成“雙美”之勢。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寫作背景?
4樓:李寒千尋
寫作背景:陶淵明四十一歲那年(公元405年)最後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澤令。據《宋書?
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潛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裡一位督郵來鼓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怎麼能為五斗米而向這鄉里小人低三下四!
”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這篇文章前面有序,敘述他家貧出仕和棄官歸田的經過。
文體特點:這種文體,富有抒情的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來幫助和諧語氣,表情達意。辭和賦還是有區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而賦重鋪陳。
歸去來兮辭翻譯歸去來兮,《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
竹林細雨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缾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
概括歸去來兮辭序言大意,歸去來兮辭的小序翻譯和原文
老墨說史 第一部分 第1段 表示辭官歸田的決心。先是自責,後是自恕 點明瞭全文主旨,表達了詩人鄙棄官場 嚮往田園的感情。第二部分 第2 3段 寫作者回到田園後的愉快生活。先寫回家後的日常生活,再寫農村的出遊經歷。第三部分 第4段 抒發詩人 樂天安命 的情懷。分三層 前一層緊承上文 吾生之行休 而自問...
誰知道《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飢凍雖切,違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