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部派佛教發展歷程

時間 2021-07-17 23:52:29

1樓:紅雲黑日

阿彌陀佛!佛在世時候收的**眾多,僅在其身邊並證得阿羅漢果的有1255人,其他的徒弟不計其數。佛在建立的100年裡傳播的範圍北至喜馬拉雅山,南至基斯那特河,(我記得不一定準確哦,好象現在叫克里希那河)。

佛去世後,****成大眾部,和上座部。

那麼大家或許對大眾部,和上座部這兩個概念有不理解。其實很容易理解我通俗點說,上坐部就是核心成員,最親近佛的人。大眾部就是群眾,按現在說來信眾。

聽法時候上坐部是隨行,或最靠近佛的。其他是後面站著(當然古代時候都沒站著,要換了當代就是在會場外面,或者後面站的)

那麼上座部門和大眾部存在很大的認識差別。大眾部認為生滅於人間的是佛的化身,而非實身。佛的實身是積累長期的修行形成的有無量的壽命和威力。他的言語都是隨機說法。

上坐部,不承認佛是化身,認為佛說的言語並非都是經教,也不是一切音說一切法。

其次,他們對法的認識有不同。大眾部認為“過去未來,非實有體”只是依照緣來現象,過去已滅未來未生,剎那中才有法體與作用。

上座部認為法體是永恆存在的,過去,現在,將來三世是實有的,所謂“法體恆有”“三世實有”也被稱為我空法有論。

最後他們對聲聞和菩薩也有不同認識,大眾部強調菩薩廣度眾生的慈悲願力,輕聲聞而貴菩薩。上座部雖然承認聲聞,菩薩修行道路有所差別。但他們認為佛與聲聞,緣覺,得的解脫是沒有差別的。

由於這些看法不同,此後100年裡佛教繼續**,先後分為十八部,二十部。稱為技末部派。

公元0世紀前後,佛教中出現了佛塔的崇拜,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團——菩薩眾。一部分人根據《大般若經》《維摩經》《妙法蓮花經》闡述大乘思想。形成了中觀派(空宗),和愈伽派(有宗)兩大系統,將早期的佛教貶為小乘。

佛去世後500年,大乘中觀派興起,代表任務龍樹,以後還有清辯,佛護,月稱等人繼續發揚。同一時期,小乘中的上座部,經量部也在繼續發展中。

佛去世後900年,愈伽派大興,奠基人無著和世親。無著原來為上座部僧人,因為對上座部的教理感到不足,而開始闡發大乘教理。理論為“萬法唯識”“三界唯心”的唯識論。

7世紀時候,密教開始流行,8世紀後與印度教融合,9世紀後密教大興,11世紀易斯蘭教派進入東印度各地,到了13世紀,很多重要佛教寺院受到破壞,僧徒星散,佛教終於在南亞次大陸消失了。

————————————————

以上內容不是ctrl出來,全為手工打造。參考了書籍。

這裡補充一些自己的看法(非是佛說,非是菩薩說,僅供參考)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多地方很困惑,包括對佛本身的傳乘的可靠性產生懷疑,近而動搖對佛的信念。

那麼首先,上座部和大眾部的互相間的**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僧團內部的矛盾。當時第一次集結經典的時候僅500人來集結。都是佛的大**。

那麼外面還有許多其他大眾部的**不幹了,所以他們也進行自己的集結。其實這個時候已經出現了類似貴族階層,特權階層與大眾的對立化。這在佛在世時候強力的壓制制約,但在後期全部暴露出來。

從佛的生命我們看見,佛最初是求自己徹悟生命的真諦的。他的行為是隨緣而的,如果當初無人求法佛則隱居深山。那麼當初他說法的時候也清楚,此法妙難說,說不清楚,告訴你們不是你們理解不了的。

所以他是隨緣說法。順著你們在說。他的形式是順一切眾生的,但他的內容本質是按自己的領悟來說的。

那麼兩部派的鬥爭,其實有更深的原因。因為假設說只有上座部能認識佛教,也就是以人為論,因為上座部認為佛是人,不是神。那麼假設是以人為論的,那就產生一個問題,就是隻有這些親近過佛的人才能成為佛法的繼承人。

因為假設佛只是人的話,師傅教徒弟,那麼只有這些跟隨師傅的才能學到東西了。

那麼假設佛是神,那對大眾部而言就好辦的多了,因為假設佛是人的話,他們有的人可能根本沒機會親自得到佛的說法。那麼假設佛是神,是無處不在處處顯身的話,那麼我就算不在寺院,或者不跟隨佛,我依然有機會得到佛的幫助而顯示。

那麼佛的初衷是人本位的,佛希望大家依照自己的佛性,來開發自己的本性。但問題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平等和對立。所以人本位的精神導致了其去世後的**和不平等。

雖然大眾部依靠了神化佛的方式,但我們看到其追求的本質性的目的是平等。因為假設佛是人,那麼人走了,留下的佛法就只能有親傳**來把持了。所以只有依照佛的神化,才能突破!

你說佛和你說了,你是唯一正確的,好了我就說佛是神,他的化身滅了,但還能有無量新的化身,我的法從**來?從佛的化身得來!

所以在迷信,神話,宗教等等外在的形式中我們要觀察其本質,有時候非科學的神論的東西其內涵反而是民主和科學的。有時候形式上是科學,民主的,但本質上反而是迷信和**的。

那麼佛的歷史2023年曲折流淌,如妙法蓮花經中所言,同一片雨灑在一片山林,不能的花草因雨的滋潤而得生長,但所得的果實卻各個不同。這就是佛教傳播的真實情況了。

我們大可不用去管誰對誰錯,只要吸取對我們有用的成分就可以了。那麼既然形成了宗教團體必定中間牽涉到利益關係,物質關係,各種勢力的鬥爭。作為普通的學佛人切記不可成為宗派鬥爭的犧牲品。

我們的位置是自由的,我們可以大膽獲取其中有利的部分,基本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判斷(1)一個部派攻擊另一個部派,則說明這個部派不如法。若是雙方互相明爭暗鬥則均背離佛道!(2)為經濟利益而鬥爭的宗教團體,最終必定喪失真正的信徒,而走想滅亡不用我們去推翻他,他早晚自己會滅亡。

(3)我們追求的是真理,佛教也好,聖經也好!就本人而言我最初就求一個真理,一個人生的道理,活著為什麼,佛經典裡對我有幫助我就看佛經,聖經有幫助我就看聖經,誰說我不對,佛若說上帝是錯的,上帝若說佛是錯的,這些統統是魔鬼,不是真的上帝和佛。

吸取這些真理,用到自己生活當中,讓自己身心安樂,才是真的信佛!在不枉費2023年前佛苦行修道!不枉費**被屈枉在十字架上!若是盲目崇拜,愚昧的從眾心理,則為被魔玩弄而已。

最終祝願所有善良的人都得到幸福,**的人早日脫離苦海。

2樓:柒杯咖啡

我只是想說,紅雲黑日的答案最後部分太精彩了,受益。您的見識佛陀會欣慰的。

3樓:匿名使用者

被伊斯蘭教血腥毀滅了

佛教的發展歷程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 5世紀的古代印度。其創始人為悉達多 喬答摩 約前566 前486年 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思是 釋迦族的賢人 喬達摩出身於剎帝利種姓,是迦毗羅衛國 在今印度 尼泊爾邊境地區 淨飯王太子。據說他幼時受傳統的婆羅門教育,學習吠陀經典和五明 20歲時,始感人世生 老 病 死的各...

佛教的發展歷史,佛教起源與發展歷程

佛教 buddhism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 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 今尼泊爾境內 王子所創,他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 rtha,p.siddhattha 他的姓是喬達摩 s.gautama,p.gotama 因為他屬於釋迦 s kya 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

古印度犍陀羅藝術如何為後世繼承和發展

犍陀羅藝術為後世繼承和發展。在笈多王朝時期,隨著印度教的復興,印度教神像雕刻也蔚成風氣。毗溼奴 溼婆 黑天 太陽神 難近母等男女諸神的雕像紛紛問世。毗溼奴 溼婆等印度教諸神及其化身的大量精美雕像,構成了印度教影象的岩石百科全書。約開鑿於8世紀的第16窟凱拉薩神廟規模最為巨集大。同期開鑿的象島石窟是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