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沐浴恩澤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地球每365天6時9分10秒〔精確〕,圍繞太陽公轉一週,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
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
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太陽直射點的活動規律為:春分(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0°,此後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23°26’n)上,此後南移。
秋分(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0°,此後繼續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南迴歸線(23°26’s)上,在此之後向北移動。
24節氣歌
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
立夏桑果像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
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
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
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
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2樓:小小老漁夫
二十四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夏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冬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直到西漢時才成為了現在的二十四節氣。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就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的概念。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箇中氣和12個節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將一迴歸年的長度等分成24份,從冬至開始,等間隔地依次相同安排各個中氣和節氣。這種方法叫做平氣。由於太陽週年視運動不均勻,按太陽黃經每移行15°的節氣是非等間距的,此法稱為定氣。
定氣使用於曆法計算中。因為兩個節氣的時間長於一個朔望月(見月)的時間,所以可能出現一個月內只有一個節氣或一箇中氣的情況。從西漢的《太初曆》起,規定遇到沒有中氣的月份定為上月的閏月。
這種置閏原則沿用至今。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侯現象、氣侯變化三種。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 反應氣侯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反應氣侯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現代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準確地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
“數九”習俗起源於何時,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資料。不過,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樑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
“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勞動人民經歷了千百年與風雪嚴寒的搏鬥,根據長期的實踐經驗,創造出許多記敘數九期間寒暖變化規律的“九九歌”。如北方流行的九九民謠:
未從數九先數九,一九二九冰上可行走。三九四九掩門叫黃狗。五九六九開門縮頸走。七九河開,**雁來。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顧祿《清嘉錄》上記載有一首“數九歌”,十分風趣地描寫了古代人們過冬的情形:
一九二九,相喚弗出手(手都因怕冷而縮在面袍裡);三九二十七,籬頭吹 篥(寒風颳在籬笆頭上,像吹 篥一般);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睡在被窩裡像睡在野地裡一樣);五九四十五,窮漢街頭舞。不要舞,不要舞,還有春寒四十五(窮人衣薄,起舞取暖);六九五十四,蒼蠅垛屋 (透露出一點暖意了);七九六十三,布袖兩肩攤(天暖,厚衣服可以披在肩上了);**七十二,貓狗躺涼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剛要伸腳眠,蚊蟲跳蚤出。
在古代社會裡,窮人過冬尤其受罪。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九九歌”不盡相同;但大同小異。有一首較通俗的民謠是這樣的: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凍死貓狗。五九六九,隔河著柳。七九河開;**雁來。九九寒盡,春暖花開。
俗諺有“頭九暖,九九寒”,人們發現如果起頭九天暖和,則跟著來的整個冬天都會特別冷。故說“第一莫貪頭九暖,連綿雨雪到冬殘”。《燕京歲時記》中說:
“冬至三九則冰堅。”意思是,從三九起就進入數九寒天中最冷的階段了。《京房易佔》說:
“冬至之後,三十日極寒。”,“冬至後第三戌,為臘月最冷者。”後來,一般人們都認為三九天是最冷的,但是事實上,四九才是寒冬中一段最冷的時間。
只不過剛進三九的頭幾天,寒暖變化大,一下暴冷,身體不太適應,顯得格外寒冷,而到四九,雖然溫度比三九低,但溫差變化小,便感覺不如二九進入三九時這麼冷了。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78740.html
3樓:流行美妝
一月:立春、雨水
二月:驚蟄、春分
三月:清明、穀雨
四月:立夏、小滿
五月:芒種、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處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冬月:大雪、冬至
臘月:小寒、大寒
正常是15天一個節氣、一個月30天,兩個節(注:都是按農曆算得);九天一九;十天一伏!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 物候 氣候變化以及確立 十二月建 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柄繞東 南 西 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 歲 攝提 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現行的 二十四節氣 採用的是 定氣法 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執行15 所到達...
二十四節氣古詩,有關二十四節氣的詩詞
詩 貴穀子 大寒花草樹木管時令,飛禽鳥鳴報農村。悄然歡送大寒夜,熱熱鬧鬧迎新年。小寒寒九出門霜上走,草廬簷下冰筍久。喜鵲登枝嬉戲叫,催問春天何時到?冬至日照數九冬至天,清霜風高未辭歲。又是一個平衡日,子線從南向北迴。大雪蒼茫大地一片白,素夜田園生天籟。瀌瀌鋪飄雪滿天,瑞兆來歲必豐年。小雪不見藕塘芙蕖...
二十四節氣的節氣作文怎麼寫,二十四節氣的一個節氣作文怎麼寫
天使吃雞翅膀 今天的天空中佈滿了層層烏雲,充滿了冷冷的色調。陰霾的天空下,我不禁懷念起那些陽光明媚的日子。第一次發覺夏日去得好快。翻開日曆,8月5日,星期六。這個夏日也快過去了吧,心裡有一絲悵然若失,有一些難受,畢竟我是一個喜歡夏天的孩子,儘管身材很差,有不得不穿很薄的衣服。思想飛越時間,飛到去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