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與枇杷這個故事的啟發,琵琶與枇杷這個故事的啟發

時間 2021-06-03 17:22:21

1樓:亡愛的眼淚

我們不要寫錯字,不然就會被別人笑話,還以為你是文化低的人。從此看見你就不理你,還對別人就說起那段笑話。

2樓:孤獨の宇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不要寫錯了字,不然要鬧笑話!

《枇杷與琵琶》的啟示

3樓:匿名使用者

枇杷與琵琶從前有一個官人想吃枇杷,命下人去辦。不料這個下人不知道枇杷,以為官人心血來潮想吃琵琶,就把琵琶噼了,煮了湯羹。故事不知見之於《笑府》還是《笑林廣記》記不起來了。

不過,據說現在還真有一道菜叫「琵琶羹」的,是雞頭米、西米和椰奶的「三合一」,取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盤」之意。 枇杷和琵琶是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廣告》 前者是常綠小喬木,原產我國,長江以南栽培較多。後者為撥絃樂器之一,體半梨形,曲頸,四弦。

戴假指甲彈奏,音域寬廣,常用於獨奏、合奏和伴奏。這樣兩種名同音而實大異的東西何以常被牽扯在一起,甚至連頗有名頭的文人也會出錯,其故安在?其實說來簡單,蓋我國古代「枇杷」與「琵琶」可以通用。

請看《雅謔》中的一段記載: 「莫廷韓過袁履善先生,適村人獻枇杷果,帖書『琵琶』兩字。相與大笑。

某令君續至,兩人笑容尚在面,令君以為問,袁道其故。令君曰:『琵琶不是這枇杷,只為當年識字差。

』莫即雲:『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令君賞譽再三,遂定交。

」這首七絕詼諧俚俗,近乎打油,然而平仄聲韻,中規中矩,剝去它挖苦嘲諷的「外殼」,實在是一首好詩。「令君賞譽再三」,我亦云然。 同樣的「雅謔」還見於明代蘇州大畫家沉周(石田)的故事。

有一次,別人送枇杷給沉石田,來信中也將「枇杷」寫成「琵琶」,沉即作書答道:「承惠琵琶,開奩駭甚!聽之無聲,食之有味。

乃知古來司馬淚於潯陽,明妃怨於塞上,皆為一啖之需耳!今後覓之,當於楊柳曉風、梧桐秋雨之際也。」沉石田老先生的短札典麗清雅,不失有明一代小品宗風,且連用兩典(白居易潯陽江頭夜聽琵琶與王昭君出塞途中怨彈琵琶),大概此公原想「幽」人一「默」,哪知反而授人笑柄,這是沉公所始料不及的。

上述兩則「雅謔」中的士大夫和大畫家沉石田都肯定不能把「枇杷」寫成「琵琶」,不免苛求過甚,說得重一點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因為枇杷的得名是由於「其葉形似琵琶,故名」。而「琵琶」這樂器,專家考證乃昉自漢代,秦漢以前既無「枇杷」之名,亦無「琵琶」之器。

後來,琵琶廣泛流行,併成了妓女的必備之物,因而,「琵琶」、「枇杷」與妓女便結上了不解之緣。沉石田所說的白居易「司馬淚於潯陽」的《琵琶行》固然傳誦至今,而同時代的元稹亦留下了「萬里橋邊女校書,琵琶花下閉門居」的詩句,因此,後來人們稱妓女居所為「枇杷門巷」,可「枇杷門巷」未必真的有可啖的枇杷,但肯定有「半遮面」的琵琶。還有,婦女改嫁,舊時稱為「琵琶別抱」,可見「枇杷」與「琵琶」自古以來便難捨難分,把「枇杷」寫成「琵琶」在古時是可通的。

現代人當然不會把兩者溷用了。

琵琶與枇杷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4樓:匿名使用者

枇杷很好吃,要的是口味;當然琵琶也要談的很好聽*^v^*才會讓人感覺象吃枇杷一樣有韻味哦!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是彈得,一個是吃的

琵琶與枇杷的故事有什麼?

6樓:憶江南憶夢

明朝文人沈石田有一次收到友人送來的一盒禮物,並附有一信。

信中說:「敬奉琵琶,望祈笑納。」他開啟盒子一看,卻是一盒新鮮枇杷。

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給友人說:「承惠琵琶,開奩(lián)視之:聽之無聲,食之有味。」

友人見信,十分羞愧,便作了一首打油詩自諷:「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當年識字差。若是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

意思是「加入琵琶能結果的話,那全城的簫就都開花了」

枇杷、琵琶同音不同義,沈石田的友人張冠李戴,鬧了笑話。

擴充套件資料:

「枇杷」跟「琵琶」區別為:性質不同、用途不同、形態不同。

一、性質不同

1、枇杷:是薔薇目薔薇科植物,葉子形狀似琵琶樂器而名。

2、琵琶:是彈撥樂器首座, 撥絃類弦鳴樂器。

二、用途不同

1、枇杷:可食用,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營養頗豐。

2、琵琶:彈奏**,演奏樂曲的旋律,為別的樂器伴奏。

三、形態不同

1、枇杷:葉片革質,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或橢圓長圓形,長12-30釐米,寬3-9釐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上部邊緣有疏鋸齒,基部全緣,上面光亮,多皺,下面密生灰棕色絨毛。果實球形或長圓形,直徑2-5釐米,黃色或桔黃色,外有鏽色柔毛。

2、琵琶:由「頭」與「身」構成,頭部包括弦槽、絃軸、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7樓:采采柔逸

1、關於枇杷與琵琶,有一個幽默的故事。

明代有一個知縣很愛吃枇杷,有人奉承他,特地買了一筐上乘的送去,並且派人先把帖子呈上。知縣一看,帖子上面寫著:「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納。

」知縣很納悶:為什麼要送我一筐琵琶?琵琶為什麼要用筐來裝?

隨後實物送到,知縣一看,卻是一筐光鮮的枇杷。知縣笑了笑,從兜裡掏出那張寫著「琵琶」的帖子,順口吟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當年識字差。

」下面的詞兒一時想不起來。剛好有一位客人在座,見景生情,續了兩句:「若是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

」知縣聽了,拍案叫絕。

另一個著名的故事,源自白居易的 長歌《琵琶行》。敘述了白居易到江邊送客,見識了一位女子超凡絕倫的琵琶技藝,聆聽了她彈奏的琵琶曲。聽了女子自述故事後,感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2、琵琶[pí pá] ,中國的一種四絃樂器,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築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製,歷東漢、魏晉、至隋唐時代基本定型。原是兩種彈奏手法的名稱,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後彈。

經歷代的改進,已經統一,成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廣闊、演奏技巧繁多,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它在漢末魏初時,名為「枇把」。

魏晉時,為區別於「枇杷」二字,改名「琵琶」。

3、枇杷[pí pá],與琵琶同音。栽培於大部分熱帶或**帶地區,果實色澤金黃,味道酸甜可口,中國的江南地區種植很多。枇杷花是民間驗方,可以治咳嗽。

8樓:匿名使用者

鄭板橋一生坎坷,享年73歲,逾越古稀,在當時堪屬長壽。晚年的鄭板橋,一直幽居茅舍。一次,他偶患咳嗽,卻厭服湯藥。

於是,就到自己的庭院裡信手摘了十幾張枇杷葉,抹去細毛,然後用泉水煮茶喝。誰知連飲數日後,咳嗽竟然痊癒了。

9樓:匿名使用者

枇杷與琵琶

從前有一個官人想吃枇杷,命下人去辦。不料這個下人不知道枇杷,以為官人心血來潮想吃琵琶,就把琵琶噼了,煮了湯羹。故事不知見之於《笑府》還是《笑林廣記》記不起來了。

不過,據說現在還真有一道菜叫「琵琶羹」的,是雞頭米、西米和椰奶的「三合一」,取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盤」之意。

枇杷和琵琶是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廣告》

前者是常綠小喬木,原產我國,長江以南栽培較多。後者為撥絃樂器之一,體半梨形,曲頸,四弦。戴假指甲彈奏,音域寬廣,常用於獨奏、合奏和伴奏。

這樣兩種名同音而實大異的東西何以常被牽扯在一起,甚至連頗有名頭的文人也會出錯,其故安在?其實說來簡單,蓋我國古代「枇杷」與「琵琶」可以通用。

請看《雅謔》中的一段記載:

「莫廷韓過袁履善先生,適村人獻枇杷果,帖書『琵琶』兩字。相與大笑。某令君續至,兩人笑容尚在面,令君以為問,袁道其故。

令君曰:『琵琶不是這枇杷,只為當年識字差。』莫即雲:

『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令君賞譽再三,遂定交。」這首七絕詼諧俚俗,近乎打油,然而平仄聲韻,中規中矩,剝去它挖苦嘲諷的「外殼」,實在是一首好詩。

「令君賞譽再三」,我亦云然。

同樣的「雅謔」還見於明代蘇州大畫家沉周(石田)的故事。有一次,別人送枇杷給沉石田,來信中也將「枇杷」寫成「琵琶」,沉即作書答道:「承惠琵琶,開奩駭甚!

聽之無聲,食之有味。乃知古來司馬淚於潯陽,明妃怨於塞上,皆為一啖之需耳!今後覓之,當於楊柳曉風、梧桐秋雨之際也。

」沉石田老先生的短札典麗清雅,不失有明一代小品宗風,且連用兩典(白居易潯陽江頭夜聽琵琶與王昭君出塞途中怨彈琵琶),大概此公原想「幽」人一「默」,哪知反而授人笑柄,這是沉公所始料不及的。

上述兩則「雅謔」中的士大夫和大畫家沉石田都肯定不能把「枇杷」寫成「琵琶」,不免苛求過甚,說得重一點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因為枇杷的得名是由於「其葉形似琵琶,故名」。而「琵琶」這樂器,專家考證乃昉自漢代,秦漢以前既無「枇杷」之名,亦無「琵琶」之器。

後來,琵琶廣泛流行,併成了妓女的必備之物,因而,「琵琶」、「枇杷」與妓女便結上了不解之緣。沉石田所說的白居易「司馬淚於潯陽」的《琵琶行》固然傳誦至今,而同時代的元稹亦留下了「萬里橋邊女校書,琵琶花下閉門居」的詩句,因此,後來人們稱妓女居所為「枇杷門巷」,可「枇杷門巷」未必真的有可啖的枇杷,但肯定有「半遮面」的琵琶。還有,婦女改嫁,舊時稱為「琵琶別抱」,可見「枇杷」與「琵琶」自古以來便難捨難分,把「枇杷」寫成「琵琶」在古時是可通的。

現代人當然不會把兩者溷用了。

先說一個小故事助興:從前有一個官人想吃枇杷,命下人去辦。不料這個下人不知道枇杷,以為官人心血來潮想吃琵琶,就把琵琶噼了,煮了湯羹。

故事不知見之於《笑府》還是《笑林廣記》記不起來了。不過,據說現在還真有一道菜叫「琵琶羹」的,是雞頭米、西米和椰奶的「三合一」,取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盤」之意。

枇杷和琵琶是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廣告》

前者是常綠小喬木,原產我國,長江以南栽培較多。後者為撥絃樂器之一,體半梨形,曲頸,四弦。戴假指甲彈奏,音域寬廣,常用於獨奏、合奏和伴奏。

這樣兩種名同音而實大異的東西何以常被牽扯在一起,甚至連頗有名頭的文人也會出錯,其故安在?其實說來簡單,蓋我國古代「枇杷」與「琵琶」可以通用。

請看《雅謔》中的一段記載:

「莫廷韓過袁履善先生,適村人獻枇杷果,帖書『琵琶』兩字。相與大笑。某令君續至,兩人笑容尚在面,令君以為問,袁道其故。

令君曰:『琵琶不是這枇杷,只為當年識字差。』莫即雲:

『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簫

“枇杷”跟“琵琶”的區別,文中的枇杷與琵琶有什麼不同

枇杷 跟 琵琶 區別為 性質不同 用途不同 形態不同。一 性質不同 1 枇杷 是薔薇目薔薇科植物,葉子形狀似琵琶樂器而名。2 琵琶 是彈撥樂器首座,撥絃類弦鳴樂器。二 用途不同 1 枇杷 可食用,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營養頗豐。2 琵琶 彈奏 演奏樂曲的旋律,為別的樂器伴奏。三 形態不同 1 枇杷 葉...

巜「枇杷」和「琵琶」》讓我們明白了什麼道理

生南遇北 枇杷很好吃,要的是口味 當然琵琶也要談的很好聽 v 才會讓人感覺象吃枇杷一樣有韻味哦 琵琶與枇杷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枇杷很好吃,要的是口味 當然琵琶也要談的很好聽 v 才會讓人感覺象吃枇杷一樣有韻味哦 一個是彈得,一個是吃的 枇杷與琵琶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瑞合瑞 在寫字時要注意字形,不...

琵琶樹什麼季節開花 急,枇杷樹為什麼秋天開花?

強宇璨 琵琶和其他水果不一樣,因為他四季都有綠葉的,他的花期都是在冬天,大概12月中旬,所已經廠能看到下雪天琵琶開花的,很是美景啊,開白色的花,生長期都在春天了,到五月中旬果子才成熟,黃色的,琵琶果, p張平 是枇杷,不是琵琶,枇杷為薔薇科 枇杷屬常綠小喬木,花期為11月至翌年2月,果熟期5 6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