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什麼意思,施主一顆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時間 2021-06-02 00:16:44

1樓:曉龍老師

出家人享受到的每一份供養(一顆米)都是眾生了脫生死的大願,這樣的大願如同須彌山一樣重,如果出家而不修行,不思進取,白吃白拿著人家的供養,混日子,辜負眾生的期望,這樣欠下的眾生債,那是要在以後的生生世世做牛做馬(披毛戴角)都還不完的。

這句話表達的就是出家人也要努力做好本職的工作,修行也要從心出發,不要把施主的願浪費掉,否則會在來事為人當牛做馬。

佈施的重要意義:

把財物、體力、智慧等施捨給他人,為他人謀福利。把財物分給他人稱為“布’;捨己為人不留私稱為“施”。通過佈施,佛教徒可以積累功德,修行自身,達到解脫。

小乘佛教中的佈施,就是把衣物、食品等施捨給窮人,用以破除自身的吝嗇與貪心,以免來世陷於貧困之中,這是度自身;大乘佛教的佈施,則又增加了法施和無畏施,專門用來超度眾生。

向人宣講佛法,讓他人得到功德利益,這種施稱為法施;使人脫離危險可怕的境地,這種施稱為無畏施。財施、法施、無畏施,這三種施是菩薩道必須修行的佈施。

2樓:

這句話是佛門的古大德說的,是用來告誡出家修行人要知恩德,勤修行,勿懈怠,意思是這樣:

出家人,都受著眾生的供養,所有這些供養的米(這裡泛指錢,米,油,菜等等)都是眾生(也就是施主)辛辛苦苦賺來的。那人家憑什麼要供養出家人呢?出家人又憑什麼接受這些供養呢?

因為眾生們需要出家人修行成就了以後能渡他們出離生死,出離苦海。所以出家人享受到的每一份供養(一顆米)都是眾生了脫生死的大願吶,這樣的大願如同須彌山一樣重,如果出家而不修行,不思進取,白吃白拿著人家的供養,混日子,辜負眾生的期望,這樣欠下的眾生債,那是要在以後的生生世世做牛做馬(披毛戴角)都還不完的。

一樓的朋友,順便說一下,淨空是說過這樣的話,但這樣的話早在淨空前就有了,是佛門的古德說的,當然,有一點您說對了,這話不是出自佛經。

3樓:十色光之歌

佛經中好像無此話.是淨空說的,看天鑑網.

4樓:匿名使用者

施主   須彌山

要懂得,若菩薩住世法施,實則為大施主。什麼意思呢?如果你是一個菩薩,你去法佈施,你就是一個大施主;如果你用菩薩的心去施法、去救人,你就是一個大菩薩;你在度人的時候,沒有絲毫的私心雜念,你一心只想著救這個人,你的境界已經像菩薩一樣了,你就是一個大功德者。

要懂得,連菩薩護 法大 法 會,均是佈施的大功德主。為什麼**一開法 會,會有這麼多的菩薩來呢?因為連菩薩在天上,如果他們下來幫助護 法,都是大功德啊。

舉個例子,這個人是一個市委幹 部,縣委裡現在搞一個活動,這個市委幹 部親自下去幫忙,你說,他回到市委裡後會不會得到讚賞?會不會得到更多的功德啊?所以,我們人間開法 會,菩薩都喜歡來。

任何菩薩如果下來幫助任何的法 會,他都是最大的施主,就是最大的功德,何況我們人間的人呢?所以,我們所做的所有的功德,都是人間福田,種福下去了,稱為世間法界眾生的最大的善福田。也就是說,我們在人間度人,就是在世間種下了最大的大福田、大善福田。

要讓眾生覺 悟,發起無上菩提心,就是大護 法。今天你們去幫助人家了,對方只要說:“我感恩,我真心謝謝觀世音菩薩。

”那麼你就已經種下大福田了,你就是功德無量。你們有幾個人這樣做了啊?有的人度人很好,把人家度來了,慢慢地又得罪了,度人要跟進,要不斷地幫助人家,要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啊。

學佛是不容易的,學佛要跟進,你要讓人家感受到,你是在幫助他種一個大福田。我們要發起無上菩提心,是為尊者,佛、菩薩稱為尊者,心裡要愛戴菩薩啊,把心要佈施出去,佈施心是最尊貴心靈的佛。心靈的佛是最尊貴的,你們把心靈裡最尊貴的東西都佈施出去了,那你是不是佛啊?

要明白,佈施真心的人,他就是佛,佈施假心假意、有目的的人,他就是魔。要懂得,我把心佈施給宇宙空間,就是說,我的心是不著相的,用現代話來講,就是我的心願意幫助無數的苦難眾生,無邊無際的苦難眾生,沒有一個人我不想幫助的,那就是佈施宇宙空間。苦難眾生在人間是越少越好,你今天到了人間來受苦,你就是上輩子沒有修好,這輩子還沒有修,對不對?

苦難越來越少的人,越來越幸福的人生,這個人不就是在人間天堂嗎?

在**的庇廕下,很多人不生病,那麼這群不生病的人,就活得身 體健康而且很快樂。你們到醫院裡去看看,幾百張床位全部爆滿,大家想進病房都進不了,還要走 後 門,還要給醫生送禮,想一想,這是不是本末倒置啊?這就是人太苦了,人不理解人啊,人不理解自己就是不理解宇宙空間。

**給大家講,為什麼越是兩個人很要好,越是會吵架呢?為什麼你越是關心的人,到後來會仇 恨地對待你?你不是對他掏心掏肺嗎?

他為什麼會這樣對你呢?為什麼在一起的人天天要吵架,相距遠的越是思念?為什麼越開心越會掉眼淚?

這就是人,因為人是同時擁有好幾種感 悟的,因為人不是一種感情的動物,人是綜合性的感情 動物,這就是為什麼人會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明白了嗎?要知道,有時越開心,就會越憂愁啊,越是煩惱,人反而越開懷,因為煩惱多了,他想開了,他就不煩惱了,這不就是煩惱轉菩提了嗎?

家裡天天吵架,今天我講錯話了,明天我又做錯那件事情了,到後來,隨他去吧,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好了,不煩惱了,不是這樣嗎?所以,我們要把心交給菩薩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堅強。家裡出現問題,我不怕了,單位裡出現事情,我不怕了,我身 體得癌症了,我不怕了,因為我已經把心交給了菩薩,菩薩一定會關心我的,這個人會變得越來越堅強。

怕什麼?有什麼好怕的?什麼都明白,人的一生不就是稀裡糊塗地來,還沒搞清人間的真 相,就突然間離開了人間嗎?

人間不就是一個旅程嗎?

即使我們的心永不停息地在人間運轉,但一定會轉到你的本位佛性。就是說,我們今天迷迷糊糊地在生活,我們做了很多壞事,最後被抓進去,關在監獄裡了,等到我們冷靜下來,我們還能觸 摸 到自己的良心,我還能知道自己的本性,因為我還在人間啊。這句話你們好好地聽聽,人的心永不停息地在人間轉,但是它一定會轉到你的本位,最後你的良心還會發現,一個再壞、再惡的人到死的時候,你也會轉到你的本位佛性。

佛說:“我就是你自己。”聽不懂吧?

**講的佛法,你們以為是白話啊?很深的。首先把這句話的人稱搞懂,佛說“‘我’就是你自己”,就是告訴你,你就是佛。

要無相懺悔,要懺其前愆。我們過去做錯了很多事情,我們必須要懺,從前所有的罪惡,我們的迷惑、驕傲、驕縱、嫉妒等所有的一切罪業,要悉皆盡懺,全部要懺悔。你們現在跟著**學佛法,你們說:

“**,我過去偷過別人的東西,現在就懺悔,但是我過去罵人,我不懺悔。”這樣不行,要全部懺悔,你這個人才會乾淨。舉個簡單例子,你今天穿了一件白襯衫,你在袖口染了一塊醬油,你說你就洗袖口那個地方,其它地方都不洗,當然是把衣服放在洗衣機裡全部洗一洗比較好,因為你已經穿過了。

我們要懂得永遠不再做這些事情就是真的懺了,是名為懺,悔就是悔其後過,要今已覺 悟,今天我已經明白,永遠不會再去做過去做過的錯事。所以,凡夫愚迷,如果你不是一個菩薩,你會非常的愚蠢、迷惑,你只知道懺其前愆:“菩薩,我做錯了。

”你講了後,又不知道悔其後過,你沒有想到你給人家造成了什麼損失。舉個簡單例子,你們開車出去,闖紅燈了,你懺悔你做錯了,可是你闖紅燈的後果是把人家撞成殘疾了,如果你沒有悔這個後果,你以後還會開車撞人。希望你們要懂得前愆不滅,後果又生啊,你前面沒有懺悔,以後你還會生出後果做錯事情,你怎麼能夠懺悔好呢?

**給你們講的都是很深奧的佛法,你們要真學,你們要如  飢 似 渴地學佛法。

如果是一個善知識、學佛的人,你就算已經懺悔說“我做錯了”,接下來你也要發四弘誓   願。**是幫你們一層一層樓梯地往上學啊,菩薩講的四弘誓 願是:眾生無邊誓 願度,煩惱無盡誓 願斷,法 門無量誓 願學,佛道無上誓 願成。

要常想眾生太多了,我一定要去度他們,雖然眾生無邊無際,我也要度他們。很多人經常問**:“**,我要發誓,什麼叫大誓  願?

”**現在就告訴你們什麼叫大誓 願,這就叫大誓 願。

“煩惱無盡誓 願斷”,煩惱多不多啊?我一定要發大誓 願,我一定要把煩惱斷盡。菩薩會有煩惱嗎?

沒有煩惱的人,是為佛啊。沒有煩惱的人,剩下的全部都是智慧。煩惱的人會有智慧嗎?

因為你沒有智慧,你才會煩惱,你擁有了智慧,你還會煩惱嗎?想 做菩薩,煩惱無盡誓 願斷。“法 門無量誓圝願學”,這些都是佛法經典的東西,法 門是無邊無盡的,今天有些人學了一個法 門,覺得我怎麼樣,人家法 門來了,不聽不聽,這就是違背菩薩講的四弘誓 願啊,**的心靈法 門難道盡了嗎?

**要你們不斷地進步學習,越學越深,誓 願學啊。第四弘誓 願是“佛道無上誓 願成”,要知道登天的路是何等的難,學佛的路是何其的深,但是我一定要上去,這是大誓 願啊,比起那種“我每天要做三件好事”、“我每天要放生幾條魚”,你說哪個誓 願大?

文學與宗教的區別

5樓:匿名使用者

比較文學與宗教,在思維和功能方面的異同點。在思維的內容和材料方面相互借鑑、利用;在思維的方式、機制和效果方面更是存在諸多相似。文學和宗教還是滿足深層人性需要的重要手段,能起到渲洩、疏導人心的社會作用,建構出拯求和逍遙的人生模式,並且開拓出一個新的天地以對抗於現實的世界,極大地吻合了人類超越世俗的需要。

宗教對文學的影響?

6樓:痞子說痞話

文學是文化的表現形式,文化是人類發展的歷史軌跡,這和宗教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因為人有了對外界事物的求知慾所以人類社會才得以發展,而宗教中因為有了“神”,所以人類在不斷得朝著“神”的腳步跟進,所以人類發展離不開宗教的表現形式,在人類追求真理,道德極限的過程中“神”就是一個永遠觸控不到的標杆,因為有了這個“標杆”所以人類才得以發展,在發展的同時再以文字形式寫下,這就是文學的誕生。

7樓:青蓮荷花藕

有宗教信仰,那麼對於文學會更加的深入理解的

文學與宗教的關係是什麼?從比較文學的角度談

8樓:

討論居多的總是哲學和宗教的關係,文學還真不多見!

個人觀點:

1、文學將神話故事進行系統化和美化,從讚美中客觀的反映出現實中人類美好的的道德和倫理觀。把神話故事藝術化、系統化,為之後的宗教產生起到了梳理的作用。

2、西方最早的詩歌多數都是讚美英雄的事蹟,其中最不可缺的就是神靈的祝福,表達人類對勇武的崇尚,因此在人類生存中加深對神靈的敬畏,對信仰的建立起到推動作用。

3、西方文藝復興後的詩歌、**多是悽美的愛情故事,雖其中也不缺乏神靈的祝福,但表達的是人性對美的和自由的嚮往,也因此人類開始逐漸走出滿是神靈的世界,對中世紀宗教哲學的沒落和終結也是起到了客觀的推動作用的。

4、華夏主導的東方文化下的詩詞多是對自然、人性的歌頌讚美,對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而謙畏。對道教的建立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5、在百家歸

一、儒教獨尊的時候,詩詞的主流逐漸向反映文人內心的抗爭和對心中抱負的表達,相對下黃老道學逐漸淡出了政治之外,也算是對道家沒落起到了一些作用。

6、到元代之後逐漸興起了戲曲、**,其中多數不乏為神話故事的色彩。對中國的宗教復興又起到了一定的推動力。

總的來說人類最早的思維活動依託的是自然而引申出來的神話故事。而文學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所以文學能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為社會的上層學問,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關聯相互推動的作用。宗教神話為人類嚮往美德的標準,而文學又把這種美德進行藝術形式的傳播。

但隨著文學思維的進步多元化,人類自然會逐漸走出滿是神話的故事中。宗教與哲學的分離、宗教與理性不相容的境況誕生,人類把生活和信仰分別對待的方式,這其中文學傳播的作用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