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浦爾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語出於《論語·顏淵篇》,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論語》就如同西方的《聖經》一般,是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論語》分二十篇,其中的《顏淵篇》主要講述了孔子對「仁」和「恕」的解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
「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
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巨集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
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廣義的,是指大眾,然而《論語》誕生的那個時代「人」的定義通常是指狹義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對而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前面寫著的是「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這是在同一句話中敘述的,很明顯這裡的「民」是指被剝削階級,勞動人民。
用現在的語言來說,狹義的「人」是指奴隸主,即剝削階級,而「民」是指奴隸,即被剝削階級,所以這句話當然也就可以理解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種人際關係原則適用於剝削階級,而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的關係卻未必如此。這種理解並非無稽之談,也並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眾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處的「人」應當是指廣義的。 孔子所道出這麼一句話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理。
若凡事都從這個原則出發的話,很多事情都會卡在中間,難以前進。倘若兩人舉槍對峙,生命危在旦夕,甲為正,乙為邪,這時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豈不慘哉!甲當然不會想被殺掉,難道就不殺不想被殺的乙了麼?
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條件,一定環境下才適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條,然而在現實中許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信條,一切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只顧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無論是在處理人際關係,還是政治關係方面都應當毫不猶豫地認識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條經久不衰的人際關係原則的重要性。
2樓:殳暄文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3樓:彌南琴
出處: 1.《論語·顏淵篇》 仲弓問仁。
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2.《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誰知道重慶市戒毒康復所的詳情,康復所聲稱不收費,條件環境都不錯,不知道真假,我始終覺得不對
寂寞吞了我 第一次去不收 費 交1500押金 呆滿一個月就可以享受免費 就是美沙酮和一些輔助藥品 另外還需辦生活卡 充錢在裡面就是你在裡面吃飯 買菸和吃零食的錢全部都用生活卡刷 裡面物價和外面差不多 如果只打算呆一個月衝2000塊差不多夠了 反正如果你想上去呆一個月需要帶1500押金 200體檢費 ...
誰知道香港所有恐怖片的名字,誰知道我所描述的一部2023年香港鬼片這個電影的名字?
恐怖電影合集 港臺 山村老屍 人肉叉燒包,地獄第19層,咒樂園,餃子,三更,香港第一凶宅 畫皮之陰陽法王 幽靈人間幽靈人間 ii 鬼味人間 鬼域 黑夜 陰陽路系列 疑神疑鬼 餃子 宅變 我左眼見到鬼 office有鬼 見鬼1 2 虎姑婆 雙子 異度空間 古宅心慌慌 大鬧廣昌隆 死亡寫真 撞邪先生 倩...
誰知道開元通寶什麼年代的值錢不,誰知道開元通寶 什麼年代的 值錢不
強哥四十了 舊唐書 食貨志 記載 唐 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 621 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錢 從此成為重量單位,十錢一兩的進位制由此誕生了。大唐國祚近三百年,其間所鑄開元通寶錢的版別 樣式繁多,傳世品很豐富。從傳世的開元通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