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不斷在變更,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6-30 23:17:52

1樓:匿名使用者

考古和文獻記載說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國的文字——漢字,已經誕生並日趨成熟了。關於漢字起源的歷史,基於現存的古代文獻記載和現已得到確認的考古發現,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而漢字起源的歷史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開端歷史,所以通常我們說中華民族有2023年文明史。

中國的文字從出現至今,已經歷了早期的圖畫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以及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要求而逐漸派生出來的各種印刷字型等漫長的發展歷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們看作是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19世紀後期,在河南安陽,農民在耕地時偶爾發現了甲骨的碎片,他們把這些甲骨作為龍骨賣到藥房。2023年,古文字學家劉鄂在別人所服的中藥中,發現了這種上面刻有古文字的甲骨,便開始了收集研究工作。

甲骨文字是商朝後期寫在或刻在龜甲、獸骨之上的文字,其內容多為"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因為那時人們用被灼燙過的甲骨上的紋絡來判斷事物的吉凶。占卜完畢,就將占卜的時間、人名、所問事情、占卜結果,以及事後驗證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顯特徵的甲骨文。

甲骨上的文字,有刀刻的,也有朱書墨書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滿硃砂,其字型與今不同,因此難以辨認。現已發現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個。

經過文字學家和考古學家們的分析、判斷,能夠辨認的已近兩千。這些甲骨文字,多為從圖畫文字中演變而成的象形文字,許多字的筆畫繁複,近似於圖畫,而且異體字較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

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聲、假借的文字,從而說明文字的使用已經有了相當長久的歷史。

金文 繼甲骨文之後出現的漢字書體就是金文。由於這種文字多鑄於各種青銅器上而得名,也稱為鐘鼎文或青銅器銘文。至今所見最早有銘文的青銅器,為商代中期以後之物,銘文都很簡單,文字書體近似於甲骨文。

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銅器銘文。金文還載於各種彝器、樂器、兵器、度量衡器、鑄幣、銅鏡和金屬印章之上。其中以彝器之上載文數量最多。

各種器物上的文字,較之甲骨文長且完整,字數少者數十字,多者數百字。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就載字二百九十一個。

大篆和小篆

篆書又分為大篆和小篆,是漢字書體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小篆較之大篆,形體筆畫均已省簡,而字數日增,這是應時代的要求所致。從古文到大篆,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佔有重要地位。

隸書 隸書始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為秦朝縣之獄吏,因得罪於秦始皇而被投入雲陽獄中。他在獄中苦心凝思十年,損益小篆,作隸書三千字,上之始皇。

始皇採納用之,遂拜其為御史。當時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務多端,文書日繁,記錄事務單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種比小篆更為省簡、規範的文字,以便於書寫和鐫刻。由於當時改簡小篆為社會急需,勢在必行,致使隸書這一比小篆規範得多的新的字型應運而生,得以面世。

楷書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楷書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草書之名出於草率、草稿,楷書之名則反之。

雖然篆書和隸書也有草寫者,以此而論,其工整者亦可謂之為"楷",但這裡所說的楷書,是指自成一體、現在通用的"楷書"而言,如歐陽詢、柳公權等碑帖的字等。關於楷書的首創者,眾說不一。因為魏、晉、南北朝幾百年來的文字,是隸書中的八分與楷書筆意錯雜時期。

比較一致的說法是由東漢王次仲所創。現存實物中,只有魏時期鍾繇的“賀克捷表”的法度可稱為楷書之祖。鍾繇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楷書書法家。

今天的楷書,其筆畫端莊,是由古隸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簡捷等脫化、演變而來的(注:章草指“用於章程文書之上者”,是由八分隸再簡約其點畫,以便於書寫之字型)。從三國時期鍾繇作“楷書”起,這種字型一直沿用至今,被視為標準字型而為世人所喜愛。

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體,這是後漢穎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變體,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稱之"行書"。自晉迄今,行書用處最大,用得最廣,一般性書寫幾乎均用之。

草書 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草書本於章草,而章草又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今草",即通常人們習稱的"一筆書"。

今草字中的大部分均章草或行書趨於簡捷者。漢字發展到草書一體,已近完美無暇。唐朝之後,雖又出新體,即張旭之“狂草”,但狂草寫出來他人多不能識,只能作為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品,而失去了它作為記載和傳播資訊的文字的作用。

鑑於此因,草書難以再向前發展。文字的發展只能另闢新徑,沿著新開闢的方向——印刷字型演進了。

象形字象形字源於繪畫,容易辨認,易於區別。如“人、目、山、火、木、魚”等等。“元”是開始或第一的意思。

“旦”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我國殷商時代的青銅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最早的漢字像畫的畫兒,如“月”字,多像彎彎的月牙;如“山”字,多像偏山,上頭還有三個高高的山尖。

會意字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組成的漢字,它的意義往往就是它包含的幾個漢字的意義組合成的。比如:“明”是由“日、月”兩個字組成的,因為“日、月”都是能發光、明亮的東西,所以,“明”也就是“光亮、明亮”的意思;像大家學過的“尖”也是如此,上面“小”,下面“大”,可不就是“尖”嗎?

最有意思的,還要數“淚”字,它是由“水”和“目”兩個字組成,“目”中的“水”,就是眼淚。

形聲字用形旁和聲旁組成的字,就叫形聲字。由於古今字音、字形的變化,今天形聲字聲旁的表音作用已十分有限,但適當利用這有限的作用還是必要的。因為漢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字形不能直接標示字音,除了需要依靠拼音字母來註明字音外,聲旁也可以幫助提供字音資訊。

2樓: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漢字字形字型逐步規範化、穩定化的過程。小篆使每個字的筆畫數固定下來;隸書構成了新的筆形系統,字形漸成扁方形;楷書誕生以後,漢字的字形字型就穩定下來,確定了“橫、豎、撇、點、捺、挑、折”的基本筆畫,筆形得到了進一步的規範,各個字的筆畫數和筆順也固定下了。

一千多年來,楷書一直是漢字的標準字。 漢字是以象形字為基礎,以形聲字為主體的表意文字型系,總數約有一萬個,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個左右。這三千餘個漢字可以組成無窮多的片語,進而組成各種各樣的句子。

漢字產生以後,對周邊國家產生了深刻影響。

3樓:

一、起源

中國考古界先後釋出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2023年(±128年)歷史。早期的骨刻文就是豐富的文字系統,後期的屬於初步成熟階段。

這些考古發現可能是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也可能是各種文字發展的不同源流。

20世紀80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遺址發掘出的陶器上,發現了更完備的文字。這是被學者們確認的迄今為止我國有確切時代的最早的文字。

二、演變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

聲、形、象、數、理。“聲”是任何一種語言的必要組成部分。

在遙遠漫長的太古時代,人類從本能的哭聲、笑聲或模仿大自然的聲音中逐漸分化出具有一定意義、代表一定事物的聲音,這就是語音的進化。語音進化到現代,已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漢語中大約有1600種聲音。

語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規律,從現代語言中可以分辯出一些線索。“形”是語言的第二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在遠古時代人類主要面臨的是生存和種族延續問題。

在與大自然和猛獸毒蛇等的鬥爭過程中,有時需要用形或畫來表示事物。比如說遠出狩獵,為了不至於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樹幹上做一些標記。

擴充套件資料

漢字簡化歷史

漢字中許多字自古以來在民間就有多種寫法,有的寫法筆畫多,有的寫法筆畫少。筆畫多的叫做繁體字,筆畫少的叫做簡體字。

隸書和楷書走上歷史舞臺之時,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小篆形式的各種繁體字和簡體字,但是針對隸書和楷書形式的一些漢字,人們又漸漸創造出的新的書寫形式,有的寫法筆畫多,有的寫法筆畫少。一般筆畫少的佔多數。

這些筆畫少的書寫形式叫做簡體字,筆畫多的叫做繁體字。簡體字一般不被官方認可,只流行於民間,因此又叫俗體字。

4樓:有嗨咩

漢字的最初模樣 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是現在所知最早的漢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筆道很細,每個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畫的畫。 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與甲骨文差不多同樣古老,它的筆畫比較粗壯,大小也比較勻稱。圖為毛公鼎及銘文。

古老的密碼:戰國文字 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國被劃分為七個諸侯國。各國的文字差異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碼,很難破譯。

刻有楚國文字的銅節. 刻有秦國文字——大篆的石鼓 漢字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對漢字也進行了統一。從此奠定了中華民族文化統一的基礎,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圖為秦始皇。 秦代的統一文字:小篆,使漢字的筆畫和結構得到定型,奠定了漢字方塊形的基礎。

圖為秦丞相李斯書寫的《嶧山刻石》。 鑄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漢字的演變 監獄裡造出的漢字:隸書 隸書,是小篆的簡便寫法,最早流行於秦代下層人物中間,相傳為程邈在監獄中將其整理成一種新字型。

圖為湖北出土的秦隸竹簡。 隸書在漢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發展,變無規則的線條為有規則的筆……

5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2023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型標準——楷書。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型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中國曆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考古和文獻記載說明,漢字起源於仰韶文化時期,大約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開始進入字元積累階段,商代初期形成相當規模的文字型系[1]。

漢字的起源和來歷,漢字的來歷和起源

亦夢之城 1 漢字的起源 中國考古界先後釋出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 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改寫了中國文字史。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7762年 128年 歷史 還有七千年前的雙墩刻符 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 五千多年前青墩遺址刻符 連字成句的莊橋墳遺址文字 大汶口陶尊符號 堯舜時代的陶寺遺...

漢字的來歷 急需,漢字的來歷和起源!!!!急需啊

漢字的起源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 結繩 八卦 圖畫 書契 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

漢字的來歷和起源,要具體

小周高等教育 答疑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 結繩 八卦 圖畫 書契 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釋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