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陽樓》的全詩

時間 2021-06-28 22:06:43

1樓:匿名使用者

昔聞洞庭水①,今上岳陽樓②。   吳楚東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   親朋無一字⑤,老病有孤舟⑥。   戎馬關山北⑦,憑軒涕泗流⑧。

2樓:匿名使用者

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解釋1.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

2.吳楚:春秋時二國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一帶。坼:裂開。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3.坼:分開,裂開。此指洞庭湖分開吳楚兩地,極言湖之開闊。

4.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據《水經注》卷三十八:「湖水廣圓五百餘里,日月出沒於其中。」

5.乾坤:此指日月。

6.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右耳已聾。

7.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詩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過的。這句寫的是杜甫生活的實況。

8.戎馬:戰爭。這年秋冬,吐蕃又侵擾隴右、關中一帶。

9.憑軒:倚著樓窗。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淚和鼻涕,偏義復指,即眼淚。

10.戎馬關山北:當時吐蕃侵擾寧夏靈武、陝西邠(bīn)州一帶,朝廷震動,匆忙調兵抗敵。

譯文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現在我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首聯借「昔」、「今」二字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為全詩浩大的氣勢奠定了基礎。杜甫少時就有壯遊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東遊吳越,後北遊齊趙。

岳陽樓是千古名勝,詩人早有盡興一遊的夙願,無奈戰亂頻仍,身世漂盪,難以如願。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飽眼福。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見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割於東南;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蕩著大地長天。頷聯寫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景色巨集偉奇麗。「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於景,隱含自己長期飄泊無歸的感情。

宋代劉辰翁說,此聯「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吳楚」,春秋時代的吳國和楚國。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區古屬楚地;今江蘇、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區古屬吳國。

「坼」,**。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親朋故舊竟無一字寄給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隻小小的舟船上。頸聯寫詩人年老多病,以舟為家,遠離親友,流落在外,其淒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全家人住在一條小船上,四處漂泊。

此時,他身體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聰,還患有慢性肺病。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馬亂、戰火紛飛;憑倚窗軒,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交流。詩人在尾聯中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聯絡在一起,意境深遠,餘韻無窮。「戎馬」,兵馬,這裡借指戰爭。

大曆三年(768)秋,吐蕃侵擾靈武,京師戒嚴;朝廷又命郭子儀率兵五萬至奉天,以備吐蕃。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簡析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是觸景感懷之作。首聯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

寫景雖只二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然,毫不費力。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一體。表現了杜甫得償多年夙願,並在如此境遇下仍牽掛著國家的百感交集。

此詩被譽為古今"登樓第一詩"。

登岳陽樓譯文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早就聽說洞庭湖的盛名,現在終於登上了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雄闊壯觀的大湖,將吳楚分割在東南兩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浮於其上。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北方邊關戰事又起,我倚窗遠望淚流滿面。[編輯本段]詩歌賞析

【賞析一】

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

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賞析二】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峽,暮冬臘月,泊舟岳陽城下,登樓遠眺,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詩。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昔聞」寫從前對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時間,「岳陽樓」點明地點,寫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陽樓觀賞洞庭湖的美景風光。今、昔二句互文,名勝早聞,今始得見,平生一快。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由喜悅之心來觀賞洞庭湖,真是遼闊無邊,**吳、楚兩地,吞吐日月星辰,氣勢巨集偉,氣象萬千。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筆鋒一轉,回到現實之中,想到自己自成都至湖南,長期浮舟江上,與親朋隔絕,無一訊息,加上年已五十七歲,老病纏身,孤身飄零。這裡,自己的孤寂與上聯的湖闊雄壯形成鮮明的對比,愈益顯出自己的痛苦之情。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寫詩人的博大襟懷。詩人憑軒老淚橫流,不僅是有感於自己悽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縱目遠眺,遙想北方邊境,戰亂未平,國家艱危,這才是詩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這首詩採用以樂寫悲的手法,語言質樸自然,意境渾厚深遠,感情曲折真摯,發飄零孤寂之悲哀,感戰事亂離之不停,一唱三嘆,令人扼腕.

杜甫的登岳陽樓是什麼主旨,《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的主旨是什麼

亦夢之城 1 杜甫創作的五言律詩 登岳陽樓 詩篇表現了杜甫得償多年夙願,即登樓賞美景,同時仍牽掛著國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達了報國無門的哀傷。2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3 註釋 以前的日子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願...

杜甫登高與登岳陽樓相同之處?急,杜甫的登高和登岳陽樓的異同

杜甫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相同 1 時代背景相同,都寫於杜甫晚年 2 寫作手法相...

蕭德藻《登岳陽樓》賞析,登岳陽樓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登岳陽樓 宋 蕭德藻 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遊。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猶嫌未奇絕,更上岳陽樓。註釋 蒼茫,形容洞庭湖的景色。浪蕩遊,毫無意思的放浪江湖之遊。夜郎客,詩人曾在靠近古夜郎國的峽州任職。柁,指代船。簡析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傳說這是李白登黃鶴樓時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