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殘貓
《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朱熹《詩集傳》)賦即是直接鋪陳敘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隱喻之分;興即起興,有引起聯想,烘托渲染氣氛的作用。大抵《國風》多用比興,《大雅》多用賦法。
賦比興手法的運用,使《詩l經》具備了動人的藝術魅力。《詩經》主要採用四言詩和隔句用韻,但亦富於變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顯得靈活多樣,讀來錯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和反覆詠唱的特點,大量使用了疊字、雙聲、疊韻詞語,加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性。
所以表現手法只有三種,其他是不是。
2樓:豬頭小炮炮
以四言為主怎麼能叫表現手法= =|||就是一般的文體特點。
重章疊句、反覆詠歎是結構技巧。賦法即“敘述”,是表達方式。比、興作為修辭,是表現手法的一種。
只講狹義的表現手法的話,只有“比興”才是。結構技巧、表達方式、表現手法都屬於表達技巧。但是現在好像不怎麼分了,把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等同起來,這些都屬於廣義的表現手法。
3樓:匿名使用者
賦比興是表現手法:“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重章疊句是指在《詩經》中,在詩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詩句、詩段重複出現的一種表現手法。
反覆詠歎就是讓最能激發感情或最能標示感情發展線索的語句反覆出現在詩文中的一種抒情方法。
以上都是表現手法。
4樓:浮生若夢
不是的。
表現手法是從詩歌總體的技巧方面來講的,《詩經》中的表現手法,一般認為是“賦、比、興”三種,這在《詩經》是表現最為明顯,進而被後世詩歌廣泛沿用。而你所說的“重章疊句、反覆詠歎”可以說是詩歌的一種特點,也廣泛地體現在《詩經》的眾多詩歌裡,就我所瞭解的情況,並未被嚴格地定義為《詩經》的表現手法,一般都認為是《詩經》的特點。
不知道有沒有說清楚。
結合你所熟悉的《詩經》作品,談談詩經的藝術特色!(賦比興) 60
5樓:飛鳥
歷來把《詩經》的表現手法,歸結為“賦”、“比”、“興”三類。
《詩經》裡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就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詩經》中的“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藉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端,同下文並無意義上的關係,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想。進一步,“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徵、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
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麼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麼明白確定。
《詩經》主要採用四言詩和隔句用韻,但亦富於變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顯得靈活多樣,讀來錯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和反覆詠唱的特點,大量使用了疊字、雙聲、疊韻詞語,加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性。《詩經》中的一些篇章工於描寫,勾劃出許多生動的細節。
6樓:愛問問題
詩詞曲中的賦比興,一般來說,詩中賦比興兼用,詞中比興多於賦,曲中賦比多於興。以下分別論述。
一、《詩經》中的賦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採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朱熹《詩集傳》:賦也。
方玉潤《詩經原始》:殊知此詩之妙,正在其無所指實而愈佳也。夫佳詩不必盡皆徵實,自鳴天籟,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迴無限。
若實而按之,興會索然矣。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嫋嫋,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婦女登山採茶,結伴謳歌,猶有此遺風雲。
二、《詩經》中的比興
《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鄭玄《毛詩箋》:蒲以喻所說(悅)男之性,荷以喻所說(悅)女之容體也。
三,賦比興表現手法的作用
賦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的特點就是敷陳、直言,即直接敘述事物,鋪陳情節,抒發感情。
比分為比喻和比擬。比體詩的特點是以彼物寫此物,詩中所描寫的事物並不是詩人真正要歌詠的物件,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例如,《碩鼠》一詩中,就是運用了比的表現手法,通過描寫令人憎惡的老鼠,將奴隸主貪婪殘忍的本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為什麼不直接表達而要用比呢?運用比擬表達喜愛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給人親切之感;用它表現醜惡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畢露,給人厭惡之感。
興,即起興,在一首詩的開頭,或一章詩的開頭。先讓我們來看一首詩。《風雨》中運用興的表現手法的句子是“風雨悽悽,雞鳴喈喈;風雨蕭蕭,雞鳴膠膠;風雨如悔,雞鳴不已。
”為什麼不直接說出要寫的內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過對《詩經》的研究,有些詩中的興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例如,《風雨》寫的是在傍晚時節,外面下班著小雨,颳著風,女主人公正在思念著自己的夫君,此時,聽見了外面的雞鳴聲。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悵之情。
興在這裡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氣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在研究中,我們發現,有些詩中的興沒有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與下文也沒有什麼聯絡。例如,《黃鳥》的“交交黃鳥,止於棘,止於楚,止於桑。
與下文的子車家的三個兒子為秦穆公殉葬沒有聯絡,興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種氣氛,幫我們完成從日常生活到詩歌欣賞的過度作用。
人們常常把比、興兩種表現手法截然分開,在研究中我們認為,比興兩種表現手法不是截然分開的,有些詩中是有一定聯絡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現象來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來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由葉子的鮮嫩而至的枯黃,來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這裡的興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興在詩歌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詩歌也就失去了美學價值,失去了感染力。
賦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的特點就是敷陳、直言,即直接敘述事物,鋪陳情節,抒發感情。
比分為比喻和比擬。比體詩的特點是以彼物寫此物,詩中所描寫的事物並不是詩人真正要歌詠的物件,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例如,《碩鼠》一詩中,就是運用了比的表現手法,通過描寫令人憎惡的老鼠,將奴隸主貪婪殘忍的本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為什麼不直接表達而要用比呢?運用比擬表達喜愛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給人親切之感;用它表現醜惡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畢露,給人厭惡之感。
興,即起興,在一首詩的開頭,或一章詩的開頭。先讓我們來看一首詩。《風雨》中運用興的表現手法的句子是“風雨悽悽,雞鳴喈喈;風雨蕭蕭,雞鳴膠膠;風雨如悔,雞鳴不已。
”為什麼不直接說出要寫的內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過對《詩經》的研究,有些詩中的興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例如,《風雨》寫的是在傍晚時節,外面下班著小雨,颳著風,女主人公正在思念著自己的夫君,此時,聽見了外面的雞鳴聲。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悵之情。
興在這裡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氣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在研究中,我們發現,有些詩中的興沒有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與下文也沒有什麼聯絡。例如,《黃鳥》的“交交黃鳥,止於棘,止於楚,止於桑。
與下文的子車家的三個兒子為秦穆公殉葬沒有聯絡,興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種氣氛,幫我們完成從日常生活到詩歌欣賞的過度作用。
人們常常把比、興兩種表現手法截然分開,在研究中我們認為,比興兩種表現手法不是截然分開的,有些詩中是有一定聯絡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現象來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來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由葉子的鮮嫩而至的枯黃,來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這裡的興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興在詩歌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詩歌也就失去了美學價值,失去了感染力。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題好,以小見大。估計談《蒹葭》最合適
8樓:
這個。。。不是我大一時候的作業嘛。。。
忘記了。。
《詩經》主要運用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無衣》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麼的手法,作用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賦(賦的特點就是重章疊句、反覆詠歎,就一事鋪陳開來),請看:
秦風·無衣
1、結構與主題
《秦風·無衣》在篇章結構上採用重章疊句、反覆詠歎的手法。全詩共分三章,第
二、三章與第一章相比,只更換了幾個韻腳字,這種迴旋反覆的形式加重了抒**彩,增加了詩歌的**性、節奏感和感染力。
《無衣》表現了奴隸社會時期人民保家衛國、團結對敵、英勇獻身的思想感情,真實感人,慷慨雄壯,確是一首充滿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藝術魅力的古代軍歌。
2、文章解讀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子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段解:這一章寫戰爭開始之時,戰士們統一思想。
解讀:這一章寫當時軍情緊急,一時難以備全征衣。“無衣”是實寫,也可以理解為誇張的寫法,為國征戰,不計衣物不全的困難。
“與子同袍”,與戰友共用一件戰袍,“王於興師”,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為什麼大家能夠克服困難、團結備戰呢?“與子同仇!
”因為大家認識到,仇敵是共同的,必須一起抗擊共同的敵人。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段解:這兩章寫戰士們統一行動,一起上戰場。
解讀:這首戰歌,每章
一、二句,分別寫“同袍”、“同澤”、“同裳”,表現戰士們克服困難、團結互助的情景。每章的
三、四句,先後寫“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現戰士們齊心備戰的情景。每章最後一句,寫“同仇”、“偕作”、“偕行”,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感情和大無畏精神。
3、字詞解析
豈曰無衣:怎能說沒有衣服。衣,上衣。
子:你。
袍:長衣。聞一多說:“行軍者日以當衣,夜以當被。”即當時士兵穿的戰袍白天當衣服,夜晚當被子,相當於現在的披風或斗篷。同袍,表示友愛。
王:指秦王,一說指周天了。
於:助詞。
興師:出兵。
修:修理,整頓。
戈矛:古代的長柄**。
與子同仇:我同你一樣仇恨敵人。
澤:通“(zé)”,內衣。
戟(jǐ):長柄的**。將戈、矛合為一體的一種**。
偕(xié):共同,一起。
作:起。
裳:古時男女的下衣,即裙。
甲:鎧甲,古代軍人穿的護身衣服。
兵:兵器。
行:行走,前往。偕行,指一同奔赴戰場。
《詩經》中的賦比興怎麼理解,詩經中的「賦比興」是什麼意思?
興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簡單說就是要一個引子引出自己想描述的內容。比 以此物比彼物。簡單說就是用比喻的手法賦 鋪成敘事,就是對所敘之事鋪來。詩經中的 賦比興 是什麼意思? 1 賦比興 賦比興是 詩經 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它是根據 詩經 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賦比...
詩歌的賦比興是什麼,詩經中的賦比興是什麼意思
賦 平鋪直敘,開門見山。比 比喻。興 起興,先言他物。借它物來引出所要描繪的事物的描寫。參考資料 http 賦 賦陳,一作鋪陳。鋪排,是鋪陳 排比的簡稱。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 事態現象 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
什麼是賦比興的表現手法,什麼是《詩經》的賦比興手法 並各舉兩個例子加以說明
抄白楣 賦比興,詩經 中運用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根據 詩經 的創作經驗歸納出來的詩歌表現手法。最早記載見於 周禮 春官 大師 教六詩 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賦 平鋪直敘,鋪陳 排比。相當於如今的排比修辭方法。比 比喻。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點更鮮明。這裡有兩種說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