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沒有譯文
2樓:手機使用者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20則原文及翻譯
3樓:116貝貝愛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習知識並且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交流、學習),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過了呢?」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反覆檢查我的行為:
為人處事有不真誠的事嗎?與朋友交往有不誠實的事嗎?老師教授的知識有不復習的嗎?
」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從而知道新的知識,可以憑藉這個成為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翻譯:孔子說:「只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
5.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翻譯:孔子說:「仲由,教給你的理解了嗎?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這也是聰明啊。」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翻譯:孔子說:「見到賢人就要向他學習,希望能達到他的水平,見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學習他的優點,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點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翻譯: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
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翻譯:孔子說:「年末天氣寒冷,這時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後凋零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翻譯::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說:「也許就是仁愛待人!自己所不願要的,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
1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翻譯:子夏說:「每天能學到一些自己沒有的知識,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13.子曰∶「一簞(dān)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翻譯:孔子說:「對於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15.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使胳膊彎著做枕頭,樂也在其中。用不正當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貴,這對我如同浮雲一般(不值得關心)。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 日夜不停。」
1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翻譯:一個軍隊的主帥可能被奪去,但一個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奪去。
18.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譯: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已記得牢固,就與切身有關的問題提出疑問並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19.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翻譯:子貢問孔子:「衛國大夫孔文子(孔圉yù)為什麼死後諡號為『文』?」孔子說:「孔圉聰明好學,向低於自己的人學習不感到羞恥,因為這樣他死後才諡號為『文』。」
20.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翻譯:孔子說:「默默地增加知識,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對我有什麼難呢?」
此文出自春秋末期·孔子所著的《論語》
寫作背景:
東漢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書雲「發明章句,始於子夏」,是漢人於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詩》直承子夏。
清代學者崔述則對《論語》的成書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論語》前後十篇在文體和稱謂上存在差異,前十篇記孔子答定公、哀公之問,皆變文稱「孔子對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問則稱「子曰」,表示有別於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而後十篇中的《先進》《顏淵》等篇,答大夫之問也皆作「孔子對曰」,故懷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門人所記,去聖未遠,禮制方明;後十篇則後人所續記,其時卿位益尊,卿權益重,蓋有習於當世所稱而未嘗詳考其體例者,故不能無異同也」。
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稱「子」不稱「孔子」,門人問學也不作「問於孔子」。而後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稱孔子,《陽貨》篇子張問仁,《堯曰》篇子張問政,皆稱「問於孔子」,與《論語》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遺書明甚,蓋皆後人採之他書者」。
受崔述的影響,以後學者繼續從《論語》前後十篇用語、稱謂的差異對其成書作出判斷,有學者甚至認為《論語》最初只有單獨的篇,其編定成書,要在漢代以後。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周初三監之亂後,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後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之兄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奉殷商祀。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是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封地位於宋國慄邑,後來在宮廷內亂中被太宰華督所殺。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孫子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請求納顏氏女兒為妾。顏氏有三個女兒,只有小女兒顏徵在願嫁叔梁紇。
顏徵在時年不滿二十歲,而叔梁紇已經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於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並且懷孕,故謂之「野合」。據《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時於陬邑昌平鄉誕生。
孔子生而七漏,頭上圩頂(意為頭頂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3歲時,叔梁紇病逝,葬於防。叔梁紇死後,顏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於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阜闕里,過著清貧的生活。
魯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見其長,已意識到要努力學習做人與生活之本領,所以稱自己雖然已經十五歲了,但志向在於做學問。
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親顏徵在去世。這一年,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
魯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19歲,為了能夠經常回到祖籍地宋國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國人丌官氏之女為妻。
論語十二則原文及翻譯 5
4樓:u愛浪的浪子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翻譯】孔子說:「學習並時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從心裡感到高興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君子作風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自己還不精通熟練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翻譯】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律和命運;六十歲時對各種言論能辨別是非真假,也能聽之泰然;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卻不逾越法度規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翻譯】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翻譯】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得。」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翻譯】孔子說∶「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翻譯】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譯】孔子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翻譯】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翻譯】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的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急求論語小故事一則!急!急!急,論語五則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翻譯
若水濹洢 1.一日來到衛國,寄住在一個名叫蘧伯玉的家中。衛國君主靈公,有個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見他,就派人對孔子說 各國的君子,凡是想和我們國君交朋友的,一定會拜見我們南子夫人,我們南子夫人也想見見您。孔子辭謝客套一番,不得已就跟來人去了。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帷帳中等待。孔子進門後就叩頭行禮...
《論語》學而篇的感悟,《論語》學而篇的感悟。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顧飛燕濯嬡 讀 論語 學而篇有感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意思是 孔子說 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這段話告訴我們,學習之後要及時鞏固,並能學以致...
求《論語讓我明白了作文急急急急急謝謝
平亦玉 論語讓我明白了做人 一本 于丹 論語 心得 讓我愛不釋手。一直以為,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真的有那麼神奇嗎?果然,書中自有 在 讀過以後,我的心靈算是得到了一次洗禮,我明白了很多名言的真正內涵,第一次覺得我自己身上存在著太多太多的缺點和不足,雖說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我也深感慚愧。對於 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