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的人物生平,王述的人物生平

時間 2021-05-04 04:43:25

1樓:星語

王述年幼喪父,侍奉母親享有孝子之名。安於貧困,節儉

持家,不追求名譽和官爵。性格沉靜,賓客們常縱情辯論,異端邪說並起,而王述卻靜靜的不發一言。年少繼承父親的封爵。

年至三十,還未出名,有人說他痴呆。司徒王導以本族門中之人召為中兵屬。王述求見時,王導別無他言,只問江東的米價。

王述瞪大兩眼不予回答。王導說:「王掾不痴,人們為何說他痴呢?

」平常見王導發言,滿座賓客無不讚美,王述正色道:「人非堯舜,豈能做到事事都對!」王導和悅地向他道歉,對庾亮說:

「王懷祖清高尊貴,簡樸剛正,不比其祖、父差,只是心胸稍欠開闊而已。」 咸和九年(334年),琅琊王司馬嶽獲授驃騎將軍,召王述為功曹,出任宛陵縣令。太尉、司空頻頻徵召王述,又任命為尚書吏部郎,皆不應召。

就任庾冰徵虜長史。其時庾翼鎮守武昌,因為屢次出現妖怪,又加猛獸闖入府第,便打算遷移駐地以躲避凶兆。

王述給庾冰寫信說:「聞說安西將軍準備將駐地遷至樂鄉,不知這是為國家打算呢,還是個人的感情用事呢?如果說是為國家打算,那麼樂鄉離武昌千餘里路,數萬之眾倉悴遷徙,重建城堡,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將受辛勞攪擾之苦。

即使樂鄉確係要害之地,適宜進駐,仍須考慮遷徙的煩勞,權衡二者的輕重得失,何況樂鄉並非今日的要害之地呢!當今強胡猖獗,正該蓄精養銳,而無故遷動,乃是自尋失誤。再加上移鎮樂鄉,從江州逆流而上供給軍需,需行數千裡,將使勞役倍增,疲憊困頓於路途。

武昌實為鎮守江東的中心之地,不只是抵禦上游之敵而已,遇緊急軍情,容易快速赴告京師。如果遷至樂鄉,遠在西部邊緣之地,一旦江東有難,將無法救應。朝廷派得力將佐鎮守四方,本當佔據要害之地,造成內外有利形勢,使伺機而動的強敵無從下手。

若是出於厭惡妖異的感情,可天道幽遠,鬼神難測,妖祥吉凶,誰知其中的緣由!所以達人君子依正道行事,不因感情上好惡而誤事。從前秦朝忌諱『亡秦者胡也』的預言而大修長城,結果給劉邦、項羽以可乘之機;周宣王厭惡『厭木弧亡周』的歌謠而焚棄弧矢,結果卻造成了褒姒亂國。

此事也是如此。縱觀古今,考察前人的事情,盲目迷信妖異而招致速敗的,大概為數不少。去邪避禍之道,如果不是很清楚,就應該依照事情的至理,考慮國家的大計,這樣天下才會幸運平安,美名可保。

倘使安西將軍決心已定,不能安心鎮守武昌,那麼也只能就近遷徙到夏口,這實為下策。遷徙樂鄉的舉動,普遍認為不可。希望將軍為國家著想,對此舉必須慎重審察。

」其時朝廷的議論也不同意此舉,庾翼便停止了移鎮。 王述出任臨海太守,升為建威將軍、會稽內史。理政嚴肅公正,終日清靜無事。

因母親去世離職守孝。服孝期滿,代替殷浩為揚州刺史,加封徵虜將軍。初上任時,主簿請示避諱事宜。

王述回答說:「亡祖和先君,名揚海內,遠近皆知,只須親族內部避諱,其餘的人無須避諱。」不久朝廷任命他為中書監,王述堅決辭謝,經年不就職。

又加封徵虜將軍,晉升都督揚州徐州之琅王牙諸軍事、衛將軍、並冀幽平四州大中正,揚州刺史不變。不久又遷為散騎常侍、尚書令,將軍封號如故。

王述每嘗接受職位,不作假意推辭,如有推辭,一定不會接受某一職位。此次任職時,兒子王坦之勸諫,認為依照常例應該謙讓。王述道:

「你認為我不勝任嗎?」王坦之說:「不是。

只是辭讓可以傳為美談而已。」王述說:「既然能勝任,為何要辭讓!

人都說你比我強,肯定比不上我。」王坦之做桓溫的長史,桓溫打算為兒子向王坦之求婚娶他的女兒。王坦之回家看望父親,王述寵愛王坦之,雖然已長大**,仍讓他坐在自己的膝蓋上。

王坦之說明了桓溫的意思。王述大怒,猛地推下王坦之,說:「你竟痴呆了嗎?

豈可害怕桓溫的臉色而將女兒嫁給武夫!」王坦之便以別的理由推辭了桓溫的求婚。桓溫說:

「這不過是因為你父親不肯罷了。」於是婚事告吹。簡文帝常說王述才幹雖不突出,但憑真誠直率便足以匹敵於人。

謝安也十分讚佩王述。 太和二年(367年),因年近七十,上書請求退職,說:「臣的曾祖父魏司空王昶寫信向文皇帝表白說:

『從前與南陽宗世林同為東宮官屬。宗世林少負美名,為州里人士所敬重。及至年老,勤奮自勉,惟恐被朝廷廢棄不用,時人都譏笑他。

若上天垂恩,讓臣延壽於人世,願辭官歸隱,不願效法宗公迷戀仕途的行為。』情辭慷慨,對迷戀仕宦者甚為鄙薄。雖是書箋,實為訓誡。

臣愧居尚書令,身患疾病,不能再行禮敬之事,怎可以處理公務。日復一日,而年邁體衰,疾病經久難治,永無再瞻仰華幄的期望。懇請朝廷允許我遵奉先人訓誡,告老還鄉。

」朝廷不許。王述竟臥病不能上朝理事,三年後病逝,終年六十六。

王述去世後,朝廷追贈為侍中、驃騎將軍、開府,諡號為穆,因避穆帝的諱,改為簡。其子王坦之承襲封爵。

殷浩的人物生平

2樓:笨笨

永和五年(349年),後趙皇帝石虎逝世,後趙隨即就因諸子奪位而大亂,東晉朝廷決定乘後趙大亂而收復中原和關中地區,統一全國。永和六年(350年),殷浩被任命為中軍將軍、假節、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殷浩接受朝廷之命,以收復中原為己任。

另一方面,桓溫也上表北伐,但沒有迴音。桓溫知道朝廷是想用殷浩抗衡自己,因而十分忿恨,但同時桓溫也熟知殷浩為人,故不為此感到害怕。後桓溫因屢次請求北伐不果,於是在永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日(352年1月13日)上表後自行率領約五萬兵眾東下武昌。

此舉令朝廷十分恐懼,殷浩也因此而打算離職以避桓溫,但被王彪之勸阻。

永和八年(352年),殷浩上表北伐,進攻許昌、洛陽。殷浩出發前,墜落馬下,當時的人都認為不吉利。不久命淮南太守陳逵、兗州刺史蔡裔為前鋒,安西將軍謝尚和北中郎將荀羨為督統,並開長江以西一千多頃水田作為軍糧儲備。

但殷浩到許昌時,因謝尚不能安撫新歸降的張遇,張遇於是在許昌據城叛變,並派兵進據洛陽和進攻晉軍所據的倉垣,亦令殷浩軍受阻。謝尚和新降的姚襄於是一同進攻張遇,但謝尚大敗,退回淮南。殷浩知道謝尚兵敗後亦退還並駐紮壽陽,殷浩暗中利誘苻健的大臣樑安、雷弱兒等,使他們刺殺苻健,許諾事成後將關右之地賜給他們。

當初,降將魏脫死後,其弟魏憬代領官職。姚襄殺害魏憬,兼併他的部眾。殷浩十分反感,派龍驤將軍劉啟鎮守譙郡,將姚襄遷到梁州。

不久,魏氏子弟往來於壽陽,姚襄愈加猜疑懼怕。又過不久,姚襄有些部下想歸順殷浩,被姚襄所誅殺,殷浩於是謀劃除掉姚襄。適逢苻健殺害大臣,苻健之侄苻眉從洛陽西逃,殷浩以為樑安等人刺殺苻健成功,請求進駐洛陽,修復陵園。

永和九年(353年)冬天,殷浩率領七萬大軍大舉北伐,命姚襄為前驅,冠軍將軍劉洽鎮守鹿臺,建武將軍劉遁鎮守倉垣,又請求解除他揚州刺史的職務,專鎮洛陽,朝廷不許。殷浩到許昌後,正遇張遇反叛,謝尚又遭大敗,只好退回壽陽。之後再度進軍,駐紮在山桑,恰逢姚襄反叛,殷浩膽怯,丟下輜重,退守譙郡,器械軍糧盡為姚襄所奪,士卒死傷、叛變者不計其數。

殷浩派劉啟、王彬之在山桑攻打姚襄,都被姚襄所殺。 永和十年(354年),朝廷因桓溫上表列舉殷浩的罪行,逼不得已,於是將殷浩廢為平民,並將他流放到東陽郡信安縣。殷浩年少時與桓溫齊名,而兩人卻暗中爭強鬥勝。

桓溫曾經問殷浩:「你我相比,如何?」殷浩回道:

「我與你交往非只一日,如果讓我在你我之間選擇的話,我寧願做我自己。」桓溫以豪傑自許,經常輕視殷浩,殷浩絲毫不懼怕桓溫。到殷浩廢為平民後,桓溫對別人說:

「年幼時,我與殷浩共騎竹馬,我拋棄離開,殷浩就上前揀取,因此殷浩不及我。」桓溫又對郗超說:「殷浩品格高潔,能言會道,假使讓他擔任尚書令和僕射,足以成為朝廷百官的楷模,朝廷用才不當,以致有今日。

」殷浩雖然被罷黜流放,但沒有說過半句無怨言,神情坦然,一切聽天由命,依舊不廢談道詠詩,即使自家親人也看不出他有什麼被流放的悲傷。只是整天用手在空中寫「咄咄怪事」四個大字而已。殷浩的外甥韓伯,素來受到殷浩的賞識和喜歡,他隨殷浩同到流放之地,一年後回京,殷浩送到水邊,吟詠曹顏遠的詩道:

「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吟罷竟然抽泣哽咽,潸然淚下。後來桓溫打算讓殷浩擔任尚書令,派人送信給殷浩,殷浩欣然答應。

攤開紙張準備寫回信,但殷浩太重視這封信,為避免其中有錯誤而攤開紙張又閉合,再開再合,如此往復幾十次,最終給桓溫回了一封空白信函,使得桓溫大失所望,從此兩人絕交。永和十二年(356年),殷浩去世。 殷浩精通醫術,到中年就全都拋開不研究了。

有一個常使喚的僕人,忽然給他磕頭,磕到頭破血流。殷浩問他有什麼事,他說:「有件人命事,不過終究不該說。

」追問了很久,這才說道:「小人的母親年紀將近百歲,從生病到現在已經很長時間了,如果承蒙大人診一次脈,就有辦法活下去。事成以後,就算被殺也心甘情願。

」殷浩受到他真誠的孝心的感動,就叫他把母親抬來,給他母親診脈開藥方。才服了一付藥,病就好了。從此殷浩把醫書全都燒了。

王坦之的人物生平

3樓:匿名使用者

王坦之弱冠之時與郗超並稱,時人謂之:「盛德絕倫郗嘉賓,江東獨步王文度。」僕射江虨選舉**時,本打算以王坦之為尚書郎,然而王坦之卻說:

「自東晉建立,尚書郎都只用次等的人才,怎可以打算由我去當此職!」江虨知道後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340年(鹹康六年),會稽王司馬昱任撫軍將軍,王坦之被徵辟為掾屬,累遷參軍、從事中郎,加散騎常侍,後又擔任大司馬桓溫的長史。368年(太和三年),王述逝世,王坦之丁憂去職,喪滿之後被徵拜為侍中,並襲父爵藍田侯。371年(太和六年),桓溫廢掉晉帝司馬奕,王坦之領左衛將軍,不久又領本州大中正。

372年(鹹安二年),簡文帝司馬昱病重,臨終前下詔以大司馬桓溫「依周公居攝故事」,並效仿劉玄德託孤的例子,言「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王坦之大怒,手持詔書入內,在司馬昱面前將其撕毀。

簡文帝嘆道:「晉室天下,只是因好運而意外獲得,你又何必如此不甘!」王坦之正色道:

「晉室天下,是晉宣帝(司馬懿)和晉元帝(司馬睿)建立的,又怎由得陛下你獨斷獨行!」簡文帝無言以對,遂命修改詔書,改以桓溫仿效諸葛亮和王導輔政。 373年(寧康元年),桓溫逝世,王坦之遷任中書令,領丹陽尹,與謝安、王彪之等人共輔幼主。

374年(寧康二年),王坦之被任命為北中郎將、都督徐兗青三州諸軍事、徐兗二州刺史,鎮守廣陵。

臨出鎮時,王坦之上表請年幼的孝武帝尊敬太后,親近並信任尚書僕射謝安及中軍將軍桓衝,專心政事等。 王坦之離開建康後,經常給謝安寫信,勸其不要沉迷音律,以免在士大夫中形成不良的風氣,可惜謝安沒有聽從。

375年(寧康三年)五月丙午日,王坦之病逝,年僅四十六歲。臨終前仍與謝安、桓衝互通書信,內容都是憂國家之事,並不論及私事。朝野對王坦之的死都十分痛惜,追贈安北將軍,諡號為獻。

孟詵的人物生平,李旦的人物生平

孟詵終身研究食療養生,知識淵博,為人忠厚,在九十歲高齡時,仍然雙目有神,行動自如,鶴髮童顏,力如壯年。別人請教養生之法,他直言自己的養生祕訣 善言不離口,良藥不離手 人們聽了十分信服。李旦的人物生平 孫思邈生平簡介 孫思邈 541年 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 年齡爭議 目錄 京兆華原 今陝西省銅...

周同的人物生平,周士第的人物生平

周侗根本沒有死,希望作者搞清楚歷史真相再發表。周士第的人物生平 周秉建的人物簡介 周秉建是 的親侄女,周家六兄妹中,秉建最小,排行小六。總理非常關心這個最小的侄女。周秉建於1975年9月至1978年7月,就讀於內蒙古大學蒙古語文專業。第五屆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 團十大代表 委員。1978年8月至19...

秦日綱的人物生平,陳玉成的人物生平

秦日綱 1821 1856 本名秦日昌,因避北王韋昌輝諱而改名日綱。漢族,客家人,1821年出生於廣西貴縣。太平天國將領,官封燕王。在1856年的 天京事變 中,秦日綱參與北王誅殺東王楊秀清的行動,後來被天王洪秀全處死。陳玉成的人物生平 石達開的人物生平 洪秀全的人物生平 洪秀全的生平簡介 洪秀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