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這麼嚴重的症狀,治起來已很麻煩。
這疼痛應該是肝導致的,肝邪傳脾,脾傳腎,導致蛋白尿。
當務之急先治肝膽之病。
2樓:網友
大道至簡。人體缺血和氣血水平低的表現;
告訴你媽媽幾個方法:
1.每天早6--8時前喝一碗大棗小米粥和生薑紅糖雞蛋湯。【生薑帶皮煎】
2.應該保證一日三餐吃熱、吃飽、吃好,三餐不合理,健康遠離你。滿足食物「金字塔結構」,即百分之五十穀類豆類食品,百分之三十新鮮應季蔬菜類食品,百分之十五魚、肉、蛋類食品,百分之五油脂類食品。
3.一定要穿暖和,手足溫熱為標準。防止空調病;停止一切啤酒冷飲、生冷硬食物 ;
4.不要喝牛奶,慎吃西藥、打點滴,因為都性酸。
5.睡前熱水泡腳20分鐘,同時趁熱喝一碗當歸紅糖米酒雞蛋湯。
6.必須保證21時--凌晨5時有效睡眠。夜裡是人們長氣血的時間,也是肝肺臟工作的時間,對人體的健康極為重要。最好中午11-13時能夠抽30分鐘時間睡午覺;
7.保持開朗愉快的心情,適當運動鍛鍊。堅持每天敲膽經穴位【立正時,大腿外側手中指處;】10分鐘。
這是你媽媽的防病治病、固本培元要方。花錢少,見效快;
這樣做了,你媽媽的病可以好一大半;
3樓:
肝開竅於目,肝火上炎,肝陽上亢明顯,後背疼痛的部位很可能在膽俞或肝俞上,就是在胸椎第9,10,11處,是肝膽的植物神經支出點,在內臟有病變時會出現發射性的疼痛,根據你述說的情況分析,膽囊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她也去過醫院就診,中西醫均說無礙,但疼痛和不會吃東西是存在的症狀,是不爭事實,所以建議再換個醫院,能得到更正確的診斷,以便**。在此前可以服用龍膽瀉肝丸或逍遙丸,一般服用後數小時內即可緩解,但還需進一步進行**,可將服藥後的情況如實向診治醫生述說。
4樓:匿名使用者
病毒性乙肝的話,西藥也要跟定,肝開竅為目,熱邪侵肝,故眼睛脹痛,後背有的時候直立的時候個別部位疼,是表現在背腧的病理反應點,我需要知道老太太的年齡,身體情況,二便情況,舌苔脈象才能辨證分型。
就目前建議不要胡亂的貿然用瀉熱涼血藥,可以嘗試下:
白菊30g 決明子9g 牛蒡子9g 柴胡9g均分3份,泡水喝。
5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吃中成藥龍膽瀉肝丸和白芍50克煮水 就行。
6樓:喜來樂
看來肝經溼熱太重。可以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7樓:匿名使用者
疏肝養血 滋補腎陰陽 補骨脂能與甘草同用 可以。
8樓:匿名使用者
月經不調,錯後,經前乳漲,煩躁,舌有瘀點,月經色暗,說明已經脈細血虛,化生風燥。
平時畏寒,說明脾胃很可能寒溼,且老是口渴恰說明上熱下寒體質。
此藥過於滋膩,恐不受補。當從中焦取之。
請懂中醫的朋友給看看
9樓:家庭醫生老
你這人心不誠啊,這大的問題連分都不給。這方子不對頭啊。
你的病是命門火旺,也就是腎火旺。陽亢則陰虛,陰虛則火旺,火旺則上炎。另外還有肺燥。
肺開口於鼻。肺火可致口鼻生瘡。就西醫來說,你的身體不錯,體內的激素分泌過多,血中激素過多會造成脂肪向面部和背部堆積。
而脂肪也是細菌感染的溫床。
我開一處方,效果好可別忘了我。
知母20克、梔子12克、連翹12克、薏苡仁30克、天丁12克、全蠍5克、黃連10克、黃芩12克、黃柏12克、大黃(就是川軍)12克、甘草6克。5副。
平時就用薏苡仁(薏米)熬綠豆湯喝。
10樓:匿名使用者
服用「**病血毒丸」。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藥開的不對頭,這是隨便清熱瀉火就會好的麼,這醫生沒有水平,這個痘痘一般就分寒和熱,你不太可能一熱熱20年,且中藥開個5副就打頂了,怎麼一開開20付還不換方子的,這樣弄還不如西醫呢。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方子不對你的症狀嗎。
請中醫幫忙看看
13樓:水月止一
估計這是陽虛引起的龍雷之火多些。
原因有五:一、不喜歡喝冷水。說明體內不熱。
二、菊花茶喝多了,也拉稀。說明脾陽虛。
三、喝菊花茶+金銀花茶 就感覺胃裡面氣脹一樣 不舒服 。說明脾陽虛無力禦寒。(菊花茶+金銀花茶,性寒)
四、前兩天吃了羊肉 那幾天早上感覺沒口氣了 平時會有 但到下午又有了。說明是脾陽虛,虛火上蒸引起的口氣。吃了溫性的羊肉,人的陽氣增,可稍與體內陰寒相抗衡,則陽暫得安,而不外越。
也就沒有虛火。也就沒有口氣。午後陽衰陰盛,陽又不得安,是以再越為龍火,而成口氣。
五、小便清。說明體內無實火。
你的口氣,是從喝酒傷胃後開始的。酒,溼熱過甚。其熱能蒸胃陰,其溼能困脾陽。使脾胃不和。久之,則胃陰耗而脾陽虛。此為因。勸你以後少喝酒。
口乾一症,原因有二:
一、脾陽虛無力運水至口。
二、胃陰耗損。
至於,有時候要喝點酒 嘴裡出來的氣都是熱的 用手感覺的到。酒性升浮,此虛陽借酒力上竄。
至於,吃羊肉火鍋 舌頭還是上火。羊肉火鍋料中,多辛燥引火之品。最易引動浮火,而成舌上火。
綜上,你的情況似為陽虛陰寒,龍火上騰。其樞在脾胃。治宜調和脾胃,扶陽潛陽。
至於方藥,還是找位好中醫大夫,當面診後開方為宜。這裡只是通過你的敘述做出的判斷,恐有不妥之處。然此病斷不是實火。
請教懂中醫的朋友,多謝指點
14樓:水木堂主人
體質很差,需要調理的地方很多。
氣虛、脾虛、體寒等。脾虛忌寒涼食物,痛經也忌寒涼食物。
成藥一般是針對某一方面的疾病進行調理,並且都有禁忌,如附子理中丸:體內有火的不能吃等等。
不建議吃成藥,建議中醫號脈後調理,配伍正確的話各方面都會得到很好的調理,堅持十天半月,就會有大的改善。
三分藥七分養,養包括:營養、調養、好的生活習慣(不能熬夜、生氣、過度勞累等)、生冷忌食、適當活動鍛鍊等。
15樓:匿名使用者
你目前的症狀,沒有中成藥是完全適合你的,你是虛火,因為體內寒溼太重,用寒性的降火藥或者食物只會加重病情,建議請中醫大夫先給你開方**,待病情改善之後再服用中成藥調養為好。
16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 中成藥 加味逍遙丸和烏雞白鳳丸調理 像是肝鬱脾虛 脾腎兩虛。
中醫的看下
17樓:匿名使用者
1,你的說明很讓人感同身受,但重要的訊息缺如:年齡,二便,身痛(有頭,關節,或其他部位痛否?) 睡眠等。
2,樓上擺渡人老不死分析的在理,中醫說來癢是風的表現,治風先治血是正確的路子。由於你脈弦細,可以判定肝血不足。肝開竅於眼,建議養肝血以治血。
3,由於外感未清,必須先祛外邪,俟身體清爽後再用甲魚湯滋養肝血,藥補不如食補。但有以下情形則不可用甲魚以免滋膩:腹滿厭食、大便溏洩、脾胃虛寒。
18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我要說不要怪中醫,那個你說的風寒是表證,你的乾眼病要真是熱證的話也是裡熱,怎麼能抵消,而且也不在一條經上。我建議你去找針灸科大夫,吃藥不起效有可能是你吃藥吃的胃不好了吸收不好,雖說中醫***小,但是藥三分毒。我覺得這時候找針灸最好。
19樓:匿名使用者
你試試健脾益氣養血的方法,中醫認為久視則傷血,血不榮肝則目乾澀。
懂中醫的朋友請進
20樓:西部漫行者
就是清肝,理肝的方劑,清肝明目。
21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你可以堅持吃一段時間的杞菊地黃丸,你的症狀很像陰虛引起的。
22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舌紅苔黃脈細數,這個說明你是陰虛火旺。你這個方子首先是四物湯,這個主要**一個血虛症狀,肝藏血,血虛就會視物模糊。肝血虧虛,易導致肝陽上亢,肝陽上亢灼燒陰液,所以你就會眼乾,頭昏。
所以此方加入酸棗仁養血,梔子丹皮菊花黃芩決明子清熱。麥冬滋陰清熱。如果你再有頸項疼痛或者頭痛的症狀,所以加入防風,羌活,葛根以祛風除溼。止痛。
請中醫高手來看看
請中醫高手來看看 5
23樓:匿名使用者
對已下焦溼熱所致者有效。
24樓:匿名使用者
有效果 最好用四妙丸加味 溼熱下注症狀。
請懂中醫的朋友看看舌苔
弘毅 你這是脾胃溼熱,先健脾祛溼,等脾胃調好了,再看有沒陰虛陽虛,這叫先祛邪後扶正。上面兩個方子都不是健脾祛溼的,換個好的中醫大夫吧。如果在北京的話,建議去看沈紹功,或者找擅長調理脾胃的大夫。 百年陶家藥 頸椎間盤突出引起的椎動脈型頸椎病,這個我建議你用理療和正骨來解決,說好,必須去正規地方。大便不...
痛經中藥方,請懂中醫的朋友幫忙看看
我個人覺得上面那個方子是活血調經為主的。中醫主要是辯證施治為主的。象痛經可由寒溼凝滯 氣滯血瘀 氣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的。我建議你可以去醫院找專治痛經的中醫醫生看一下,因為適合你朋友的方子不一定就是適合你的。 縤縤 痛經是指月經前後或行經期間小腹疼痛難忍或腰骶部痠痛不適之常見多發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請懂中醫的人看看我的胃病,懂中醫的看看我的這個方子治療胃病如何,對症不對症,謝謝
別把救人的功德用來給醫士貼標籤,醫士能看病也能看通世道 強呼叫積分來賄賂醫士,醫士也能分得出何厚何溥,有些不必太明說。你最主要的是儘可能詳細準確地描述病情,和你相關身體的情報,以及你誠懇的求助。你現在是胃寒氣滯,什麼淺表胃炎可以在胃寒的消除而痊癒,假如你這個胃寒沒有治好並一直吃西藥,可在十五年以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