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可以,但是如果是靜坐時候,可以不用掐。
《印光法師文鈔》:「又有提倡掐珠記數者,此亦有利、有弊:利,則一句一掐,不輕放過,則心易歸一;弊,則靜坐時掐,必致心難安定,久則成病。」
注:「又有一些人提倡唸佛時掐念珠來記數,這種方式同樣既有便利又有弊端:便利就是,唸完一句佛號就掐一次,不會輕易放過每句佛號,這樣心念容易歸一。
弊端則是,靜坐之時如掐念珠,就會導致心境難以安定,長此以往,就很容易生病。」
2樓:錦語良言
可以,而且很和諧,如果是捻數佛珠更好了。
3樓:法藏
這個,隨喜,,沒有特別要求!
佛珠在念佛時起的是什麼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唸誦佛法的人,以佛珠作為記數
的工具,唸誦時則輕輕捻過。
同時,除了把佛珠
當作精進、記數的工具外,還可以藉著它來體悟更多佛理的話,當手捏到隔珠的時候,可用「佛、法、僧」三寶,或「戒、定、慧」三學來觀想,當手掐到母珠的時候,也同樣可以觀想佛的美好光明,同時再逆時針朝相反方向捏念。
佛珠除了拿在手中起唸誦記數的作用以外,還可以掛在頸部充當掛珠,或纏繞在手臂上起到佩珠的作用,這些都是具有深刻含義的。
擴充套件資料:
佛珠使用禁忌:
1、不要手腕上帶著念珠去衛生間方便。如果需要去的話,可以將念珠摘下放在上衣口袋裡,夏天可以貼身掛在脖子上。
2、不要在夫妻同睡的情況下戴念珠或者放在床邊。
3、不要在吸菸或者用手觸控過從蔥、蒜、韭菜或者飲酒時佩戴念珠,更不要將煙吐到念珠上。
4、念珠不使用和佩戴的時候,應當放在佛堂裡或者佛像跟前。有薰香的行人,可以在每天早上起來使用之前用薰香薰一下。
5、不要隨意觸控其他人的念珠。
6、念珠不要放在褲子兜裡,更不要放在屁兜裡。
7、念珠在掛在脖子上,或者掛在牆上時應該將佛塔向上。
8、請不要用摸過肉或者魚等不潔淨東西的手觸控念珠,在摸念珠之前應當洗手。
9、在計數的時候,每唸完一串的時候,不要將念珠翻轉以後再計數,要不間斷的迴圈計數。
10、不要在持唸的時候隨意掄動或擺動念珠,要在腰部以上的位置嚴肅的鄭重的計數。
5樓:引經據典正法
「瓔珞衣」,瓔珞是寶,寶特別用瓔珞來表,瓔珞是裝飾品。我們常常看佛菩薩形像胸中佩的都是瓔珞,我們今天講的珠寶。學佛的人,出家在家,常常掛一串念珠,念珠是最簡單的一種瓔珞。
掛念珠是什麼意思?要懂得!第一個意思,提醒我們唸佛,時時刻刻不要忘記念佛。
第二個意思是計數,每天課定功課,我一定要念多少佛號,用念珠來計數。但是老修行,功夫純熟的人,往往他用時間來計數,大概一個小時念多少聲佛號,十分鐘念多少聲佛號,他有個數字。另外,念珠還有一個功德,讓社會一般大眾沒有學佛的人,沒有接近佛法的人,看到這串念珠,阿賴耶識裡頭印一個佛。
一看的時候,這是佛教。那個「佛」字,佛的名號,甚至於佛的形像,落在阿賴耶識裡頭,給他種佛種,所以這個意義很大。
在家居士能不能掛念珠?就有很多人來問我。有些人說,這是出家人才可以,在家人不可以。
那麼在家人就不要度眾生,不要接引眾生?哪有這種說法!你說在家人不可以,我們學佛的人依法不依人,哪一部經典上講的,你找來給我看,沒有!
所以我們真正懂得這個意思,你就曉得在家人可以,接引眾生!讓人家看到你,這是佛教徒,那個佛教徒的印象落在他阿賴耶識裡頭,給一切眾生做得度的因緣。不掛在身上,拿在手上,一樣的,都可以。
我們二六時中不能忘記念珠,常常佩在身上,常常拿在手上。他用意在此地。
6樓:匿名使用者
念珠又叫數珠,計數之用
推薦閱讀——索達吉堪布對念珠的
7樓:匿名使用者
1、念珠的作用
念珠又稱作佛珠, 數珠等, 是念佛時紀錄的工具, 而唸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捻念珠誦經持咒唸佛, 能生諸種功德, 而中國民間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珠,因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2、念珠的起源
念珠的梵文原語有四種, 譯成中文意思是: 數珠, 珠鬘, 唸誦鬘, 珠之貫線,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瓔珞鬘條纏身之風俗, 亦是後來演變成念珠的使用。不過佛教最初是沒有使用念珠, 最早有記載約是二世紀, 而中國則在隋唐時代(公元六百年左右)開始有記載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時亦有刻上念珠。
念珠不是佛教所創, 在佛陀時代所制的律儀亦無念珠的記戴, 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而佛經記戴念珠多出於後期的經典, 而律部經典卻不見有記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傳佛教徒亦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念珠卻是極受重視。
傳入中國的經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 「木[木患]子經」,「校量數珠功德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等, 主要內容是講述持珠念三寶之功德, 總括來說念珠可以令佛**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掛珠時亦可增加威儀。
3、念珠的種類
念珠種類大致分成三類, 也是我們目錄中所分的手珠, 持珠及掛珠。
手珠 -- 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隨時拿在手上掐捻唸佛, 顆數除了常見經書所戴的顆數外, 亦有視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 -- 一般是用較大顆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唸佛之用, 顆數也是視乎珠子的大小按經書記載顆數穿成。
掛珠 -- 掛在頸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顆, 通常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會中配戴, 而在家佛**較少配戴, 不過因為經書及律制也沒有說明佛珠是出家人專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戴在頸上。而一些較細粒穿成的掛珠則較多人拿在手上或撓在手上隨時掐捻唸佛。我們為了方便介紹, 所有一百零八顆的念珠也稱為掛珠, 但一些較細的不一定可以戴在頸上, 敬請留意。
8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是計數,一個是可以提醒你念佛,每撥一個念珠就念一句佛,時間長了等你撥念珠的時候,自然就念起佛號,乃至你拿起念珠就自然地念起佛來。我看到過一些往生的故事,裡面有唸佛人臨終神智不清非常虛弱的時候給對方手裡放上念珠,這人就會試圖撥動念珠,可見習慣的力量有多麼強大。可以知道使用念珠是以一種科學的方法來幫助人們保持正念。
9樓:佛崽
掐卵子唸佛——玩邪的
嘴不停念·手不停數·起到累死你的作用
10樓:憂哉閒人
沒錯就是計數而已,然後還有用什麼念珠有功德加倍之說。
例如:用菩提籽的,功德無量倍
我想買一串佛珠戴,沒事的時候用來念唸佛。請問,用開光的佛珠唸佛有什麼禁忌嗎?
11樓:匿名使用者
開光的東西要誠敬,關鍵是自己所作所為,所思所想與佛的教導相應。
沒害處,但是顯然不夠精進。
可以只念文殊菩薩名號,但是要求文殊菩薩的智慧,就要學習佛法。也可念文殊菩薩心咒
當然念阿彌陀佛是淨土法門,可以成就西方淨土。
能發菩提心,那就更好了。
迴向給法界眾生,希望眾生不在愚痴,早日覺悟,離苦得樂,獲得解脫。
阿彌陀佛
12樓:
補充一下:珠串最好不要佩戴,與肉身接觸為不潔,平時穿脫,臥榻之上,難免赤身相見,如廁、澡浴如有忘記褪去,則為大不敬。
平時供在佛前,用時取來較好。
一佛即是萬佛,念什麼佛都好,哪有菩薩相互邀寵的道理!不過,唸佛法門多因自他共力,持誦的效果更好些。具體情況,可以到網上搜一下淨土宗、或唸佛法門的資訊瞭解一下吧。
南無阿彌陀佛!
明心合十!
請問使用佛珠唸佛時,是否可以越過母珠?
13樓:匿名使用者
是不能越過母珠的。
持珠的姿勢,亦可分為二種,單手持珠與雙手持。單手持珠,大多用於站立、經行的時候;而雙手持珠則是打坐時經常採用的姿勢。其方法是將佛珠置於兩手之間,呈交叉狀,把母珠放在一側,掐捻一週,回至原處即可。
其實,根據《佛像圖鑑》一書記載,歷來大德高僧手持佛珠的姿勢皆無定法,左手、右手、單手、雙手、提高、垂下、平胸、齊膝,各種動作都有,但求其「方便」而已,所以我們也就不必強求特定的持珠方法了。
在持珠的過程中,經常有人會遇到要不要跨過「佛頭」(母珠)這類問題。因為在經典中曾有:
珠表菩薩之勝果,於中間絕為斷漏。
繩線貫串表觀音,母珠以表無量壽。
慎莫驀過越法罪,皆由念珠積功德。
經有記載,故而才有此一說。假如唸誦者,純以佛珠作為記數的工具,則不必把母珠和隔珠計算在內,唸誦時輕輕捻過便是。如是念誦的人,除了把佛珠當作精進、記數的工具外,還希望藉著它來體悟更多佛理的話,當手捏到隔珠的時候,可用「佛、法、僧」三寶,或「戒、定、慧」三學來觀想,當手掐到母珠的時候,也同樣可以觀想佛的相好光明,同時再逆時針朝相反方向捏念,即可解決此類問題了。
人各掐珠,口同佛號,每時散席,響彌林谷。
從現存的實物來看,甘肅敦煌莫高窟中,儲存下來有一尊十六國時期(304—439)的泥塑彌勒菩薩像,便是一尊頸部掛有佛珠的造像。此外,在日本儲存下來有《佛像圖鑑》一書,其中繪製的唐代高僧像,使用佛珠者比比皆是。可以肯定地說,唐代以後,國人使用佛珠已經是相當普遍了。
母珠,俗稱「三通」或「佛頭」,通常只有一顆,但亦有兩顆的,用以將不同數目的子珠歸結於一處,同時還可以起到連線**珠、記子留和一些飾物的作用。舊時的母珠,多會在內部繪有佛像,採用凸透鏡的原理,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裡面的佛像,更加使人感受到佛珠作為一種法具的莊嚴。
隔珠,又稱作「間隔珠」或「數取」,多用來將子珠平均分隔開。一般來講,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數量可採用一顆至三顆不等。如一百零八顆的佛珠和五十四顆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顆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顆、十八顆的佛珠,則每九顆子珠用一隔珠。
**珠的體積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顆或二十顆居多,多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顆為一小串,如同算盤一樣,採用十進位,用來計算掐捻過的數目。「十」這個數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羅蜜」,即:施、戒、忍、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
[6]記子留是指每串**珠的末端所附的比**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飾物,也可以用線繩結成「中國結」來替代,目的是為了防止**珠的滑落。
更多資料參考
14樓:匿名使用者
是不能越過母珠的。但世間一般有個習俗,特別是初學者,最好不用念珠頭裡面嵌著佛像的這種念珠。對佛像要尊重,手拈著念珠頭,摸著佛像,這不太恭敬。
真正念佛人不用這種念珠,就沒有顧忌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但世間一般有個習俗,特別是初學者,最好不用念珠頭裡面嵌著佛像的這種念珠。對佛像要尊重,手拈著念珠頭,摸著佛像,這不太恭敬。真正念佛人不用這種念珠,就沒有顧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