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因月球靠反射陽光發亮,它與太陽相對位置不同(黃經差),便會呈現出各種形狀。如圖所示,在恢朐,日月黃經差為0°,即稱朔或新月,這時月球以黑暗面對向地球,且與太陽幾乎同時出沒,故地面上無法見到;c時黃經差90°稱上弦,半月形出現在上半夜的西邊 夜空中;e時黃經差180°,即是望或稱滿月,一輪明月整夜可見;g為下弦,黃經差270°,這時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現於東半天空中。朔望盈虧的週期稱朔望月,長約29.
53059日。是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本身不發射可見光,只以表面反射太陽光而發亮。二是由於月球本身並不透明,這樣受到陽光照射時,月球只能有一半被照亮,正因為如此,被太陽光照亮的半個月球在插圖中總是對著太陽。
三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只是被陽光照亮的半個月球或其中的一部分。四是由於月球不斷繞著地球公轉,地球又帶著月球不斷地繞太陽公轉,致使日、月、地三個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不斷髮生變化,這樣,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就出現了圓缺不同的形狀變化,即月相。是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本身不發射可見光,只以表面反射太陽光而發亮。
二是由於月球本身並不透明,這樣受到陽光照射時,月球只能有一半被照亮,正因為如此,被太陽光照亮的半個月球在插圖中總是對著太陽。三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只是被陽光照亮的半個月球或其中的一部分。四是由於月球不斷繞著地球公轉,地球又帶著月球不斷地繞太陽公轉,致使日、月、地三個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不斷髮生變化,這樣,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就出現了圓缺不同的形狀變化,即月相。
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1、當月球執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這一天稱為「新月」,也叫「朔日」,這時是農曆初一。
2、過了新月,月球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執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絲纖細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一月相叫「蛾眉月」,這時是農曆初
三、四。
3、隨後,月球在天空裡逐日遠離太陽,到了農曆初
七、八,半個亮區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西),這一月相叫「上弦月」。
4、當月球執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農曆十
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區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一輪圓月,這一月相稱為「滿月」,也叫「望」。
5、滿月過後,亮區西側開始虧缺,到農曆二十
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東),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這一期間月球日漸向太陽靠攏,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6、又過四五天,月球又變成一個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這一月相叫「殘月」。
7、當月球再次執行到日地之間,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地變化著。如果用月相變化的週期(即一次月相變化的全部過程)來計算,從新月到下一個新月,或從滿月到下一個滿月,就是一個「朔望月」,時間間隔約29.53天, 中國農曆的一個月長度,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
2樓:雷峰塔鈴叮咚叮
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陽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狀也有規律地變化,從而產生了月相的變化。
3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地球遮住了太陽對月球射出的光線。
主要有2點:
1、地球、月球、太陽在1個月中的相對位置有規律地變化2、月球不發光,反射太陽光,月球不透明。
就這2點,我初一,剛剛學過。
4樓:草莓味蕾
月球本身不發光,靠反射太陽光
月相是怎麼形成的 月相的成因是什麼
5樓:半山樹
月球靠反射陽光發亮,它與太陽相對位置不同(黃經差),便會呈現出各種形狀。
朔:如圖所示,在位置1,日月黃經差為0°,這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與太陽幾乎同時出沒,故地面上無法見到,這就是朔,這一天為農曆的初一。
上弦月:月球繼續朝前旋轉,到了農曆初
七、八,也就是圖中的位置3,黃經差為90°,太陽落山,月球已經在頭頂,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這時被太陽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給你看到,稱之為「上弦」。新月
滿月:到了農曆十
五、十六,月球轉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圖中的位置5,黃經差為180°。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或稱之為「望」。由於月球正好在太陽的對面故太陽在西邊落下,月球則從東邊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陽又從東邊上升了,一輪明月整夜可見。
下弦月:滿月以後,月球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遲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農曆二十三,也就是圖中的位置7,黃經差270°。滿月虧去了一半,這時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現於東半天空中,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時候,月球又將旋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在日出之前不久,殘月才又由東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開始新的迴圈。[1]
恆星月與朔望月
日、地、月大致在同一直線上時,正是在地球上月圓之時.自此時開始,月球相對於恆星繞地球運轉360°,這段時長約27.3天,被看作月亮的運動週期,因這個周角是相對恆星來說的,所以對應週期叫作恆星月.
這段時間內地球繞太陽公轉也要移動一段距離,此時日、地、月有一定夾角,日、地、月大致共線還有一段時間,大致再過2.2天月球隨地球一起運轉到達新的位置,終於再次出現三星大致共線,方始再次出現地球上的月圓.於是對於地球來說,月相變化才算是完成了一個週期,再次出現朔望,所以這個週期叫做一個朔望月,時長大致是27.
32天+2.21天=29.53天.
故朔望月時間比恆星月長.朔望月繞地球為360°+360°×29.53/365.
24=389.11°,而一個恆星月的計算便大約為29.53×360° / 389.
11 °= 27.32天.[2]
6樓:平常心新號
月相指月球明亮部分的不同形狀。隨著月球、地球、太陽三者相對位置的時刻變化,地球上所見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多少也不時改變,呈現盈虧(圓缺)的各種形狀。月相有:
朔(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球西邊的半圓)、凸月、望(滿月)、殘月、下弦(月球東邊的半圓)、蛾眉月。月相更替的週期約等於二十九天半,即一個朔望月。我國農曆月相基本符合月相變化,每月初一必定是「朔」。
至於「望」則可能在十
五、十六、十七三天中的任何一天,以十
五、十六居多。
月亮的變化過程
7樓:寒雪美美
有個口訣
上弦月 上半月 上半夜 西半天
下弦月 下半月 下半夜 東半天.
關於月相的變化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每當月球執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這一天稱為「新月」,也叫「朔日」,這時是農曆初一。
過了新月,月球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執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絲纖細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一月相叫「蛾眉月」,這時是農曆初
三、四。
隨後,月球在天空裡逐日遠離太陽,到了農曆初
七、八,半個亮區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西),這一月相叫「上弦月」。
當月球執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農曆十
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區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一輪圓月,這一月相稱為「滿月」,也叫「望」。
滿月過後,亮區西側開始虧缺,到農曆二十
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東),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這一期間月球日漸向太陽靠攏,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又過四五天,月球又變成一個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這一月相叫「殘月」。
當月球再次執行到日地之間,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地變化著。如果用月相變化的週期(即一次月相變化的全部過程)來計算,從新月到下一個新月,或從滿月到下一個滿月,就是一個「朔望月」,時間間隔約29.53天, 中國農曆的一個月長度,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
月相的成因是什麼,急用呀
月相的成因有一哪些因素有關
8樓:宇宙幽蘭
簡單的說,月亮不是恆星,它本身並不會發光,我們看到的月亮只是被太陽照亮的那部分。由於月亮和地球在不斷的運動,使得月球被陽光照亮的部分並不會總是正對著地球,時而多,時而少,會出現月相週期性的變化,而這期間我們只能看到月亮被陽光照亮的部分。如此一來月亮就會不斷出現月相圓缺的變化。
月相的成因及其變化規律
9樓:宋豬德濺畜瘸
一、什麼是月相 月亮圓缺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為了加深同學們的印象,可以拿出不同形狀的月相的**展示給同學們看,讓學生識記各種月相的名稱。 二、為什麼會產生月相 月球和地球一樣,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全靠反射太陽光而發亮,月球向著太陽的半球是明亮的,揹著太陽的半球是黑暗的,月球永遠分為明亮半球和黑暗半球(見圖1),圖中中心天體是地球,中間一圈表示月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不同位置,總是一半亮、一半暗,外面一圈是人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
亮半球中只有朝向地球上的部分觀測者可見,背對部分則見不到。 圖1 三、在一個朔望月內,為什麼會觀察到月相有一個週期性的變化? 看圖1,由於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斷髮生變化,月相便有盈虧的變化。
從新月到滿月朝向地球的月面被太陽照亮部分逐漸增大,月球由虧轉為盈。當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條直線上且月球居中時,月球的黑暗半球對著我們,因此看不見它,這時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新月以後,我們看到朝向地球的月面只有一小部分被照亮,形如蛾眉,叫「蛾眉月」,以後逐漸增大。
當日、地、月三者連線成直角且月球在太陽以東時,朝向地球的月面有一半被照亮,形如半圓,叫「上弦月」。以後可見月面的大部分,這時的月相叫「凸月」。當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條直線上且地球居中時,朝向地球的月面整個被照亮,形狀似圓,這時的月相叫「望月」或「滿月」。
滿月以後,月球由盈轉為虧,朝向地球的月面被照亮部分逐漸減少,這時的月相叫「凸月」。當日、地、月三者連線成直角且月球在太陽西面時,朝向地球的月面只有一半被照亮,叫「下弦月」。此後可看見的明亮部分更加減少,又變為蛾眉月,再重新回到「新月」。
從新月到下一次出現新月,月球圍繞地球轉了一圈。由於月球繞地球的週期性運動,因此月相也就有了週期性的變化。 四、為什麼上半月月球亮面朝西,下半月月球亮面朝東?
圖2 圖3 月球是自西向東繞地球執行的,相對於地球來說,上半月月球是背離太陽越走越遠(見圖2)。此時太陽在月球西方,月球西部被太陽照亮,所以這時月球的亮面朝西。而下半月,月球是向著太陽越走越近(見圖3),太陽在月球東方,月球東部被太陽照亮,因此這時月球亮面朝東。
五、為什麼上半月月比日遲升後落,下半月月比日早升先落? 圖4 圖5 隨著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日、月東昇西落,上半月月球自西向東朝遠離太陽的方向運動。上弦月時(見圖4)日地與月地成直角,此時a點日出是6點,對於地球上的a點來說,再轉90°才見月出,於是月出就要12點,也就是月球比太陽遲升後落6小時。
同理上半月的蛾眉月、凸月、滿月分別遲升後落3小時,9小時、12小時。而下半月月球自西向東朝迎向太陽的方向運動。下弦月時(見圖5)日地與月地也成直角,a點日出6點,則對於a點來說,月出是零點,也就是月球比太陽早升先落6小時,同理,下半月的滿月、凸月、蛾眉月比太陽分別早升先落12小時、9小時、3小時。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由於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斷產生週期性的變化,所以月球同太陽出沒時差也產生了週期性的變化,出現了上半月月比日遲升後落,下半月月比日早升先落的現象。 六、為什麼上半月的月相在日落黃昏後才能看到,下半月的月相在日出黎明前才能可見? 圖6 觀測月相有時空條件的限制,即夜晚可見,白天不見(白天月球的亮光被太陽光芒吞噬)。
面對可見,背對不見(背向月球即轉到地平面以下,看不到月相)。為了方便同學們理解可出示圖6。圖中上半圓表示上半月,黃昏日落時各月相的相對位置。
下半圓表示下半月,黎明日出時各月相的相對位置。圖中的數字表示各月相相對於太陽升起的時間。人都面向南方站立。
因月相只有在地平面以上可見,因此它的運動軌跡只畫半圓。每種月相的升落情況用**歸納如下: 月相 同太陽出沒比較 地球理論上能觀測到該月相的時間 月出→月落 地球實際上能觀測到該月相的時間 月出→月落 新月(初一) 同升同落 6時→18時 徹夜不見 0時 蛾眉月(初
三、四) 遲升後落 9時→21時 18時→21時 3小時 上弦月(初
七、八) 遲升後落 12時→24時 即0時 18時→24時 6小時 凸月(初
十、十一) 遲升後落 15時→3時 18時→3時 9小時 滿月(十
五、十六) 此起彼落 18時→6時 (通宵可見) 18時→6時 12小時 凸月(十
九、二十) 早升先落 21時→9時 21時→6時 9小時 下弦月(二十
二、二十三) 早升先落 24時→12時 即0時 0時→6時 6小時 蛾眉月(二十
六、二十七) 早升先落 3時→15時 3時→6時 3小時 從表中可以看出,上半月的各月相都是在白天升起,晚上落下。而下半月的各月相在晚上升起,白天落下。因此上半月的月相黃昏日落後可見,下半月的月相日出黎明前方能見到。
記得采納啊
月相的形成原理,月相的形成原理 (1 2)
近地點距離 363,300千米 遠地點距離 405,500千米 一般都說38萬千米 月球概況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在太陽系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系裡,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也是46億年。月球也有殼 幔 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
月相是怎樣形成的
小小芝麻大大夢 月球靠反射陽光發亮,它與太陽相對位置不同 黃經差 便會呈現出各種形狀。1 朔 日月黃經差為0 這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與太陽幾乎同時出沒,故地面上無法見到,這就是朔,這一天為農曆的初一。2 上弦月 月球繼續朝前旋轉,到了農曆初 七 八,也就是圖中的位置3,黃經...
浪琴名匠月相錶怎麼調月相啊,浪琴名匠月相錶怎麼樣?
十二刻度表主服務 一 把時間調整到六點,不用管上午還是下午。實際時間是幾點並不重要,可以在調整完日曆後再調整時間。而這個步驟對所有有日曆的手錶都適用。二 如果僅僅只有日曆,可以直接拔出錶冠到調整日曆的位置 一般只要拔出一節就可以了 把日曆調到今天的前一天。比如今天是5號,就調到4號。然後跳到第4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