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柳楓雪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
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應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為被滅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說缺乏佐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著名青年作家賈飛稱李白是中國上下2023年來最有天賦與才情的大詩人,但是由於在唐朝時期,富二代和罪人子孫不能參加科舉考試,李白因此終生未能通過考試入仕,成為一大遺憾。 李白
李白生於武后長安元年(701年)。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舊唐書·李白傳》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
少有逸才,志氣巨集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因家焉。少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至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4歲再遷往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所屬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所屬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蹟不詳。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就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會稽(紹興),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風采名震天下,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說是:
“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發疾病而死(見皮日休《李翰林詩》)。也有說是單純的喝酒猝死(見《舊唐書》)。也有說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這種說法古已有之且廣為流傳。
2樓:心射線
1、著名詩人宋之問曾經官至考工員外郎,但因事屢次貶官。後在貶謫途中經過江南,到著名的靈隱寺遊覽。一天夜裡,皓月當空,他在長廊上漫步吟詩,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聯:
“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反覆吟誦,又總覺得不滿意,沒法寫下去。寺裡有個老和尚,點著長明燈,坐在大禪床上,問道:
“年輕人夜深了還不睡覺,有什麼事啊?”宋之問回答道:“我剛才想對此寺題詩一首,卻思路不順,出不了佳句。
”老僧要宋之問把他的詩誦一遍,聽完後他自己又反覆吟誦了幾遍,最後說道:“為何不用‘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這兩句呢?”宋之問一聽大為震驚,對這兩句詩的遒勁和壯麗感到十分驚訝。
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詩一直續完:“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第二天,宋之問再去拜訪他時,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細的僧人說:“這位老僧就是駱賓王。
”在宋之問的追問下,他回答說:“當年徐敬業兵敗後,與駱賓王都逃走了,沒有抓到他們。將帥們擔心漏掉了大頭目,不知道會有多大的罪責,就在當時戰死的幾萬人中,找了兩個與他們相貌相似的人,砍下頭來裝在盒裡報送朝廷。
後來雖然知道他們沒有死,也不敢再抓捕來送給朝廷了。”因此,徐敬業後來得以在衡山落髮為僧,直到九十多歲才死。駱賓王當時也落髮為僧,並遍遊各處名山,後來到了靈隱寺。
據稱他到靈隱寺一年後便去世了。但宋之問貶謫途中游靈隱寺,應當是公元705年以後的事,那時駱賓王已經至少是八十歲的人了。
當年他們雖然兵敗,但因為當初起兵是為了復興唐朝,所以後來有時抓到了他們,也都設法為之開脫,把他們放了。只是當時罪名很大,駱賓王的詩文大都散失了。後來唐中宗即位,下詔書搜求駱賓王的詩文,只收集到了幾百篇,僅僅是其全部詩文的一小部份,經過整理後以《駱賓王文集》之名而傳世,後來清代又稍有增補,重刻為《駱丞集》。
那首駱賓王幫宋之問所作的《靈隱寺》詩,因為只有兩句(或四句)是宋之問所作,所以也收在《駱丞集》中。但有些不相信駱賓王身世的人寧願認為那是宋之問的詩,把它歸入宋的詩集中。
《靈隱寺》一詩傳出後,曾經引起一時的轟動,特別是其中“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兩句,對仗工整、景色壯觀,讀之令人心胸開展、豪情滿懷,因此人們爭相傳抄。但與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們還能從駱賓王其它詩中找到,比如《敘寄員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負十餘年……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
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長揖謝時事,獨往訪林泉……”其中“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與“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極其相似,其思維和描述方法上的一脈相承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這首詩中也反映了駱賓王曾經有過歸隱求道的思想。雖然這種思想還偶爾地反映到他的其它一些詩中,但當時駱賓王畢竟太執著於世間時局的轉變,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敗後無路可走時,才終於走上了自己早就應該走的入道之路。
2、有一次,賈島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一句詩,名叫《題李凝幽居》全詩如下:
閒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但他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覺得第二句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應換成“敲”。可他又覺著“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不知是“敲”還是“推”好。
手一邊做著“推”的姿勢,一邊做著“敲”的姿勢,反覆斟酌。不知不覺地,就騎著毛驢闖進了大官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儀仗隊的第三節。 韓愈問賈島為什麼闖進自己的儀仗隊。
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
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讚。
兩個人並排騎著自己的坐騎回到了韓愈的家,後來二人還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覆琢磨,反覆斟酌。
3、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一首詩,當場念出來: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詩人白居易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學問,到處向人請教,但仍不能滿足他強烈的求知慾。
有一天地聽說有一位得道的禪師,學問非常高深。於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見,好不容易見到了禪師,便虛心地問:“**,請告訴我如何才能得道?
”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說:
“這連三歲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說是道呢?”禪師回答:“三歲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難奉行啊!”
蒐集我國古代歷史上名人的讀書小故事(至少四個)
3樓:小叉
1、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約333年-401年),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東晉大臣。從小家裡一貧如洗,常無油點燈,夏夜就捕捉螢火蟲,用以照明,自此學識與日俱增。
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2、屈原洞中苦讀
3、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2023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
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4、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2023年11月17日-2023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 ,世稱涑水先生 。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5、陸游書巢勤學
陸游(2023年—2023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裡,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
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6、顧炎武讀破萬卷書
顧炎武(1613.7.15-1682.
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人。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
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鑑》,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7、歐陽修借閱典籍
歐陽修(2023年-2023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8、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瞭解某一個方面。
比如想**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9、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
華羅庚(1910.11.12—1985.
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
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華羅庚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後再開啟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讀了。
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他一兩夜就讀完了。
10、蒲松齡草亭路問。
蒲松齡(2023年6月5日-2023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蒐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鉅著《聊齋志異》。
古代詩人的小故事
夢筆生花 中國古代大詩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朧中,一邊吟詩,一邊隨風飄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見四周雲海蒼茫,花木蔥蘢。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這時,一支巨大的毛筆聳出雲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樣。李白心想 如果能得到這枝巨筆,用大地作硯,蘸海水為墨,拿藍天當紙,寫盡人間美景,那該有多好。...
有關於詩人的故事,關於古代詩人的故事
陳瘦瘦 唐朝詩人李白小時候很貪玩。有一次,他看見一個老婆婆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婆婆磨鐵棒做什麼?老婆婆說磨鐵棒做針。李白感到很奇怪,說這麼粗的鐵棒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說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明白了這個道理,於是以後刻苦用功讀書,長大成為了著名的詩人,文學家。詩人白居易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學...
古代詩人的雅稱,古代詩人的別稱全部
麻袋裝土豆 1 詩骨 陳子昂 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 漢魏風骨 被譽為 詩骨 2 詩傑 王勃 其詩流利婉暢,巨集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 詩傑 3 詩狂 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 四明狂客 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 詩狂 4 詩家天子 七絕聖手 王昌齡 其七絕寫的 深情幽怨,音旨微茫 因而舉為 詩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