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真想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煙波江湖中了卻餘生。
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譯文夜裡在東坡飲酒,醉而復醒,醒了又飲。歸來時好像已經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聲如雷,反覆叫門也不應。只好拄杖佇立江邊聆聽江水奔流的聲音。
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麼時候才能夠忘卻追逐功名?夜深風靜,水波不興。真想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煙波江湖中了卻餘生。
2樓:河蟹蛇薈
將度舟放任而去,自己在江海中度過餘生。作者喻義自己在漂泊中度過餘下的生命。
「小舟」二句,寫詞人面對平靜的江面,幻想著能如范蠡一樣,駕一葉扁舟,遠離塵世喧囂,在江湖深處安閒地度過自己的餘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之意,體現了作者當時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靈魂解脫的心境。
東坡謫居黃州時,寫下《臨江仙—夜歸臨皋》一詞。其中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句,據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相傳這首詞寫成後,當晚就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由於結尾表達了作者隱逸的想法,以致人們第二天紛紛傳說,蘇軾已將冠服掛於江邊,坐上小舟,長嘯而去。
地方官得知,大吃一驚,怕因犯人走失而失職,急忙前去檢視。到了住所,卻發現他鼻息如雷,還沒有起床。
解釋下蘇東坡的詩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思想。
3樓:匿名使用者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出自蘇軾的《臨江仙》一詞。原詞為: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此詞以夜飲醉歸這件生活小事為由,即興抒懷,展現了作者謫居黃州時期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句寫詞人面對平靜的江面,幻想著能如范蠡一樣,駕一葉扁舟,遠離塵世喧囂,在江湖深處安閒地度過自己的餘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之意,體現了作者當時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靈魂解脫的心境。
4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靜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已無法掌握命運,就當全身遠禍。顧盼眼前江上景緻,是「夜闌風靜縠紋平」,心與景會,神與物遊,為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於是,他情不自禁地產生脫離現實社會的浪漫主義的遐想,唱道: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駕一葉扁舟,隨波流逝,任意東西,他要將自已的有限融化在無限的大自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