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當事人提起名譽權訴訟後,以同一事實和理由又要求追究被告刑事責任的,應中止民事訴訟,待刑事案件審結後,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處理:對於犯罪情節輕微,沒有給予被告人刑事處罰的,或者刑事自訴已由原告撤回或者被駁回的,應恢復民事訴訟;對於民事訴訟請求已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解決的,應終結民事案件的審理。
傳播他人私隱是什麼罪
2樓:董建健
法律分析:個人私隱權是公民的重要權利,應當得到保護。從法律的角度來說,除非法定的機構和部門經過嚴格審批,不允許個人擅自使用專業鎮悔器材對他人進行跟蹤、監視、拍照的,更不用說放到網上加以傳播了。
因此傳播個人私隱是侵犯他人私隱權的行為,若存在肆意歪曲捏造事實、造謠生事、傳播謠言、惡意誹謗詆譭他人的行為,槐姿情節嚴重的,涉嫌侮辱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 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過資訊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御明正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侵犯別人的私隱權犯法嗎
3樓:吳天正
法律分析:對於侵犯他人私隱權的行為一般是屬於侵權行為,如果沒有造成一定的後果,侵權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包括精神損害賠償,不構成刑事責任。不過也不能說侵犯他人私隱的行為就一律不構成犯罪,不需要對行為人判刑,侵犯私隱權達到法定條件構成犯罪。
行政責任,可由公安機關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刑事責任,如果侵犯他人私隱情節嚴重,或造成其它嚴重後果的,則涉嫌刑事犯罪,要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私隱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私隱權。
私隱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資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或者提供公民個人資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資訊,**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資訊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如何界定網路小說侵犯名譽權
這怎麼說呢,裡的人物都是虛構的,只有 裡的人物的特徵十分像你的特徵 行為等你可以去告,不過這個贏的機會很少,因為這又不是抄襲有證據可以拿出來。公民或法人保持並維護自己名譽的權利。人格權的一種。人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任何人對公民和法人的名譽不得損害。凡敗壞他人...
侵犯名譽權在法律上有什麼明文規定
時事社會你我 現今社會是一個言論自由 網際網路 大資料的時代,在很多情況下,很多的資訊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找到。有的時候在發表一些個人意見的情況下,可能在自己不自知的情況下就對他人的名譽權進行了侵犯。對於侵犯名譽權 民法典 上面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在個人言論自由的情況下,也要注意言論不要過激,否則一旦...
詢問打聽他人姓名算不算侵犯他人的隱私權
海警 不算 人的姓名本來就是讓別人知道的,方便與聯絡和區別 單純地打聽他人的姓名是可以的,不算侵犯他人隱私權。 飛立撲系列 你好,不算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姓名是個人代稱,是對外公開的。希望幫到你,請採納 隱私就是私事,個人資訊等個人生活領域內的事情不為他人知悉,與公共利益 群體利益無關,禁止他人干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