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傳統習俗由來故事,浙江的風俗特色有哪些

時間 2023-05-15 04:54:08

浙江的風俗特色有哪些

1樓:s小雞啄米粒

1、臘月二十三是小年。農村人要大掃除、辦年貨、送灶君菩薩上天。也有些地方在這一天祭祖。

2、大年三十除夕夜,貼對聯、放鞭炮、煙花、吃年夜飯、守歲、祭天地菩薩。年夜飯比較隆重,家人團聚飯菜豐盛,飯桌有魚取年年有餘之意。除夕飯不能全吃完,要留飯於初一吃,取吃剩有餘之意。

3、正月初一過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爭先恐後開啟門炮,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送舊迎新、接福、接年。開啟門炮有講究,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三發,意為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災難迎接新年。

三發鞭炮越是聲音巨集亮清脆,越是吉祥。

4、初一晨起,先在家內晚輩給長輩拜年。按舊習正月初一不走親戚,從初二起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年。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

5、新年鼓:春節期間民間娛樂活動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樂。新春天亮,小孩結隊成群沿街敲鑼打鼓,叫新年鼓。有些村子則集合村民,演奏各種樂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歡樂而熱鬧。

2樓:星碎痕淚雨

1、小年習俗:一般要大掃除,辦年貨。也有些地方在這一天祭祖。

2、除夕夜習俗:除夕飯不能全吃完,要留飯於初一吃,取「吃剩有餘」之意,守歲一直到晚上12點,新歲到來,煙花慶祝。

3、春節習俗:新春天亮,小孩結隊成群,沿街敲鑼打鼓,被稱為「新年鼓」。

4、飲食風俗:浙江菜,具有悠久歷史的浙江菜品種豐富,菜式小巧玲瓏,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其特點是清、香、脆、嫩、爽、鮮。

3樓:開心的壹家人

浙江臨海黃沙洋一帶。這項傳統表演最大特點就是把精湛武藝和傳統舞獅結合起來。

源自浙江餘杭翁梅一帶。是具有強烈競技特色的民間舞蹈。

泥金工藝和彩金工藝相結合。

源自南宋,經久不衰。圖案多變化多樣。

浙江習俗有哪些?

4樓:火虎生活小達人

1、開門炮: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

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巨集亮清脆,最為吉祥。

2、拜六神:打過開門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婦燒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種祭品,供於香案。

中堂懸掛祖宗影象,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簷頭神、白虎爺、井神、土地神、財神)。民間認為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護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業興旺。

3、接三神:拜過六神後,又在中庭擺起小方桌,盛米一碗,蓋以紅紙,周圍粘固,端放桌上,燒香點燭,虔誠膜拜,叫做「接三神」(即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後移到室內,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4、拜祖:舊時正月初一中午,在洞頭縣,各家要祭拜祖宗。其儀式由家庭主婦主持。

先列供品,擺好酒盅、筷子,在酒蠱裡斟上黃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間要擺一條長椅,然後點起紅燭,並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龕香爐上焚香。

待紅燭燃過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將焚完,此時開始燒「金紙」(一種貼著金箔,折成元寶狀的紙錢,俗信經過唸經才有效),放鞭炮。最後撤饌,撤饌前要先移動供桌前的椅子。

5、行香:正月初一清早,舊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冠帶乘輿,全副執事,鳴鑼開道,到各廟宇行香,威儀甚盛,每家老年人和當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競先趕到社廟或附近寺院裡開殿門和燒頭香,點香燈,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廟宇守等。

亥時一過,趕緊燒香,表示虔誠。俗信第一個人趕到點上香最為吉利,故有爭先點第一雙蠟燭習俗。

想了解浙江民俗

5樓:山海軒

開啟**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很詳細,很具體!

id=13

6樓:匿名使用者

浙江各地的民俗。

特色小吃。衢州、金華一帶的貓耳朵: 流出清宮御膳,為形似貓耳的麥疙瘩。經沸水煮熟撈出。

另用蝦仁、雞肉、乾貝、火腿、香菇、筍丁、菜葉、蔥、薑片和雞湯製成湯汁,取貓耳共盛碗內,淋雞油而成。配料五彩繽紛,貓耳色白,湯鮮味美。 湖州大餛飩 以豬腿肉、筍衣、芝麻、蔥末、白糖、味精、芝麻油、紹酒、精鹽等配製成餡。

餛飩煮熟後,放入肉骨湯外,撒以蔥末、蛋皮絲而成。皮薄餡多,湯鮮味美。 魚肉皮餛飩 為沿海漁區保守風味小吃。

豬腿肉及荸薺剁成末,取紹酒、味精、白糖、鹽、蔥花調成餡心,包入魚肉皮女內,入籠蒸熟,入沸水外略煮,連湯拆入碗外,撒以蔥花、豬油、米醋、味精而成。魚肉皮通明,光滑,形似花朵,味鮮爽口。 湖州千馳包 純精肉、開洋、乾貝等做餡,豆製品千馳做皮,包成包女,配以劣秀粉絲。

色白湯清,鮮美可口。未無百缺年制制歷史。 南湖蟹肉包 用鮮肉皮、蟹肉、生薑、夾心豬肉、蛋黃、糖等調製成餡,做成包女蒸熟。

成品皮薄滑韌,肉蟹濃香,味香滷多。 蝦爆鱔面 採用新鮮蝦取粗強大鱔,共麵條烹做,保持刀切面特色,採用素油爆、葷油炒、麻油澆的「三油」制制工藝。鱔片黃亮香脆,蝦仁玉白鮮美,麵條柔滑不糊,湯汁油潤清香。

嘉興五芳齋粽 為鮮肉粽女,其外形零潔,包裹均勻,用筷分成四塊,塊塊見肉,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香鮮。

浙江文化遺產:

7樓:狗不理7半碗飯

每個地方不一樣,太多了。

8樓:我才是

不是有個浙江旅遊網嗎? 專介紹浙江旅遊勝地和浙江民俗文化的。

浙江的民風民俗

9樓:蜜柚小百通

您好,1、撣新(浙江的風俗習慣之一):一般都在年底二十日或祭灶前後,家家選吉利日子,打掃門庭,上至椽瓦,下迄溝瀆,所有屋角、棟邊,都要用長竿紮上掃把,處處刷過,並洗滌所以用具,準備乾乾淨淨過新年,也叫「撣新」。舊時,在蒼南,長工回家過年,故有「長年不吃二十四飯」之說。

現在,每年農曆二十四前後,仍沿襲臘月「撣新」風俗,全城開展以掃塵迎新為中心的清潔衛生運動。

2、小年。農村人一般要大掃除,辦年貨,送灶君菩薩上天。也有些地方在這一天祭祖。過年拉開序幕。

3、新年鼓:春節期間,民間娛樂活動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樂。新春天亮,小孩結隊成群,沿街敲鑼打鼓,叫「新年鼓」。有些村子則集合村民,演奏各種樂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歡樂而熱鬧。

4、大年「開門炮」。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爭先恐後打「開門炮」,一般認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

打「開門炮」有講究,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災難,並表示接新年。三發鞭炮越是聲音巨集亮清脆,越是吉祥。一般鞭炮的外皮和裡皮均一色通紅,燃放後紅花滿地,喜氣洋洋,此時,年味最濃。

10樓:馬澤宇

每年除夕去田頭祭土地神,以求來年豐收。收割新稻,新米飯先祭祖宗、祭灶神。正月十四晚上,村民手執火把、掃帚去田邊燒茅草,謂「迎神驅蟲」。

村中第一家拔秧種田(俗稱開秧門)忌「地火日」,以防地火燒死。播種時忌遞秧,以為遞秧易發手掌風。視婦女跨越農具為不吉利。

婦女遇到擱置在道路上的農具須繞道而行。遇久旱不雨,農民即群集向龍神求雨。遇蟲災,迎神驅蟲;亦有把破掃帚倒插田中,意為「請掃帚神驅蟲」。

解放後,以上舊俗基本上被革除,科學種田逐漸普及。

農村大都聚族而居,村落朝陽背陰,住房有泥木結構、磚木結構、石木結構等。大多坐北朝南,坐西朝東,坐北朝南謂之「朝南享福」,但忌朝正南,以為正南與南極星相沖克,要絕後,只有庵堂、廟宇、祠堂才朝正南。平房、樓房多為三間一體或三間兩居頭,樓房前後有窗稱「雙開口」,只前面有的稱「畚斗樓」。

有的堂屋無樓板,以備紅白兩事。豪富人家深宅大院,有臺門天井。沿海沙地多為草房,通常二間一披,俗稱「稻桶屋」。

舊時造屋頗多禁忌,先請風水先生定向,擇日動工。新屋右側不能高出或突出於鄰居的老屋,稱為「左青龍,右白虎」,否則左邊人家要喪丁破敗。上樑時要披紅避邪。

上樑後梁上掛一隻麻袋,內放一隻活雄雞及秤、鬥谷麥等避邪物和祭品,樑上貼橫聯,上書「紫微高照」等。拋上樑饅頭,第一雙饅頭由戶主長輩用被單布接住。晚上辦上樑酒慶賀。

以為「青龍怕灸,白虎怕臭」,故灶間建在右邊。80年代以來,建房以混凝土結構為主,且多為二層曬臺樓屋,講究寬敞明亮,美觀實用,造屋時求吉利的習俗基本沿用不變。

實驗小學 六一班 馬澤宇。

廣州的春節風俗,廣州春節傳統習俗

頂尖丶尐尛孑孓 拜年,送大桔 拜年,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俗諺說 有心拜年初 一 二,無心拜年初 三 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印度的傳統習俗,印度人的風俗習慣

戀莫 印度人有4大傳統儀式,分別是出生 葬禮 婚姻和普迦儀式。出生 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準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 印度教徒在恆河 聖水 中沐浴去的。而這對於貧窮人家而言,確實是一項龐大的負擔。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兒時,會用拍手示意,代表兩手空空來...

漢族的習俗,漢族有什麼傳統習俗?

坐禮 正坐是從古代漢族流傳的坐姿,動作是臀部放於腳踝,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而現代坐在凳子上,雙腳縱向下來的坐法,實際上在南北朝以前不視為正式場合的坐法,是從當時西域國家傳來的,當時稱為胡坐。送禮 漢族的社會關係是一種典型的互惠型社會關係。通常社會關係的不同是通過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