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堰水利工程是怎樣達到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的

時間 2022-09-23 21:30:11

1樓:匿名使用者

是秦蜀郡守李冰率眾於公元前256年前後建立的一座運用水動力學原理,採用無壩引水建築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選擇具有 得天獨厚自然條件的岷江出山口與成都扇形平原頂端結合部作堰址,鑿開玉壘山伸同江心的餘脈,形成堅固的、水量可控制的寶瓶口引水口;在岷江彎道江心作魚嘴 分水堤,分水分沙;在魚嘴分水堤與寶瓶口引水口之間構作飛沙堰洩洪道,自動洩洪排沙。都江堰三在主體工程規劃科學,佈局合理,巧妙配合,聯合發揮了分水、 導水、壅水、引水和洩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學的完整的調控自如的工程體系。

都江堰建立以來,基本實現了水分"四六",外江洩走六成,既保證內江灌區用水 需要,又防止災害發生。都江堰水利工程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水利形式,直接影響了中國廣大地域。這種工程形式展示了古代水利規劃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 思想,被國外環境和水利專家譽為"親自然和水利工程"。

都江堰既有灌溉、排水功能,又是水運通道,為成都和周邊城鎮的供水、水運、環保和防洪發 揮了多種效益。它還衍生了多種文化現象,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館"。在長期執行和維護管理中,總結出的"三字經"、"六字訣"(深淘灘、低作堰 -)、"八字格言"(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遇彎截角,逢正抽心-)和"安流順軌"等治水經驗,世代相傳,不斷實踐和豐富完善,為水利科學理論的發展作出了 突出貢獻。

都江堰在長期治理實踐中獨創的"籠石工程"、"榪槎工程"、"幹砌卵石工程"、"樁工與羊圈工程"、"河方工程"等傳統工程技術,就地取材,施 工簡易,費省效巨集。這不僅保證了都江堰的有效治理,而且對中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的治理髮揮了巨大的作用,堪稱中國乃至世界水利科學寶庫中的瑰 寶,在世界水利科學技術史上獨樹一幟,為已消逝的古代水利文明提供了獨特見證。都江堰造就了富庶繁榮的"天府之國",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和發展,為歷代賑 災,為戰勝外侮,為今天成都平原的現代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2023年11月29日,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召開的聯合國 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個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難》這篇著名的詩歌中「蠶叢與鳥鳧,開國何茫然」、「人或成魚鱉」的感嘆和慘狀,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這種狀況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惡劣」的自然條件造成的。

而都江堰的建立使四川之地由災禍苦難之地變為天府之國,將岷江由咆哮洶湧水患不斷變為平安富足的保障。 而說都江堰 達到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分為了兩點: 1.

都江堰三在主體工程規劃科學,佈局合理,巧妙配合,聯合發揮了分水、 導水、壅水、引水和洩洪排沙的功能,創水分"四六"的佈局,模擬自然水中沙洲分水作用,保證內江灌區用水需要,又防止災害發生,將自然的水流規律融匯其中,達到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

2.千年來都江堰一直在發揮著作用,他已經完全融入到蜀地的文化之中,成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岷江文化就是都江堰的文化,是自然與人文的統一,是人與自然的統一

3樓:匿名使用者

三七分 利用天時與地利 三分流入外河 七分來灌溉 岷江被分

4樓:匿名使用者

畢竟從兩千年前建成開始,它還在繼續為人民造福,現在都依然還在使用,是很了不起的。它坐落在玉壘山麓,那裡充滿是道教文化氣韻的地方,有紀念李冰所修的二王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都江堰,四川就沒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玉壘山上有著豐富的植被,遊人在遊覽都江堰的同時,可以同時呼吸山上的新鮮空氣,又可以感受道教文化,是非常愜意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三七分 利用天時與地利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是哪裡什麼時候?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於公元前256年。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 名錄 世界自然遺產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 約公元前2...

長江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長江有哪些水利工程?

鹿狼龍船 長江三峽位於中國重慶市和湖北省境內的長江干流上,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2公里,由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組成。 長江三峽工程 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三峽工程全稱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中國中部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整個工程由大壩 水電站廠房和通...

世界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的修建對當時水利工程為何說有跨時代的意義

小袋子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蹟,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的最偉大之處,乃是建堰2260多年仍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越來越大的效益。江堰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 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 水脈 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 分水 洩洪 排沙 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