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後,瓦剌人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攻打北京

時間 2022-05-05 22:00:14

1樓:野比喜歡說時事

因為瓦剌人想以此要挾大量的土地和金錢財物,想不到等了一個月之後,發現竟然明朝落到了朱祁鈺的手中。白白錯失了良機。

2樓:時尚我最大

人心不足蛇吞象,瓦剌人就是這樣,目光短淺,想要和更多的財富,可是事態發展太快,計劃趕不上變化,最後錯過去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們的眼光和格局不夠長遠,想要等到自己兵強馬壯之後再去攻打北京,錯失了良機,讓北京早早就做好了防禦準備。

4樓:匿名使用者

瓦剌的統領也先根本不知道會在土木堡捉住明英宗,抓住的這個皇帝打亂了他的計劃,他決定回去做好充足的準備然後帶著明英宗來攻打北京,可惜,局勢變化太快,等他準備好,北京已經做好防禦,他最終無功而返。

為什麼土木堡之變時明朝50萬軍隊都贏不了瓦剌,但北京保衛戰時僅有22萬人卻擊退了瓦剌?

5樓:了了只望知我心

原因有很多,真的是太多太多。在土木堡輸給瓦刺是因為王振的輕敵:長途行軍使得明軍人困馬乏,軍心不定,毫無戰鬥力、王振想要讓家鄉人看看自己發達了,沐猴而冠,又耽擱了幾天,使瓦刺有了機會、將士們在外作戰跟在家裡抵禦強敵的心裡狀況沒法比,好像輸的原因就這麼多了。

在北京為什麼會贏嘛:.于謙治軍嚴謹,用鐵腕手段壓制那些兵痞,把軍隊都趕出了城門外,士兵們不勝即死、北京城是最後的希望,所有人都是背水一戰的心理、在土木堡死傷將士的親朋有一種強烈的復仇慾望,不破敵軍誓不休、另外,北京城的堅固與土木堡的糧草不濟與下雨的天氣也是客觀原因。就說這麼多了,不好意思,我的語言組織能力不是很強,樓主自己再整理一下。

最後說一句——樓主,你也太摳門了,這樣的問題你居然只給十分!唉,我無語了....

6樓:匿名使用者

要是明英宗順利逃出來的話,比如被敵軍追殺遇上由京師過來的錦衣衛能順利回到京城嗎,錦衣衛有14個千戶也就是說滿編的話,錦衣衛都指揮使擁有1萬4千的兵力,還有就是王振作為東廠督主怎麼沒有帶東廠的人馬跟隨!

7樓:木子裡

指揮加士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北京保衛戰于謙是何等人物~~~~

8樓:百萬韜略

明軍在土木堡被瓦剌大敗,主要責任在宦官王振

9樓:來自虎形山沉魚落雁的鹹蛋超人

于謙的功勞。看看 明朝那些事兒 上面有講。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統帥不同,戰場不同,形勢不同,軍心不同

11樓:尋夢或許夢已空

進攻和依靠城牆防守的區別

12樓:匿名使用者

有空去看一下明朝那些事吧

13樓:金瑞先生

有于謙和眾人齊心協力

土木堡之變蒙古人為什麼要放明朝皇帝

14樓:沐藍之平

明英宗朱祁鎮,前後兩次在位,共計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後八年又當皇帝。少年不識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熱血,加上從皇位墜落的彷徨與毫無自由的恐慌,最終失而復得,勤政處事,這樣的人生不可謂不復雜。

明朝土木堡之變後被蒙古人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最後怎麼樣啊?

15樓:愛單單愛

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之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改元景泰。後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軟禁於南宮。景泰八年(2023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第二次稱帝,改元天順。

天順八年(2023年)明英宗病逝,廟號英宗。

朱祁鎮前後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勵精圖治穩定西南疆域。當初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晚年任用李賢,聽信納諫,仁儉愛民,還廢除了殉葬制度,美善很多。

16樓:縱橫豎屏

正統十四年(2023年)皇帝朱祁鎮被俘,後來被放回,之後被景泰帝軟禁度過七年的軟禁生涯,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朱祁鎮復位,正月二十一日改元天順。

天順八年正月十六(2023年2月23日),英宗皇帝駕崩,享年三十七,葬於裕陵,廟號英宗,諡曰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17樓:匿名使用者

瓦剌和明朝議和後,瓦剌放了俘虜的明英宗,這時明朝已經立他的弟弟為明代宗。明英宗被放回後,發動南門之變,重登帝位。

18樓:

簡單的說:

被俘虜後,于謙力挽狂瀾,保大明不失,推舉其弟朱祁鈺為明景帝,後英宗被釋放回朝,被軟禁與南宮,其被軟禁期間與石亨等(和于謙有過節)來往甚密,祕密策劃復位計劃,後景帝病重,其發動兵變,奪取皇位;景帝亡,執政未有建樹,只給後人留下了一個物件兒,景泰藍(景泰為景帝年號)。

19樓:殘破的夢痕

其實明英宗是個人緣非常好的人,他在被俘之後和蒙古大將軍的弟弟關係很好,並在他的幫助下免遭毒手,最後被送回來了。

20樓:妖男大叔

弟弟做了皇帝,後來朱祁鎮被放了回來。再後來石亨等人趁著他朱祁鈺病重,發起了奪門之變。又迎朱祁鎮重新登位

21樓:arda的牧師

被俘後歷經多年被也先放回。後被朱祁鈺軟禁於南宮。在朱祁鈺病重時與石亨發動兵變,奪取皇位,史稱英宗復辟。

22樓:手機使用者

救回後被朱祁鈺軟禁於南宮,八年,武清侯石亨等乘景帝病重發動兵變,迎英宗復位,改元天順。

23樓:巫馬海融

最後回到北京 被自己的兄弟軟禁 後來 又做了皇帝...

24樓:匿名使用者

沒殺《回來了等他第死了接著做皇帝

25樓:蒲夜貓子

被俘獲,關羊圈,畜生般待遇。

26樓:瘋vs風

他的弟弟做了皇帝,救了他回來不是軟禁了他嗎

27樓:玩吧彈

回來又當皇帝了。詳細請看明朝那些事兒第二部,我懶得講了

土木堡之變的真相是什麼?

究竟朱祁鎮使用了什麼妖術,土木之變後朱祁鎮被俘虜多年,卻在瓦剌仍受到人們的尊敬?

28樓:

因為當時他雖然是俘虜,但是他依舊是宋朝的皇帝,宋朝沒有再立新皇帝,所以他依然受人尊敬。

29樓:懷念那一抹嬌羞

朱祁鎮是的確有一些人格魅力的,他的貼身侍衛袁彬,就非常尊重朱祁鎮,而且這個僕人並不是從朝廷跟出來的,而是從皇帝被俘之後跟隨他的

30樓:小豬熊出沒

朱祁鎮本人在瓦剌的行為舉止也確有可圈可點之處。他一直沉著淡定,無沮喪之色,待瓦剌人不卑不亢。

31樓:叨叨

主要是在土木之變之後,朱祁鎮被俘,但因朱祁鎮是皇帝,人們覺得皇帝的利用價值較高,所以對他十分的好。而在朱祁鎮被俘後也與敵人的關係處的比較好。

32樓:你想吃橘子

因為英宗皇帝被抓起當人質,所以只要宋朝皇帝還是他,宋國就不能再立皇帝,留著他就有底牌。

33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一個要挾的籌碼,一般來說皇帝沒有死也沒有主動讓位,就不能另設皇帝,否則在位的就名不正言不順,他們可以拿著被俘的英宗去要挾獲得好處甚至是侵佔國土,當然要好好與英宗相處。

34樓:晗兮汐

因為明英宗被俘以後,明朝尊英宗為太上皇,立明代宗為皇帝,英宗作為俘虜已無利用價值,殺了它只會加深明朝的仇恨,所以明英宗活了下來,並被送還明朝。

35樓:泡泡小果奶

首先是明英宗的個人原因,他平易近人善於與人溝通,被俘虜之後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廣交朋友,建立友好關係,使外援力量變多。最後是因為國力原因,那時候明英宗被俘是大明王朝開國不久,在永樂大帝的奠定下,國力頗強,物產頗盛。以蒙古的勢力是無法吞併的。

也先為什麼不殺掉明英宗,而是放了回去?

36樓:微笑著對冬天說安好

也先曾經三次殺過明英宗朱祁鎮,但都因為特殊的情況下,都沒有成功,因為古代人的迷信,所以認為他不應該死

37樓:匿名使用者

這說明他狡猾無比,因為他知道留著明英宗去禍亂明朝削弱明朝最有利於維護他的利益。少了明英宗,明朝就會變強大起來,對也先不利。

38樓:我是人間別離客

主要是利益問題,你想啊,本來也先抓了一個皇帝就相當於綁了一個大肉票,結果皇帝變成了沒有實權的太上皇,對也先來說這個肉票不但失去價值還變得很危險。如果太上皇在你那裡死了,你是不但沒的好處,北京的皇帝還會以此為藉口發難,北京的皇帝的皇位也會更穩當的。相反如果放了這個太上皇,不但可以和大明緩解關係,還可以讓北京現在的皇帝不安,也先當然要放了太上皇明英宗了

39樓:阿正

大明王朝強盛而且不屈服,也先打不過又訛詐不了,殺了會引起公憤成為眾矢之的,放回去還能擾亂對方;宋朝就不一樣了,宋朝積弱,連汴京都被攻破,北方被佔領,南方成立小政權對人家沒有威脅,幹嘛放了呢?國家的強盛才是根本,武力才是生存之道。

40樓:樂

也先若殺人,則天下人共憤,再加上于謙已立英宗之弟朱祁鈺為尊殺人無用,反添禍害。不如放人雙方得益,為護和平

為何土木堡明朝50萬精兵被3萬瓦剌兵打得大敗,但北京保衛戰20萬二線明軍卻大破十萬瓦剌精兵?

41樓:1990遺忘的角落

1士氣低沉,太監蠱惑2實際戰鬥力不強3戰鬥成分不好,神馬人都有,無法配合4將士離德,上下不統一 5以逸待勞,攻其不備6明朝腐敗,軍械懈怠,打仗不是數數...天時,地利,人和,自己,對方,原因太多了

42樓:明v林

自打土木堡擊敗了明軍,經驗值大升,瓦剌兵都學會了分身術,所以他們就要10萬大軍了

43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絕對不是一對一的互砍,那樣的話50 vs 3 ,傻子都能穩贏;戰爭有很多因素影響和決定勝負,其中包括將領的謀略和士兵的意志,或者叫士氣、鬥志!士氣一散,兵敗如山倒,兵越多反而倒得越快,越難以控制和挽回!

44樓:風自北

明朝軍隊從來都談不上精。

明朝軍隊,最高長官是總兵,再往上就是名譽頭銜兵部尚書,50萬軍隊各自為戰,朝廷又沒有一個稱職的統帥,焉能不敗。

45樓:落旌旗

指揮官不同,土木堡是太監王振,但京城保衛戰是于謙

46樓:蔣山紘

戰之勝敗不在兵之多少,而在將。土木堡之戰明軍又要護駕,指揮官明英宗和王瑾又指揮失當,導致明軍毫無鬥志,是以必敗;北京保衛戰由兵部尚書于謙親自坐鎮指揮,並親自守衛德勝門,還做了戰前動員,大大鼓舞了士氣,因此期以必勝。

47樓:匿名使用者

冷兵器時代決定戰爭勝負的關係的因素不是太多,最主要的幾點,統帥和士兵素質。士兵素質有包括士氣和戰鬥能力。

所有因素中統帥處於決定地位,統帥的決定可以影響其它所有因素,並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

48樓:成漢大帝

就算精兵再多,統帥是廢物,有個屁用。

49樓:匿名使用者

瞎指揮壓根就不應該御駕親征,後來那是因為有一股保家衛國,為死去同胞報仇的精神與氣勢。

建議你看看《明朝那些事兒》,裡面面分析的很透徹

50樓:物價內出血

土木堡那根本不叫打仗,是出去走秀,之前也沒怎麼準備,說親征就親征,再說人家王振也不會打仗,也沒打算打,就是在土木堡逛得時間久了,然後出事了!屬於正常。

北京保衛戰那叫一個準備充分,什麼都準備好了,能打的人全叫回來了,再加上于謙指揮帶兵有方,眾志成城!也先遠道而來,當然打不過據險而守的明軍了。

51樓:普羅火舞飛

其實明軍號稱50萬,其實是有一部分水分的。就像三國時期曹操南下攻擊孫權與劉備號稱水陸80萬大軍一樣。但土木堡戰敗主要是王振是個無能的太監,他以為打仗和在大街上流氓打架一樣,人多就能贏。

所以他鼓動朱祁鎮御駕親征,而朱祁鎮也想名垂青史,所以兩人一拍即合。

我解釋不好,但是我強烈建議你看看 當年明月寫的那本《明朝那些事》裡面很詳細

52樓:

土木堡的失利完全是指揮原因。

部隊完全沒有戰略規劃,隨著王振高興調來調去,根本沒有進入作戰準備,而且天降大雨正是士氣低落的時候,被瓦拉奇襲自然兵敗如山倒。戰場上如果軍隊士氣低落並且沒有做好戰鬥準備,人越多隻能越成為累贅,一部分人的崩潰迅速會演變為全軍潰退。

至於北京保衛戰,一方面瓦剌面對堅城沒有有效的攻城手段,另一方面明軍保衛家國、復仇心切,士氣正高,再加上于謙的英勇和合理指揮。此外,北京保衛戰說不上大破,只是瓦剌攻不下城,補給不允許長時間圍困,最後撤圍,明軍也並未殲滅瓦剌主力。

土木堡之變會不會是大明文官集團的陰謀

陰謀論的說,很有可能是于謙的陰謀。1整個親征軍總兵力在20 25萬之間,絕無50萬的可能性。2土木之戰時,親征軍總兵力尚存15 20萬。3土木之戰時,親征軍並不是被追擊的瓦剌軍也先本部追上的!而是被歸路上的伏擊部隊伏擊!4在親征軍歸路上的伏擊部隊是瓦剌阿剌知院部隊。他們從長城獨石口殺進長城之內,在親...

朱祁鎮兵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對明朝影響有多大

聽聽當年明月講的 明朝那些事兒 吧 土木堡之變對明朝的打擊到底有多大,打的明朝風雨飄搖?土木堡之變使明朝的精銳部隊幾近覆滅,而且還造成了國家內部執行混亂,文武官系統崩潰,這是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個人認為並不是土木堡之變對明朝打擊有多大,而是明朝內部其實早就存在很多矛盾,它只是一個導火線。土木堡之變...

玄武門之變後,太上皇李淵的下場如何

對於兄弟倆的矛盾李淵心知肚明,但他卻沒有及時調解,反而置之不理,任其發展,最終李建成在毒害李世民不成之後,李世民奮起反抗,策劃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當場斬殺。之後李世民帶兵入宮,逼迫李淵改立太子人選,一個月之後又逼迫李淵傳位於自己,李世民登基之後將李淵軟禁在行宮之中,雖然衣食無憂,但不得邁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