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清朝的君主經常入住,其地位與故宮的地位相當。而又位於京城西部,所以被稱為京西小故宮。
萬壽寺的由來!歷史經過!
2樓:玉質竹魂
這是北京的萬壽寺:
萬壽寺是一處清幽、肅穆的皇家廟宇,歷經明清幾代皇朝的大規模興建,最終形成了集寺廟、行宮、園林於一體的皇家佛教勝地,曾是清代皇家祝壽慶典的重要場所。2023年,北京藝術博物館建立於此,正式對外開放。萬壽寺位於京城西直門西北七華里處的蘇州街北,即明清時的長河廣源閘西側。
歷經萬曆、康熙、乾隆、光緒歷朝的數次大規模翻建,形成了集寺廟,行宮,園林為一體的建築格局,有“京西小故宮”之譽。
萬壽寺始建於唐朝,稱聚瑟寺。明萬曆五年(2023年)重修,萬曆皇帝之母慈聖李太后出資,司禮監馮保督建而成,改名萬壽寺,成為皇家寺廟。主要用做藏經卷,後經板、經卷移至番經廠和漢經廠,萬壽寺便成為明代帝后遊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宮。
清朝時又經幾次重修擴建,西路於乾隆朝時改為行宮,遂成為規模巨集大的皇家重寺。清乾隆十六年和二十六年,清高宗弘曆曾兩次在這裡為其母祝壽。清光緒二十年(2023年),慈禧太后重修萬壽寺行宮,在西跨院增修了千佛閣和梳妝樓,形成最後格局。
當年,慈禧往來於頤和園與紫禁城之間,都要在萬壽寺拈香禮佛,在西跨院行宮吃茶點,故有小寧壽宮之稱。2023年前後,萬壽寺的前部曾闢為東北難民子弟學校。2023年,中路闢為北京藝術博物館。
萬壽寺深庭廣廈,瓊樓玉宇,雕樑畫棟,極其巨集麗。其間曲欄迴廊,御書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宮,蒼松翠柏錯落有致,佔地三萬餘平方米。寺內分東、中、西三路。
中路為主體建築,山門以內共七進院落,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即大延壽殿)、萬壽閣、大禪堂、御碑亭、無量壽佛殿、萬壽樓等,各殿兩側有配殿配房。東路為方丈院和圃園,即僧人生活區。西路在乾隆年間改為行宮院。
寺廟前,長河奔流,舊時設有碼頭。每當春末夏初,帝王太后從紫禁城走水路到頤和園避暑,均在此駐蹕下船稍事休息。
萬壽寺山門上方,有清順治二年御賜的石匾,上書“敕建護國萬壽寺”。山門兩側的卡子牆、撇山影壁的磚雕,構圖精細,為不可多得之藝術精品。兩側齊胸高的宇牆虎皮底座,朱牆白頂,色彩分明。
進得山門,便是天王殿。殿前左鐘樓,右鼓樓。素有“鐘王”之稱的永樂大鐘曾懸掛於此。
乾隆八年,移至覺生寺(即大鐘寺)。過天王殿是大雄寶殿,內有三世佛、十八羅漢、倒座觀音泥塑像。兩側金柱上,有乾隆帝所書楹聯:
“戒慧光中煙雲皆般若;清涼界外花石盡真如。”清大太監李蓮英為了恭維慈禧,特意命人制作了一個面似慈禧的觀音像,慈禧的“老佛爺”之名由此而得。現在,此座觀音像還擺放在三世佛像的後邊。
正殿之後的萬壽閣是近年重修的,原閣於**年間毀於火災。閣後的大禪堂,為主持講經說法之地。堂後假山疊石,松柏蒼勁,皆為數百年之物。
大禪堂後為最後一進院落,內有一片假山,象徵普陀、峨眉、清涼佛教三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為觀音,左為文殊,右為普賢。山後有兩株古銀杏樹分立兩旁,飽經滄桑的虯乾枝葉高聳入雲。其後還有乾隆御碑亭、無量壽佛殿、光緒御碑亭、千佛閣等。
無量佛殿兩側原有洋式門兩座,建於清乾隆年間,與圓明園之西洋樓同齡,皆為中西結合之產物。隔門與西路的爬山遊廊和亭閣相連,亦與東路長滿樹木的土山相通。
西路是行宮部分,為清乾隆年間修建,靠前部分有四小院落,被中間夾道一分為二。左為壽膳房,右為壽茶房,其後是皇帝、太后駐蹕之行殿。行殿之後兩側有爬山遊廊,通過小亭到後樓。
相傳,清末慈禧太后曾於此梳妝,故稱“梳妝樓”。再後有大悲殿及配殿,院中有一井亭,是專為皇帝講經之所。東路是方丈院。
前部有大齋堂,大廚房及僧舍,中為齋堂、前宇、南房,齋堂之後為土山,最後是獨院。
北京藝術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藝術博物館,“藏身”於這座著名的古剎內。現收藏各類古代藝術品近五萬件,時代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時期蔚為大觀。藏品門類廣泛,主要包括歷代書法和繪畫、碑帖及名人書札,宮廷織繡、宮室瓷器、古代傢俱、歷代錢幣及璽印等。
其它如青銅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菸壺等,不勝列舉。字畫有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代大師的傳世之作。藝術館還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的古籍圖書十餘萬冊。
還有一處吉林的,不知道你要哪個以下是其具體資料:
萬壽寺始建於清朝嘉慶二年(2023年),距今已有210年的歷史,開山祖師是北京嘉興寺和尚,法名不詳,綽號“元寶和尚”,是嘉慶年間攝政王的“替僧”。當時萬壽寺有正殿十二間,後殿五間,馬殿七間,鐘鼓樓、跨院兩個,靈塔一座。建寺工程於2023年全部竣工,建成後攝政王題匾一方“惠我無疆”懸持在大雄寶殿內。
據吉林省地方史志載,先有小城子後有寬城子(現今長春市寬城區),萬壽寺建成以後,因寺院的廟會等佛事活動吸引了大批的居民在寺院周圍居住,而逐漸形成了小城子。因此萬壽寺也成為長春市,有史以來的第一座寺院。香火鼎盛時期僧人約50餘名。
“文革”時期萬壽寺遭到毀壞,化為廢墟,現僅依稀可見青磚瓦礫的6000餘平方米遺址。
時逢盛世,社會和諧,人心向善,物阜民豐,隨著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的落實,寬城區奮進鄉地區信仰佛教信眾日益增多,經吉林省佛教協會報請省、市宗教局同意,在長春市寬城區奮進鄉隆西村異地復建萬壽寺。
復建的寺院坐落在伊通河畔,規劃佔地六十畝,為仿清建築風格。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藏經閣。
東側軸線依次建有:客堂、祖師殿、西歸堂、地藏殿。西側軸線依次建有:
伽藍殿、延生堂、元寶和尚紀念堂。鐘樓 、鼓樓各一座。外圍的兩個跨院建有360間的寮房,為在家居士修學佛法道場。
寺內籌建東北三省最大的影音館及佛教圖書館,完繕經、律、論藏各個方面的書籍,充實各宗各派的經典及論藏,為居士提供一個真正的佛教圖書館。寺院總建築面積五萬多平方米,工程預計耗資18000餘萬元,工期三年。同時寺院內啟建萬佛殿,殿內供奉一萬尊如來像,即解決了居士在家供奉,禮拜的諸多不便,又提供了廣種福田之勝緣。
古剎重輝,海眾祥和。在現任住持釋照睿法師的帶領下,寺院常住兩序大眾和合共住,二時課誦、過堂、出坡、布薩,定時學習佛教教理教義,佛事活動如法如律地有序進行。
住持釋照睿法師暨寺院常住兩序大眾竭誠歡迎您來寺院進香朝拜。
仰祈十方三寶加庇護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世界和平。已故先人業消智朗,識超淨域。
萬壽寺中的一件文物
有熟悉北京萬壽寺的朋友嗎?給個介紹哦
北京萬壽寺的殿堂有什麼奇特之處?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大雄寶殿東西兩側,有配殿各3間,殿前東西各有御碑一座。東碑陽面為"乾隆十六年仲冬所立"的《修萬壽寺碑記》,以漢、滿兩種文字刻寫;陰面書刻2023年乾隆御筆詩一首。西碑陽面為《敕修萬壽寺碑記》的蒙、梵兩種文字書刻;陰面書刻清2023年孟夏乾隆御筆詩一首。
庭中有古柏兩株。
大雄寶殿的西配殿也是萬壽寺珍藏佛像的地方,走進殿內門,迎面是一尊宗喀巴大師半米高的坐像。另外還有十幾尊鑄銅藏傳佛像和各種藏傳佛教的法器。
清代皇家寺廟,均信奉是藏傳佛教。這裡供奉著這位藏傳佛教中格魯派的創始人的塑像,說明這裡也是信奉格魯教的。格魯教是藏傳佛教的最大一支教派,歷代班禪大師和**喇嘛急皆是宗喀巴大師的轉世**,在佛教界的地位可想而知。
大雄寶殿後面是萬壽閣,原名安寧閣,閣有八角,閣前額題"歡喜堅固"。後因不慎失火而被焚燬,只有東西配殿保持原狀,東為大圓滿殿,西為普度眾生殿,皆為面闊3間的歇山頂式建築。
大禪堂建於明代2023年,清代重修,面寬5間,面闊23.09米,進深15.25米,硬山頂,原為寺內主持講經說法及全寺僧眾誦經坐禪作佛事的場所。
兩側各有配殿各3間,硬山頂,與萬壽閣東西配殿間各有廊房7間相連,其進深稍小於配殿之進深。
大禪堂後建有3座假山,假山整體結構分為3組,各寓意南海普陀、五臺清涼、峨眉三大佛教名山。
山上分為三大士殿,各有3間小殿,正為觀音殿,額題"聲聞普遍",懸山雕大脊,木架結構飾以旋子彩繪,金龍枋心。觀音像的蓮花底座有千瓣,每一瓣都是一尊佛,據說拜此佛便得普天下眾佛庇佑。
觀音殿左為文殊殿,右為普賢殿,三殿之間有迴廊。各殿所在的假山,即象徵所傳三大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普陀、清涼和峨眉三山。
更奇特的是,三大士殿每一塊石頭都頗有來歷,中間的來自普陀山,西側的來自峨眉山,東側的來自五臺山,全是幾百年三大仙山的靈石堆成,三山間溝壑相連,上以石橋相通,千曲百回,跌宕起伏。
山下又有池、橋,觀音殿下假山洞內為地藏洞地藏宮,系四大菩薩之一的地藏菩薩的供奉之所。在這裡,可以讓人一時間便拜了三大名山之四大佛祖。
佛教三大名山之百年靈石和萬壽寺前流淌的"長河"形成前有水後有山的"風水"格局。兩棵雌雄銀杏古樹鎮守在山後兩側,飽經滄桑的虯乾枝葉高聳入雲。山間還有古樹十餘株,在假山下有仙橋水池,假山後有御碑亭,八角攢尖,飾有旋子彩繪,亭內有碑一通。
無量壽佛殿在假山北,為3間之重簷方閣。無量佛殿兩側原有巴洛克式月亮門兩座,建於清乾隆年間,與圓明園之西洋樓同齡,皆為中西結合之產物。門上券頂雕刻繁複精美,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和皇家特徵。
無量佛殿原供有無量壽銅佛,後已無存。佛壇上後置從原長椿寺內幾經磨難輾轉而後存於萬壽寺的一座13層滲金多寶佛銅塔,乃北京地區罕見的佛教珍品,塔身雕刻有288尊佛像,全塔人物造像共440尊,龍、獸類造像共40尊,形態各異,精美絕倫。
閣之前後,各有六角重簷御碑亭一座,內為2023年乾隆下詔所立之《重修萬壽寺碑文》,亭內碑高3.96米,前亭碑刻漢、滿兩種文字,後亭原告刻蒙、梵兩種文字。碑文由清戶部尚書翁同龢奉敕敬書。
殿與碑亭均覆以黃琉璃瓦。殿兩側有圓門錦宮牆,分隔庭院為前後兩院,前為假山院,後為三聖殿,二層硬山樓,面寬7間。
樓下三聖殿,原額書"法雲常住"。三聖殿南面聯曰:性海波澄,靜涵功德水;
福林萌博,妙湧吉祥雲。
三聖殿北面聯曰:甘露酒諸天,現清淨身,說平等法;
慈航超彼岸,以自在力,顯大神通。
這些題額及楹聯均為清乾隆皇帝御書,可惜大部已無存。但樓旁設十景亭,為清代後期的雕刻藝術。
最後第七進院是二層木結構的萬佛樓,也稱藏經樓,面闊7間,進深3間。萬佛樓內原供奉5尊坐佛,後已不存在。
在萬佛樓前,建有一座2023年光緒皇帝所立之碑亭,是為慶祝慈禧六旬大壽所修,形制與清乾隆御碑亭相同。
萬佛樓西側配殿長生殿內,除一座金身玉觀音外,最獨特的就算一座"鳳上龍下"的慈禧親書"壽"字石碑了,碑頂為雙鳳朝陽,碑身隨處可見鳳紋在上,龍紋在下。
萬壽寺東路為方丈院,除南向有門外,可由無量壽佛殿東之側門入,原有僧房、香積廚、齋堂、職事堂和榮堂即接待室等。
西路是行宮部分,為清乾隆年間修建,靠前部分有四小院落,被中間夾道一分為二。左為壽膳房,右為壽茶房,其後是皇帝、太后駐蹕之行殿。行殿之後兩側有爬山遊廊,通過小亭到後樓。
相傳,清末慈禧太后曾於此梳妝,故稱"梳妝樓"。院內房舍甚多,建築華麗。
再後有大悲殿及配殿,院中有一井亭,是專為皇帝講經之所。東路是方丈院。前部有大齋堂,大廚房及僧舍,中為齋堂、前宇、南房,齋堂之後為土山,最後是獨院。
清代時,皇室以水陸兩路由宮內頤和園和西山遊幸時皆在此停留休憩,燒香禮佛。慈禧太后去頤和園,必到萬壽寺拈香禮佛,在西跨院行宮吃茶點,故萬壽寺有"京西小故宮"之譽。
80歲被稱為什麼壽
我不會玩魚人 80歲壽辰被稱為 傘壽 還歷 第61歲,是滿60歲時的祝壽詞 古稀 70歲時的祝壽詞 喜壽 77歲時的祝壽詞,喜 字的草體很像 七十七 米壽 88歲的祝壽詞,米 字分開可為 八十八 辛壽 90歲的祝壽詞,雜 字分開為 九十 白壽 99歲的祝壽詞,百 字的第一畫去掉即為 白 一百少一就是...
法門寺為什麼被稱為佛門聖地
海印放光 法門寺,供奉有佛指舍利,世界聞名。稱 佛門聖地 當之無愧。另外,法門寺約有1700多年曆史,在中國佛教史上有重要地位。 提起法門寺,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那個宛如雙手合十一般的金燦燦的建築,也有很多人去玩了一趟,表示實在太坑,居然要收100元門票,景區出口全是賣東西的,必須從商店裡繞路才能出景...
為什麼人是萬物之靈,人為什麼被稱為“萬物之靈”
老張叔講故事,講講人乃萬物之靈 人為什麼被稱為 萬物之靈 人之所以被稱為萬物之靈,是因為我們有思想。也許你會問,其他的生物也有思想啊,是的。但是我們人類會對自己的思想加以淨化,使我們的身心達到一個更美好的境界!當然現代文明也是我們思想的延續。而其它生物也許也有思想,但是它們的思想僅限於生命的延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