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農民起義,明末農民起義戰爭是怎麼發生的?

時間 2021-08-11 17:18:44

1樓:芸繞寰宇

直接複製詞條了

明崇禎元年(2023年)七月至十七年(2023年)三月,李自成、張獻忠等部農民軍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從遊擊流動作戰到運動流動作戰,終於推翻明朝的戰爭。

明末政治腐敗,農村破產,壓迫剝削日益加重,陝西又逢旱災,人民無法生活。崇禎元年七月,王嘉胤、楊

六、不沾泥等在陝西府谷等地首舉義旗,全陝響應。從崇禎元年至三年間,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先後起義,陝境共有義軍100餘部。千部官軍邊兵,因缺餉譁變,亦加入義軍,併成為骨幹。

此時義軍作戰,自發性、盲目性強。明廷令三邊總督楊鶴採用「剿撫兼施、以撫為主」的戰略。但明廷無力養活大批饑民,已就撫者,紛紛再起。

楊鶴為此入獄,洪承疇繼督陝西,改用「以剿堅撫,先剿後撫」方針,集中兵力進攻陝西義軍。各部義軍先後東進,四年至六年,活動中心移至山西。作戰亦由極度分散,各自為戰發展為相對集中,互相呼應。

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羅汝才等部20餘萬人,號稱36營,一度破大寧、隰州、澤州、壽陽等城。六年冬,高迎祥等24營10餘萬人突破官軍包圍,轉進至豫西楚北,以鄖陽為中心,分部來往穿插於豫楚川陝之間,利用官軍分兵守境,互不協同的弱點,進行遊擊性質的流動作戰。明廷為改變「事權不

一、相互觀望」之被動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圍剿」方針。七年,以陳奇瑜為五省總督,統一指揮陝晉豫川及湖廣官軍,由四面分進合擊,企圖一舉盡殲各部義軍。義軍相繼轉進漢中,圍剿落空。

明思宗朱由檢撤陳奇瑜,以洪承疇繼任五省總督。當其調動官軍入陝,重新組織圍攻時,除李自成仍堅持流動於陝甘外,其他各部再次轉進河南。洪承疇率主力出關追擊。

義軍於八年初,分三路分進:一部西返陝西,一部北進山西,一部東入鳳陽(參見鳳陽之戰),焚燬皇陵。洪承疇軍三月間至河南時,義軍已大部又集中於陝西。

洪承疇匆匆回軍關內。李自成在寧州、真寧兩殲官軍,破咸陽,逼西安。高迎祥、張獻忠等乘官軍被牽制於陝之機,三度進入河南。

明廷認識到在義軍流動作戰情況下,全面圍剿,勢難成功,又改用分割槽負責,重點進攻的方針。以盧象升為五省總督,專治中原;洪承疇專治西北,各自負責,相互協同。當年冬及九年春,高迎祥、張獻忠在河南連續失敗,兵力損失過半,殘部再返陝西。

此時,李自成在興平等地亦多次失利。明廷為加強陝西攻勢,令孫傳庭全力進攻漢中的高、張各部,令洪承疇專力進攻陝北的李自成等部。七月,高迎祥在整厔(今陝西周至)被俘殺,餘部走歸李自成。

此時,清軍入邊,破昌平等16城,朱由檢急調盧象升率軍馳援,中原壓力減輕。張獻忠乘機復起,聯合羅汝才等部20餘萬人,沿江東進,分散活動於蘄州、霍山一帶。十年,朱由檢再命熊文燦為五省總理,並增派禁軍1200人,組織新的圍剿。

李自成進軍四川,一度破城l0餘座,但在十一年返陝時,在洮河一帶遭洪承疇及孫傳庭軍襲擊,敗走岷州。與此同時,張獻忠在南陽亦為左良五軍擊敗,負傷退谷城。熊文燦遂改圍剿為招撫。

劉國能、張天琳、張獻忠、羅汝才,先後降明或就撫。李自成率殘部活動於川陝邊境山區,農民起義陷入低潮。九月,清軍兩路入邊,京師戒嚴,洪承疇、孫傳庭率軍入衛,西北官軍減少。

十二年,張獻忠、羅汝才、張天琳等先後再起,破房縣、保康,在羅猴山痛殲左良玉軍。朱由檢殺熊文燦,派兵部尚書楊嗣昌督軍進剿。十三年初,羅汝才曾在香油坪擊敗官軍,但不久與張獻忠先後敗於瑪瑙山及夔州,被迫轉進四川。

楊嗣昌率主力追擊入川。李自成乘機於十一月進入河南,迅速發展為數萬人。農民軍首義至此時,優勢官軍始終處於戰略進攻地位,農民軍則處於反圍剿、求生存的地位。

各部時分時合,忽東忽西,尋找空隙及薄弱點進行襲擊,以調動疲憊敵人,在有利時機,形成戰役戰鬥上的區域性優勢,出其不意打擊削弱敵人,在戰鬥中儲存並發展自己。經過13年的遊擊流動的作戰,逐漸集中,至十三年底,匯合為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為首的幾支農民軍。在多次反覆起伏的戰爭實踐中,漸趨成熟。

特別是李自成,吸取知識分子意見,開始實施「行仁義,收人心」,「據河洛,取天下」的戰略。政治上實施「免糧」、「安民」、「平買平賣」政策並大力開展瓦解敵人的宣傳工作,形成「民皆附賊而不附兵」的局面,軍事上實施運動流動作戰,開始向盲軍戰略要點進行機動進攻。十四年初,攻佔洛陽。

張、羅聯軍在四川大敗官軍於開縣黃陵後,以一夜300裡之速度,擺脫追擊官軍,於二月間返楚襲破襄陽(參見襄陽之戰),楊嗣昌畏罪自殺。羅汝才因意見不合走附李白成。張軍在信陽戰敗,轉進安徽。

李自成在十四至十六年間,三攻開封(參見開封之戰),五殲官軍主力,攻破襄陽,並在汝州之戰中全殲孫傳庭主力:破潼關,入西安,盡佔秦、隴全境及晉西山區,並收編大部三邊官軍。此時,張獻忠亦已攻下漢陽、武昌。

戰略形勢發生質變,農民軍開始轉入戰略進攻。十七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即向北京進軍。二月入山西,僅在寧武一戰,即破太原等地。

三月,大同、宣府、居席降,迫至京師城下。十七日,官軍三大營先降,十八日,守城太監開門獻城,十九日,破皇城,朱由檢自縊,明王朝的統治終於被農民起義推翻。張獻忠部亦於當年八月攻佔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

李自成進京後,面臨的形勢是如何消滅明朝殘餘勢力,其中力量最強的是盤踞在山海關的寧遠總兵吳三桂。吳三桂本待歸降大順,四月初,忽聞大順軍在北京逮捕明勳戚大臣嚴刑追贓助餉及自身家眷被拘的訊息後,擊走唐通,部署防禦,並向關外清軍乞兵。與清軍聯合鎮壓起義軍。

四月,李自成親率大軍攻打吳三桂,在山海關激戰(參見山海關之戰)。在滿漢軍隊聯合進攻下,李自成失敗,撤回北京。二十九日匆忙稱帝,建國大順,次日退出北京。

李自成撤出北京後,有計劃地實施戰略退卻,經山西平陽、韓城進入西安。清軍在清順治元年(2023年)冬分兵兩路進攻西安,次年二月潼關失守,李自成從西安經襄陽進入武昌,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縣南九宮山遭到地主武裝襲擊,壯烈犧牲。順治三年(2023年),清軍由陝南入川,攻打大西軍,張獻忠於次年七月撤離成都,北上與清軍作戰,十一月犧牲在鳳凰山(今四川南溪縣北)。

李自成、張獻忠犧牲後,農民軍餘部繼續堅持戰鬥,大順農民軍分為兩路,一路由郝搖旗、劉體純等領導,活動在洞庭湖以東地區;另一路由李過、高一功領導,活動在洞庭湖以西地區。大西農民軍在孫可望、李定國率領下轉入川貴,堅持抗清鬥爭。清軍集中兵力鎮壓義軍,李過病逝,高一功、劉體純、郝搖旗等戰死,孫可望降清,李定國兵敗。

到順治十五年(2023年),明末農民軍餘部完全失敗。

明末農民起義軍和明清軍隊經過30餘年的反覆較量,推翻了明朝,打擊了清朝,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明末農民戰爭最典型的戰術是流動作戰,具有很大優越性,義軍時分時合,神出鬼沒,使明軍疲於奔命。明軍雖然在數量上佔優勢,但因督撫與武臣存在矛盾,軍政腐敗,軍隊沒有戰鬥力,且分兵作戰,在具體戰役中往往只有起義軍的幾分之一,常常失敗。

農民起義軍在戰略策略上運用恰當,澠池突圍完成了戰略轉移,後來從流動作戰轉為陣地戰,避免了不利條件,變被動為主動。起義軍軍紀嚴明,戰鬥力較強,與明軍形成鮮明對比。但是明末農民起義失敗的教訓同樣是非常深刻的。

它同所有失敗的農民起義一樣,沒有遠大的戰略眼光(如陳勝吳廣起義、綠林起義、赤眉起義、黃巾農民起義、隋末農民起義、黃巢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進入北京後,軍事首領滋長了腐化思想,政治上處理不當,軍隊紀律鬆弛,戰鬥力下降,在明清軍隊進攻下功敗垂成。但農民軍將士不怕犧牲,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都激勵著後人。

明末農民起義戰爭是怎麼發生的?

明末農民起義戰爭有什麼意義?

2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明末農民

起義戰爭(1627~2023年),前後經歷了37年,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遠,為已往農民起義戰爭所少有。推翻了明王朝的反動腐朽統治,並在爾後的抗清鬥爭中給滿洲貴族以沉重打擊,對解救人民苦難,促進生產力發展,推動社會發展起了一定作用。

明末農民起義戰爭再一次表明,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只要組織起來完全可以推翻黑暗統治,這對清朝及以後的農民戰爭具有重大的感召力和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這一次戰爭同時還表明,沒有先進的階級領導,沒有徹底的鬥爭精神,沒有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目標,不注意改造農民的落後性、自私性和保守性,就難以掌握政權。

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戰爭,在戰略上既有成功之處,但也有很多缺陷,不能及時鞏固取得的勝利,對守戰、防禦等戰法不研究不訓練。因而最後失敗就在所難免。這些為後人樹立了一面鏡子,有著很重要的啟迪意義。

明末農民起義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中國明末農民起義戰爭持續了多少年?

3樓:漫閱科技

中國的明末農民起義戰爭自1627起,至2023年結束,歷時37年,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遠,為已往農民起義戰爭所少有。推翻了明王朝的反動腐朽統治,並在爾後的抗清鬥爭中給滿洲貴族以沉重打擊,對解救人民苦難,促進生產力發展,推動社會發展起了一定作用。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明王朝276年的反動統治,建立起了大順政權。

但由於沒有進步階級的領導,農民起義軍在取得勝利之後,很快便以失敗而告終,這對於後人有很大的警醒作用。

明朝末年農民大起義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4樓:冷侃娛文

一、原因:

copy

明朝末期,天災人禍不斷髮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明廷面對皇太極在邊外的威脅和內地的災荒,為了節省開支,精簡機構,明廷被迫對驛站進行改革,而陝西又逢旱災,人民無法生活,只有鋌而走險。明末農民起義首先爆發於陝北。

這裡土地貧瘠,生產落後,賦稅和徭役嚴重,加之連年發生災荒,所以率先引起農民起義。(《明末農民起義》,《歷史教學》, 1980(11)。)

二、簡介:

明末農民起義又稱明末農民戰爭、李自成之亂、張獻忠之亂 等,爆發於明末天啟和崇禎年間乃至清初的一場農民戰爭。

從天啟七年(2023年)陝西王二起義開始,經過洛陽之戰、襄陽之戰、成都之戰和山海關之戰,至清順治十五年(2023年)敗,起義軍與明軍戰鬥17年,與清軍戰鬥14年。王

二、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部農民軍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從遊擊流動作戰到運動流動作戰,最終推翻明朝。後期出於民族大義,農民軍採取聯明抗清的決策。但是由於受到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和戰略失誤,再加上清軍入關後瘋狂的鎮壓,農民起義最終失敗了。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他是個怎樣的人

雙魚談教育 張獻忠是農民起義的領袖,與明末的李自成一樣。儘管在推翻明朝封建統治的作用上不能與李自成相比,但張獻忠仍然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張獻忠對於推翻明朝的統治也是做出過貢獻的,而李自成也曾在張獻忠組織的義軍中當過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獻忠對李自成還有知遇之恩。因為張獻忠最初是一名士兵,所以他...

隋末農民起義失敗的原因,隋末農民起義的起因?

隋末農民起義軍經過8年浴血奮戰,造成了隋朝總崩潰的趨勢,三大起義軍消滅了張須陁 薛世雄 宇文化及三支隋軍主力,促成了隋煬帝江都被殺,李淵攻取長安的局面。隋末三支大軍在河北 中原 江淮三個戰場分兵作戰,沒有聯合為一支強大隊伍,雖然在客觀上起到了相互支援的作用,卻難以形成強大力量,很容易被地主階級武裝各...

農民起義為什麼在南方

曦月 因為當時的北方是中原地區,也就是政治統治區 南方距離北方偏遠,而且隔著長江,統治勢力薄弱一些,而且南方的經濟可能也沒有北方好,因為離政治中心遠 而且起義並不會有固定地點,不是有一句麼 有壓迫,就有反抗 中國歷史上起義比較集中的地方原來一直是北方的,比如李自成,黃巢等等,你說的南方起義較多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