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前人民的食物主要有什麼,改革開放前後人民的 衣 食 住 行 有哪些變化?

時間 2021-08-11 17:13:36

1樓:洪洪最美麗呢

1、乾糧。過去因為經濟條件比較差,種類偏少主要是煎餅、卷子、餅、窩窩。卷子有死麵卷子和發麵卷子,白麵卷子和雜麵卷子;餅子有貼餅子和下在湯鍋裡的「喝餅子」。

有一種在菜鍋周圍貼的叫「老鱉靠河沿」。

還有單餅、油餅、野菜或樹葉麵餅等等。窩窩有高粱面窩窩、棒子麵窩窩、瓜乾麵窩窩等。主食還有面條、米飯,比較奢侈。

2、稀飯。俗稱「糊塗」,如高粱糊塗、瓜幹糊塗等。兩種以上混合,如綠豆小米糊塗、高粱豆錢糊塗等。

混合面加入白菜、蘿蔔絲、菠菜等製作的各種鹹稀飯又叫「鹹糊塗」,加入南瓜叫「南瓜糊塗」,加地瓜叫「地瓜糊塗」等,另外還有菜豆腐、辣湯、豆沫子、粥、糝湯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我聽我奶奶說那時候她們吃得最多的是灰蘿蔔加米飯一起吃的,很難吃的哦!想吃光米飯是不可能的,還吃那種山上長和嫩草,還有康巴,也是很難吃的一種東西哦!紅著也是,但是很少

3樓:軒轅無極太極者

那可說不準!在那年頭,能填飽肚子就很不錯了!哪有什麼主要食物呀!都是有什麼吃什麼的!

4樓:朝顏_林西

改革前,大家吃大鍋飯,大家幹多幹少一個樣,溫飽是人們追求的目標,改革後,經濟也發達了,人們餐桌多了不少魚肉,生活不是隻追求溫飽了,而是追求質量,檔次也高了 改革開放前後,吃的變化很大。過去,食物匱乏、單調,人民的營養嚴重不足。有些農村甚至還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

改革開放後,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人民不但能吃飽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5樓:匿名使用者

冬天大白菜

夏天茄子

剛改革開放吃的這 這之前 知道的人不多吧 70年出生的人 都不一定有改革前吃什麼的記憶

6樓:匿名使用者

我記得小孩吃青島鈣奶餅乾(當然不常吃),大人吃饅頭了,菜冬天就是白菜,房前空地挖個地窯,放白菜,下去的時候點個蠟燭,不滅說明有氧,可以下去了.

西紅柿放在吊瓶裡煮,塞好瓶口用蠟燭封口,冬天做湯,呵呵,好喝啊.

7樓:手機使用者

這就是走所謂的社會主義的好處

8樓:匿名使用者

南方:大城市以秈米為主,每人26——30斤/月。

農村以紅薯,紅米為主(安徽,江西)。能填飽肚子,就是豐年。

北方:大城市以高粱,玉米為主,白麵只有過節才有。

「人禍」時期,城市的其他副食品,沒有**,人們的生活可想而知。農村更是餓孚遍地。(死3000萬人,只多不少)。

9樓:洪思

紅薯,大米還有青菜啦!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姥姥說是野菜餡的窩頭

11樓:有求必應

水稻 小麥 玉米 高粱

改革開放前後人民的 衣 食 住 行 有哪些變化?

12樓:匿名使用者

衣: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單調――豐富多彩 衣食住行的變遷 食:匱乏、單調、營養不足――從「吃飽」到「吃好」 住:

居住條件差――居住面積擴大、環境改善 行:交通條件差――有了明顯的改善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飲食的變化

13樓:笑臉藍雨

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建立和農產品提價、工農產品**「剪刀差」縮小,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被大大激發,農業生產力得到解放,促進了糧食產量快速增長。

2023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2245億斤,比2023年翻了一番。2023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232億斤,比2023年增產了987億斤,增長8.1%。

2023年,全國居民食品支出比重(恩格爾係數)達到63.9%。40年後,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種類的豐富,老百姓對飲食消費的要求不僅是吃飽、吃好,更要吃出健康來,食品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

14樓:匿名使用者

食 有一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人們將「食」作為生活的最低標準,同時人們也將「食」作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記得在一個小品裡,一位老爺爺向他的孫子講述糧票的故事。可見糧票是當時解決溫飽的重要物品。

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緊張,需要用票證限制人們的購買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糧票還在使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糧食供求走向市場,糧票消亡成為歷史的必然。

如今這些時代象徵已經成為收藏家手裡的珍品。當然,從「食」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貧富盛衰,可以體味社會歷史的變遷。50年代初,我國糧食短缺。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蔬菜緊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以胡蘿蔔充飢。由於缺乏最基本的營養,人們都有些浮腫。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

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小結: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到了90年代,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

食,已經不單單是生活的溫飽品,漸漸變成了一門藝術,一門文化。

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棋七奇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 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1 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除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2 可見,社會主義的根...

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強,修改病句

清溪看世界 這句話的語病是搭配不當,富強 是用於形容國家的,不能用來形容人們的生活。修改病句如下 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有。擴充套件資料 修改病句的技巧 1 讀懂原句,揣摩說話人本來想說的是什麼意思。然後找準 辨清病句...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飛躍發展說明什麼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飛躍發展說明 改革開放的方針正確,把我國引向了正確的經濟發展的軌道。 塞春燕 說明模式的轉變 帶來了生產力的提升 同時也存在著很多新的問題。 說明改革的重要性,但改革必然會帶來新的弊端,這就需要職能部門來不斷完善改革的制度,造福人民群眾。改革開放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 沒得感情 使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