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來自蓮洞驚才風逸 的胡蘿蔔
在梅州大埔光德九社村是個福佬村,這個村也是閩南人中的一個典型
2樓:雲夢知秋
閩南人和潮汕人很有淵源。
潮汕話是閩南方言的一個分支。
客家人和以上的差別就比較大了。據說是不同時期南下的漢人
3樓:匿名使用者
閩南人是福佬民系的一個支系族群,他們主要分佈於福建漳州、泉州、廈門、臺灣大部分地區及廣東潮汕、雷州地區、海南島。他們所說的語言是屬閩方言的分支方言稱為閩南方言(閩南話)。閩南方言的次方言也相當的複雜分為漳州話、泉州話、廈門話、臺灣話、潮汕話、雷州話及海南話。
其中只有說漳州話、泉州話、廈門話和臺灣話的居民能溝通。而說潮汕話、雷州話及海南話的居民,彼此之間完全不能通話。
潮汕人的定義不是一成不變,而應是一個歷史地域文化不斷演繹的稱呼。狹義上的潮汕人指潮州,汕頭,揭陽三市以及梅州市豐順縣留隍鎮、湯坑鎮、湯南鎮、豐良鎮、埔寨鎮、東留鎮(04年併入留隍)等鎮,有著相似潮汕文化背景的河洛民系,他們又自稱潮州人,因為這幾個地區大部分原屬潮州府城管轄。這其中也包括境內為數不少的客家人,其中一些由於通婚各種因素已經河洛化,如豐順溜隍鎮,潮陽谷饒鎮,兩英鎮,惠來縣前詹鎮等鎮的一些客家人就完全河洛化。
這就是所謂「潮州人,客家祖」的一些現象。
廣義上的潮汕人包括汕尾海陸豐一帶的河洛民系,或者可以理解為原潮州府與汕尾市的融合,語言民俗文化相似。而陸豐靠近惠來這一帶的三甲甲子鎮、甲東鎮、甲西鎮,以及碣石鎮、南塘鎮、內湖鎮等鎮,更有著潮汕文化鮮明特色的善堂,英歌與功夫茶。至於碣石鎮的玄武山佛祖更是潮汕人朝拜的聖地。
歷史上的潮惠會館,當代分佈各地的潮汕商會也可以見證出潮州商人與海陸豐商人的結合。另外在外特別是港澳不少海陸豐人也會認同為潮州人。不過由於海陸豐一帶長期遠離潮汕大本營,幾乎一直屬原惠州府管轄,難免認同感不足。
另外以往途徑324國道海陸豐路段的潮汕揭人所受到的不愉快經歷,也不太認同海陸豐。這就需要雙方未來的共同努力與相互認同。畢竟不管他們是否願意,大潮汕的概念已慢慢為外地人所感性接受。
其實也開始出現一榮皆榮,一損皆損的情形。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廣東梅縣、興寧、大埔、五華、惠陽等縣江西、四川、廣西、湖南、臺灣、海南、福建部分地區,分佈約120餘縣。先世居黃河流域,西晉末年(4世紀初)、唐代後期(9世紀末)因戰亂大批南下。
2023年代南宋滅亡後又遷至贛、閩、粵等地。自稱「客家」或「來人」,以區別於本地人。客家話是漢語方言之一,保留較多古漢語音韻。
山歌別具風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區保持自己習俗傳統,婦女均天足,參加勞動生產,不受封建陋習約束,勇於進取。近代,太平天國之亂失敗後,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廣闊的地區,有的轉徙臺灣、香港,或僑居南洋一帶。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混血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
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 嘉應州、贛州、汀州。
客家習俗
客家人的習俗大致上包括全國性的傳統歲序節俗,地方性崇拜、禮節等。
主要節日
☆春節:有拜年,遊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二月二:開正節。
☆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雄黃酒,龍舟賽。
☆七月節:也即鬼節。
☆中秋:民間通稱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等風俗大體各地相同。
☆重陽節:客家人叫「九月節」。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過年」之說。
客家人和潮汕人是同宗的麼?
4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說民族,當然是同為漢人。
但從歷史文化風俗特別是語言上來說還是差別不小。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廣東梅州、河源、惠陽等縣江西、四川、廣西、湖南、臺灣、海南、福建部分地區,分佈約120餘縣。先世居黃河流域,西晉末年(4世紀初)、唐代後期(9世紀末)因戰亂大批南下。
2023年代南宋滅亡後又遷至贛、閩、粵等地。自稱「客家」或「來人」,以區別於本地人。客家話是漢語方言之一,保留較多古漢語音韻。
山歌別具風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區保持自己習俗傳統,婦女均天足,參加勞動生產,不受封建陋習約束,勇於進取。近代,太平天國之亂失敗後,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廣闊的地區,有的轉徙臺灣、香港,或僑居南洋一帶。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混血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
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 嘉應州、贛州、汀州。
潮汕人包括汕尾海陸豐一帶的河洛民系,或者可以理解為原潮州府與汕尾市的融合,語言民俗文化相似。而陸豐靠近惠來這一帶的三甲甲子鎮、甲東鎮、甲西鎮,以及碣石鎮、南塘鎮、內湖鎮等鎮,更有著潮汕文化鮮明特色的善堂,英歌與功夫茶。至於碣石鎮的玄武山佛祖更是潮汕人朝拜的聖地。
歷史上的潮惠會館,當代分佈各地的潮汕商會也可以見證出潮州商人與海陸豐商人的結合。另外在外特別是港澳不少海陸豐人也會認同為潮州人。
不過由於海陸豐一帶長期遠離潮汕大本營,幾乎一直屬原惠州府管轄,難免認同感不足。另外以往途徑324國道海陸豐路段的潮汕揭人所受到的不愉快經歷,也不太認同海陸豐。這就需要雙方未來的共同努力與相互認同。
畢竟不管他們是否願意,大潮汕的概念已慢慢為外地人所感性接受。其實也開始出現一榮皆榮,一損皆損的情形。
順帶說明一下,中國有兩個比較喜歡「流浪」的民系,一個是河洛民系,一個是客家民系。兩者的不同在於,前者是一群容易把他鄉作故鄉,不像後者總是四處為客。雖然客家人會給人就是來自外地的感覺,但至少有客家人這個共同的名字做為紐帶。
而從閩南到潮汕,從雷州半島到海南島,從高州到溫州再到臺灣,河洛民系只會以其所生活的地方名來稱呼自己。所以他們相對於客家人要更容易丟失自己的語言而被同化,如原先生活在惠州一帶的幾萬潮州漁民。他們大部分人中也不知道自己是屬於河洛民系,甚至也不認為是什麼河洛民系,直到近代才慢慢有感性認識。
另外河洛民系還有一種內鬥性,雖然這是中國人的一種普遍惡習,但民風相對剽悍的河洛民系內部可能情況較為嚴重。這或許也就是廣州的中專院校常常出現同屬河洛民系的學生相互之間械鬥的原因吧。比如潮汕揭豐往往與海陸豐的學生聯合起來與雷州一帶的學生群毆,搞定對方後,他們雙方可能也會出現**火拼。
而在潮汕揭本地,他們關起門來又是鬥得一塌糊塗。
所以在廣東不像白話人外人都模糊認為是廣府人,客家人說客家話的也認為是客家人,可河洛人說河洛話的卻要分為幾個地域。潮汕有識人士應該是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才先慢慢爭取整合大潮汕的河洛民系
5樓:泥弘利
傻傻的,弱制問題,都是漢人,不但同宗還同祖。不過潮汕人比較排外,多隻和潮汕人往來。
6樓:
那要看是姓啥的啦。。像我們姓鄭的,我是潮陽沙隴的,我們祖先就是從河南搬到福建再搬到潮陽的。。所以跟福建鄭姓的人搭得上勾,不過也是老祖宗的事了很遠的事了
7樓:了欲做尼
大家都是炎黃子孫,怎麼能說不同宗呢?!
8樓:匿名使用者
整個來說矛盾不斷
不過拋開一些問題去看
都是漢族人,大家都應該團結的!
9樓:小ww公主
是的,潮汕的人是客家人
廣東的潮汕人和福建人是什麼關係?風俗也相似
10樓:匿名使用者
潮汕話屬於閩語的一種,這個是公認的。而語閩南語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