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頭的介紹,春發生葫蘆頭的介紹

時間 2022-10-06 07:15:07

1樓:小飛

葫蘆頭,陝西西安漢族特色小吃。源於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腸”。因豬大腸油脂較厚,形狀象葫蘆,因此叫葫蘆頭。

葫蘆頭的基本原料是豬大腸和豬肚。吃時顧客先把饃掰成碎塊兒,廚師再把豬腸肚和雞肉、海蔘、魷魚等排列在碎饃塊兒上,用煮沸骨頭原湯泡

三、四次,然後加熟豬油和青菜等。吃時佐以糖蒜、辣醬等,鮮香滑嫩,肥而不膩。相傳,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將烹製豬腸肚的方法傳授給長安一家飲食店店主,並將一個藥葫蘆贈給店主調味。

店主按照孫思邈的指點改進製作方法,長安“葫蘆頭”從此有名,千年流傳。1到了20世紀30年代,葫蘆頭已由肉類發展到包括海味類的眾多品種,豬肉類葫蘆頭在用料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如湯中增加了骨頭和雞,使湯味更加濃醇,質量提高,成為秋冬時節的風味小吃。

2樓:我德必能贏

葫蘆頭,西安漢族特色小吃,相傳起源於宋朝。

北宋末年,京兆府(現西安地區)淪陷於金人的鐵蹄之下,金人殘暴,壓迫關中百姓,窮苦百姓苦不堪言。當時的女真貴族橫徵暴斂,又不知節制,在飲食上鋪張奢靡,將他們不吃的豬大腸等內臟隨意丟棄。當時的漢族窮苦百姓物資匱乏,日常飲食難見葷腥,於是將豬大腸撿回家,煮成湯,製成泡饃食用。

這種泡饃出乎意料得好吃,於是這一吃法就很快在百姓中傳播開來,由於這道美食的食材**於金國貴族,人民十分痛恨女真侵略者,於是私下稱之為“胡虜頭”,但是不敢在明面上稱呼,於是以諧音“葫蘆頭”替代之。

春發生葫蘆頭的介紹

3樓:希鴻卓

春發生葫蘆頭是陝西省西安市著名漢族風味名小吃。葫蘆頭源於宋代市食的“煎白腸”。因豬大腸脂厚形似葫蘆,故名“葫蘆頭”。

現已由大腸發展到包括海味類的眾多品種。湯味醇,鮮香適口。是一種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如加入海味,可增加蛋白質的含量。

葫蘆頭泡饃的介紹

4樓:大地

葫蘆頭是陝西西安特有的漢族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醇湯濃、饃筋肉嫩、肥而不膩聞名於國內外。其烹製工藝精細,合理使用多種調。

最重要的是處理腸肚、熬湯、泡饃三道程式,其中原料腸肚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達到去汙、去腥、去膩的要求,做出美味的葫蘆頭。

5樓:匿名使用者

西安美食-葫蘆頭泡饃

北宋末年,京兆府(現西安地區)淪陷於金人的鐵蹄之下,金人殘暴,壓迫關中百姓,窮苦百姓苦不堪言。

女真貴族橫徵暴斂,又不知節制,在飲食上鋪張奢靡,將他們不吃的豬大腸等內臟隨意丟棄。當時的漢族窮苦百姓物資匱乏,日常飲食難見葷腥,於是將豬大腸撿回家,煮成湯,製成泡饃食用。

這一吃法很快在百姓中傳播開來,由於這道美食的食材**於金國貴族,人民十分痛恨女真侵略者,於是私下稱之為“胡虜頭”,但是不敢在明面上稱呼,於是以諧音“葫蘆頭”替代之。

在金人的殘酷統治下,無力反抗的底層人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表達無聲的反抗。

葫蘆頭泡饃裡面的葫蘆頭是什麼東西?

6樓:小松部落格

葫蘆頭泡饃最早最有名的在中山街,儀鳳南街對面。羊肉泡饃用的是牛羊肉,葫蘆頭泡饃用的是豬肉,且以豬大腸為主,間以數片五花肉。本應是豬腸泡饃才對,為何叫葫蘆頭泡饃?

有兩種說法。比較常見的為:藥王孫思邈在長安吃雜碎,覺腸子腥臊氣大,難以下嚥,隨告店家以製作之法。

店家如法炮製,香氣撲鼻,食客叫絕。店家為感謝孫思邈,將藥葫蘆高掛門頭,遂成葫蘆頭泡饃。另一說法是大腸頭狀似葫蘆,遂以葫蘆代大腸,叫葫蘆頭泡饃。

7樓:5在水一方

(腸子)葫蘆頭泡饃—陝西有名的小吃!

8樓:匿名使用者

葫蘆頭泡饃是西安漢族特色小吃,葫蘆頭泡饃中的葫蘆頭就是豬大腸,也是“胡虜頭”的諧音。

葫蘆頭泡饃歷史悠久,相傳起源於宋朝,北宋末年,京兆府(現西安地區)淪陷於金人的鐵蹄之下,金人殘暴,壓迫關中百姓,窮苦百姓苦不堪言。當時的女真貴族橫徵暴斂,又不知節制,在飲食上鋪張奢靡,將他們不吃的豬大腸等內臟隨意丟棄。當時的漢族窮苦百姓物資匱乏,日常飲食難見葷腥,於是將豬大腸撿回家,煮成湯,製成泡饃食用。

這種泡饃出乎意料的好吃,烹製成的肚、腸綿爛、肥嫩鮮美,肥而不膩,清爽利口,於是這一吃法就很快在百姓中傳播開來,由於這道美食的食材**於金國貴族,人民十分痛恨女真侵略者,於是私下稱之為“胡虜頭”,但是不敢在明面上稱呼,於是以就諧音“葫蘆頭”替代之,在金人的殘酷統治下,無力反抗的底層人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表達無聲的反抗。

誰能介紹一下“西安葫蘆頭泡饃”是什麼?“西安葫蘆頭泡饃

9樓:冥界軍團

葫蘆頭泡饃是非常有名氣的西安風味小吃,在老西安人的心目中,它是與回民的羊肉泡饃齊名的吃食。相傳唐代孫思邈在長安街頭一家“豬雜肝”店品嚐後,覺其腥味大,油膩多,便從“藥葫蘆”中倒出健胃祛腥之物,教以使用方法,並連葫蘆一起贈與店家,從此“豬雜肝”一改舊味,香氣四溢,顧客盈門。店家不忘醫聖指教之恩,特將藥葫蘆懸掛門首,並改雜肝為“葫蘆頭”。

其特點是:饃塊潔白晶亮、軟綿滑韌,肉嫩湯鮮,肥而不膩,醇香撲鼻。葫蘆頭 泡饃的煮法也很講究,傳統的有單走、口湯、幹泡、水圍城四種。

下面簡要介紹葫蘆頭的炮製方法: (1)處理腸、肚: ①30千克豬大腸,24千克豬肚各用精鹽(240克)、醋(300克)分別用手搓揉20分鐘,除去油膩和腥味。

②將用鹽、醋揉搓過的腸子放入清水中,左手捏住腸頭,右手握緊腸子,先捋淨腸子外壁上附著的粘液、髒物,再將肚子展平,用刀颳去外皮薄膜,然後把腸肚放入清水中洗淨(肚子尚需翻過來沖洗)。腸頭開始翻過,待全部翻轉後,將腸壁上的油膩、髒物撕摘乾淨,清水漂洗後捋幹水分。 ④將腸、肚回翻過來,各用精鹽(240克)、醋(300克)揉搓10分鐘。

然後先用清水漂洗,再用清水反覆衝灌,直至腸、肚色白,發亮,無臭臊味為止。 ⑤將空鐵鍋用中火燒熱,把洗好的大腸放入鍋內,改用小火一邊焙烤一邊攪動,約10分鐘後,大腸受熱收縮,排出帶有腥氣的水分。取出,再用清水沖洗兩次。

在距大腸頭約35釐米處切斷,取下葫蘆頭。 ⑥在鐵鍋中加水約60千克,旺火燒開後,放入腸、肚,稍煮幾滾,撇去浮沫,改用中火煮約30分鐘,在此期間要攪動7-8次,接著壓上鐵箅子,蓋上鍋蓋,用小火煮約4小時,再加精鹽600克。10分鐘後,用漏勺撈出大腸頭(即葫蘆頭),再撈細腸,最後撈肚子。

⑦用細竹竿一根,搭掛起大腸,瀝乾水分,再將大腸頭及碎節腸子放入竹篩內,晾乾。 (2)將豬骨頭洗淨、砸斷。豬肉切成2.

4千克重的塊。在大鐵鍋內添入清水約72千克,旺火燒開後,投入骨頭、豬肉,煮約10分鐘,撇去浮沫,見湯色發白時,下入母雞和精鹽(900克),再煮30分鐘,將花椒、八角、桂皮、大香、元桂、草果裝入淨布口袋內,紮緊袋口,下入鍋中,改用小火煮3小時,待湯汁濃後盛入大瓷盆中 (3)饃:在大鐵鍋內倒入原汁湯約18千克,對水9千克,旺火燒開。

吃時將饃掰成碎饃塊,放入大碗中(一般每碗200克),然後將熟大腸、熟肚子各切成三片八分長的坡刀片;熟豬肉切成兩片一寸半長、二分厚的肉片;雞肉切成兩片一寸半長、四分寬的片。然後,把它們整齊的排放在掰好的饃上,用鍋內滾開的湯汁反覆澆3-4次,使碗內的饃塊浸透湯汁。然後放入料酒、調料水、味精、香菜末、蒜苗絲,淋上熟豬油(15克),再澆入適量的滾湯汁即可食用。

10樓:匿名使用者

葫蘆頭泡饃是西安漢族特色小吃,葫蘆頭泡饃中的葫蘆頭就是豬大腸,也是“胡虜頭”的諧音。

葫蘆頭泡饃歷史悠久,相傳起源於宋朝,北宋末年,京兆府(現西安地區)淪陷於金人的鐵蹄之下,金人殘暴,壓迫關中百姓,窮苦百姓苦不堪言。當時的女真貴族橫徵暴斂,又不知節制,在飲食上鋪張奢靡,將他們不吃的豬大腸等內臟隨意丟棄。當時的漢族窮苦百姓物資匱乏,日常飲食難見葷腥,於是將豬大腸撿回家,煮成湯,製成泡饃食用。

這種泡饃出乎意料的好吃,烹製成的肚、腸綿爛、肥嫩鮮美,肥而不膩,清爽利口,於是這一吃法就很快在百姓中傳播開來,由於這道美食的食材**於金國貴族,人民十分痛恨女真侵略者,於是私下稱之為“胡虜頭”,但是不敢在明面上稱呼,於是以就諧音“葫蘆頭”替代之,在金人的殘暴統治下,無力反抗的底層人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表達無聲的反抗。

西安的著名小吃葫蘆頭是怎麼做的?

11樓:安徽新東方烹飪學校

如果想要快速創業的話。建議到專業的培訓機構學習哦。

誰能介紹一下“西安葫蘆頭泡饃”是怎麼做的?

12樓:普通d一兵

“葫蘆頭”是西安特有的傳統風味佳餚,以味醇湯濃、饃筋肉嫩、肥而不膩聞名於國內外。其烹製工藝精細,合理使用多種調。最重要的是處理腸肚、熬湯、泡饃三道程式,其中原料腸肚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達到去汙、去腥、去膩的要求,做出美味的“葫蘆頭”。

製作方法:

步驟一:處理腸、肚:

1.豬大腸、豬肚各用精鹽、分別用手搓揉20分鐘,除去油膩和腥味。

2.將用鹽、醋揉搓過的腸子放入清水中,左手捏住腸頭,右手握緊腸子,先捋淨腸子外壁上附著的粘液、髒物,再將肚子展平,用刀颳去外皮薄膜,然後把腸肚放入清水中洗淨(肚子尚需翻過來沖洗)。腸頭開始翻過,待全部翻轉後,將腸壁上的油膩、髒物撕摘乾淨,清水漂洗後捋幹水分。

3.將腸、肚回翻過來,各用精鹽、醋揉搓10分鐘。然後先用清水漂洗,再用清水反覆衝灌,直至腸、肚色白,發亮,無臭臊味為止。

4.將空鐵鍋用中火燒熱,把洗好的大腸放入鍋內,改用小火一邊焙烤一邊攪動,約10分鐘後,大腸受熱收縮,排出帶有腥氣的水分。取出,再用清水沖洗兩次。

在距大腸頭約35釐米處切斷,取下葫蘆頭(大腸頭)。

5.在鐵鍋中加水,旺火燒開後,放入腸、肚,稍煮幾滾,撇去浮沫,改用中火煮約30分鐘,在此期間要攪動7-8次,接著壓上鐵箅子,蓋上鍋蓋,用小火煮約4小時,再加精鹽。10分鐘後,用漏勺撈出大腸頭(即葫蘆頭),再撈細腸,最後撈肚子。

6.用細竹竿一根,搭掛起大腸,瀝乾水分,再將大腸頭及碎節腸子放入竹篩內,晾乾。

製作步驟二:

將豬骨頭洗淨、砸斷。豬肉切成2.4千克重的塊。

在大鐵鍋內添入清水克,旺火燒開後,投入骨頭、豬肉,煮約10分鐘,撇去浮沫,見湯色發白時,下入母雞和精鹽,再煮30分鐘,將花椒、八角、桂皮、大香、元桂、草果裝入淨布口袋內,紮緊袋口,下入鍋中,改用小火煮3小時,待湯汁濃後盛入大瓷盆中

製作步驟三:

泡饃:在大鐵鍋內倒入原汁湯約18千克,對水9千克,旺火燒開。吃時將饃掰成碎饃塊,放入大碗中(一般每碗200克),然後將熟大腸、熟肚子各切成三片八分長的坡刀片;熟豬肉切成兩片一寸半長、二分厚的肉片;雞肉切成兩片一寸半長、四分寬的片。

然後,把它們整齊的排放在掰好的饃上,用鍋內滾開的湯汁反覆澆3-4次,使碗內的饃塊浸透湯汁。然後放入料酒、調料水、味精、香菜末、蒜苗絲,淋上熟豬油(15克),再澆入適量的滾湯汁即可食用。

西安最好吃最著名的葫蘆頭店有哪些

最著名的葫蘆頭店是南院門的春發生飯店。最好吃是小南門裡第一個十字西拐 報恩寺街 50米,誠信和葫蘆頭店和天發芽葫蘆頭店。那裡是西安葫蘆頭的靈魂所在。這裡的梆梆肉很香。這兩家店確實小,不適合追求就餐環境的人。老單家葫蘆頭最好吃,百年老店,蒲城風味獨特麻辣鮮香 想吃正宗葫蘆頭去蒲城 西安的葫蘆頭好吃在 ...

西安小吃葫蘆頭是豬的什麼部位,陝西十大名小吃都有什麼?

會昌一中的學生 在西安,豬大腸一旦做到泡饃裡,就成了 葫蘆頭 一旦熏製出來就是 梆梆肉 葫蘆頭,陝西西安傳統特色小吃。源於北宋街市食品中的 煎白腸 因豬大腸油脂較厚,形狀像葫蘆,因此叫葫蘆頭。葫蘆頭的基本原料是豬大腸和豬肚。吃時顧客先把饃掰成碎塊兒,廚師再把豬腸肚和雞肉 海蔘 魷魚等排列在碎饃塊兒上...

葫蘆絲的由來,葫蘆絲的介紹

葫蘆絲的歷史較為悠久,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它是由葫蘆笙演進 改造而來的。在構造上仍保持著古代樂器的遺制。其兩支副管不開音孔與古簫一樣,可用於發出持續的五度音程。但它的主管已開有7個音孔,與後來的簫 笛非常相似,又顯示出它在歷史上的激進。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民族 工作者對葫蘆絲進行了不斷的改革。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