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諸葛亮在蜀國都府成都也有相府,所以跟古代皇帝出巡有行轅宮殿似的,諸葛亮也有行轅相府。
2樓:網友
你可以理解為 蜀漢諸葛丞相漢中臨時辦公室。
有關諸葛亮
3樓:飄飄毛毛雨
三國蜀漢 諸葛亮(181~234)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少年時父母雙亡,逐隨叔父避亂荊州,隱居於南陽隆中,常自比管仲、樂毅,愛唱《梁父吟》,結交龐德公、龐統、司馬徽、黃承彥、石廣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謀為大家所公認,人稱「臥龍」。
娶黃承彥之女為妻。
181年:誕生於琅邪。
207年:因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輔之。
208年:說服孫權抵禦曹操於赤壁。
214年:被封軍師將軍。
221年:被封蜀國丞相。
225年:討伐南蠻,將其平定。
孔明是誰啊??誰知道詳細的資料啊?????
4樓:網友
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漢末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父諸葛珪曾為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為當時名士。諸葛亮兄諸葛不共戴天瑾仕於吳孫權,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亮從弟。
諸葛誕仕於魏,為吏部郎,累遷揚州刺吏、鎮東將軍、司空。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
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說新語.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雖非龍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並有盛名。)。
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為志向所屈,故結廬於襄陽城西隆中山中隱居待時。西元207年,思賢若渴的。
劉備三顧茅廬,請計於諸葛亮,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吳抗曹。
的道路,也稱「隆中對策」。這是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相軍事路線,也是諸葛亮一生。
的行動綱領。從此,劉備的事業才出現了轉機。
西元208年曹操率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東吳,說服東吳抗擊曹操,取得赤壁之。
戰的勝利,為劉備取得立足之地。劉備稱帝后,諳葛亮任丞相。西元223年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
武鄉侯,領益州牧。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係,有利於當地。
經濟、文化的發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西元23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
今陝西勉縣東南)。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西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
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但也並非出於偶然。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乙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
正統思想家。西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諳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
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的忠公體國精神。
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乙份遺產。
181年:誕生於琅邪。
207年:因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輔之。
208年:說服孫權抵禦曹操於赤壁。
214年:被封軍師將軍。
221年:被封蜀國丞相。
5樓:網友
姓名:諸葛亮。
別名:孔明。
生辰:西元181年4月14日。
民族:漢。忌日:西元234年8月28日。
籍貫:徐州琅琊郡陽都縣。
地區:中國。
國家:東漢&蜀漢。
職業:丞相。
世上有多少高年叟,為什麼丞相早仙逝?為什麼你口口只吐鮮紅血,為什麼你漸漸昏迷神不收,為什麼你悠悠氣短難接續,為什麼你凜凜身材一旦休?從今後西川倒了擎天柱,從今後中原絕了心腹憂,從今後昏庸後主無依靠,從今後漢室的江山不得久留!
只落得朗朗前後《出師表》,只落得耿耿忠心志未酬,只落得巍巍八陣圖空設,只落得烈烈英名青史留!
年年歲歲的哀思,生生世世的懷念。孔明,你的英魂青史永駐,萬古流芳!
悲哉武侯!惜哉武侯!壯哉武侯!
6樓:網友
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琊陽都人氏,人稱「臥龍」,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是「千古良相」的典範,諸葛亮受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曾舌戰群儒,借東風,智算華容,三氣周瑜,輔佐劉備赤壁大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後率軍入川,定軍山智激老黃忠,斬殺夏侯淵,敗走曹操,奪取汗中。
劉備伐吳失敗,受遺詔託孤,安居平五里,七縱平蠻,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又作「八陣圖」,造諸葛連弩,木牛流馬。最後一次北伐時,諸葛亮採取分兵屯田之策,與司馬懿大軍相持百餘日,但不幸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歲,諡曰忠武侯。
7樓:網友
二樓很詳細,在看看三國.
諸葛亮是真人嗎?
8樓:匿名使用者
是。只是有點被神話了。
諸葛亮數次北伐,為何在一處偷偷留下一萬精兵?
諸葛亮數次北伐,處處留下1萬精兵的原因,主要是為了防備東吳,東吳一直在邊境小動作不斷。諸葛亮數次北伐,在一處偷偷留下一萬精兵的原因是因為當時蜀漢國力很虛弱,他為了提防孫權,防止孫權在他背後耍小動作。諸葛亮數次北伐,在永安留下了1萬精兵,該永安處於吳國和蜀國邊境之地,具體原因是為了防止吳國再次偷襲。諸...
諸葛亮的隆中對可不可行,為何他六次北伐都失敗
班職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下山,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所感動,決定出山時,亮出了自己的 底牌 分析天下大勢。這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對。諸葛亮在 隆中對 中提出三大戰略思想和目標 一是強基 二是固本 三是平天下。以諸葛亮之能力之軍事才華,為什麼傾盡全力的六擊卻不能一中呢?主要原因有三個。首先,形勢已非。荊州一...
諸葛亮北伐是明知會失敗但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業嗎?
是的。諸葛亮其實心裡很清楚,北伐肯定會失。但是不北伐的話,蜀國的士兵就會失去鬥志。一旦蜀國停下來休養生息的話,就會被曹魏和東吳吞併,所以諸葛亮必須去北伐。是的,自從劉備死後,諸葛亮就擔起了光復漢室的大任,所以他不得不討伐魏國。是,諸葛亮北伐是為了消耗魏國國力,為蜀國爭取一點希望。是的,因為他知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