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馬俑,兩排俑中間的土堆是用來幹什麼的

時間 2022-02-24 00:55:17

1樓:職場解惑七七

秦始皇兵馬俑之間的土堆和兵馬俑一樣同樣是歷史文物,所以考古學家會將其保留下來。說起秦始皇兵馬俑,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毫無疑問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不僅驚豔了整個中國,同樣還驚豔了世界。秦始皇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吸引了不少外國遊客前來觀賞,它的存在很好地展現了中國古代輝煌的文化。

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兵馬俑與兵馬俑之間存在厚厚的土堆,那麼其作用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我們所見兵馬俑並非直接埋在一大片空地之上,而是將其與所修建的宮殿一同埋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土堆其實就是宮殿中房屋與房屋之間的承重牆。

然而宮殿的房頂已經隨著時間的沉澱坍塌了,自然也就留下了這帶有殘損的承重牆。

馬俑之間的土堆也就是曾經秦始皇宮殿的一部分,由此可以肯定這也是屬於歷史文物。當然這也並不是說所有的土堆都是承重牆,還有一部分是還沒有進行挖掘的兵馬俑。從微觀角度上看,秦始皇兵馬俑只是我們所看見的一個又一個的土人;從巨集觀角度上看,秦始皇兵馬俑是一個龐大的陪葬宮殿。

考古學家對於秦始皇兵馬俑的**是無止境的,同時人民群眾對於秦始皇兵馬俑的學習和保護也是無止境的。

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兵馬俑是值得一看的,人們有機會一定要去西安感受一下這巨集偉的工程。對於參觀秦始皇兵馬俑我想給出一點小小的建議,那就是「七分聽,三分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用七分的時間去聽導遊講述關於秦始皇兵馬俑的故事,用三分的時間去看秦始皇兵馬俑的巨集偉。對於歷史文物,我們不應走馬觀花,而應細細品味。

2樓:職場精靈兔子

那個土堆相當於房屋裡邊的承重牆,有支撐作用。 兵馬俑深埋在地下,地面上的壓力相當大,所以需要一些承重牆來保護兵馬俑。

3樓:詩和遠方

因為在當時秦始皇命人造出這些兵馬俑的時候,他們並不是擺在空地上的,而是像人一樣在宮殿當中,那個時候他們也有房子,也有屋頂和房樑。只要有屋頂,那必然需要有柱子來支撐著它,而柱子想要固定住,而這些土堆其實就是類似於我們現在房屋的承重牆,但是這麼幾千年過去,屋頂早已坍塌,剩下的就只有這殘破不堪的城牆,在此豎立著,其實這些土堆同樣屬於兵馬俑之間的一部分,它也是歷史文物,我們也應該多加保護才是。

4樓:孤獨星球二號倉

秦始皇的兵馬俑之間存在的土堆其實是夯土牆,用來承重,兵馬俑之規模巨大,儲存之所以完善有這些土堆非常大的功勞,此外,這些夯土牆也是陵墓的一部分,不能輕易被破壞。

5樓:紅中學渣一枚

兵馬俑兩旁的土堆是一個特殊的設計,是為了支撐上面的封土,避免封土壓壞兵馬俑裡面的塑像。

秦始皇兵馬俑中間的土堆是什麼? 一排一排的兵馬俑中間難道以前就是土堆? 放著有什麼用嗎?

6樓:愛做夢的小白魚

承重牆,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佈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

7樓:匿名使用者

土堆就是土堆,以前沒有,放著可以保護兵馬俑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堆,為什麼不能挖?

8樓:老牛址謠

公元前206年秦亡,至今已過去2200餘年。可以想象在2000多年的時光裡,有多少盜墓賊想要竊取秦始皇陵的寶藏,但最終的結果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成為始皇帝的陪葬品。

為什麼不大肆地發掘,主要有這幾個因素。

第一:發掘技術不完善,在《史記》中有記載,秦始皇陵中用汞製成河流,秦始皇的棺槨就飄在這條汞河上。今天的探測現實,秦始皇陵汞異常,這和皇陵裡有大量水銀不謀而合,也從側面印證了《史記》的真實性,如果真是汞大量蒸發,現在貿然挖掘勢必存在風險。

第二:保護措施的完善。埋藏地下文物時間過長,如不得到有效的保護,結果就會像兵馬俑一樣,色彩盡失,文物慘遭破壞。

這在我國的歷史上有極其深刻的教訓。

發掘定陵之時,明萬曆皇帝的陵墓出土的珍貴字畫就由於保護不到位而遭受巨大損失,幾百年的陵墓尚且如此,何況秦始皇陵這種跨越幾千年的陵墓,如若不慎可能會讓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遭受毀滅打擊。

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我國採取的政策是保護性發掘,除去發現盜洞和墓室坍塌等情況外,不會去主動發掘陵寢。

第三,秦始皇陵太過於龐大,發掘的難度太大。我們基本上可以斷定秦始皇的埋葬地點,就是驪山,兵馬俑作為陪葬坑,和主墓的距離有二十多裡地,可見驪山周邊幾十公里還有秦始皇的陪葬坑。

第四,秦代的史料完善,不太需要以物證史。發掘陵寢的又一重要作用,就是驗證歷史的真實性,我們前面也提到了《史記》中記載和現場勘測的一致,也就從側面印證了史料的準確性,不太需要大肆發掘,以物證史。

9樓:坐古談今

秦始皇兵馬俑所採用的建築方式叫「夯土版築城垣」技術。秦朝之前就已經廣泛使用。兵馬俑所採用的現實的陽間築造翻版到陰間,以便秦始皇死後在陰間仍然繼續指揮千軍萬馬、統一陰間,成為陰間之主。

當然,後半部分是開玩笑而已。

(1)「挖夯土牆」就是破壞文物,失去考古價值。考古的價值就在於讓今人知道古代的人如何生存、思想如何,讓我們的歷史有一個傳承性,「夯土牆」有很大的價值

人們讓「秦始皇兵馬俑參觀」是為了展現國家的實力,同時,將所賺取的資金用於更好地服務文物保護而不是去破壞文物:夯土牆是用於保護建築物整體存在,與我們住的樓房、平房的牆壁性質是一樣的,你挖了他將讓你無法知道構造格局、各個部分在陽間的地位等。

夯土牆和我們現在蓋平房、蓋樓房的基礎是一樣的,都是「打地基、開槽」,現實的夯土牆皇宮——咸陽故城的開基槽深度為90釐米,打得非常堅硬,歷時二十五六個世紀仍然堅硬無比。

到了陰間,以秦始皇陵k9801石甲坑為例,坑壁內側包築一道寬1.6—2米、高3.6米的夯土二層臺。

坑層內部的夯土厚6—8釐米。坑內有9條夯土隔牆,用純淨的黃土夯築,厚度也是6—8釐米。其他坑如k9901屬於百戲俑坑,很顯然「百戲」就是各種雜耍、藝人,他們的夯土牆就是5—7釐米。

其他屬於通道性質的夯土牆厚度就是5—6釐米。

通過夯土牆,我們可以知道古代人的建築思想、等級思想等這些「考古」的價值所在。看文物如果失去這些,僅僅是看兵馬俑是體味不全面的。

(2)尊重文物的完整性,珍惜幾千年前人們的辛苦。「挖夯土牆」思想的奇葩更在於,你挖了它等於破壞了文物的完整性。那麼,夯土牆的位置誰來填充?

難道蓋「人行通道」嗎?讓你更自由地破壞文物,在文物上刻上「某某到此一遊」嗎?

「夯土技術」從公元前六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主要依靠鵝卵石、木樁(比較簡單的就是樹)、木排(幾根木樁綁在一起)作為「夯土」用的器具。現在我們有了「砸夯機」,那個很簡單,但你抱著根木棍你去砸砸試試。在純人工、簡單器具的情況下,人們得用多大的力氣、受多少辛苦才能幹成?

秦始皇陵時期,人們已經用上了「夯板」,夯板就是楨板,夯土牆兩面放楨板,這樣黃土牆更平整均勻。商朝時,楨板長1.33米,寬0.

43米,分段夯築城牆。夯打工具一般就是「排木」,把幾根圓木或打木樁綁在一起,幾個人拉起來夯土。到了秦朝石夯也比較多,也有穿有木柄的石夯,各種大小不一,在不同地段使用。

限於篇幅就說到這裡,如果有機會去看看現在的人如何蓋房子、打地基,自己親手試試。再借助現代工具情況下你覺得累不累。

10樓:18cm的小男孩兒

當年秦始皇時期建造這些兵馬俑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建築領域裡的承重作用!所以這些土堆當然是承重用的,不可以挖。建造的時候,用這些橫縱交貫的土堆來當承重牆的話,不僅能作為整個皇陵內部的支柱,將無數的兵馬俑陳列在這些承重牆中間,還能保持兵馬俑的穩定!

這樣即使在外界經歷了劇烈的地址晃動和歷史變遷時,儘管過了2000多年,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兵馬俑當被發現時還是被保護得非常好的!

整個兵馬俑整齊的排隊站好,栩栩如生,可見這些具有承重作用的土堆在當時起了多大作用!以前的的兵馬俑是有顏色的,手裡還握著兵器,可想而知當時是有多麼的壯觀啊!現在雖說不需要這些土隔牆來承重了,但是如果現在挖掘在過程中避免不了對兵馬俑造成損壞,而且挖掘了之後會導致空間太大,沒有任何的阻擋物,可能會造成兵馬俑發生更多的脫落或者是風化。

考古學家為了避免對文物造成破壞,在挖掘的時候,他們都會把牆體妥善儲存起來。一座座兵馬俑在坑裡排放著,像一支正在出戰的軍隊,兩邊是一條條的土堆,考古學家使用了探測器探測土堆裡面到底有什麼,探測發現裡面並沒有什麼金銀財寶。

這些土牆都是經過加工的,和其他的土牆不一樣。這些牆密度很大,非常堅硬,和現在的磚頭有得一比,兵馬俑整齊排列在土牆中間,最後再土牆上面覆蓋上堅硬的木頭,再在木頭上蓋上一層席子,然後在蓋上泥土,經過碾壓,錘成平地,上面絲毫看不出來,地下卻有一支恐怖、龐大的軍隊。

11樓:微風花輕落

事實上,在那堆土的頂部有一些東西,那就是「建築覆蓋物」。直而連續的土堆就是牆!夯土牆!

是承重的作用。因為陵墓必須位於地表之下,所以在第一個皇帝的軍隊被運到之前,埋葬坑就已經修復了。

根據實際的軍隊排列,埋葬坑也是有序的。夯實後的夯土牆排列整齊,間距控制在3米以內。佈置在牆壁之間的是裝備精良的戰車和其他物品。

夯土牆完工後,將在牆的兩側依次佈置木豎樁進行加固。然後橫杆建在夯土牆和木質豎樁上。密集的樹冠木材建在橫杆上,樹冠木材上覆蓋一層綠色的糊狀物,以防止水進入。

最後,用蘆葦墊和黃土覆蓋頂部,形成屋頂。兵馬俑坑建成後,頂部將高出地面約2米,內部剩餘空間約為3.2米。

當兵馬俑被放入坑中時,通道會被立著的樹木堵住,然後用泥土夯實,達到密封的效果。

我們在兵馬俑中看到的栩栩如生的兵馬俑兩邊都覆蓋著垂直和水平的土堆。當然,這裡沒有金銀財寶。這些都是壓得很緊的夯土牆,非常堅硬,可與今天的磚塊相比。

每隔一米,它們就形成一系列東西承重牆。眾多兵馬俑陳列在這些承重牆的中間。最後,在承重牆之間覆蓋硬木,在木頭上覆蓋一層墊子,最後用夯土填充。

這些承重牆已經成為兵馬俑的保護者,可以保證兵馬俑在劇烈的地質震動下的穩定性。秦始皇陵各處的夯土牆對整個陵墓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兩千年後,棚子裡的木頭腐爛了,屋頂倒塌了。木製戰車也腐爛了。陶俑和夯土牆被儲存了下來。

因此,這座夯土牆作為兵馬俑建築的一部分,是秦兵馬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古城遺址的地基一樣,也是一件文物,所以沒有被發掘出來,和兵馬桶一起展出。

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資料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佈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秦陵內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俑...

求助 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怎麼發現的?

秦始皇兵馬俑是在1974年發現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隨後在這裡建了一個規模巨集大的博物館,於1979年國慶節開放。舉世罕見的秦兵馬俑博物館開放後,很快就轟動了中外,被認為是古代的奇蹟,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模,威武的場面,和高超的科學 藝術水平,使觀眾們驚歎不已。古城西安由...

秦始皇兵馬俑的正確位置在那,秦始皇兵馬俑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紅格子巫 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裡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一號坑在南,東西長216米,寬62米,面積13260平方...